茶花女的特点
『壹』 《茶花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性格特点
<<茶花来女>>人物分析
玛格丽特 小说的自主人公,阿而芒的恋人,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她虽落风尘,但仍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
阿尔芒 小说的男主人公,玛格丽特最忠诚最心爱的情人,对玛格丽特忠贞不二,但爱冲动嫉妒心强.由于不明真相,他对离开了他的玛格丽特百般挖苦,嘲讽使玛格丽特身心遭到沉重的打击.
『贰』 概括茶花女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10个字以内
玛格丽特:
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阿芒:
为爱可抛弃一切,对爱的执着精神.
『叁』 求《茶花女》简介与人物分析。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尔芒离开她一晚上。阿尔芒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尔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想骗阿尔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迪瓦尔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尔先生毫不退让。为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尔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尔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面对阿尔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尔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叠钞票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尔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尔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肆』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性格分析
她像最高贵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这个小仲马回笔下的玛格丽特。
她美丽答、聪慧而又善良,虽被迫沦落红尘,但也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他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去追求真正的爱情,而当这种希望破灭时,又甘愿自我牺牲成全他人。
玛格丽特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但她却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玛格丽特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雍容大方,谈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触过的人,都惊奇地发现她在社交场合里始终表现得仪态庄重,对应机敏,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庸俗和浮夸。
这一切都是为人们所不齿的这位烟花女子的形象一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以至于在她逝去后一提起“玛格丽特这几个字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值得同情的少女
『伍』 茶花女人物分析
这个是本好书,很感人。
首先,我想说一下,这个是根据现实创作的,而男主人公阿尔芒实际上就是作者小仲马,虽然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原型阿尔丰西娜与玛格丽特有些出入,但男主人公却变化不大。
楼上正解,男主人公是个十分痴情的男人,同时也十分善良。家庭条件可是说是不错,但是却与玛格丽特所处的地位与环境相去甚远,玛格丽特所接触的人都是伯爵之流,花天酒地,一掷千金。他们的虚荣心使得玛格丽特备受宠爱,因为有她在,他们就有面子。玛格丽特看穿了这一点,于是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甚至糟蹋自己的身体,这是她的身体状况一再恶化。阿尔芒爱玛格丽特的理由很简单,可能起初就是他的美貌,但是其中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他对玛格丽特的病情的关心与同情(附加一句,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的爱情是起源于阿尔丰西娜的病的同情),这足以显示他的善良。他的善良还体现在一点,就是玛格丽特死后他的执着,人已去矣,爱情犹在,这份对爱的执着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还紧紧得握着,但阿尔芒就是其中之一,此书很多地方感动了我,此处便是其一。
另外,他还特别的……用什么词好呢,他特别渴望一种纯真的爱情,这种纯真并不在于玛格丽特本身是什么,而在于他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是否掺杂着一些杂志,他只想让玛格丽特属于自己,呆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不被他人打扰,他疼爱着玛格丽特,甚至不愿让她为了自己而委屈了自己,甚至,为了去乡下,玛格丽特又与男爵呆在一起的时候,他便很难受。另外呢,他也不希望这爱情里面掺杂着一点点铜臭味。此足以反应出他的纯洁(这词总感觉太……哎,不说了)。
但是,楼上所说雇用他人来气玛格丽特,实际上并不体现他的占有欲,因为,爱情的特点就是排他性,是不允许其他人介入的。他的这一举措恰恰反映出他爱玛格丽特有多深,他无法自拔,玛格丽特赐予他了纯真的爱情,也同时赐予他了无数个失眠的夜晚。
是谁在她孤自一人的时候给了她一份爱情,是谁在她生病的时候给她以温暖,是谁在与她相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给了她刻骨铭心的记忆。没错,就是阿尔芒。
分析完了,但是我认为玛格丽特的形象更加伟大,这才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为了对方敢于牺牲自己,默默去忍受痛苦的精神,犹如《画皮》的王夫人般,伟大至极
『陆』 谁知道茶花女里面人物的特点拜托了各位 谢谢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点多,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尔芒离开她一晚上。阿尔芒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尔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想骗阿尔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迪瓦尔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尔先生毫不退让。为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尔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尔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面对阿尔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尔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叠钞票。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尔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尔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柒』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性格特点是怎么的(20个字左右)
玛格丽特:
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捌』 《茶花女》中的人物特点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进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最后,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千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
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玖』 《茶花女》是怎样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基本特点的(三)
拜在歌剧《茶花女》的脚下
多年前就听说过歌剧《茶花女》,说它如何别具一格,如何大胆创新惊世骇俗,如何享有盛誉。如今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没想到就是这部歌剧使我跟歌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痴迷于此。后来又从歌剧延伸到器乐,逐渐进入古典音乐的大门。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爱我们,我们必须先爱惜自己。如果我们要别人尊重我们,我们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如果你喜欢听西洋歌曲,看得懂西洋歌剧、俄罗斯芭蕾、弗拉门戈西班牙舞,那么你更应该懂得威尔第,更要会欣赏他的歌剧《茶花女》。如果你不喜欢,甚至厌恶,认为没看头,那么我要说,你根本不懂得音乐,你只是白活一场。我对这部歌剧确实情有独钟,它虽不是我听过的最伟大的作品,但确实是最动人的作品。
小说、话剧、歌剧和电影我全部看过了,无一例外地感动。但威尔第的歌剧又是其中最为纯粹的,只为了展现这种感情,因而特别具有感染力。歌剧《茶花女》是人生活的写照,人生百态的细述,是对各阶层人物生活的反映。它和小说、话剧、电影等形式不同,这种不同在于它综合了音乐、戏剧和美术等各门类艺术的体裁,是各门艺术的总汇,也是歌剧艺术的巅峰。没有文学剧本这个基础,就无从产生歌剧的音乐。没有戏剧表演,就不可能生动而明确地体现出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没有美术,也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出歌剧剧情所发生的环境。歌剧《茶花女》是综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在听到美妙音乐的同时,你还能够感受到舞台上演员的形体表演。歌剧讲究的舞台设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服装,甚至是剧场里的气氛,这对于我们理解歌剧《茶花女》是有极大帮助的。歌剧《茶花女》中的世界也是非常迷人的,不过,最终你还是得从音乐这座桥上走过去,要想弄明白音乐作品,听,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想在对歌剧《茶花女》的赏析上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切入点和契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段故事,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都在向一个目标靠近——为歌剧《茶花女》,为音乐,为艺术,为美。(付永清)
『拾』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的特点
其一,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对白一般是言简意赅,有时候是大段的电影空白,没版有对权白和音乐,但是《不戴茶花的茶花女》中里是长篇的对白,意大利语言语速非常的快,而且声调较高。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讲究应用自然的声效,音乐一般是电影场景中的现场音乐,很少有画外的配乐,《不戴茶花的茶花女》中有专门为电影编写的音乐,还有明显的声音特效。
其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关注人自身的思想变化,用外在的表现形式去描写角色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而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电影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电影没有故事性。《不戴茶花的茶花女》没有关心一个心理的转变,而是表现了一个演员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磨砺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