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教学
❶ 日本花道的花道历史
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为花草生长提供了优惠的条件。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为美丽的大自然增辉。对于日本人来说,在用鲜花装饰室内的习惯养成之前,他们就已同鲜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日本人的祖先对充满生命力的花儿抱有一种恐惧感。似乎花儿是神灵的再现。对花儿的这种认识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仪式当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镇花祭、京都今宫神社的安息祭就属于这一类。人们相信樱花是神的意志的表现,所以创造了诸如上面提到的民间祭祀。
人类本身具备美的意识,花儿的娇美,使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审美的一面。利用花儿的美丽装饰环境。花儿成为欣赏的对象。
佛教经典中有不少关于供花的记述。供花包括撒花、花蔓、玷花。撒花是印度人迎送客人时的礼俗。花蔓用于头发装饰及脖颈装饰。传说释迦牟尼就是玷莲花传授佛教真谛的,可见佛教与花儿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已经十分密切了。供花成为建立功德的表现。衣械(将花卉插在宝瓶内)、宝瓶花(只插莲花等花枝)等插花法同佛教一道、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最初只是在寺院内流传。随着净土信仰的出现,供花的习俗也传入民间。可同时体现过去(结果实)、现在(开花)、未来(蓓蕾)的莲花成为供花的主要材料。鲜花除了作为神圣的供花以外,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欣赏之物。
日本室町时代至战国时代,以装饰壁画、书院、搁板为主的鲜花称为“挂花”。这些鲜花均摆放在日本人认为十分神圣的地方。一瓶鲜花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再现了大自然的风情,因此,阴阳和季节的感觉十分重要。日本天应年间,专应(人名)将插花的构想具体化。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茶花构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真、副、副请、真隐、见越、流枝、前置即“七种工具插花法”。日本天正年间至元和年间一直很有名气的第一代专好及宽永年间十分活跃的第二代专好又使插花枝艺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法更加复杂。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第二代专好强调立花的基础为“真”。以“副”和“请”求对称。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见越”和“前置”求远近。由于插花技艺的进步,使插出的鲜花比真花的姿态更富有变化,出于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专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经后人整理、发展,正式称“立花”。 日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古老的农业生活方式为日本花道的发展提供了背景舞台。在六世纪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灵供花的风俗,它对日本花道的发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种简单,对称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十七世纪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为“站立的花”, 这种细腻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术技巧,并在高高的铜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着“天”或是“真理” 的主干通常先是非对称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后弯曲着回到中心对称轴上;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和装饰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干则从中心(整个花束的虚拟球心)伸出。作为一个整体,立花作品的整体造型即为整个宇宙的缩影。立花的重要特征 - 非对称性、象征性和空间深度 - 对于以后日本花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花”(chabana)则与“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于十六世纪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个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的自发的造型即投入花(nageire)。投入花 常常将少量的花材,随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术展示出一种朴素、诗意化的自然美。 “立花”和“投入花”对花道在其后的发展做了有些相反的限定:“立花”强调精细的技术方法、宏大的规模、象征主义和固定的风格; “投入花”的特点则是自发性、简单性、暗示性以及对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造型之间的矛盾将导致日本花道艺术中更多的革新。
在江户时代(1600-1868年),日本国泰民安,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曾经仅仅限于佛教弟子、贵族和王族成员的日本花道艺术,逐渐地在日本武士阶层、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妇女在内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时期,“立花”越来越显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种被称为seika或shoka(“生花”, 都用同样的汉字书写)的更为简单的造型出现了,并迅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虽然还是有点正式,但是已经在不对称的三角形的基础上,使用了三枝结构。 尽管许多新的流派创造了形态各异的造型,但是,其中传统的三枝干结构形式,逐渐被认为分别代表了“天(ten)”、“地(chi)”、“人(jin)”。 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渐渐成为所有花道教学中的基础,甚至在众多的现代花道流派中也是这样。
这一时期花道的另一重大发展,是一种新的排列方法,即“文人花”的出现(bunjin-bana), 这种样式的花道主要为了表现当时中国学者和画家的情调。 它对从“茶花”中发展出来的“投入花”造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文人花道传递的是个人的情感,这种排列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非正统性、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与茶室的严谨性和“立花”或“生花”的正规性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供花起源于中国,这就为日本花道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文学韵味。 明治时代初期(1868-1912年),日本面向西方敞开了国门。这种门户开放给日本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花道艺术方面,由小原流的创立者小原云心创造的花道造型“盛花”(moribana,字面意思是堆积花)给这门艺术带来了彻底的革命。
