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梅花糕
⑴ 梅花糕的做法
梅花糕的做法
梅花糕是无锡风味小吃。它选用上等面粉,将发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中,放入豆沙、鲜肉、猪板油丁、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烤熟的梅花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原料配方(以制作100个梅花糕为例):上等白面粉4公斤、豆沙3.5公斤、白砂糖150克、糖猪板油丁500克、红绿丝75克、食碱15克、豆油25克。
制作方法:
1、取2公斤面粉放入桶内,加等量温水,用长柄铁勺搅拌均匀,静置5-6小时,再加入2公斤面粉和温水3公斤,用劲搅拌至面浆均匀,起黏无疙瘩为止。将食碱溶化后倒入桶内拌匀,灌入铜壶内待用。另将豆油倒入容器,加清水50克调成水油。
2、把模具连同铁盖放炉上用中火烧烫,用刷子蘸水油将模具孔涂抹一遍,取铜壶将面浆依次注入模孔(只灌半孔),随即将模具举起,缓缓转动,使面浆均匀黏在孔壁,然后放在炉上,将竹片插入孔中把面浆刮向孔的四壁。接着在每个孔内加入豆沙35克、糖猪板油丁5克,再取白砂糖15克均匀撒在各孔内,此后用面浆将孔填满,撒上红绿丝约15克,加盖烧2分钟,开盖再均匀撒上白砂糖15克,盖上铁盖再烧3分钟即熟。打开盖子用铁铲将梅花糕与模具分离,挑起装盘。
梅花糕源于苏州,历史悠久。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行经苏州时(微服私访),在集市偶然见到该糕点,色泽诱人,状如梅花,煞是诱人,当即品尝,入口感觉甜尔不腻,喷香松软,回味无穷,不禁绝口称赞,称胜过无数宫廷小吃。乾隆皇帝一时兴起,要给它取名,因见其状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经乾隆皇帝金口赐名后梅花糕红极一时,“梅花糕“的名字也沿用到今。梅花糕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果仁、枣泥、果酱、小元宵、松子仁、玫瑰等各种馅心,在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⑵ 苏州的小吃梅花糕作文300字
梅花糕
我最喜欢吃的小吃就是梅花糕。
梅花糕那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淡淡的,犹如梅花一般似有似无的香把我吸引住了。小巧的梅花糕,表面如同一朵盛放的梅花,梅花上面点缀着几颗玉白如珠的珍珠圆子,零点洒着几根色彩鲜亮的青红丝,就像夜晚路边上的那几盏霓虹灯,格外的诱人。
趁热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珍珠圆子顺舌尖滑过,在口中来回的流动,有趣的很,一口咬的大了些,就流出了糕中琥珀色的红豆沙馅,赶忙用舌尖去舔,爽滑而甜腻额,带着桂花的芳香,飘然至心,心情在这妙不可言的甜香里瞬间明朗起来。
梅花糕不仅好吃而且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时所需的特制模具,内有19个梅花状孔。带炉火烧得通红,先用刷子将铜模子孔刷上油,然后老爷爷将稀面浆注进模孔里,一半深就够了,放入豆沙,果仁,枣泥,果酱,小圆宵,松子仁等各种馅心,再在上面注上面浆,撒上些红绿丝,瓜子仁在上面,盖上铁盖烘烤。等上些时间,一个个新鲜,可爱的梅花糕出炉了。
形似梅花,香似梅花,但味只有你亲自来品尝一下才会知到了。
⑶ 梅花糕的梅花糕好不好吃
梅花糕作为南京的特色小吃,甜糯香软,基本上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都有的卖,像夫子庙这样的景区肯定是能找到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放学后买一个吃,甜甜的香香的,现在卖的少了,不像那时候随处可见
梅花糕源于明朝时期的苏州。清朝时,成为江南著名的小吃甜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到这种糕点,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品尝之后,入口甜而不腻,软硬适中,觉得味道甚至胜过宫廷的糕点!最后,由于糕点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
传统的梅花糕制作方法十分讲究。制做梅花糕的模具是黄铜的,框边呈六边形,里面排列了19或21个蜂窝状的糕孔。制糕时,用刷子蘸一些菜油,在糕孔和内壁涂抹一遍。然后,用勺子舀面糊,将模具从边缘握住并旋转,使面糊均匀地倒进孔内。由于炉壁已经发热,面糊立刻变成薄薄的面皮。
这个时候,就可以加入馅料了。常见的是以豆沙、紫薯为主的甜馅料,配有瓜子、花生仁、核桃仁等。苏州人也会在甜馅里放猪油提香,被称为“水晶梅花糕”。
馅料放好,接着用面浆盖住梅花糕,再在上面放上一颗颗小小的“珍珠”,其实就是糯米小丸子,之后撒上白糖、青红丝、芝麻、葡萄干、红枣,再焖一会儿,即可出锅。
卖梅花糕的老板们常会用一只铜签插入糕中,轻轻一拨,快速地抽出来,放进一次性的纸杯里,交给顾客。刚拿到手上的梅花糕是滚烫的,垂涎三尺却又不能立马品尝梅花糕的心情是每一个吃货最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