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之凑茶花
A. 关于植物的著名散文有哪些
《落花生》〈许地山)
《松树的风格》(陶铸)
《茶花赋》(杨朔)
《白杨礼赞》(茅盾〉
《囚绿记》(陆蠡)
《紫藤萝瀑布》(宗璞)
《杨柳》(丰子恺)
《合欢树》(史铁生)
《说荷》(赵文美)
《绿天》(苏雪林)
《窗前的树》《牡丹的抗拒》(张抗抗)
《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黄山绝壁松》(冯骥才)
《泉》(贾平凹)
《老家的树》(郭枫)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易宗明)
《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
《离太阳最近的树》《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
《风与芦苇》(赵丽宏)
季节的
生活的兰幽草(外一章) 王维仁
生活的兰幽草
王维仁/文
告别冬季,你走进三月,开始拥抱属于自己的春天.
此时,暖暖的风拂去眼中的沙砾,晶莹的蔚蓝昭示了广阔的忠诚,使你更相信生活的回报,更相信土地的深情.于是,旋转的人生,重新昂起你高傲的头颅,洒一片充满阳光的歌声……
读你一次次来信,读你一页页心曲,我的感怀和着你的旋律,柔柔曼曼,生长出一茬茬绿绒绒的兰幽草——
那没有忘怀的记忆,真真切切如眼前的台历;那没有割断的情感,清清晰晰如钟表的回声.……五月的草原,牛羊在牧马的驱赶下狂奔,涂写着天真的足迹,卷腾起一线弥漫的风尘.没有自己的信仰,只有盲目的使命,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的变奏.然而,你的爱仍然如清澈的老哈河,总是绿意浓浓地流淌,不管流经多少曲折的路程,也要投身澎湃的大海,获得永恒的新生.
终于,你告别了冰雪封冻的冬季,走进萌动希望的春天.从你信中的描述,从你编撰的著作,从你创作的小说……我千遍万遍地相信,那〔红山晚报〕上刊登的专题报道,把你重登“演讲台”的形象,极其鲜明地刻在春季的窗口,同时也把你的信念和忠诚,植进千万顷人心的田地.
春天的兰幽草呵,就这样在你的心里生长.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把你延续的青春写在历史的断层,写在生活的草原……
春的消息(散文诗)
●姜旭光
又是一年春打“六九”头,又是一年鹅黄柳绿时,在北国冰雪覆盖的晶莹屏幕上,春风互动,发送着春天的短信.汩汩的春潮在地下涌动,蓬勃的生机在枝头跳跃,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到处都能打听到春天的消息.
羊年的春天孕育在马年的隆冬,还未“数九”,神州大地就已剪开了春的窗花.在党的“十六大”擂响的春雷里,春风夹寄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声音,邮给了大江南北;“三个代表”的实践者们挥舞了九州云,沸腾了三峡水,织开了西部锦,唱响了复兴曲.
春的消息和着山村屋檐下报晓雄鸡的鸣啼,在囤满金灿灿麦穗的丰收里,准备早耕的农民们挥舞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犁铧,在世代耕耘的土地上,播种小康的期冀.
春的消息伴着民族工业崛起的足音,我们满怀信心浩浩荡荡跨入“ W T O” 的门槛,国企改革的脚步同春天一起出发,站在世界发展经济的前沿,我们将高奏凯旋.
春的消息送来了科技兴国的春天,回头望,“神州号”穿越云层飞上蓝天,磁悬浮列车一路轰鸣承载着第一生产力的实践;向前看,科技蓝图打造的世纪宣言,用一个民族的气魄换来了世界科技之林的请柬,挥舞科技创新的大旗,我们一路豪情,挺直了腰杆.
春的消息在猎猎的军旗上舒展,吹响质量建军的号角,在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使命中,我们的脚步像开江的冰凌一路磅礴、浩浩向前.
春的消息飞跃长城内外,绿了大江两岸;春的神韵鼓起冲天干劲,醉了军营儿男;春的消息让我们在奋起的季节里,有所作为,不断登攀……
◇散文诗笺
春的序曲
□钱珍赐
喧天的鼓点,开心的爆竹,缤纷的色彩,布置着祥和欢乐的氛围.
家乡的元宵节便宛如俏丽娉婷的仙女,满面春风地款款而来.
