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樱花大树
❶ 樱花的形状
樱花,别名山樱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
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红色。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核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月成熟。
颜色有红、粉红、朱红、艳红、白、粉白等颜色,韩国樱多白,日本樱多色,中国樱多粉。
形状
樱花树是4-16米,树皮灰色。小枝紫褐色,无毛,绿色的树枝,被疏柔毛。冬芽卵圆形,无毛。
叶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5-12厘米,2.5-7厘米宽,先端渐尖或突然尾尖,基部圆形,薄的楔形,而锋利沉重的锯齿状牙齿结束渐尖,一个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 有侧脉7-10对疏生短柔毛;叶柄1.3-1.5厘米,密被柔毛,顶部1-2腺体或腺体有时无的身体;托叶腺羽毛披针形裂纹的牙齿,短柔毛,早落。
伞花序总状,花梗极短,花3-4花,叶前开放,花径3-3.5厘米;苞片棕色,椭圆状卵形,6-7毫米,宽4-5毫米,两面被疏柔毛;苞片棕色,匙形长圆形,约5毫米,宽2-3毫米,而腺体;花梗2-2.5厘米,短柔毛;花萼管状,长7-8毫米,3毫米,疏生短柔宽度;萼片三角状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状卵形,先端凹,整双裂;雄蕊约32,短于花瓣;花柱基部疏有柔毛。
(1)山樱花大树扩展阅读:
樱花是蔷薇科植物,最初的野生品种只有9种,通过混种后,演变成现在数百个品种。
染井吉野是日本最常见的樱花。在19世纪时,由江户(东京的旧称)的园艺师所开发出的品种。由于没有种子,因此必须依靠人工种植才能繁衍。寿命为50年左右。
主要的赏樱地点:上野公园(东京都台东区)、知恩院(京都市东山区)、弘前城(青森县弘前市)等。
江户彼岸是野生樱花。寿命长,可长成高约15-25米的大树。染井吉野正是由“江户彼岸”和“大岛樱”混种而成的。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古树中有许多就是江户彼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樱花的形状
❷ 樱花有几个好的品种
樱花类树种是由11个野生种如山樱、早樱等及其杂交种组成,品种有300多个。在日本,樱花的园艺分类是把野生种统称为“山樱”,人工选育及自然变异的称为“里樱”。目前,我国园林中常见的樱花品种主要有: 1、冬樱花(Prunus majestica) 又名云南早樱,高约25m,树皮浅褐色,小枝绿色。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先花后叶,花深红色,花瓣约25枚,花径2.5厘米左右,花呈半开状态,下垂,萼片红色。花期11月至翌年1月。原产云南。 2、云南樱花 (Prunus cerasoides (D.Don)Sok..) 落叶乔木,高3~10米。枝幼绿色,被短柔毛,不久脱落,老枝灰黑色。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长4~12厘米,宽2.2~4.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钝,叶边有细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侧脉10~15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网脉细密;叶柄长1.2~2厘米,先端有2~4个腺体;托叶线形,基部羽裂,并有腺齿。总苞片大型,先端深裂、花后凋落,长1~1.2厘米;花梗长1~1.5厘米,无毛。伞形花序,有花1~3朵,与叶同时开放;苞片近圆形,边有腺齿,革质;萼筒钟状,红色;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长4~5.5毫米,全缘,常带红色;花瓣卵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花粉红色至深红色;雄蕊32~34,短于花瓣;花柱与雄蕊等长、无毛。柱头盘状。核果卵圆形,长12~15毫米,直径8~12毫米,熟时紫黑色。花期2~3月。原产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福建武夷山。生于海拔2000~3700米山坡、疏林、灌丛中。种子繁殖。云南樱花花色艳丽,适宜引入园林中栽培观赏。 3、寒绯樱(Prunus campanulata) 别名台湾绯樱、绯寒樱、钟花樱。落叶乔木,花呈钟状,开花粉红至绯红色。开花时会分泌出蜜液,吸引许多蝴蝶来传播花粉。每年1~3月,花先叶开,整束繁花四锦。其果实硬中带软, 酸甜略涩。