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古城
Ⅰ 景德镇的来历
景德镇市,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新平镇属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
武德八年(625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
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
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1)茶花古城扩展阅读: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
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
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
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
景德镇,别名 “瓷都”,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
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介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
景德镇市处于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尤其以“白瓷”最为有名。白瓷的瓷质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