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国画梅花斗方

国画梅花斗方

发布时间: 2025-09-20 17:25:24

1. 国画梅花作品

国画梅花作品

明 王谦《梅花黄鸟图》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作为“四君子”之首、“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开,这种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爱。

梅花气节高洁,孤芳自赏,疏影暗香,更是惹得无数人踏雪寻梅,吟诗作对;也颇得画家青睐,成为花鸟画题材里,常见的主题。

苗桂芹写意花鸟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图》

梅花,花姿清雅孤洁,清丽脱俗,白梅冰肌玉骨,红梅灿若朝霞,粉色梅花则羞涩俏丽。梅花,花开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长寿、健康、美德、幸福”。同时,它代表着坚贞谦虚、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赏几幅国画梅花佳作,品读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美”。

王振兴写意花鸟画六尺横幅《梅开五福》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幅描写老枝奇怪横斜,红梅璀璨繁闹的写意佳作。

枝干笔墨肆意,浓淡相宜,表现出老枝虬结崎岖的特点;梅花花开成簇,绚丽如云霞,花蕾则用淡粉浅橙敷色。

枯木枝头春意闹,生机勃勃的气息喷薄而出。

张国稳写意花鸟画梅花四尺横幅《梅花图》

2. 国画按技法的分类,分别的全部作品是什么

国画的技法分为:写实、写意、工笔。

一、写实

写实类的代表作有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国宝级的作品,画作内容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无一不有,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就像一幅写实的宋朝市井图。

(2)国画梅花斗方扩展阅读

国画用墨技法

中国国画技法在用墨时讲求“墨分五色”,虽各方说法不同,但最知名的即“焦、浓、重、淡、清”这五色,具体的意思是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除了以上五种,还有渴墨和破墨。

焦墨:使用墨汁粘稠,线条干,墨色焦黑枯涩,效果老辣粗犷。

浓墨:水少墨浓黑,有沉浑厚重之感。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墨汁中调水很多,渗化力很强,墨色灰而透明,感觉幽远爽朗。

清墨:以清水调少许墨汁,渗化力很强,墨色清淡而透明,有清润明净之感。

渴墨:用墨清淡,笔较干,可画出淡而毛的墨迹,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破墨:在一遍未干之前,画另一遍墨色,有相互交融、渗晕之感。

国画特点

1、主要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对象,抒写情怀。每一画种都有特用的工具,运用某种特制工具所产生的功能,会形成独特的艺能。中国画用特制的兽毫笔作画,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笔头锋尖;齐,笔毛扁敞后,内外豪平齐排铺;圆,笔身圆硕饱满;健,正副毫健挺到尾。藉此进行变化多端的运线、布点、施墨(包括色彩)、铺水,术语均称为"笔墨"。就中国画来说,"笔墨"本身就是艺术,具有一种相对独立性的美。

2、一个中国画家的情思、意向、境趣、性格、风貌 、技巧等在创作过程中,无不通过"笔墨"呈现出来。"笔墨"是组成中国画的根本要素,千百年来"笔墨"一词已被视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中国画之美,就美在有"笔墨"。

3、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中国画主内涵,重意境,尚神韵,求意趣,故在构图准则上不受视野束缚,摆脱焦点透视的羁绊,采取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阵置势和构图,中国画的章法构图,广阔自由,以虚带实,浮想联翩,乃为一大特点。

4、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要"化景物为情思","览物得意","写物创意",只有高度概括,才能在一件作品中突出主题,创铸意境。中国画在创作构思中,虽偶尔也有增添的,但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情思,把作品画得尽善尽美。

5、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达到净化、丰富自己。每种民族绘画,由于地域和材料不同,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中国画有什么特征?"吸收外来,充实自己",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中国艺术从不排外,汉、唐就是个大胆吸收外来艺术的辉煌时期。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外亲",但"性灵"必须"内出",这不仅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革新的立足点。

3. 扬州八怪分为哪三类各有谁

扬州八怪未进行分类,较为公认的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八位。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3)国画梅花斗方扩展阅读: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

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

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4. 聊赠一枝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收到当代青年画家茹意赠送的写意国画一幅,名曰《报春图》。

        竹报平安日,花开富贵春。作品绘制的对象是红梅,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这红梅,穿越了寒冬腊月,带着春天的消息款款而来。

        梅花既是冬天最后盛开的花朵,也是春天最早绽放的花朵,当积雪压断枝头之时,百花凋谢,梅花踏着风雪来了。 当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百花满园之际,梅花却又独自离开。 她是追踪风雪而去,还是把引来的春天留在人间?