产于我国中南部及台湾地区。 4、日本早樱(Prunus subhirtella) 小乔木,高约5m,树皮横纹状,老树皮纵裂。小枝褐色,叶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粉红色,径2~2.5cm,2~5朵呈伞形花序,春季叶前开花。 5、日本晚樱(Prunus yedoensis Matsum.) 别名东京樱花、日本樱花、江户樱花。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皮带银灰色。叶片椭圆状卵形、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边缘有尖锐的单或重锯齿,多少带刺芒状,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花3~6朵成伞房状总状花序,花序梗短;花先于叶开放,初放时淡红色,后白色,直径2~3厘米;花柄长约2厘米,有短柔毛;萼筒管状,带紫红色,外有短柔毛,萼片边缘有细齿;花瓣顶端内凹;花柱近基部有柔毛。核果近球形,熟时由红色变紫褐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4月,果期7月。其园艺品种有关山(P.lannesiana Sekiyama)松月(P.lannesiana Superba)等。原产日本,中国多有栽培,尤以华北及长江流域各城市为多。 6、大山樱(Prunus sargentii Rehd) 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棕色,有环状条纹;小枝灰褐色,幼时黄褐色,无毛。托叶早落;叶柄长1.5~3厘米,无毛,具2腺体;叶片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5(6)厘米,基部圆形,稀浅心形或广楔形,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尖锐重锯齿,齿尖微具刺芒,两面无毛。花2~4朵,无总梗或近无总梗,基部芽鳞脱落;总苞片叶状,带紫色,边缘有腺齿,里面有长毛,下部具2枚近膜质小苞片;花直径3~4厘米;花萼筒狭钟状,无毛,长约6毫米,萼裂片卵形,长约5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花瓣倒卵形,蔷薇色,先端微凹;雄蕊多数,短于花瓣;花柱稍长于雄蕊或近等长,无毛,子房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1厘米,黑紫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产日本(北部)、俄罗斯(库页岛) ,我国东北也有栽培。花大而色艳,为樱花花类的上品。与樱花P. serrulata Lindl. 相近,主要区别为前者花少,不为总状花序,苞片小,花瓣蔷薇色,果黑紫色。易于区别。 7、垂枝樱花(Cerasus subhirtella Miq. var. penla Tanaka.) 亦称丝樱、垂彼岸樱或垂枝大叶早樱、八重樱。落叶大乔木,高25米,大枝横生,小枝直立或下垂。叶有柄互生,长椭圆形,先端有细长尖,基部楔形,缘具锐尖锯齿,长4~9厘米,宽2~4厘米,幼叶、成叶具软毛,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叶先于花早出。花淡红白色,由数枚花组成伞形花序,花柄长,萼及花柱被毛;萼筒状,上部五裂,花瓣5,凹头,水平展开,雄蕊多数,雌蕊1枚。 8、大岛樱(P.lannesiana var.speciosa) 野生樱花的代表,树高可达15米。花期3月中旬,花叶同开。花白色,单瓣,呈伞房状开放。萼筒长钟形,萼片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整体无毛。许多樱花园艺品种均源自大岛樱。 9、染井吉野(Prunus x yedoensis) 又称吉野樱,日本樱花的一个重要栽培品种,是大岛樱和江户彼岸樱的杂交品种,分别继承了两者花朵大和先花后叶的特点。花期3月中旬,单瓣花,淡粉红色,4~5朵花形成总状花序,萼片及花梗上有毛。树形高大,可达10~15米。 10、豆樱(Prunus incisa C.P.Thunberg ex A.Murray) 小乔木,高4~6米,胸径10~20厘米,大树可达12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色;小枝暗灰色或灰黄色,通常无毛,初生时具毛。叶倒卵形或卵形,互生,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叶缘具缺刻状重锯齿,叶片基部有一对蜜腺新叶紫色,成叶叶背脉上和叶面有毛。花直径2厘米,白色至微红色,通常为无梗伞形花序。果实广椭圆形,长6~8毫米,紫黑色。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原产日本本州,垂直分布于丘陵地带上部和低山带。 参考资料:www.yuanlin168.
❸ 樱花(蔷薇科 李属)栽培方法有哪些
Prunus serrulata Lindl.
