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梅花谱
『壹』 问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高车保马的开局黑方有何争先手段能否抗衡取得均势
首先简单说一下屏风马对抗当头炮的历史进程,从中你也许会明白一二.最早的全局象棋谱<金鹏十八变>中已有少量提到此问题,并认为炮方得势.后有关<金>谱的全局变化被收录于<桔中秘>象棋谱中.这些是明朝时期认为屏风马无法与中炮抗衡的资料.而到了清朝,王再越著的<梅花谱>以及其它象<梅花泉>之类的棋谱问世,说明了屏风马优于中炮.清未更有吴梅圣著的<梅花谱>人们称<吴氏梅花谱>以及<石杨遗局>等等.可见整个清朝时期人们都认为屏风马优于中炮.但直到巴吉人的出现用中炮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并著有<反梅花谱>一书.从此开展了马炮争雄时代.以前,屏风马有四大主流布局,分别是:平炮兑车,左马盘河,两头蛇,三步虎.这些都是马方对抗中炮的主要布局.后来又发展了左炮封车与双炮过河两招.但中炮的体系较多,有五六,五七,五八炮等等.不论中炮方用哪一种布局,马方仍是以那六招对抗.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炮用五八炮稍多一点,原因也许是早期湖北特级大师李义庭创下了中炮巡河炮布局并有棋谱问世.说起这布局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屏风马方才有人研究出较好的对抗方案.但后来又出现了中炮巡河炮布局,称为巡河新变,此时特级大师胡荣华又创下了屏风马象位车,能与之抗衡.马方共有九种对策,因此被称为屏马九应.详情请参阅<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或有关的同类棋谱.至于你所问的问题,请看以下局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卒7进1古谱中有进3卒的走法,但后来为们认为进七卒较好,详情请参阅有关棋谱.如果不进卒,或许走成屈头屏风马,红方以后不一定会走过河车,非你所问.车一平二,车9平8,车二进六,马2进3这是黑方必走之着,此时中卒受攻,进马较稳.炮八平六,车1平2.马八进七这是五六炮双正马对屏风马布局,红方选择较多,不进一定要走炮八平六,也有先进马或炮平七等等.我只是取其之一列举,难于尽举其例.黑方如不出车也可进3卒走成两头蛇等等布局.红方如马不进七,也有进九的走法.炮8平9.车二平三,车8进2以前有人走炮9退1想打红车,但发展下去红方较优.车九平八,卒3进1.兵五进一,象3进5,兵五进一,炮2进1,炮六进四,士4进5,兵五平六.至此,红方仍持先手.估计发展下去红方胜算较大.后来有人在进车保马后,红走车九平八之时改走炮8进4封车.红接走兵三进一,卒7进1,车三退二,这样的局势黑方可与红抗衡.至于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我仍以五六炮举一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卒7进1,车一平二,车9平8.车二进六,马2进3,炮八平六,车1平2,马八进七,马7进6以上说过,此时黑方有四大布局,如不走左马盘河,还有平炮兑车,两头蛇等等.车九平八,炮2进4左马盘河常与右炮过河双配合,如急于进7卒,红方有车二退一或平四都会是红方好走.此时如果黑方想左车有根就先不进炮,可走车8进1,再走车2进1联车.但发展下去红方仍是先手.兵三进一,士4进5如不上士直接走卒7进1,红方平车捉马后黑中路空虑有点危险.车二平四,马6进7,马七进六.炮8进4至此,红方持有一点小先手,但黑方足可抗衡,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容易形成对攻之势.