三通礼炮,发射着家乡人民的激情、盛情和希冀,点亮了灯笼一丛
丛热切的眸光.五光十色的魔术弹,发着笑,闪着光,飞上天;五颜六
色的“鸳鸯蛋”,乐颠颠,地上滚,院中翻,大地上栽满了童话般的故
事.盏盏灯笼诠释页页辉煌;声声爆竹弹笑朵朵心花;阵阵欢歌放飞酽
酽诗兴……
这游灯队伍是长龙还是巨蟒?这良辰美景是人间还是天堂?
醉了,家乡醉了.她醉在摇曳多姿的声色中,醉在元宵佳节的臂弯
里.“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家乡,你的元宵是一枚橄榄,一杯醇酒.
春风
被你亲过的脸,暖暖的;被你吻过的心,酥酥的.竖着的衣领放下
了;缩着脖子伸长了.如果说春雷是春天的吹鼓手,那么,你便是春天
的旗手.
不是吗?站在云头,你放牧着浪漫.亮出绿色旗语,大地便满怀激
情地重温五荆公的《船泊瓜洲》;亮出红色的旗语,桃树便笑吟吟地重
操繁忙的花事.一幅绚丽多姿的春的画图,在你的手中徐徐舒展.
春雨
一腔液化的情感,终于耐不住绿色的诱惑,毅然跃下云头.
为了钓一个春天.春风把你捻成长长长长长长长的线,尔后抛向人
间.于是空白的大地便有了一行行脍炙人口的诗句,一曲曲扣人心弦的
强音.
抓一把春雨,鸟语花香便从指缝中溢出;呷一口琼浆,心瓣便落满
蜜蜂.呵,春雨!自然界的美容师,大地因你而丰满,人间因你而鲜活.
晨舞挤开了门,将清香湿我一身.是天边的彩云?是柳梢初绽的嫩晴?晚了,我成了追春的人.
匆匆的早晨,匆匆的车流,匆匆的行人.都市一夜的风尘,郁闷,此刻被晨雾洗的干干净净.
雾飘缈地行.越来越浓,迷了路,润了花,酥了心,舔绿了万户千村.
春雾是一个谜,朝阳揭开了迷底.
扑向绿色的怀抱,拥抱火红的艳阳春.
不知是人催绿了春,还是春唤醒了人.
B. 请问岕茶的产地是哪里为什么叫岕茶,有什么历史,最好提供相关的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
岕茶
岕茶之源
“岕”通“嶰”地名,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普通话芥读“jie”“介”音。宜兴、长兴比邻皖南都有带“岕”地名,当地人有二种发音,一念“岕”为“ka”“卡”音,另是“ko” “跨”。
江南之茶,首称阳羡。为什么呢?就要从岕茶的生长环境来说了。二山之间,中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二边的茶树,洗漱着茶根。山土特别的肥沃,到了晚上,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峡谷,生长在涧溪边的茶树,吸纳了天地间的精华,长在这里的茶,就被称为岕茶。
宜兴的茶呢,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山区,处处是修林茂竹,处处有名泉。岕茶就生长在山泉流水之间,有太湖水的滋润,金沙泉的浸润,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
岕茶之史
芥茶是明清时的贡茶。宜兴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清称之芥茶。
阳羡茶和岕茶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宋,赵明诚《金石录》中记载:“宜兴的贡茶不是现在才有的。唐朝御史大夫李栖筠在典藉中有明确记载的。当时有个和尚把茶叶进献给了在常州做刺史的李栖筠,就在会客的时候让大家品尝,陆羽品了后认为芳香甘鲜,冠于他境,认为此茶可以向皇帝推荐。李栖筠听从了后,才开始作为贡茶每年进献万两。”
唐•阳羡茶成就皇帝宫廷第一贡茶地位。中国到处有贡茶,而真正是皇室贡茶的,阳羡茶是公认的第一贡。
那么当时由陆羽推荐成为第一贡茶的阳羡茶就是后来同被列为贡茶的岕茶呢?
在据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岕片之美,陆鸿渐(羽)所称圈岭茶是也。茗岭,于宜兴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所以,阳羡茶到明清时已是称为“奇珍异草”的岕茶了。
那么,岕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名茶”呢?
