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指
⑴ 茶花女的简介
1、作品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2、创作背景
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3、作者简介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⑵ <茶花女>为什么叫茶花女
1、原因
主人公玛丽生性偏爱茶花,每逢外出,随身必带茶花,其颜色时红时白。据说,这是她暗示客人的信号:红色表示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则意味欢迎来访。或许这正是“茶花女”得名的由来。
2、原文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3、简析
传统的道德观念,包括对戏剧和小说创作的要求,认为与人通奸的有夫之妇或青楼卖妓的年轻女子都是灵魂有罪的人,应该使她们改邪归正获得新生,要不就在自杀或被杀中处死她们。小仲马明显是要背离这种传统。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小仲马决定以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戈蒂耶”作女主人翁的姓,并毫不顾忌地以她的原名阿尔丰西娜来做她的名。后来觉得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这位女子,便以圣母玛丽亚的名字来命名她,把她看成是圣母和天使,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保留她生前众人所给予她的亲切的外号“茶花女”,把她写成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妓女。从这个角度读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4、作者简介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⑶ 《茶花女》的简介和写作背景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写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千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⑷ 尘埃里的花:玛格丽特——《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他曾爱过一个妓女——玛丽,但是却抛弃了她,当他再次回到巴黎时,红颜已经香消玉殒。出于自责和深深的内疚,小仲马完成了《茶花女》。也是对玛丽的爱和愧疚,让他笔下的玛格丽特那么完美,那么无私。所有的错误、所有的过失他都推给了那个扭曲的资本社会和那个自私偏执的阿尔芒——他自己。
在《茶花女》的故事中,玛格丽特是个为卫道士所不能容忍的妓女,但是她却比任何贞洁圣女,都要完美。
她善良单纯、敢于追求真爱、隐忍宽容、善解人意、为了爱情敢于牺牲和奉献。为了爱人,她可以放弃她的生活,她的希望,甚至她的生命。
她是上流社会被人包养、奢侈成性的高级妓女。
当她遇到阿尔芒的时,立马便成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当她勇于追求真爱,为了和阿尔芒在一起,勇于切断与过去所有的联系,不再在浮华中沉沦时,她又像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烈女。
当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为了迪瓦尔家的名誉而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希望时,她又像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圣女。
她是无私的。也正是她的无私,才让那么多读者对她心生怜悯,爱她,尊敬她,为她落泪。
故事的开始是“我”去参观一个即将被拍卖的公寓,这个公寓里曾经住着一个名噪一时的妓女——玛格丽特·戈蒂埃。
公寓华丽的家具和陈设,梳妆室中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彰显出一个妓女生前的奢华生活。
她的生活是奢华的,因为她有资本——她的美丽和无穷的魅力。因为她的美丽,让无数上流社会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她身材颀长,窈窕得有点过度,可是拥有精妙绝伦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加安排,就可以消除造化的这种疏忽。……她的头发异常秀美,经过精心修饰,显得小巧玲珑……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镜,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这就是这张迷人的脸的全貌了。”
她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但是贫穷和她的美丽并不相称。她应该拥有财富。但是对于她来说,一个没有地位,没有任何技能知识,没有财产,她得到金钱满足她的虚荣心的方法,只能是牺牲肉体。
阿尔芒责备她接待G伯爵而欺骗他的时候,她说道:“我的朋友,如果我是某某公爵夫人,如果我有二十万里弗尔的年收入,那么无论我是您的情妇,还是除了您以外我又有一个情人,您都有权利问我,为什么我欺骗您。但我是玛格丽特·戈蒂埃小姐,我有四万法郎的债,没有一丁点财产,而且我每年要花费十万法郎。”
