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簪花
① 山茶插花始于何时
前面提到的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海榴》诗,不仅写了重瓣山茶,还写了山茶插花,“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意思是说山茶的绿叶如剪裁精美的笺纸,它的花是妇女喜爱的插鬓饰物。“花宜插鬓红”,正好说明了在唐代,山茶已成为“簪花”习俗,当时妇女把花卉簪插于鬓发之上作为饰品。山茶从地栽、盆栽,发展到瓶供(插花),这是山茶的艺术深加工、再创作,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升华。如果说插花艺术是中国花文化的一部鸿篇巨制,那么山茶的插花艺术则是其中的瑰丽篇章。插花,中国古代称之为“瓶供”、“瓶玩”,所插之花称“瓶花”。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画家董祥的《岁朝图》,就画有山茶的“瓶供”。特别是明代袁宏道插花专著《瓶史》的问世,对插花艺术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总结,使山茶在插花艺术中崭露头角。关于山茶在插花艺术中的运用,《瓶史》云:“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菊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诸婢姿态,各盛一时,浓淡雅俗,亦也品评:……山茶鲜妍,瑞香芳烈,玫瑰旖旎、芙蓉明艳、石氏之翔风也。”山茶,不仅在“瓶玩”中扮演“花使令”的配角,还出演“花客卿”、“花盟主”的主要角色。在袁宏道的《瓶史》“使令”论中,将主角之花称为“花盟主”,将花种搭配时地位次于“花盟主”的花,称为“花客卿”。“客卿”为秦代的官名。请其他国家的人到本国做官,他的地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明代屠本畯的《瓶史月表》中山茶所司的职是:“正月——花盟主:白宝珠、茶梅;花客卿:山茶花……十一月——花客卿:漳茶。”山茶“瓶花”还被古人排列了品级次序。明代张谦德的《瓶花谱》中,山茶被列入谱的有四种:一品九命:滇茶;二品八命:黄、白山茶;三品七命:蜀茶;六品四命:茶梅。“九品”,始于东汉末的“九品官人法”,到了魏晋就成为官吏等级,一品最高,九品为末级。“九命”,是周代官爵的九个等级,九命最高,一命为末级。在前三个品级中都有山茶,山茶真可谓“名列三甲”。
② 腾冲些有什么特产
腾冲有很多特产,现在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饮食】:快餐饵丝、炒饵块、腊腌菜、各种野菜(蕨菜、树花、山葱、苦菜、刺五加、各种野生菌子)、腾冲北界白鱼、果脯、腾冲蒲川清凉磨锅茶、以及各种时鲜蔬菜水果。
【玉器】:腾冲素有"翡翠之乡"、"玉石城"之称,加之经营玉雕已有 500余年历史,是西南最大的玉石翡翠集散地。腾冲玉器以玉石为原料,品种繁多,工艺精美,形色俱佳,产品有手镯、簪花、耳环、玉坠、佛像等几百个品种,其中18个品种出口,深受国内外客商喜爱。
【山茶花】:作为云南山茶花的故乡,腾冲诸多山乡的春色几乎是被红花油茶独占了的——仅云华一乡,就轰轰烈烈地疯长着上万亩成林成片的红花油茶,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山茶花园。
【中药材】:腾冲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一屁股坐得着三棵药”,中草药品资源相当丰富。早在明末清初,腾冲在中成药就以原料地道、配方得宜、疗效显著而遐迩闻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藤编】:腾冲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带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蔑而非蔑,故称藤蔑,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腾宣】:早在清代,腾冲人就利用本地盛产的枸皮、仙人掌生产出“观音塘大白纸”(后又称“余宣”),颇受书画界的青睐。
【翡翠】:腾冲很早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交通优势,成为我国历史上发育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最久的翡翠集散地,并获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腾冲农民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群众性绘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及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画、年画等一脉相承,其整体艺术水平已不低于我国著名的金山、户县农民画。腾冲农民画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为作者为创作主体,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先后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展出并获奖,上百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在国外展出并被收藏,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近百人次获国家及省地(市)表彰奖励。
③ 山茶花诗句经典
《山茶花》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就不厌华颠。
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故里归来一幅巾,庙堂谁记此祠臣。
却将笔下黄麻意,自语山中白发人。
《和虞使君赋山茶花二首》
眼明绝艳照凋年,傲雪凌霜分外妍。
鹤顶染砂那得似,犀棱削角自苍然。
若为白瑞三科里,独抱丹心一节坚。
岁晚须公与商略,尽渠春书万红嫣。
《和虞使君赋山茶花二首》
梅花蘸碧江当,似怪高人金玉音。
咏絮可怜清寡伴,冠霞来与共论心。
定知名迫琼瑶响,莫情杯浮琥珀深。
姑射清寒西子醉,一时妩媚索高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