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书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国十大名茶,除了龙井在清末有一部专著外,其余还都没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许次纡《茶疏 岕中制法》 1597年
熊明遇《罗岕茶疏(论)》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冯可宾《岕茶笺》 1642年
周庆叔《岕茶别论》 失传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 1683年
中国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专门为其作传的。作为明清时的茶中极品,岕茶才有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岕茶之本
芥茶有什么主要特点呢?我们就从色,香,味,形上来看,都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茶是不尽相同的。
色白 茶色贵白。古人在评定好茶的第一标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也就精品的茶,不仅外观是白的,而且在冲泡了后,投叶放的多,放少,放长,汤色都要是白的。这样的茶,不仅香气好,味道也足。
古人评判色白的标准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色白了,说明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处。只有这样的茶,滋味才味觉甘鲜,香气扑鼻。
据《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乳香:据《岕茶汇钞》中对香气描述“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
岕茶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婴儿体香。
而且这样的香气,不会随着时间放久了之后而消失,而是越来越烈。尤其是过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气更是如刚刚焙出来的新茶一样。
金石性:就是说岕茶的味了,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气,这就是说,岕茶不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带有一种灵气,品尝岕茶的灵气,是需要人心清的时候品饮才可体会到的,因为这种灵气,又若又无,化而载之,所以说,能不能品出灵气,存乎其人,就在于品尝的人了。
品饮岕茶,不仅能益生气,育和气、增活气,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热肠”,于养生也不无脾益。
鲜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体现就是鲜活。据《岕茶汇钞》中对鲜活描述:贮壶良久,其色如玉,犹嫩绿。
冲泡的岕茶,不仅叶底鲜活,久不变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汤的原汁原味与新鲜。
一杯鲜活,生机盎然的岕茶,展现在眼前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让眼睛特别舒服,让心灵为之舒展。拥有鲜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鲜活,就是看到希望。
岕茶可以在常温下保鲜了,无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变色。
岕茶之制
岕茶盛行于明万历年间,失传于清雍正年间。
如此的奇茶为什么会失传了呢?主要就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了。岕茶最主要的制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时极为讲究工与时。
好茶是焙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制茶,从杀青到干燥,前后二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钟。而岕茶的制作前后要历时近三十个小时。那么岕茶是怎么焙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
“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就是说焙茶不能干,干了香气就减了,更不能断火,失焙了茶叶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前后要近三十多个小时。
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第二点,焙茶是制好芥茶的关键,火候,温度,程度,时机这些过程纯人力,由制茶人的经验来操作,所以最后也就失传了。
岕茶,先为“吴中所贵”,成为明清二朝时贡茶,被誉为茶中极品。
这旷世仙品有着怎样的风神仙骨,作为生于茗岭山下的赵永灵,一直对美誉灿若繁星的岕茶充满期冀,偶得古籍:清 冒襄的《岕茶汇钞》,以尊重历史,按古籍的记载,从采摘、制作到蒸作,不断摸索、实践,参阅大量古典茶学文献,前后历时三年试制,于08年秋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加以现代工艺,做到了岕茶与众不同的鲜活嫩白,让清新活力的生机之感在手中展现,那美妙的鲜活意境,使人看着清爽,喝着舒服。
岕茶之能
“饮岕茶益智长寿。”摘农业考古2007第5期 楼明初著。
岕茶制作奇巧,因茶特别鲜活、翠绿,最多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对茶树体内PPU、POD、CAT和SOD等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抗逆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而作为绿色植物中一种独特而主要的营养物质的叶绿素,除了抗辐射,强健肌肉外,还有造血作用,提供维生素,消炎解毒之功效。
现代科学测定指标如下:
水浸生物含量——(42.5+1.7)%
蛋白质含量——(15.1+2.1)%
水溶性糖含量——(8.2+0.2)%
多酚含量——(16.6+1.3)%
氨基酸含量——(10.7+0.4)%
酚氨比—— (1.8+0.1)%
岕茶之赞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摘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首语。
“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之云雾,其名虽大噪,不能与岕茶相较也。”摘 明•沈周题岕茶《岕茶别论》