她没有财产,没有地位,她也曾依靠廉价的劳动维持生活,但是劳动让她依旧贫穷。所以追求财富让她走上了卖笑卖淫的道路,她曾喝醉酒时愤怒地说道:“有的人老是来向我要求同样的东西,他们为我付钱,就自以为同我算清账了,不断地看到这些人,真叫我烦透了。但是不行啊,要有衣裙、马车和钻石的虚荣心,把我们往火坑里拖。……有朝一日我们会在毁掉别人再自我毁灭以后,像条狗一样无声无息死去。”
这样奢侈狂放的生活是她生存的命脉,是她的命,是她生活的来源。“即使我好好照顾自己,我也会死去。支持着我的,是我所过的狂放不羁的生活。再说,好好照顾自己,这对家庭和朋友的上流社会妇女是有用的,但是我们呢,一旦我们不能再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再供他们寻欢作乐,他们就抛弃我们,于是漫漫长夜之后,白天仍然是度日如年。”
这就是一个恶性轮回,这就是她一个妓女不得不遵循的生命轨迹,她只能堕落,只能沉溺在物质营造的淫荡的、奢华的、看似光鲜实则肮脏的生活中。
贞洁早与她无关,他们说得话越下流,她笑得越开心。她是一个被人唾弃的妓女。但是在玛格丽特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一种不是她这种身份的女子应该有的高贵的气质。书中的“我”,也曾遇到过玛格丽特,“她坐在一辆由两匹枣红色骏马驾辕的蓝色四轮轿式的小马车里,每天一准来到那里。那时我注意到在她身上具有一种她那一类人罕见的高贵气质,……。”
她虽然在物质的世界中堕落了,但是骨子里却透露着一个圣洁少女的高贵和纯真。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能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接受阿尔芒的爱,也能无比执着勇敢地爱着阿尔芒的原因。
玛格丽特虽然有过无数的情人,但是在真正的爱情上她却是一个贞洁的处女。
她听过无数的情话,当过很多人的情妇,但是无不是金钱和美貌的交易,并没有真爱。所以真爱一直在她的心里,也是这份压抑在心里的真爱,让她看起来带有着处女的纯真和稚气。
阿尔芒眼中的玛格丽特是纯真的、多情的、纯洁的处女。
“在这个女人身上,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可以看出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一句话,在这个姑娘身上,可以看出处女的成分,只不过她一失足才成了妓女,而这个妓女很容易又会成为最多情、最纯洁的处女。”
这种处女的气质并不只有阿尔芒看到了,书中的“我”也同样看到了,“玛格丽特虽过着纵欲的生活,但她的面容却呈现出处女的神态,甚至带着稚气的特征,这点难免令人纳闷。”
玛格丽特虽然出卖着爱情,却从未真正爱过谁,所以她给阿尔芒的爱情,就是一个少女最纯真、最单纯、最真挚的爱。
在她们的爱情故事里,玛格丽特一直想要摆脱一个妓女的形象,但是她又不得不依靠妓女的身份去维持她和阿尔芒的交往。
但是阿尔芒的爱,却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的,他无法容忍玛格丽特有别的情人,即使他知道她是一个妓女,她奢侈的生活需要多个情人来维系,他也知道这是她的生活来源。但是他还是无法忍受。甚至不惜写带有挑衅嘲讽的信,伤害玛格丽特对她的爱和她仅有的自尊心。
“我非但不知足,反而想独占一切,强迫她一下子斩断过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她今后的生活来源。”
但是玛格丽特却一次一次的原谅了他。并给了他,她能给的最大的体谅。
“我们这些女人,当我们还有一点良心的时候,我们说话做事都别有深意,别的女人是一无所知的,因此,我对您再说一遍,玛格丽特·戈蒂埃找到还债的方法,不像您要钱,这是一种体谅……”
她尽可能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安排他们的事情,体谅着阿尔芒,她不想用他的钱,她不想他们的关系就像从前卖淫一样。
除了对阿尔芒的体谅和理解,玛格丽特也勇敢地追求真爱,不计后果得去维持他们的爱情。她不是无人可爱,只是爱得义无反顾。
N伯爵的身份、地位、金钱、还有苦苦地追求,都不能使她动心,然而阿尔芒的关心却让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她委身于他,比任何男人都要快,“因为你看到我咯血时握住了我的手,因为你哭泣了,因为世间只有你真正想同情我。”
她也在努力维护他们的爱情,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因为阿尔芒的嫉妒,玛格丽特断绝了她同所有情人的关系,并宣布她是阿尔芒的情人,甚至不惜和公爵决裂。她用断绝了生命来源的方式在爱着他。
当阿尔芒责备玛格丽特卖马、当衣服,并要替她偿还债务的时候,她说:“像我们这样的关系,如果女方还有一点自尊心,她就应该由自己作出各种各样的牺牲,而不问她的情人要钱,否则她的爱情就跟卖淫无异。”
因为她是妓女,对金钱和爱情的交易极为敏感。所以她不想让他们的爱情跟金钱扯上任何关系。
她在谋划着他们的未来,她不再虚荣,不再奢侈,只想做个平凡的女人守候着平凡的爱情。
与她缜密的思考和成熟的想法相比,阿尔芒显得幼稚得多。他为玛格丽特失去了马车和美丽的衣服、钻石而感到心痛,为了他们的奢靡生活,四处借债,不惜倾家荡产,抵上他最后的财产。
而玛格丽特却表示出与他同甘共苦的决心,她不要钻石、马车和漂亮衣服,她要变卖她的豪华家居用来还债,换一套租金不高的小公寓,然后用阿尔芒并不是很高的收入过她们的小日子。
但是阿尔芒父亲的到来,却断送了玛格丽特最后的希望。
她出淤泥而不染,她牺牲物质去追求精神的恋爱,她为了维持爱情而无私奉献,都不足以让读者几个世纪都无法忘怀,真正让玛格丽特深入人心的是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迪瓦尔家的名誉,他妹妹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希望,甚至于生命的伟大举动。
面对一个年老的父亲的乞求,她无法无动于衷。她终究是个妓女,妓女,一个注定败坏名誉的职业,一个注定伤风败俗的名衔。
