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西子
A. 关于樱花的诗句有哪些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B. 想念樱花的第365天什么意思
意思是表达对樱花的思念,樱花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植物。
扩展知识:
??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C. 有没有关于樱花的散文和诗词啊
樱花词
劳生百忧,端赖无益之事。余不敏,惟于樱花情有独钟。乙酉、丙戌二岁仲春,独行万里,南至丽江,北至旅顺,遍访中国樱花。情动于中,发而为辞,故有樱花集。
点绛唇·云南樱花
2005年3月5日,至北京飞昆明,下榻圆通山宾馆,见路边雪里樱花。云南樱花属寒绯樱系列,花红而艳,滇人竟不之惜。
冻损琼肌,浑然不减春情绪。梦开何处。雪里街边树。
谁念痴儿,遥问花何苦。红楚楚。竟无人顾。和泪飞如雨。
南乡子·云南樱花
2005年3月16日,复过昆明圆通山,樱花已残。宛陵索和南乡子,步韵赋此篇。
着意苦寻欢。独上圆通寺后山。昨日花同人面好,开残。谁记娇红雪后燃。
岁岁复年年。自许风流误管弦。此去须添无限恨,流连。心事浑如雨打船。
烛影摇红·早樱,用梦窗韵
乙酉清明前后,与人四处寻花,早樱都尽,赋此篇。
日暖风腴,粉红淡白相侵透。宜颦宜笑锦屏人,临水长舒袖。休恨晨鸡夜漏。记今朝,明明白昼。与谁同看,吹雪飞花,平畴远岫。
痴小年华,鬂云妒杀长堤柳。清寒吹面纻衣单,初试麻姑酒。须把精神抖擞。政清明、单樱尽瘦。春风向老,结子东邻,青青如豆。
角招·青岛樱花
2005年4月17日,与人同看青岛中山公园樱花。7月24日,故地重游,与人复观灯。夜有大风雨,不能寐。为角招一篇记之。
向何处。回眸见,黯然尽是樱树。自春风一去,暗绿作荫,垂乱千缕。相思政苦。忆往日,飞红轻舞。海角神山仙府。弥天堕雪飘花,漫思量今古。
将暮。屐裙障路。宫妆画烛,幻化灯无数。念观灯旧侣。袅袅依依,临分哀楚。天涯倦旅。梦孽海三生曾渡。怎奈无情夜雨。却来觅,寂寥窗,凄凉句。
解佩令·无锡樱花
2005年4月9日过无锡,鼋头渚早樱已过,惟于长春桥得睹染井吉野临去秋波之一转,心神俱骇;2006年3月21日过无锡,早樱未开,惆怅赋此篇。
鼋头芳渚,溪桥春坞。有山樱、花飞如雨。久已痴心,是几时、殷勤相晤。傍朱栏、记曾尔汝。
春衫如故。春风如故。最难忘、伤心眉妩。一箭流年,甚梦痕,悄然凝伫。倦吟眸、月华湿处。
绮罗香·杭州樱花
2006年3月21日过杭州,太子湾公园早樱浪漫,夹涧红碧。黄昏微雨,有二三游女徜徉其间,恍如世外。3月22日,发上海,之长沙,过杭州钱塘江桥,春潮欺岸,赋此篇。
采采生绡,涓涓溜碧,西子眉颦佳处。画里昏冥,依约两三游女。花影暗、渐远钿车,屐裙缓、乍逢春暮。似欠伊、三世深情,匆匆一瞥武林渡。
钱江潮晚归急,谁念春阳易老,将残眉妩。翠袖弓弯,浑忘别时南浦。拼锦瑟、弹泪东风,奈玉颜、殢愁红舞。待明年、飞花吹雪,卷帘窥夜雨。
眼儿媚 ·长沙樱花
2006年3月22日至长沙,雨中至森林公园寻樱。是处樱花略嫌品种单一,然沿湖滨道两行栽植。迤逦而开,亦有气象。奈何公事相逼,不忍遽别。
蓬莱三十六鸳鸯。联袂下潇湘。吹衣小径,红帘邀雨,粉箔流光。
那时姑射初相见,点额试梅妆。匆匆一梦,不如拼作,顾曲周郎。
无锡樱花歌