        身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岁寒三友之一,梅花是文人画常见的表现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众所喜爱。宋代王安石咏梅名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和元代王冕题画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梅花象征的高尚品格的敬仰之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当代青年画家任茹意笔下的国画梅花:

        这是一幅斗方小品,图绘老梅一枝,银钩铁画,弯曲如龙,交错穿插,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俏不争春。技法上用笔雄健,墨色浑厚,有浓淡干湿的变化。梅枝粗细相间,花朵姿态各异,或仰、或俯、或含苞、或盛开,疏密有度,近实远虚,显得恰到好处,体现出空间感和力量感,生机盎然,是一幅难得的国画梅花精品佳作。

        梅花身上有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争的高洁之美,在这幅画中,梅花的独特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朵朵红梅,点点金蕊,妍姿艳质,浑然天成。尤其是以传统的文人画形式表现出来,更显高雅别致。作为一幅写意花鸟画,画家将整幅画面的韵味和意境都推向了最高峰,观赏此画,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

        很幸运,也很感恩,美女画家茹意将这幅精品佳作赠送给了我,这让我想起一段历史典故,晋代陆凯有一首《赠范晔诗》,全诗如下:

        折枝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儒将,在某个花韵融融的早春时节,他于浴血撕杀的间隙,一骑飞驰,登上春光滟潋的梅岭。此时,正值梅花竞相绽放之际,缤纷片片,暗香盈盈,让他那颗如铁石一般坚毅的心,刹那间变得温润柔软起来。

        北望山河,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方的故人范晔,那些铁马冰河的军旅生涯,那些比雪花还要清寂的漫漫长夜,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友情的温慰,似乎也让边关的那弯冷月也有了一丝温柔。

        披坚执锐的英雄,远离刀光剑影,面对满眼芬芳,不觉沉醉其中。他会心一笑,用摸惯兵器的手,寻一枝最解自己心语的江南春梅折下,遣与北去的驿使,遥寄一缕馨香,带着江南盛绝难舍的春色,带着他深深的怀念与问候,赠与远方的友人。

        范晔收到梅枝,被陆凯这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所感动,潸然泪下。此事一经流传,文人墨客称赞不已。后世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雅称,并成为词牌名。于是这段折枝赋诗,寄梅送春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

        每当读到这首诗,心头就会蓦然间涌上一股暖意。江南春天里,肯有人将一枝春色封作礼物,越过关山万千重,寄给远方的朋友。这脉脉如水的思念,藉由一枝春色静静传递,虽无只言片语,仅是一剪岭梅,但这份深情厚谊却是山水可鉴。

        江湖路远,总有人欣喜相逢。因为文字,我与美女画家茹意结缘,并获赠由她亲手绘制的写意国画《报春图》,寄梅送春的故事,于洪荒岁月的流转中,又在重新演绎。

画家简介: 任茹意,女,1990年生于八朝古都开封,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现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家、河南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当代青年画家,中华国礼艺术家画家。

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绘画天赋极高,师法自然,妙化物理,有妙手丹青之美誉。大学期间潜心研习书画艺术,开始发表作品。其在传统的基础上,从现代生活中体验,从中西方文化艺术融合及创作实践中发现、感悟、总结,进而汲取众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其作品兼工带写,注重笔墨,以形写神,已逐步形成清新高雅的独特艺术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渲染力。其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师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进而形成洒脱自然、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部分作品被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台湾、美国等国际友人、收藏界人士收藏。

热点内容
七夕节童话 发布:2025-09-20 18:44:44 浏览:620
神持玫瑰 发布:2025-09-20 18:43:11 浏览:97
玫瑰pan 发布:2025-09-20 18:41:33 浏览:97
我愿做一朵 发布:2025-09-20 18:40:05 浏览:456
武汉樱花水粉 发布:2025-09-20 18:16:49 浏览:785
樱花四年樱 发布:2025-09-20 18:11:50 浏览:993
一句话插花 发布:2025-09-20 18:11:34 浏览:56
诱使兰花变异的方法 发布:2025-09-20 18:05:39 浏览:724
大兰花故事 发布:2025-09-20 17:59:55 浏览:720
价值10万的荆疙瘩盆景 发布:2025-09-20 17:57:31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