『贰』 中国象棋中,有哪些著名棋谱如题 谢谢了
楼上答的棋谱我基本上都有电子版.万宝全书,会珍阁,棋谱秘录等有限的几种没有
满意请采纳
『叁』 写梅花的诗句
墨梅
【作者】王冕【朝代】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杂诗三首·其二
【作者】王维【朝代】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3)吴氏梅花谱扩展阅读:
描写梅花的句子
1、冬天到来,寒风呼啸,万里冰封,唯梅花不畏严寒,顶雪开放,傲视群芳,越是风欺雪压,花开的越精神。
2、别看腊梅花看起来那样脆弱,其实,它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我们要学习它的这种,遇到困难永不屈服。
3、梅花尽避也被吹得左晃右摆,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可还有更多的花瓣在枝条上纹丝不动,在寒风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没有叫过冤,喊过屈,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献。
4、冬天,许多花都已经凋谢了,而梅花却能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开放,与寒冬顽强争高下。
5、梅花,虽不及月季之梅,也不比牡丹之傲气,却成为古今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为什么呢?是梅花艳丽多彩吗?不!是梅花的精神!
6、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她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肆』 梅花古诗词一
胡秉言
瑞雪点素妆,
又闻梅花香,
几多相思寄惆怅,
风扰帷帘弄忧版伤。
冰魄淡淡光权,
清寂梧桐凉,
依稀星星扰衷肠,
醒在眼里睡梦乡。
浮生事无常,
恩怨两茫茫,
红烛游离在婚房,
问君天涯在何方。
一曲琵琶伤,
一杯清茶凉,
一朵梅花独自芳,
一丝惬意染银霜。
『伍』 象棋有哪些经典的和棋谱,业余象棋爱好者需要了解哪些和棋谱
象棋古谱有很多,以下列举16个古谱,都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简单的介绍古谱名和作者:
13、《金鹏十八变》
《金鹏十八变》初步构思了中国象棋艺术理论体系,对各种局势的优劣得失作了扼要精当的评述,指明了攻防要点。置于谱首的《棋经论》,后收入《橘中秘》作为“全旨”,被古代象棋艺人视为金科玉律,奉为经典。
14、《江南风景名局选评》
《江南风景名局选评》选自《贾题韬象棋著作全集》,贾题韬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佛学家,著名象棋理论家,中国象棋理论奠基人。曾战胜“棋王”谢侠逊,被尊为“无冕棋王”。
15、《自出洞来无敌手》
象棋古谱《自出洞来无敌手》,署名纯阳道人著,成书年月不详。全谱着力研究炮的用法,每局有不同的看法和变化,短小精悍,简明易懂,风格别致,全部是得先胜。
16、《炮马争雄》
《炮马争雄》包含黄少龙编著的《炮马争雄》与杨典、宋玉彬编著的《炮马争雄》全部棋局,从实用角度结合象棋名手的经典对局范例,对炮马双方战略斗争焦点及演变作了详细的介绍。
『陆』 象棋有哪些著名的棋谱
象棋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游戏,其棋谱丰富多样。最早的象棋谱虽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初象棋已定型,并有象棋刻本问世。明清时期,象棋艺术达到鼎盛,名手辈出,代表性棋谱包括《会珍阁》、《竹香斋》、《心武残篇》等。这些棋谱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象棋古谱,以探寻象棋历史的奥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和心得,一起探讨象棋的奥秘。
1. 《梦入神机》:全书十卷,残缺不全,部分被选编入“适情雅趣”。可能与“梦入神机”有渊源,但具体版本和内容已难以考证。
2. 《百变象棋谱》:明代嘉靖元年(1522)出版,共有简短残局七十局,分为胜、和两集,其中胜局8局,和局62局。