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致,作《咏阳羡岕茶》,诗云:“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明代祝枝山,品岕茶,忆唐代卢仝在罗岕洞山课童艺茶的典故,作《和竹茶炉诗》四首。《中国茶诗》载第二首云:“尝遍江南七品泉,浙游复汲玉河煎。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翰苑曾消司马渴,书斋每消老韶眠。卢仝素识茶中趣,此趣多应识未全。”明代文征明,曾和诗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在顾渚的《茶事十吟》。在一次友人聚会中,以惠山泉烹白岘茶,作诗《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岘茶,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岘,烹以饮客命余赋诗》云:“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百年佳话人兼胜,一笑风檐手自煎。闲兴未夸禅榻畔,月明还到酒樽前。品尝只合王公贵,惭愧清风被玉川。”明代徐渭,诗吟茗岭,岭南罗岕,岭北宜兴。《中国茶诗》载《茗岭篇》云:“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岭家。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明代天门学派首领、京中重臣钟惺,作《七月十五日试岕茶徐元叹寄到二首》,其一云:“江南秋岕日,此地试春茶。致远良非易,怀新若有加。咄嗟人器换,惊怪色香差。所赖微禁老,经时保静嘉。长兴明代文人臧懋循送岕茶给“吴兴四子”的茅维。茅维作《友人饷岕茶歌》云:“乍倾色若无,稍贮味逾迥。七碗清风飕,一啜胸滓冷。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阳饼。世以方虎丘,品置岂平等。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明代长兴文人徐中行,官至江西布政使,送岕茶给浙江按察副使。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记录道:“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中行)以岕茶最精者饷之。比看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人不相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云:“评者往往为吴兴,请卢淡穆有幽致。去年春尽客来泠,茅君遗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赋岕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明时在宜兴为官的熊飞有长篇诗歌《座怀苏亭,焚北铸炉,以陈壶徐壶烹洞山岕片歌》中说到“闲煮惠泉烧柏子,梧风习习引轻裾。吁嗟!洞山岕片不多得,任教茗战难相克”。明代宜兴进士方逢时《宜兴八景诗•阳羡茶泉》云:“乘风便可游三岛,锡贡应先上九重。欲识山中清绝处,试将标品问卢仝”。
岕茶之典
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人生只有经过多重的历练,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试不第的王秀才迢迢来到南岳寺,慕名寻到老僧释然,沮丧地对老僧释然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静听着这位秀才的叹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然后用温水沏了,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 秀才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不解地询问释然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然微笑不语,只是示意秀才说:“施主请用茶吧。”秀才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然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秀才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然笑笑说:“这是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秀才听说是一品岕茶,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然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然起身,取茶用沸水重泡,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秀才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
释然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秀才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然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秀才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然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磨砺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而命运的价值,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磨砺和忍耐,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王秀才下山,潜心苦读。后得进士及第,为官一方,廉洁自律,因性耿直,于官场不融恰,有生退意。
多年后,又上南岳寺,寻到老僧,郁郁对老僧释然说:“上次承蒙教诲,了有小成,可感现世态炎凉,自己无所适从,为何进退皆不如意呢?”老僧如前般定做,只是吩咐小和尚说:“官人远来,烧水上好茶。”
稍许,水沸,释然抓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微微笑之:“请用茶。”官人问之:“此还是一品岕茶否?”“非也,此乃斗品贡茶,天家清贡之物,本庙监制,稍有余。”官人肃然起敬,徐徐咽下,口舌生津,香余满口,仔细审视碗底,茶芽细嫩,汤色柔和淡雅,如冰类玉。
三水毕,“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绝不一样。”释然笑道:“味觉如何?”“此茶清淡,似甘醇,似有物,似无牵,让人似觉身清欲飞。” “再泡一巡如何。“释然吩咐小和尚,“施主再品。”生再饮,哪种轻洌的甘甜仍然绵长不绝,释然说道:“官人可觉滋味不同?”生若有所思,说:“岕茶色白,味淡、香美。初入口,过一下,觉得甘甜入喉,静入心脾,过一下,清新的感觉直透骨髓。淡的味道,从来没感觉到与今日的不同。”释然微微一笑,说道:“淡者,道也。”
人淡若茶,饮茶至淡处方可悟茶之道,友交往,亲近之人交往,淡浓自有分说。香淡、味淡、色淡、人淡、心淡,然至淡处,犹有甘淡在口,此中况味,非精于道者可语也。
岁月如梭,且从容。
宜兴盛产茶叶,且品种较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许多宜兴人,喝着香喷喷的本地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上宜兴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称它是“第一名茶”。宜兴人读“岕”为“卡”,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之地。宜兴南部山区有很多地名里带“岕”字,岕茶就生长在那里,在金沙泉水的滋润下,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在中国古代有关茶的书籍中,其中有六部书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书中说:罗岕有岕八十八处,其中以洞山为最。所谓罗岕茶、洞山茶,产于茗岭南坡,史称茗岭茶。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征是色白、味香。我们通常喝的茶叶其颜色都是绿色(红茶除外),而岕茶的颜色却是奶白色的,其香气扑鼻,并略有婴儿的体香。此外,岕茶极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会变质。喝岕茶也极有讲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后放茶叶,称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叶后再倒满水,称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叶后倒水,称下投。
