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潘天寿画梅花

潘天寿画梅花

发布时间: 2021-02-11 02:30:11

⑴ 如何赏析潘天寿的绘画艺术

一、潘天寿作品如下: 一、绘画作品——《露气》、《雨后千山内铁铸成》《记写雁荡容山花》 二、画册——《潘天寿画集》、《潘天寿画选》《潘天寿画辑》、《潘天寿书画集》 三、画史研究——《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顾恺之》《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中国画院考》、《中国书款之研究》 二、作品特点: 一、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二、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 三、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四、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 三、潘天寿简介: 一、潘天寿(一吧9漆—一9漆一),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二、一9一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一95吧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⑵ 潘天寿中国画作品《雄视》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常说:“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艺,有一民族之特点,因文艺是由各民族之性情智慧,结合当地之生活而创成者,非来自偶然也。”加之潘天寿作画选材独特,审美情趣别具个性,作画时不受缰勒、纵横睥睨,这种撼人的气势一扫四王以来陈陈相因的萎靡画风,连吴昌硕也为之赞叹,因此潘天寿的画总给人以奇特的艺术感受,亦为艺术市场上买家的首选收藏品之一。据统计,1994年潘氏作品平均行情约为3万元/平尺,至2004年,潘天寿作品的平均行情上涨至17.5万元/平尺!如1998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第397号拍品《雄视》,为南京十竹斋旧藏,成交价为人民币79.2万元,为当时潘氏作品第二高价。但以目前行情来看,此作价格可达数百万元。

2004年初以来,潘天寿作品的价格一路攀升,增幅之大,令藏家刮目相看。如今年5月中贸春拍第1601号潘天寿《松鹰图》成交价达880万元人民币;嘉德2004秋季大拍第1533号潘天寿《江天新霁图》也拍出了748万的高价;……这些都在表明一个信息:潘氏作品有望和陆俨少作品一样,成为艺术市场新的“龙头股”。今年12月,北京荣宝秋季大拍中第777号拍品潘天寿《花卉》值得关注,该作为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旧藏,并钤有“浅予珍藏”印,行家评价该画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形能精简意远,趣韵无穷。潘氏一生最喜作老鹰和山石野花,此作正是后者的代表作之一。正如画家所言:“荒山乱石,幽草闲花,……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潘天寿的这幅《雄视》在“形式美”所体现出来的独到之处,主角鹰被安排在画面的最顶部,与倒三角的山石形成险峻的感觉,左下角以松针呼应,产生视觉上的平衡;在语言运用上山石的长线条与鹰的墨块形成对比,其间以点来造成过渡。表现了潘天寿在构图和主题处理上追求奇崛、险峻和险中求稳的艺术特征。

⑶ 潘天寿画落款

潘天寿的字画落款常常有:天授、天寿、潘天寿、大颐、寿者、阿寿、懒道版人、心阿兰若主持、权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
张大千的字画落款常常有:爰、季爰、大千、张正权、张大千、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等。
黄泽金的字画落款常常有:泽金、黄泽金、爱国者、人生自悟、人贵自悟、珍爱生命、哈尼泽金、中华哈尼、哈尼之子、云南之子、云南的儿子、云南大山的儿子、云南红河人、中华男儿、国盛书画、中国国盛等。
齐白石的字画落款常常有:白石、齐纯芝、渭清、兰亭、齐璜、濒生、寄萍老人、寄萍堂主人、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
吴冠中的字画落款常常有:荼、冠中、吴冠中等。
徐悲鸿的字画落款常常有:悲鸿、黄扶、徐悲鸿、悲鸿生命、江南贫侠等。

⑷ 历史上画梅兰竹菊的画家有几位

齐白石 《梅花双蝶》,
元 王冕 《墨梅图》 《南枝春早图》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内

元 邹复雷容《墨梅图》
明 陈录 《万玉图》(画的梅花)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孙克弘 《梅竹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兰竹双清图》 清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王翬 《夏五吟梅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谢稚柳 《梅竹图》
李苦禅 《晴雪梅花图》
《水墨梅花图》黄胄 1984年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
兰花图 明 徐渭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
国香春霁图 清 恽寿平
兰花图 清 郑燮
万带兰 清 居巢
兰花图 清 余稺
香骚遗意图 吴昌硕
兰花图 徐悲鸿
兰花图 潘天寿
兰花图 张大千
兰竹图 启功
还有不少~~~上面这些都是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就不多列举了。

⑸ 找现代中国画作家潘天寿的《梅花》的资料和欣赏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进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⑹ 潘天寿作为一名画家,他的绘画风格是怎样的

画家潘天寿的绘画风格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形容,第一、豪放中的“细腻派”;第二、处处留意细节;第三、意境悠远。其实仔细观摩过潘天寿的画作几乎都能够感受到他这三个绘画风格,而他本人其实是没有想过要如何树立风格的,但是他的画作完成以后,总能让人感觉到似乎“有迹可循”,这也是潘天寿厉害的地方。

