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名字茶
Ⅰ 这茶花品种名称叫什么
应该是,贝拉大玫瑰
该品种很容易结花苞,必须经常摘除多余的花苞,使花苞保持要较低的数量。贝拉大玫瑰的花径很大,如果留蕾过多,不但花开不好,还会造成植株衰弱。
请确认
Ⅱ 茶花为什么叫"茶"花
采茶的茶树和茶花都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同胞姊妹,名字当然有点像了。
Ⅲ 山茶花的名字共有多少个
茶花品种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花镜》载茶花品种有十九个:玛瑙茶、鹤顶红、宝珠茶、蕉萼白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
Ⅳ 茶花为什么叫茶花它又不能泡茶!
茶花经过处理后可作药用。茶花的祖先本是油茶树,所以叫茶花。
茶花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4)茶花名字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茶花喜欢半阴半阳,拒绝全日照,否则会得日照病,叶片坏死。
2、栽培土壤:茶花要求疏松透气,滤水性好,如果盆栽,素烧盆最好(土陶盆)。
3、肥水管理:土壤保持不过干不过湿的状态,不能浇水过多,否则不利于根系透气,茶花的每个开花周期,施肥四次为好,不能过勤,施肥过多,花蕾不易绽放,甚至脱落,每年花期过后先补充一次肥料,补充花期所消耗的营养,施肥视树苗大小掌握量的多少。以磷肥为主,复合肥为辅。
4、新栽小苗的管理:收到后用清水浸泡,把路上用于保湿的泥土泡开,再种植,新栽的小苗,必须浇透水,放至阴凉通风处一周以上,待新苗走根成活,再移放到半阴处,待花苗成活,健壮以后可移栽到土里,进行地栽。
Ⅳ 茶花有哪些好看的品种那些好听的名字
名称和品种: 1.十八学士2.六角大红3.赤丹4.壮元红5.皇冠6.绯爪芙蓉7.茶梅8.花鹤令9.粉霞10.红露珍回11.杜鹃红山茶12.金花茶13.贝拉大玫瑰14.红叶贝答拉15.云斑大元帅16.黑魔法17.新凯蒂18.暴徒19.天娇20.埃尔西21.花佛鼎 22.赛牡丹23.伊丽莎白24.花脑25.新松花 26.达婷27.大朱砂 28.香太阳(香型)29.赤丹 30.克瑞墨大牡丹(香型)31.孔雀椿 32.大卡特33.小松子34.大松子 35.美国大红36.花牡丹37.秋牡丹 38.花仙子39.火瀑布40.大海伦41. 雪塔42.复色大海伦43.艾丽牡丹 44.帕克斯先生45.金奖牡丹 46.情人节47.杰作48.格兰那特49.红叶贝拉50.拉力皮特51.蜡叶52.皱叶奇花53.皇家天鹅绒 54.鱼尾茶55.凹脉金花茶56. 鸳鸯凤冠57.帝国之辉58.大菲丽斯59.可娜60.客来邸61.魔术城62. 斑色情人节63. 红珍珠64.金边可娜65.相国茶66.玉洁67.粉红莲68.滇池明珠69.花早春70.彩云
Ⅵ 十八种山茶花的十八个名字
不是说有十抄八种山茶花,而是传言有一种茶花名为“十八学士”。它来源于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描述。一株茶花上开十八种朵,而且每朵茶花颜色不同,这样的品种,目前的现代园艺技术根本无法办到。变通的方式是嫁接,但嫁接出来的植株不符合园艺上品种的定义,不能称之为品种。
那到底有没有花开十八色、朵朵皆不同的“十八学士”这个茶花品种呢?答案是没有。名字相近的有“粉十八学士”、“红十八学士”、“白十八学士”三种,但都是花色单纯。如“白十八学士”白花洒红斑条,“红十八学士”花红色,“粉十八学士”花粉红洒紫斑条,“粉三学士”花淡红。曾有人见过一株花开七八朵、共有五、六种花色的茶花,卖者自称是“十八学士”,估计是嫁接形成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做到:一是江湖骗子,把不同颜色的塑料花插在一起,拍照留影,冒充名贵品种;另一种人是基因工程师,但近几年不可能培育出如此品种。
Ⅶ 茶花有几种是什么名字
茶花品种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花镜》载茶花品种有十九个:玛瑙茶、鹤顶红版、宝珠茶、蕉萼白权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
茶花型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壳型等。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7)茶花名字茶扩展阅读
茶花的生长习性
茶花惧风喜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 ℃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 ℃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
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 ℃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Ⅷ 茶花品种有哪些,茶花图片及名称大全
茶花主要品种介来绍:正宗五色、赤丹、源五彩、观音十八笑、铁观音、八宝仙、洛神、十样景、凤冠、粉霞、九曲、宫粉、大朱砂、追雪、差牡丹、白雪塔、何仙姑、大宝贵、七巧、花牡丹、嫦娥彩、彩槟榔、恨天高、花佛龄、花芙榕、彩绣球、红牡丹、红宝珠、五福登堂、玛瑙、花蝴蝶、铁骨牡丹、乾隆牡丹、六角银红、螺旋粉、东方亮、状元红、红绣球、西施茶、大红、十八学士、寿星红、黑牡丹、白凤冠、七心红、白牡丹、姻脂牡丹、彩荷等均重瓣品种.
