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郫县赏梅花

郫县赏梅花

发布时间: 2021-02-10 23:47:27

Ⅰ 成都郫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郫县——古蜀之源、川菜之魂、蜀绣之乡、生态之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处处流淌着独具特色的人文脉息。因“杜宇化鹃”的美丽传说,郫县又称鹃城,县花为杜鹃花,县鸟为杜鹃鸟。

1、郫县第五季妈妈:农庄妈妈农庄(全称第5季·妈妈农庄——成都第五季)是郫县第一个创AAAA级景区,被称为成都的“普罗旺斯”。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薰衣草基地,目前有薰衣草花田300亩,一期薰衣草等花卉基地600余亩,二期2000余亩,极具特色,填补了四川花卉生态旅游空白,郫县乡村生态旅游的新品牌。

Ⅱ 成都哪里有梅花

赏梅推荐一:三圣乡位于成都东郊的三圣乡早就有上万株梅花,蓄势待发专,积累了很久的梅花香将在元旦属扑向成都市民。赏花路线: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赏花贴士:每人只需25元至30元,就可在农家乐里享受一日两餐,兼打牌娱乐。最好花期在1月中旬往年三圣乡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梅花节活动,今年的活动还未出炉,小编会持续追踪报道,敬请期待赏梅推荐二:丹景山梅谷在风光秀丽的丹景山山脚有一座四面环山的梅谷,梅谷中有梅树上万株,谷中梅花清香四溢,衬着山中形态各异的岩石,令人如走画中交通小贴士:自驾车走成彭路过彭州到丹景山。五块石车站有车到彭州,彭州可转车到丹景山除此之外,成都浣花溪公园、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等各大公园景观处都可寻到梅花的踪迹。市民或游客朋友可以随时惬意地在梅花树下小坐片刻,或是闻着梅香与人聊天

Ⅲ 赏梅原文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相传梅有二十四品,集二十四种美德于一身,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侯,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月至1月,沪宁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梅花融汇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嫁礼俗,日常交往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土民俗,这些有关梅花的风土民俗是中华民族爱梅的又一体现,也是博大精深的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原产我国, 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见宠幸的江采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
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 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 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 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毛泽东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后人为了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人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
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 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Ⅳ 哪里有可以欣赏梅花的地方

香雪海~~~
邓尉香雪海位于苏州光福邓尉山一带,这里自古为江南赏梅佳处,“有邓尉梅内花甲天下,望中容无地不栽梅”之称。每当二月,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满山盈谷,香气醉人,“香雪海”三字声名远扬。清诗人孙原湘有诗云:“人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受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现除植白梅外,还有红梅、绿梅、墨梅等各色名种。

交通:可以在人民南路的汽车站坐到光福的中巴,4元。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10元

Ⅳ 赏梅花是什么感觉

梅花,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道,赞美。她代表着铮铮铁骨,不畏严寒,傲立雪中,其花更是有美好寓意,五瓣:具有福.禄.寿.喜.财之意。传诵千年,被众帝王和雅士赋诗作画,真是美不胜收。传诵至今。虽被赞为四君子之首,但,如今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居然被列为具有不祥之物,预示着没钱花,倒霉,霉运等等。真是啼笑皆非。这种有失璀璨传统文化的动向显然是缺乏高雅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真真的不应该。

Ⅵ 郫县那有梅花看

郫县不晓得,到三圣花乡和幸福梅林肯定有😊

Ⅶ 赏梅花诗句大全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热点内容
新歌荷花情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974
北京办公室绿植租摆 发布:2025-05-18 03:36:54 浏览:590
多想摘一朵 发布:2025-05-18 03:29:40 浏览:520
玫瑰糠疹阴部 发布:2025-05-18 03:29:39 浏览:644
紫霞仙女兰花是建兰吗 发布:2025-05-18 03:29:28 浏览:497
源益花卉种业 发布:2025-05-18 03:24:24 浏览:701
七夕成年礼 发布:2025-05-18 03:23:46 浏览:626
吃西兰花会胀气吗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911
山茶花的形状是什么 发布:2025-05-18 03:11:54 浏览:211
梅花档案南云 发布:2025-05-18 03:07:34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