伴随着许多现代化流派的出现,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 草月流的创立者勒使河原苍风(1900-1979年),提倡花道作为一门现代艺术应该鼓励自由、创新的表达方式。战后期间,许多先锋派作品(前卫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现实主义方法,扩大了作品的规模和使用材料的范围,这就大大加强了花道的表现力。另外,传统流派,例如:池坊流在保持自己经典造型以及对“立花”和“生花”做了现代改进的基础上,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了更多新的花道手段,包括“盛花”等。日本当代的花道舞台由三个著名的流派所占有:池坊流、 小原流和草月流,每一派都拥有超过百万的弟子。除了这三个流派,日本还有成千个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较大的流派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会和学习团体。1956年, 代表各花道、各流派的利益的组织-花道国际-在日本东京成立,这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了花道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在日本,花道艺术已经成为许多不属于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种花道造型装点着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和节日中,人们则采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在新年,代表永恒的长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欢迎,并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达了人们青春常驻的美好祝愿;杏花则适合送与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为日本传统的偶人节(“雏祭” ),也被称为女孩节,人们常把桃花和传统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内心的祝愿;在儿童节(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节的造型“棚机”是用竹子作为装饰的一部分;九月,人们集会赏月(“月” )时,用南美洲草来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萧瑟的秋天。
❷ 怎么制作茶花的标本
制作茶花的标本方法: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
2.采集步骤
按预定目标,选择合要求的单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1)初步修整。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2)挂上标签,填上编号等(一律用铅笔。下同)。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3)填写野外记录。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当然实际操作也未必要填这么多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填写。
(4)暂放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时,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5)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如有的植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当然,在野外也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7)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这个不用多说了吧,破坏环境和资源可不好。
(二)腊叶标本的压制与装帧
压制是标本在短时间内脱水干燥,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标本制作是将压制好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即为长期保存的腊叶标本。压制与制作标本须注意以下各点:
1.顺其自然,稍加摆布,使标本各部,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有展现。可以再度取舍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征。
2.叶易脱落的种,先以少量食盐沸水浸0.5~1分钟,再以75% 酒精浸泡,待稍风干后再压。
3.及时更换吸水纸。采集当天应换干纸2次,以后视情况可以相应减少。换纸后放置通风、透光、温暖处。捆绑标本夹时,松紧要适度,过紧易变黑,过松不易干。标本间夹纸以平整为准。如球果、枝刺处可多夹些。换下的潮湿纸及时晾干或烘干,备用。
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订,装订前应消毒和做最后定形修整,然后缝合在台纸上(30~40cm重磅白版纸)。将野外记录贴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可另附临时定名签。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贴时均不要用浆糊,以防霉变。标本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订后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中。
缝合的时候一般取一些茎或枝,用线固定在白版纸上,叶子就要粘贴了(我们是用毛笔蘸白胶涂在叶子背面粘贴)。原则是叶片之间尽量不重合。谈谈本人的经验,粘羽状复叶的时候建议从上往下粘,因为可以保证叶片不重合,如从下往上很可能贴到中段两片叶子的角度就近乎0度了,再下去就要重合了。当然,我们博物组比较讲究标本的美观,所以在装订和整形上还是比较注意植株在白版纸上排一个怎样的形状比较好看。
❸ 茶花什么时候开花
茶花在每年的1~4月份开花。茶花的花语:谦让高洁、理想的爱、可爱美丽,可将其送给老师,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也能夸赞老师的教学有方;茶花的寓意:谦逊、美德、端庄、圣雅,可将其送给母亲,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也能夸赞母亲的高贵优雅。
关于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茶花的栽种历史
在三国时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宫廷、贵族庭院里栽种的,仍是野生原始种茶花,花单瓣红色。当时有关茶花的文献及文人吟咏的“山茶”,“海榴”诗,均未涉及品种名。
茶花的地区分布
茶花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中国中部及南方各省露地多有栽培,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北部则行温室盆栽。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