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茶花
A.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是谁的诗句
这是明末画家文震亨的诗。
《山茶》原文: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译文:
山茶花颜色娇艳,有如浓妆艳抹蒙上红纱一般,每一朵花都神采奕奕,生机勃勃。飘落芳香,送归艳色,春天凋谢了多少奇葩,还看见红彤彤的山茶如火正旺,长开不衰。
(1)古代山茶花扩展阅读
山茶花,既具松柏之骨,又有桃李之姿。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相对而言,文人墨客对山茶花的品德更为重视,而普通民众更喜欢它的吉祥寓意。
自宋代以来,山茶花就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重要的装饰图案之一,深受工艺美术大师和民众的喜爱。宋、元、明、清时期,以茶花为图案的木石雕刻、瓷器、漆木器、珐琅器、金银器、丝织品等,均有传世之作。
历代文人墨客之所以喜欢画山茶花,除了因山茶花具有外形上的独特美感外,更重要的是因山茶花是一种精神品格的象征。在宋代以前,文人对山茶花的欣赏和赞美主要是针对其外形,自宋代开始,出现了大量颂扬山茶花茶品、茶德的诗、词、赋。山茶花的部分品种开在寒冷的冬季,在百花凋零之际,这些品种不畏严寒,在冰雪中开得更美更艳。这种高尚品德,令宋代文人十分敬仰。
宋代著名画家赵昌喜欢画山茶,虽真迹已失传,但从苏轼的诗中可见其画意。苏轼有两首诗提及赵昌所画山茶,一首是《赵昌山茶》,另一首是《王伯扬所藏赵昌山茶》,赵昌所画的是茶花中一个品种“鹤顶红”,在赵昌的画中,它在冰雪中绽放,鲜红如火,岁寒之姿跃然纸上。苏轼欣赏其高超的绘画技法,对赵昌托物言志的画外之意也心领神会。
宋代另一著名画家林椿也有一幅《山茶霁雪图》传世。在这幅画中,白雪映衬着山茶的红花、绿叶,展现出无尽的生机,将茶花耐寒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清两代的画家,对茶花的“十德”也进行刻意的表现。如沈周曾绘《红山茶》和《白山茶》,并在《红山茶》题画诗中赞扬红山茶是“雪中葩”“冰雪心”。在《白山茶》题画诗中融入神话传说,以突出白山茶的端庄高雅及如玉般的纯洁无瑕。
画家们还经常将茶花与其他花鸟组合在一起,以表达不同的寓意。最常见的是茶花与梅花的组合,茶花与梅花互为映衬,共同表达了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精神。白茶花与水仙的组合,则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纤尘不染、纯洁无瑕的理想境界。
在大众心目中,茶花是吉祥花,常用来寓意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如吉祥图“春光长寿”,便以山茶花与绶带鸟组成,山茶花寓意春光,“绶”与“寿”谐音,寓意长寿。
B. 古人对山茶花的雅称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山茶花》
「山茶花」的别称【玉茗】“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一宋·陆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
【耐冬】“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血结,大良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络石》
【海石榴】“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隋·江总《山庭春日诗》
【红茶花】“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唐·司空图《红茶花》
【茶花】“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子红。”——宋·晁冲之《送惠上人游闽》
【月丹】“郝经《陵川集》诗注引王承宣云:山茶大者日月丹。”
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山茶》
【蜀茶】“闽中有蜀茶一种,足敌牡丹。其树似山茶而大,高者丈馀,花大亦如牡丹,而色皆正红。”——明·谢肇制《五杂俎·物部二》
【照殿红】“别有名姬数十辈,皆衣白,凡首饰衣领皆绣牡丹,首戴照殿红一枝。”——宋·周密《齐东野语·张功甫豪侈》
【玉茗花】“折得瑶华付与谁?人间铅粉弄妆迟。直须远寄骏弯客,鬟脚飘飘可一枝。——宋·范成大《玉茗花》
【曼陀罗树】“山茶,一名曼陀罗树。”——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薮椿】
椿是日本对山茶花的称呼,其中薮椿是日本独有品种。
【椿花】:是日本对山茶花的称呼
【断头花】
普通的花是花瓣逐片掉落,而茶花是成朵掉落,从而有此称。
【雪里娇】
“既足风前态,还宜雪里娇。”——明·于若瀛《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