玛格丽特明白“我过去的生活不容许我去梦想这样的未来,而且我要对我的生活习惯和名誉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他父亲罗列出了很多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让玛格丽特不得不离开。阿尔芒的前途,他们并不可能美好的同居生活,玷污迪瓦尔家的名誉,以及会耽误他妹妹的婚事……他父亲甚至这样说:“一个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您的手里,可她丝毫没有伤害过您,而且她有权指望前途美好。……玛格丽特,把我女儿的幸福赐给我吧。”
但是玛格丽特又何尝伤害过你们?你们却推她走入了地狱。
善良的玛格丽特是无法面对这样的恳求的,她用她的行动证明她对阿尔芒爱的无私,对他父亲的尊重和爱戴,还有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她遵守了对一个父亲的承诺,让阿尔芒恨她,离开了阿尔芒,让他回到他父亲的身边。但是偏执的阿尔芒,自私地爱着玛格丽特的阿尔芒,怎么能如玛格丽特般伟大?
为了报复“狠心”离开他的玛格丽特,阿尔芒让玛格丽特的对头当她的情妇,处处刁难玛格丽特,侮辱她,折磨她。
面对着玛格丽特的求饶,他却更加变本加厉地折磨她。她的身体一天天在垮掉,她被这个世界、被她爱的人活生生地推入了地狱。
其实,想一想,她根本不会断送阿尔芒的前途,因为她将不久于人世。她也根本不会让他倾家荡产、失去对家庭的责任,她是那么的体贴,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善解人意。
唯独改变不了的就是她是个妓女,一个被生活所迫沦为的妓女,一个没伤害过任何人的可怜的女子。而她却要因为一个姓氏,牺牲掉她的幸福甚至生命。
书中的“我”去到了阿尔芒的家里,感慨出了这样一句话:“贞洁的少女不知道,一个远离她的妓女,仅仅为了维护她的姓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这个她指的是阿尔芒的妹妹,姓氏是迪瓦尔)
基督教文化的善与爱,牺牲与奉献在一个低贱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也许是出于对玛丽的内疚和爱,让小仲马把玛丽塑造成了一个在爱情中极为完美的玛格丽特,而把自己塑造成了自私、偏执、占有欲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最后把玛格丽特逼上绝路的极其不堪的阿尔芒。
正是阿尔芒的自私,衬托了玛格丽特的无私;正是阿尔芒的偏执,衬托了玛格丽特的善解人意;正是阿尔芒疯狂地报复,衬托了玛格丽特的隐忍和宽容;正是阿尔芒狭隘的爱情观,衬托了玛格丽特爱的伟大……一个不堪的阿尔芒,衬托了一个完美的玛格丽特,这似乎也让读者原谅了那个抛弃了玛丽的小仲马。
⑸ 茶花女的主要内容概括(中文)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剧情梗概是因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原是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与肉体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爱了她4年。见面后,玛格丽特正巧发病,其他人对此漠不关心,而阿芒却真诚地照护她、体贴她。玛格丽特深受感动,接受了阿芒的爱情。
为了摆脱那种奢华但又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倾全部积蓄,与阿芒到乡间居住,平静的生活中两情缱绻,十分恩爱。不料阿芒的父亲闻讯后大怒,赶来乡间兴师问罪,当他得知玛格丽特对自己儿子确是一片真心后,有所触动,但仍坚决要求她与儿子断绝关系。玛格丽特考虑到阿芒将来的幸福,忍痛答应阿芒父亲的要求,给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已做了别人的情妇,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内情,指责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情。玛格丽特遭此打击,顿时晕倒,病情加剧,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亲才将真情告诉儿子,阿芒怀着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⑹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茶花女》讲的是1847年3月12日,巴黎一条大街上张贴了一张拍卖广告,拍品为家具和古董。豪华住宅的主人玛格丽特在三周前去世,除了遗物,她还留下了一笔巨额债务。
玛格丽特本来是一个贫穷善良的乡村姑娘,来到巴黎后不幸沦落风尘。因为长相漂亮,成为巴黎红极一时的交际花;又由于她喜欢在头上插戴茶花,因此人们习惯称她“茶花女”。在她的墓碑前,青年阿尔芒为她摆满了茶花。阿尔芒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也是玛格丽特惟一真正爱过的人。因为在她得了肺病时,只有阿尔芒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照顾她,她把阿尔芒当成了理想的情人。此后,玛格丽特就想法摆脱把她当成“爱女”的老公爵和纠缠不休的N伯爵;但是,开销过大的她又不能完全断绝和这些人来往。而阿尔芒为了应付和情人在一起的开支,不得不去赌博和借债。他们的行为激怒了老公爵,停止了供给玛格丽特的一切费用;而此时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为了还债,玛格丽特卖掉了自己的马车、首饰等物品,并不找阿尔芒要一分钱。