对岕茶的赞美,历代留下了许多诗词。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至,作《咏阳羡岕茶》,其中云: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后作诗曰: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明代“吴兴四子”的茅维,喝了岕茶后称: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
岕茶还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传说。一个秀才姓王,屡试不第,慕名来到宜兴的南岳寺,沮丧地对一老僧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在温水里,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王秀才见茶叶静静地浮在温水上面,不解地问:“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老僧微笑不语,王秀才只好端起壶轻轻呷了两口。老僧问:“这茶可香?”王秀才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老僧说:“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于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来。沸水来了,老僧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丝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缕沸水,只见那些茶叶上下浮沉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老僧问:“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后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会散发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释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王秀才终于在这冲沏茶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潜心苦读,终于进士及第,为官一方。
那么,岕茶如此之好,为何会失传呢?岕茶失传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极讲究工时。制作其他茶叶,通常从第一道工艺到茶叶烘干,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而岕茶仅仅焙茶就要三十多个小时,而且其中的火候、温度、时机等稍有一点掌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正是这一原因,岕茶工艺制作于清朝中期失传。
近年来,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场长赵永灵按古籍的记载,不断摸索岕茶的制作工艺,终于少量制作出了《洞山岕茶系》中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他相信,只要不断探索,消失已久的岕茶一定会重新出现在宜兴。
岕茶汇抄
□ [清] 冒襄 辑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负时誉。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擅池沼亭馆之景,四方名士,招致无虚日。晚年结匿峰庐,以图书自娱。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及《影梅庵忆语》等传世。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刊本有昭代丛书本,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光绪己亥(1899)刊。
本书以冒氏小品四种本为底本,参校他本。
小引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岕之为类亦不一,庙后为佳。其采撷之宜,烹啜之政,巢民已详之矣,予复何言,然有所不可解者,不在今之茶,而在古之茶也。古人屑茶为末,蒸而范之成饼,已失其本来之味矣。至其烹也,又复点之以盐,亦何鄙俗乃尔耶。夫茶之妙在香,苟制而为饼,其香定不复存。茶妙在淡,点之以盐,是且与淡相反。吾不知玉川之所歌、鸿渐之所嗜,其妙果安在也。善茗饮者,每度卒不过三四瓯,徐徐啜之,妙尽其妙。玉川子于俄顷之间,顿倾七碗,此其鲸吞虹吸之状,与壮夫饮酒,夫复何姝。陆氏《茶经》所载,与今人异者,不一而足。使陆羽当时茶已如今世之制,吾知其沉酣于此中者,当更加十百于前矣。昔人谓饮茶为水厄,元魏人至以为耻甚,且谓不堪与酪作奴,苟得罗介饮之,有不自悔其言之谬耶。吾香三天子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采之甚难,不可多得。惜巢民已殁,不能与之共赏也。心斋张潮[1]撰.
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罗嶰,曰白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不可指数,独罗嶰最胜。环嶰境十里而遥,为嶰者亦不可指数。嶰而曰岕,两山之介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阳光,朝旭夕晔,云滃雾浡,所以味迥别也[2]。
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独专,足称仙品[3]。
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岕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罗岕立夏开园,吴中所贵,梗粗叶厚,有萧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
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惟长兴之罗岕,疑即古之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岕,罗隐隐此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上乘品。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4]。