樱花是著名的春季花木,通常泛称樱花的除了本种以外还包括其他很多种和变种,本种我国栽培较多,日本更为普遍。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光滑,小枝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尾状,缘有尖锐重锯齿,或单锯齿,齿端短刺芒状,幼叶淡绿褐色,叶柄长1.5~3厘米,常有2~4个腺体。花白色或淡粉红,萼筒钟状,3~5朵成短总状花序,花期4月,与叶同放,7月果熟(见彩图50)。
有很多变种、变型。常见栽培的有:
山樱花var.spontanea花单瓣,较小,径约2厘米,白色或粉红,花梗及花萼无毛,2~3朵总状花序。
毛樱花var.pubescens叶之两面、叶柄、花梗及花萼均多被毛。
重瓣白樱花cv.Albo-plena花白色重瓣,栽培广泛。
重瓣红樱花cv.Roseo-plena花粉红色,重瓣。
红白樱花cv.Albo-rosea花重瓣,花蕾淡红色,开后变白色,有2叶状心皮夹其中。
瑰丽樱花cv.Superba花甚大,淡红色,重瓣,花有长梗。
垂枝樱花cv.Penla枝开展而下垂,花粉红色,瓣多至50以上,花萼有时为10片。
樱花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
日本晚樱P.lannesiana叶缘有长芒状重锯齿,花大,重瓣,具芳香,花色不一,花梗也有色,品种有50种以上。
日本樱花P.yedoensis也称吉野樱、东京樱,花朵纷繁,花态美丽,单瓣或重瓣,品种繁多。
早樱P.subhirtella也称日本早樱,开花早,桃红色。
垂枝樱P.ltosakura枝下垂,花白或淡红色。
[分布]
樱花主产我国长江流域各地,但东北、华北以及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习性]
樱花为温带树种,性喜光,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土壤,有一定耐寒能力,除极端低温及寒冷之地外,一般均可适应。栽培品种在北京地区宜选小气候条件较好处栽植。根系较浅,对海潮风抵抗力较弱。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不强。
[繁殖与栽培养护]
用嫁接繁殖,亦可扦插。扦插在春季用硬枝,夏季用嫩枝插。嫁接砧木可用适应性强的单瓣樱花或樱桃实用苗,于3月下旬切接或8月下旬芽接。接活后经3~4年的培育即可出圃。移植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栽植后除幼树适当修剪外,大树尽量少修剪。
樱花也可高枝换头嫁接。方法是采用劈接,用利刀将接穗两侧削成斜面,长约2~3厘米,再将砧木劈2~3厘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使形成层互相对准,用塑料自上而下缠紧,套上塑料袋,把口子缚住,但要留一指空隙使其能通气。嫁接后要细心观察,检查接穗是否新鲜。对砧木上萌生的芽要随时抹去,待接穗叶子展开后,要将塑料袋顶部剪几个孔,让其透气。这种高头换接成活率亦很高,可达90%以上,更主要的可更换新的品种。
樱花移植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小苗留宿土,大树带泥球,立支柱。栽后管理要求不高。但需整形修剪,以培养优美的冠形。因其花芽是由顶芽和枝条先端的几个侧芽分化而成的,因此对花枝不要进行短截。为了顺应它们的自然生长趋势,除应保持较高的树干外,还应培养5个健壮的侧主枝和1根中央领导枝,从而形成高大茂密的观花树体。在早春开花后应及时剪去枯枝、重叠枝及病虫枝,保留长势健壮的枝条,以利通风透光。花后可施1次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促进展叶。有条件亦可根外追肥,喷0.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以利花芽形成和叶色转绿。
主要病虫害有:樱花丛枝病、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根癌肿病、膏药病、紫纹羽病、桃蚜、小黑刺蛾、褐刺蛾、迹斑绿刺蛾、苹果透翅蛾、舟形毛虫、吹绵蚧、褐软蚧、桑白盾蚧、星天牛等。防治:①紫纹羽病防治见“二球悬铃木”。②其他病虫害防治同“桃”。
[观赏与应用]
樱花又名山樱花、青肤樱,春日繁花竞放,浓艳喜人,我国栽培观赏已久,秦汉时期即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代已普遍于私家庭园栽植。樱花妩媚多姿,繁花似锦,孤植、丛植或群植,无不适宜,尤以群植于公园及名胜地区、风景区为佳,亦可列植于道旁,背衬常绿树,前流溪水,则红绿相映,相得益彰,且景色清幽,植为堤岸树或风景树,盛开时节,佳景媚人。
❹ 有关樱花的知识
名称: 日本樱花
类别: 乔木
别名: 江户樱花 东京樱花
科版名: 蔷薇科
拉丁名: Prunus yedoensis Matsum
生权态习性:
喜光。喜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性土也能适应,不耐盐碱.耐寒,喜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根系较浅,忌积水与低湿。对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抵抗力较差。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平滑;小枝幼时有毛。叶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cm,叶端急渐尖,叶基圆形至广楔形,叶缘有细尖重锯齿,叶背脉上及叶柄有柔毛。花白色至淡粉红色,径2--3cm,常为单瓣,微香;萼筒管状,有毛;花梗长约2cm,有短柔毛;3-6朵排成短总状花序。核果,近球形,黑色。花期4月,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