(三)、意境悠远

其实关于潘天寿绘画中的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至少我认为他的绘画是充满了意境的。我在观看潘天寿的画作的时候,总能够感受到绘画中那种悠远、平淡的气质,这也是潘天寿的画作最吸引我的地方。

⑺ 我国历代梅花绘画有什么特点

梅作为绘画题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张僧繇画过《咏梅图》,张僧繇,即“画龙点睛”传说中之画龙者。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来,这时画中的梅多伴有禽鸟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画有《梅花图》,是梅独立入画的最早记载。宋代,画梅在花鸟画中比较普遍,而且出现了专一画梅的画家——华光。华光以墨晕作梅,即墨梅,有人认为墨梅画始自华光。得华光亲传的有6人,其中扬补之最为突出。宋代出现了梅谱,这标志宋代写梅、画梅从理论到技法都达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谱中以《华光梅谱》最受推崇,历经千年传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是我国历史上以图著谱的第一部梅谱。该谱画有梅花自蓓蕾、欲开、烂漫、欲谢、就实等各种状态,共100幅图,每幅图各缀五言绝句诗一首。

元代画梅,是华光、补之的继续。王冕博采众长,墨晕、圈花俱佳。这时的整体画风是文人笔墨极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笔梅有所发展,唐寅、项圣漠、陈洪绶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于理论技法的完善,画梅逐渐进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风盛行。清代中期画梅在个性上有所发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较典型地出现在扬州画派,代表人物是金农。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现了虚谷、赵之谦和吴昌硕等画梅高手。清《芥子园画传》是著名画谱,有三集。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其中梅谱收集有画法歌诀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图画共25幅,美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画梅,尤其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才济济,风格多样。齐白石、潘天寿传统功力深厚;徐悲鸿、刘海粟溶进了西法;黄宾虹、石鲁突出个性;董寿平、关山月生机蓬勃等。他们的探索实践,给画梅带来了光辉前景。

⑻ 潘天寿擅长画什么画

潘天寿擅长画老鹰
徐悲鸿擅长画奔马
齐白石擅长画鱼虾
黄泽金擅长画龙虎
崔如琢擅长画荷花
范曾擅长画人物画

⑼ 潘天寿画画的小故事(十个字)

什么故事能用十个字讲完?

潘天寿是美术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寿的生日,是传说中的花节,他喜欢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后,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盖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亲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人,做灯笼,与父亲相比,潘天寿与母亲有着一种分外温馨的母子之情。但母亲在宁海农村反洋教的运动中,竟因惊吓而在产后去世。这一年潘天寿7岁。幼年的经历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独立的性格,列强欺凌带来的家国劫难,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结让他一生挥之不去。
他从涂鸦到立志做中国画画家,缘于一本书。还在读初小三年级时,他偶然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国绘画入门书,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攒了几个月零花钱把它买下。
于是,《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师。他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与绘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印刷粗糙,他少了细节的临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谨。就像他几十年后,担任了美术界最高学府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时,深情地回忆道:当时如同“盲人骑瞎马,奔驰在大沙漠中,无所息止。就这样五个年头,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12年后,潘天寿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在政论考试中,潘天寿以母亲遭遇不幸的那场反洋教起义为背景,纵论时局。救国之情真切,忧民之心凿凿,打动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夺得第一。
浙江一师的校长,是经亨颐,有“一师的蔡元培”之称,是思想文化艺术教育领域里开一代风气的领袖之一。师生一同住校,朝夕相处,一师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一所学校竟有三间画室、200台风琴。比潘天寿高一个年级、上海中国画院第一任院长丰子恺这样描绘当时一师的感受:“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潘天寿上的第一堂图画课是静物写生,写生一枚枫树叶。老师是李叔同。按理说,从小爱画画的潘天寿应是如鱼得水。拿惯了毛笔,从《芥子园画谱》中自学而来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学习西洋的素描课程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富有绘画才华的他是否得到名师的赞赏?
这枚小小叶子,也许就是判定将来潘天寿几十年艺术道路,艺术价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热点内容
春天的梅花诗句有哪些 发布:2025-05-19 14:49:51 浏览:79
情人节定制巧克力 发布:2025-05-19 14:45:27 浏览:933
附石大盆景 发布:2025-05-19 14:44:46 浏览:972
茶花女手抄报 发布:2025-05-19 14:40:00 浏览:424
醋倒盆栽 发布:2025-05-19 14:28:10 浏览:651
雅澜花艺怎么样 发布:2025-05-19 14:28:03 浏览:378
一米花田花艺 发布:2025-05-19 14:24:09 浏览:607
绿植视力 发布:2025-05-19 14:22:28 浏览:157
七夕相思图片 发布:2025-05-19 14:16:33 浏览:534
南航樱花季 发布:2025-05-19 14:15:59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