然而两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责备儿子败坏了家庭的名声,要他抛弃玛格丽特,但阿尔芒拒绝了。可是玛格丽特却又莫名其妙地离开了他,与伯爵重归于好。伤心的阿尔芒于是在舞会上当面羞辱玛格丽特,又写信去辱骂她;但玛格丽特并不嫉恨阿尔芒,反而与他重修旧好。然而第二天阿尔芒却送来500法郎的钞票作为“度夜价钱”;备受打击的玛格丽特终于在爱情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死。阿尔芒从玛格丽特的遗言中终于明白了玛格丽特不辞而别的真相和内情,原来他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婚约,恳求“茶花女”与阿尔芒断绝交往。追悔莫及的阿尔芒痛哭流涕,但一切为时已晚。
⑺ 中国“茶花女”之称的歌唱家是哪一位
中国茶花女之称的歌唱家是女高音歌唱家幺红,她是辽宁沈阳人,中央歌剧院的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她的歌声婉转动听,深受大家的喜爱。
⑻ 《茶花女》一书有哪些简要的内容概述
玛格丽特·戈蒂埃原来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姑娘,由于生得花容月貌来到巴黎后,被贵人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总是带着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不幸得了肺病。在接受治疗时,受到一位公爵的宠爱,因为她酷似公爵因肺病而早夭的女儿,公爵答应,只要她改变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点钟,玛格丽特小姐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叫阿芒·杜瓦,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他真诚地爱着茶花女。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邻居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后,她只表示感谢。玛格丽特在和朋友们跳舞时,她的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同时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6个月以前,他捡到她手套上掉下来的纽扣,至今还珍重地保藏着。玛格丽特原以为人情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的热情,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到乡下和阿芒住一段时间。为此需要一大笔费用,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这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好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来访,顿生嫉妒,产生误解。但不久,两人又冰释前嫌,并来到郊外过起如梦如诗般的田园生活。为了彻底同旧生活断绝关系,玛格丽特摆脱了公爵的宠爱,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东西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以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掉,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巴黎的经纪人来信要他去签字,他暂时离开了玛格丽特。
然而,签字不过是阿芒父亲骗开儿子的一个计谋。他单独找到玛格丽特,恳请她还回他的儿子与家庭的清白。玛格丽特先是痛苦哀求杜瓦先生不要拆散她与阿芒,这等于要她的命。可是杜瓦先生毫不相让。她只好为阿芒和家庭作出牺牲,答应了杜瓦先生的“恳求”,发誓与阿芒绝交。
阿芒接到绝交信,万分痛苦地和父亲回到家乡。玛格丽特回到巴黎后,则重新过起昔日荒唐而奢华的生活。她接受了一位男爵的追求,他帮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
阿芒禁受着失恋的痛苦折磨,渐渐地把对玛格丽特的爱转化成强烈的嫉恨,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
阿芒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没有情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还当着玛格丽特的面追求放荡的妓女奥林普,并指使该妓女侮辱玛格丽特。
可怜的玛格丽特在一次次无情的打击下,病情越来越重,大家都把她忘了,她失掉了财源。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达吏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几次叫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眼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女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芒才知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里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了坟,安了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