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梅花鹿
Ⅰ 承德最出名的是什么啊
承德原名热河,雍正时期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
说到承德,最出名的要算是“避暑山庄”了,作为清代皇家的避暑、狩猎、度假胜地,一直被誉为“皇家后花园”。其实清帝每年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要呆在这里,会见王公贵族及外国使节、处理奏章、消夏避暑,所以这里实际上也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既然避暑山庄有着这么大的来头,规模当然不可小觑,一个山庄就分为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登山远眺,竟然就可以将承德俯览,小布达拉宫、普宁寺尽收眼底,山间跑动着的梅花鹿,仿佛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皇帝狩猎的情景。平原区号称“万树园”,正待推敲这么些树哪有万树啊?就听见旁边说到,所谓万树园就是种植的树全是不同品种,热带的温带的喜阴的喜阳的,全都融合在了一起,这才明白为什么总觉得这“树林”这么奇怪呢,原来是因为每种树的样子都不同。说到湖泊区,才真正体现了所谓“移天缩地入君怀”是也,常住北方的帝王,为欣赏美景不惜把江南水乡复制到了这里,当然也不得不惊叹园艺师的智慧和胆略。仿嘉兴造了烟雨楼,仿镇江修了金山亭,这样的乾坤大挪移也是乾隆所最钟爱的皇家气概吧。
就我自己来说,最难忘的就是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了,它完全依照西藏布达拉宫1/2的比例建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尽显藏式建筑特质。庙内有60多处平顶白台和梵塔白台,依山就势,富于变化,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的映衬下,非常抢眼。西藏一直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那里的人对于宗教的虔诚也令我惊叹,在这座藏式宗庙里我仿佛就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踏入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怀着崇敬的心情,接收来自于藏传佛教的神秘气息,无数西藏活佛亲临的事实,仿佛更为这承德外八庙之首的圣殿增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特别令我兴奋的是,正好看到了正殿佛像升起,听说这就是佛缘,虔诚希望如此。。。
后来还去了普宁寺,这是北方最大的佛事场所,有着皇家佛院的宏大气派,寺内的千手观音,是世界上最高的木雕漆金观音像,抬头望向佛像,仿佛自己就真的站在其脚边一样。在寺里还有幸戴上了藏族的哈达,感觉很神圣哦。
棒槌山虽然不高,但冲着摸摸棒槌石,活到一百三,也算讨个好彩头吧。而且在山上还欣赏到了传说中的“丹霞地貌”也当是增长见识
Ⅱ 咸丰皇帝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后有怎样的生活呢
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沿中国海疆一路北上的英法联军最终在天津大沽口登陆,登陆后的联军随即攻陷重镇天津,随后,英法联军继续西进,不久连下北京门户通州,并在八里桥大战中消灭了清军僧格林沁主力,战争发展至此,北京陷落已经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此时尚在圆明园中的清廷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也深知如此,然而咸丰皇帝在朝廷最为危急的时刻既没有调集各路兵马进京勤王,也没有回到北京城中主持抵御联军,而是还没有见到联军的影子,就携带后妃皇子和一干文武大臣仓皇逃向热河行宫,皇帝在大敌当前不思抵抗,不敢殉国,反而弃城逃窜,这在当时确实为国人所不齿,咸丰皇帝自知理亏,但是为了顾忌颜面,不得不给自己的逃跑行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北狩”。
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咸丰皇帝到了热河行宫之后却压根也没有狩猎,道光皇帝在位时已经取消了清朝历代皇帝都热衷的“木兰秋狝”,并且由于嘉庆皇帝离奇死在了热河行宫,所以自嘉庆二十五年以来至咸丰咸丰十年,热河行宫已经足有四十年没有皇帝来过了。如果不是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恐怕咸丰皇帝终其一生也没有心思来到热河行宫。
那么咸丰皇帝到了热河之后,在避暑山庄中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都做了些什么呢?我把咸丰皇帝的在避暑山庄中的生活归纳为“四贪”。一贪女色;二贪美酒;三贪丝竹;四贪鸦片。逃到热河行宫的咸丰皇帝从即位之初的立志要使大清中兴的有为之主彻底退化成了一个五毒青年。
咸丰皇帝继位后不久就违背祖训吸上了鸦片,并且还美其名曰将鸦片称为:“益寿如意膏”。咸丰皇帝“北狩”热河后,京师北京被英法联军攻陷,他不亲率军民抵抗外敌侵略,却躲在避暑山庄里用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从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里的种种行为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既没有国君的使命感,也没有历史的责任感。他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历史责任上,不只是有过,而是有罪。咸丰皇帝也是《北京条约》签订的直接责任者。在外国列强入侵,国内起义蜂起江山社稷多难危急之时,咸丰皇帝却躲在避暑山庄的温柔乡里靠着酒、色、戏、毒来麻醉自己,这样的行为也使其难逃卖国求荣的历史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