2006年3月21日过无锡,樱花未开;3月28日复过无锡,恰逢花吹雪。值友人短信问及鼋头渚花讯,口号此篇,答之。
鼋头佳绝,将子速来。花开如雪,曰登春台。
江水汤汤,子竟不来。花落如雨,亦已焉哉。
春日萋萋,曰归去来。花之落矣,亦孔之哀
行道迟迟,我行不来。誓此白水,明年花开。 UID2325 帖子30 精华2 积分207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6-3-16 最后登录1970-1-1 查看详细资料TOP
D. 春季赏花,哪种比较好看
这个根据你所在的地方,还有你喜欢的鲜花来定。比如西藏林芝的桃花就是一内绝交去处,北京一般是长安容街上的玉兰,皇城公园的海棠,景山的牡丹,中山公园郁金香,还有大觉寺的玉兰也非常出名,平谷的桃花,非常非常多的地方可以赏花。
E. 西子文君关于思念的诗
《 我若再来来 》
——西源子文君
我若再来
我想成为满树缤纷的樱花
在春天里的某一清晨
给你一个惊喜
尽管,只有短暂的年华
也要婀娜多姿
为你展现,我最美丽的风姿
我若再来
我想成为一枚亭亭的夏莲
伫立于半亩方塘之中
守一池清水
在一瓣花开的瞬息里
隔着缘分的距离
再一次把你,仔细的端详
我若再来
我想成为一簇秋菊
开在你的东篱下,在南山
悠悠然,虚度光阴
我想成为一朵冬梅
绽放在你沉寂的窗外,凌寒中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我若再来
我不会再,轻易的别离
要与你一起
观花开花落,闻鸟语蝉鸣
从朝霞到夕阳,黄昏至黎明
在每分的每秒里,相依终身
要牵手走过,今生来世
不,我一定要来
纵然千辛万苦,也要找寻你
不顾漫天风雪,与大漠孤烟
即使山穷了,水尽了
戈壁荒滩,也有它希望的曙光
那里有你,会的
一定会有你,期待已久的目光
是的,我一定要来
再回来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重又回到
你的地方,你的身旁……
F. 《《随遇而安的樱花(网王同人)》千本樱景严》最新txt全集下载
《随遇而安的樱花(网王同人)》千本樱景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睁开眼,一片白色,还有一个蓝色头发穿着条子服的(病人服)纤弱女孩坐在斜对面的床上。 有点讶然,医院?自己怎么会来这里?脑袋传来剧痛,什么都想不起来呢!(女主吐糟:其实是小千太懒!作者竖起抗议的大旗: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穿越,有被杀的、有车祸的、有睡穿的、凛凛种种,其实过程不重要,穿了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有许多的作者都要求读者跳看第一章,既然不看穿的过程,当然也就可以不用写了是吧!)放弃,再次睁眼四处打量,想转移头痛的注意力,四人的病房,再次打量斜对面那个唯一可以看到的女孩,十三、四岁,纤弱是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西子捧心型的女人一向不是我,枫飞所欣赏的。
听到开门声,眼珠一转,一个护士推着小车进来。嗯,身材不错,该凸的地方凸,该翘的地方翘。心底叹了口气,其实是羡慕吧,那么好的身材,那么美的腿。这时,只见那个女护士用疑是惊喜的口吻喊道:“柳生桑,你醒了!”