3. 《适情雅趣》:明代徐芝选编,陈学礼校正,1570年刊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棋谱,全书十卷,一至八卷为残局图式,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
4.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日用网络型古代民间类书,编者南宋陈元靓,成书于宋宁宗、理宗时期(1195-1264)。
5. 《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明朝王圻及其子王思义编撰的网络式图录类书,完成于1607年,出版于1609年。
6. 《竹香斋象棋谱》:清代嘉庆甲子年(1804)初刊,修订版内容博大精深,深奥有趣,能提高棋艺,极具观赏研究价值。
7. 《棋谱秘录》:风格与《百变象棋谱》相似,分为乾、坤、和三集,共有简短残局206局。
8. 《桔中秘》:明代朱晋桢所辑,与《梅花谱》并列,为中国象棋史上重要的棋谱。
9. 《韬略元机》:清代最早刊印的大型木刻本象棋谱,原名《韬略玄机》,于1707年刊印,共6卷,收集清朝前期流传的江湖棋局,改变明代残排棋谱以红胜的倾向。
10. 《万宝全书》:汇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研讨类人生必备工具书。
11. 《吴绍龙象棋谱》:相传为清乾隆时苏州象棋名手吴绍龙所弈局,成书年月不详。
12. 《心武残篇》:始印于清嘉庆五年,六年后重订补遗,由薛丙搜集流行残局,精心解析,校阅者包括吴绍龙、叶明等。
13. 《梅花谱》:清代康熙年间著者王再越所著,影响最大的全局名谱之一,与《橘中秘》并列。
14. 《梅花泉》:象棋谱,成书年月不详,原为手抄本,后经薛丙增订,发展为五十局,二百十余变。
15. 《百局象棋谱》:清代三乐居士编,共有残局一百零七局,以和局为主,棋势为民间流行局式。
16. 《渊深海阔象棋谱》:清陈文乾编,于嘉庆十三年出版,共三百七十一局,整理汇编民间流行残局、排局名作。
17. 《烂柯神机》:清代于国柱编,于道光二十四年刊印,全书四册,共一百二十局。
18. 《象棋满盘谱》:清代佚名编著,象棋谐书。
19. 《蕉窗逸品》:光绪五年刊印,精选民间流行江湖棋局,保存和研究价值高。
20. 《百变神妙变化象棋谱》:根据古谱整理而成,共有89个古局,每局有注解。
21. 《烂柯真机》:内容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现存三种版本,所载棋局错误极多。
22. 《蕉竹斋象棋谱》:杭州“棋孟尝”的门客们搜集民间流传的江湖残局编辑而成。
23. 《湖涯集》:内容不详,原抄本年代已久,底面皆无,内中亦有残缺,后有整理出版。
24. 《会珍阁》:乾隆中叶盛行,最著者周廷梅所著,内容包括全局及布势数十局。
25. 《象棋老谱》:黄慎忠著,李锦补,内容精采,学习象棋的参考书。
26. 《吴著梅花谱》:清末余姚吴梅圣著作,内容精采,学习象棋的参考书。
27. 《新镌金鹏变法象棋谱》:内容不详,仅存排局13个,与他谱查对,其中“双马保驾”、“四马投唐”两局,为他谱所无。
28. 《新选象棋谱》:小型木刻本,选自《韬略元机》中之排局12局,仅录正着,变着不列。
29. 《自出洞来无敌手》:署名纯阳道人著,内容不详,成书年月不详。
30. 《梅花五子变》:九十个定位的字与《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谱的字不同,内容基本同《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谱。
31. 《象戏汇编》:增补王著《梅花谱》的八局屏风马,内容基本同《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谱。
32. 《梅花变法象棋谱》:流传于清光绪丁酉年间,郑自梅校对,内容以屏风马、顺炮类为主。
33. 《善庆堂重订梅花变》:全书共三卷,内容与《吴氏梅花谱》后于,由手抄本流传。
34. 《反梅花谱》:晚清江苏镇江人巴吉人著作,内容认为当头炮威力甚大,与《梅花谱》抗衡。
35. 《摘锦梅花谱》:又名《崇本堂梅花秘谱》,内容与《梅花泉》相似,可能与童氏的抄本为同源。
36. 《无双品》:内容系改编《梅花谱》中的八局屏风马,增加了四局及20个变着。
以上36个棋谱涵盖了古代到现代的象棋谱集,为后世象棋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象棋谱的收藏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棋艺的内涵,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