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时,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往日无有秋摘,近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也[5]。
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叶微老,炒不能软,徒枯碎耳。亦有一种细炒岕,乃他山炒焙,以欺好奇。岕中惜茶,决不忍嫰采,以伤树本。余意他山摘茶,亦当如岕,迟摘老蒸,似无不可。但未试尝,不敢漫作[6]。
岕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后则梗页太粗。然以细嫰为妙,须当交夏时。时看风日晴和,月露初收,亲自监采入篮。如烈日之下,又防篮内郁蒸,须伞盖至舍,速倾净匾薄摊,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一一剔去,方为精洁也[7]。
蒸茶,须看叶之老嫩,定蒸之迟速,以皮梗碎而色带赤为度,若太熟则失鲜。起其锅内汤频换新水,盖熟汤能夺茶味也[8]。
茶虽均出于岕,有如兰花香而味甘,过霉历秋,开坛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汤色尚白者,其洞山也。他嶰初时亦香,秋则索然,与真品相去霄壌。又有香而味涩,色淡黄而微香者,有色青而毫无香味,极细嫩而香浊味苦者,皆非道地。品茶者辨色闻香,更时察味,百不失矣[9]。
茶色贵白,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郁,徒为目食耳。
若取青绿,天池、松萝及下岕,虽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称妙。莫若真洞山自谷雨后五日者,以汤薄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冬犹嫩绿,味甘色淡,韵清气醇,如虎丘茶作婴儿肉香,而芝芬浮荡,则虎丘所无也[10]。
烹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太滚恐一涤味损,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尽,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洌,急以沸水泼之。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11]。
茶花味浊无香,香凝叶内。
洞山茶之下者,香清叶嫩,着水香消。
棋盘顶、乌纱顶、雄鹅头、茗岭,皆产茶地,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庙后无二,梗叶丛密,香不外散,称为上品也。
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未足,稍缓已过。个中之秒,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12]。
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携来十余种,其最精妙不过斤许数两,味老香淡,具芝兰金石之性。十五年以为恒。后宛姬从吴门归,余则岕片必需半塘顾子兼,黄熟香必金平叔,茶香双妙,更入精微。然顾、金茶香之供,每岁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陇西之倩姬与余共宛姬,而后他及[13]。
金沙于象明携岕茶来,绝妙。金沙之于精鉴赏,甲于江南,而岕山之棋盘顶,久归于家,每岁其尊人必躬往采制。今夏携来庙后、棋顶、涨沙、本山诸种,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极,真极妙,二十年所无。又辨水候火,与手自洗,烹之细洁,使茶之色香性情,从文人之奇嗜异好,一一淋漓而出。诚如丹丘羽人所谓,饮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称心乐事也。
又有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奎,携茶过访,茶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奎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之。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颊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癖也。
跋
吾乡既富茗柯,复饶泉水,以泉烹茶,其味大胜,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予曾以诗寄巢民云:君为罗岕传神,我代松萝叫屈;同此一样清芬,忍令独向隅曲。迄今思之殊深,我以黄公酒垆之感也。心斋居士题。
C. 台湾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的0.38%,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达3952米,地跨北回归线,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台北:
台北是台湾北部的旅游中心,市内有很多名胜古迹。台北市区的旅游景点十分密集,可以徒步或搭乘大众运输工具进行游览。喜欢古迹老街的游客,迪化街的老商家及其附近的霞海城隍庙、保安宫及孔庙都是不错的选择,艋舺(万华)的古迹也很多,龙山寺及清水岩为其中最著名的。对于博物馆爱好者,台北有许多全省首屈一指的地方,其中首推位于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其次如台北市立美术馆、历史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也值得一游。台北近年来开发了不少公园绿地,如大安森林公园、基隆河滨公园、华江河滨公园及华中河滨公园等,再加上既有之青年公园、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提供游客休闲游憩的场所。
台中:
台中市高楼耸立,呈现出一幅现代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 探访台中市,可选择火车、开车,或其他大众运输工具,南北两大都会区还可搭乘飞机前往,交通十分便利。台中市的旅游资源以艺术人文展示馆为主,如自然科学博物馆、台湾美术馆、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台中民俗公园、丰乐雕塑公园等;若要欣赏自然风光或享受娱乐游憩,则须至东北郊的大坑风景区一带,当地以亚哥花园、东山乐园最具知名度。
台南:
台南市是台湾省最古老的城市,在台北市作为省城以前,台南一直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荷兰人占据台湾时,称当时的安平为“台窝湾”,台窝湾对岸则称为“赤嵌”。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在安平筑“热兰遮城”(安平古堡);清顺治七年(1650年),荷兰人又在市中区建“普罗民遮城”(赤崁楼);还开辟了第一条欧式街道--普罗民遮街(民权路)--该街道后来成为台南市街的中心。
花莲:
花莲市是东部第一大都市,若将中横、苏花、花东海岸与花东纵谷等公路比喻成绳子,那么花莲无疑是一个绳结头。这个保有原始纯朴风味的城市,除了秀丽山水令人心旷神怡外,临海而建的“海滨公园”、立有许多海洋生物塑像的“南滨公园”、可踏浪捡石的“七星潭”海滨、仿照夏威夷玻里尼西亚文化中心设计的“东方夏威夷游乐园”与宁静庄严的道场“静思精舍”(慈济功德会发源地)等,均值得一游,而大理石与花莲薯则为花莲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