柳生?她看我干嘛?没我什么事,闭上眼,……
G. 关于樱花思念的诗句有哪些
??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H. 樱花漫舞,路草屏障。宝塔折顶 未免有心 情系基督,悯我此生 洛神西湖 襄王情深
西湖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一位具有东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具有典型的东方女性之美。特别是早春时节,西湖如梦初醒,妩媚迷人。
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加之白堤、苏堤的分割,很有东方美学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胧,具有东方的闲适含蓄之美,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西湖的主要景点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锋夕照、断桥残雪等,号称“西湖十景”。
在公园码头可乘船前往湖中三岛。湖心亭居西湖中央,在亭中极目四眺,湖上风光一览无遗。
苏堤是贯穿西湖南北景区的通道。公元1089年北宋诗人苏东坡曾主持疏浚西湖工程,用湖泥葑草筑成此堤,称“苏堤”。“苏堤十里柳丝垂”,有“六桥烟柳”一景,晴日娇媚,雨天幻奇,六桥弥漫于云水之间。“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早春时节来堤赏景,可见西湖如梦初醒,妩媚迷人,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柳浪闻莺”原是南宋皇家御花园,园内春柳成行,黄莺在柳叶间穿梭,闻其声而不见其影,意境无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诗人范成大描写西湖荷花的诗。每当夏季来临,轻风拂来,那荷叶便摇摇曳曳,婀娜多姿,给人美的享受。“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一,夏日在西湖观赏荷花,意味无穷,惬意非常。
在“花港观鱼”你可以领略“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过刺史,对西湖进行过治理,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临水,楼前水面筑平台,每当中秋月夜,湖平如镜,清辉万顷,可坐平台赏月品茶,兴趣无穷。“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就在此断桥相会。
“三潭印月”在湖心亭南,是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胜境。月夜泛舟,可见“月光映潭,影分为三”,三潭印月名出于此。
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在净慈寺前的雷锋山上原有雷锋塔,已于1924年倒塌,留有“雷锋夕照”景名。
在洪春桥畔可见“双峰插云”碑亭。在云雾缭绕之际,从此亭远眺南、北两高峰,双插云端,气象万千。
冬天西湖也并不寂寞,一片片迎寒怒放的梅花竞相开放,繁花簇拥,层层叠叠,云蒸霞蔚,如霞光耀眼,极富火热的青春气息,轻风拂过, 一片香海。尤如一位热情奔放朝气溢发的青春少女。
美丽的西湖曾引来无数名人、英雄。唐代以来,名臣李泌、诗人白居易、文学家苏东坡在此为官;北宋的诗人林和靖在此隐居,植梅放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家户喻晓充满智慧的济公,书画家李叔同都在此修过行;民族英雄岳飞长眠于此和大奸臣秦桧也埋在这里,在地下还是一对死对头。
西湖美!游西湖可享受“人间天堂”之乐。
I. 求一首简短的散文诗,内容围绕赏樱花,但绝不是日本富士山的樱花
春天来抄到,一般说到看袭樱花,很多国人都会想到远方的日本的北海道樱花以及富士山下的樱花,的确是,日本的樱花相对在国际上还是很有知名度的,无论是樱花还是樱花的附属文化目前来说是日本做的比较不错,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樱花的发源地是我们中国,只不过传到日本之后就被日本人给发扬了,就跟乒乓球一样,发源欧洲,却被我们中国人民发扬光大。
J. 随遇而安的樱花(网王同人)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随遇而安的樱花(网王同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回免费下载:答
内容预览:
睁开眼,一片白色,还有一个蓝色头发穿着条子服的(病人服)纤弱女孩坐在斜对面的床上。 有点讶然,医院?自己怎么会来这里?脑袋传来剧痛,什么都想不起来呢!(女主吐糟:其实是小千太懒!作者竖起抗议的大旗: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穿越,有被杀的、有车祸的、有睡穿的、凛凛种种,其实过程不重要,穿了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有许多的作者都要求读者跳看第一章,既然不看穿的过程,当然也就可以不用写了是吧!)放弃,再次睁眼四处打量,想转移头痛的注意力,四人的病房,再次打量斜对面那个唯一可以看到的女孩,十三、四岁,纤弱是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西子捧心型的女人一向不是我,枫飞所欣赏的。
听到开门声,眼珠一转,一个护士推着小车进来。嗯,身材不错,该凸的地方凸,该翘的地方翘。心底叹了口气,其实是羡慕吧,那么好的身材,那么美的腿。这时,只见那个女护士用疑是惊喜的口吻喊道:“柳生桑,你醒了!”
柳生?她看我干嘛?没我什么事,闭上眼,……
确认后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