Ⅸ 茶花有多少品种,名字。
原产地:中国长江、珠江流域、云南;朝鲜、日本、印度
分类: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小乔木
别称:海石榴
花型:碗形花瓣;单瓣或重瓣
花色:红、粉红、深红、玫瑰红、紫、淡紫、白、黄色、斑纹
花季:冬~春
种类:
1、名称:超级南天武士
深红色,具大量白色斑块或云斑,中到大型花,直径10~12.5cm,半重瓣型到松散牡丹型;叶绿色;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到晚。
2、名称:葡萄红
暗红色,花瓣近似圆形,60枚左右,呈8~10轮排列,小到中型花,直径6.5~7.5cm,玫瑰重瓣型到完全重瓣型;叶浓绿,较小,齿钝,叶浓绿;长势旺,矮灌状;花期中。
3、名称:复色大海伦
玫瑰红色,花瓣上有不同程度的白色斑块,大型花,玫瑰重瓣型到完全重瓣型;叶淡绿,偶见叶面上有黄斑;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到晚。
4、名称:克瑞墨大牡丹
鲜艳的火鸡红色,散发芬芳香味,大到巨型花,牡丹型;叶浓绿,长椭圆形;长势旺,紧凑,立性;花期中。
5、名称:可娜
白色,花心泛极淡的绿色,花瓣边缘有无数深锯齿,中到大型花,牡丹型;叶浓绿,厚质;本品种易发生突变。
6、名称:大朱砂
大红色,起绒光,花瓣60~70枚,呈6~7轮排列,硬质,大型花,直径10cm以上,完全重瓣型;叶绿色,厚质,叶齿不明显;长势旺,开张,枝粗;花期中到晚
7、名称:劳拉夫人
粉红色,具有玫瑰红色斑块,大花瓣6轮,每轮12~15枚,雄蕊瓣3~7枚,大型花,直径10.5cm,厚5cm,玫瑰重瓣型到牡丹型;叶浓绿,长椭圆形;长势不等,立性;花期中。
8、名称:魔术城
火红色,具白色云斑或斑块,花瓣90多枚,具少量金黄色雄蕊,花丝白色,大型花,直径12.5cm,牡丹型;叶浓绿,椭圆形,中等大小;长势旺,开张,立性;花期中。
9、名称:鸳鸯凤冠
鲜艳的红色,具有放射状白色细线条,有时出现粉边,或半红半粉的花朵,中型花,直径10cm,完全重瓣型;叶暗绿色,厚质,前缘不正,叶面较粗糙;长势旺,开张;花期中到晚。
10、名称:请求
粉红色,花瓣边缘镶鲜艳的玫红色花边,中到大型花,玫瑰重瓣型到牡丹型;叶浓绿,平展;生长慢,立性;花期中到晚。
11、名称:春日野
鲜艳的红色,花瓣上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白色云斑或斑块,花心部分有少量花瓣直立,金黄色雄芯簇状,中到大型花,半重瓣型到牡丹型;叶绿色,偶见黄斑,阔椭圆形;生长慢,开张;花期早到中。
12、名称:复色格兰那达
鲜艳的红色,花瓣上有大量白色斑块或云状白斑;叶浓绿;长势旺,立性;花期中
Ⅹ 茶花名称的来历
茶花最早的用作也是用于生产茶叶,人们把茶花最顶端的那一点嫩芽摘下来,经过几道工序,最后制成茶叶。故而得名茶花。古代又称作山茶花中国、薮春、耐冬等。
中国栽培山茶花的历史悠久。自南朝开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为珍贵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时温州的茶花被引种到杭州,发展很快。
明代《花史》中对山茶花品种进行描写分类。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种不断问世。1949年以来,中国山茶花的栽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品种的选育又有发展。中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0个以上。
茶花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
山茶花与其他花卉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花朵凋零是一片一片掉落,但山茶花凋零是连同花萼整朵掉落的,如同人头落地一般,因此时常被从前的日本武士忌惮,也使得山茶花又被称作为“断头花”。
(10)茶花名字茶扩展阅读
茶花的价值
一、药用
茶花除观赏外,花籽与枝叶还可以食用或入药。《本草纲目》上有记载:山茶嫩叶炸熟,水淘洗后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后晒干作为饮料。主治吐血、衄血、腹泻、便血。
二、观赏
植物造景材料。山茶四季常绿,分布广泛,树姿优美,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由于山茶对光照及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注意水、土的要求,在城市绿地、公园和住宅小区和城市广场、花坛和绿带中,均可以组合在其他植物中应用,当山茶盛开、满树灿烂, 大有画龙点睛之功。
三、食用
通过其种子榨取的食用油是较高级的一类。在江浙一带的民间通过炒热后机碎,再通过蒸熟后榨取的山茶油是这一带民间山区除菜籽油外的主要烹饪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