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朵梅花下面一个房子
1. 文言文梅花书屋张岱
1. 求陶庵梦忆中的梅花书屋翻译(张岱的)古文翻译,详细
陔萼楼后面的老屋坍塌后,我命人造了一间大书屋。
两旁的耳室如同纱橱一样,里面放着卧榻。因为前后都是空地的缘故,在后面种了三株西瓜瓢大牡丹,盛放之时,大约有三百朵花自墙上蔓延出来,甚为好看。
前面种了两株西府海棠,花开时如同三尺香雪一般漂亮可人。前面四壁稍稍有点高,便在它对面设了石台,放上了几峰太湖石。
西溪梅花梅骨古劲,滇茶自有一份妩媚。梅花旁边还种着西番莲,缠绕着如同璎珞一般。
窗外有竹棚,颇为繁茂。台阶下面翠草三尺,中间秋海棠疏落间杂。
前后明窗下种以各种花木,渐成暗绿色。我坐卧其中,若不是高雅的客人,我绝不会让他进来。
因为仰慕倪瓒,所以仿照他的清閟阁给这间书屋起了个名字,叫“云林密阁”。
2. 谁有《绍兴灯景》张岱文言文翻译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同巷[1],无为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灯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叠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2],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庵堂寺观,以木架作柱灯及门额,写“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佛前红纸荷花琉璃百盏,以佛图灯带间之,熊熊煜煜.庙门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3],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旋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4],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小题1:(1)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2)西 溪 梅 骨/ 古劲(西 溪 梅/ 骨 古 劲)
小题2:①我 ②每年 ③覆盖 ④它(代词)
小题3: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
小题4:示例: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小题5:示例:我觉得他们的交友观值得借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高雅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品行,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升。
小题1:试题分析:“花时积三尺香雪”的含义是“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即“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西溪梅骨古劲”的含义是“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根据句子含义,为其断句,即“西 溪 梅 骨/ 古劲(西 溪 梅/ 骨 古 劲)”。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2:试题分析:“余”,一词多义,“我”。“岁”,一词多义,“每年”;“盖”,动词,覆盖;“之”,代词,代指“它”。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阶下”(台阶下)、“三尺”(形容草深)、“杂”(夹杂)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再文中选择认为有特色的句子,从修辞、词语等角度赏析均可。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5:试题分析:对张岱“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和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观,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具体的理由。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张岱和刘禹锡的交友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4. 张岱以梅花书屋为自己书房名,张岱为什么如此欣赏王冕
陔萼楼后面的老房子倒塌后,我就将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间书屋。
书屋侧面的耳房用纱橱那样的隔扇隔出来一个休息间,里面安放卧榻。书屋前后都有空地,我在后墙墙根那里栽种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树,牡丹长得比墙还高,每年都要开三百多朵花。
书房正面台基前种了两棵西府海棠,开花时,繁茂的花朵仿佛是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清丽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于是就在墙对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树了几座假山,旁边种着枝干苍劲古拙的西溪梅花,还有几株云南茶花,以妩媚的花树来衬托湖石假山。
梅花下种着卷曲缠绕如璎珞花样的西番莲覆盖地面。书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凉棚,就种了很多蔷薇花把它覆盖起来。
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书屋前后窗户都很敞亮,窗外宝相花和西府海棠长得茂盛后,绿荫遮住阳光,屋内显得幽静凉爽。
我消闲休息都在这个书屋里,不是文才风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许他进来的。这间书屋本来名为梅花书屋,因为我一向倾慕倪云林的书阁“清閟”,所以又用“云林秘府”来命名它。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6分)梅花书屋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
试题答案:小题1:(1)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2)西 溪 梅 骨/ 古劲(西 溪 梅/ 骨 古 劲)小题2:①我 ②每年 ③覆盖 ④它(代词)小题3: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一些秋海棠。
小题4:示例: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聚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小题5:示例:我觉得他们的交友观值得借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高雅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品行,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升。
2. 一幅画,上面两朵梅花,下面一个房子里面有个人,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有一条路,每个人在这条路上也都会留下这样的脚印。或细雨抚摸,或微风轻拂,或暖阳照耀。然而不管怎么样,总有些脚印会慢慢变得模糊,只剩下一个轮廓,直至消失。
3. 梅花书屋文言文翻译
导语:梅花书屋,是在原先倒塌的老房子基础上加高地基而修建的一间大书屋,书屋四周栽植了海棠、蔷薇、牡丹、茶花和梅花等名目众多的鲜花,伴以假山湖石、凉棚花台,景色怡人,非高雅之士不许入内。下面是我整理的《梅花书屋》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①,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②”,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译文 :
陔萼楼后面的老屋坍塌后,我命人造了一间大书屋。两旁的耳室如同纱橱一样,里面放着卧榻。因为前后都是空地的缘故,在后面种了三株西瓜瓢大牡丹,盛放之时,大约有三百朵花自墙上蔓延出来,甚为好看。前面种了两株西府海棠,花开时如同三尺香雪一般漂亮可人。前面四壁稍稍有点高,便在它对面设了石台,放上了几峰太湖石。西溪梅花梅骨古劲,滇茶自有一份妩媚。梅花旁边还种着西番莲,缠绕着如同璎珞一般。窗外有竹棚,颇为繁茂。台阶下面翠草三尺,中间秋海棠疏落间杂。前后明窗下种以各种花木,渐成暗绿色。我坐卧其中,若不是高雅的客人,我绝不会让他进来。因为仰慕倪瓒,所以仿照他的清閟阁给这间书屋起了个名字,叫“云林密阁”
作者背景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他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练习
【注】①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②閟:同“闭”。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
(2)西 溪 梅 骨 古 劲
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余筑基四尺( ) (2)岁满三百余朵( )
(3)密宝襄盖之( ) (4)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你能结合本文相关语句,进行精当的赏析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岱说:“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陋室铭》中,刘禹锡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交友观?说说你的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1)花时/积三尺香雪(2)西溪梅/骨古劲(西溪梅骨/古劲)
2、(4分)(1)我;(2)每年;(3)覆盖;(4)命名。
3、(3分)台阶下长着厚厚的青草,草间疏疏地点缀着一些秋海棠。
4、(4分,不设统一答案,从修辞、词语等角度赏析均可)示例:张岱的修辞手法用得很妙,如“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把繁茂的'花朵比作积累了几尺高的香雪,写出了花的清丽可人,语言简洁,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5、(4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觉得他们的交友观值得借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高雅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品行,可以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升。
4. 上面两朵梅花,下面一个房子有人,什么意思
妹妹(梅梅)人住(忍住)
5.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千万株梅花竞相开放,一潭溪水从旁流过,一团云雾遮住了半座山峰。
来源: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是云南昆明黑龙潭景区的一副楹联。此联上联写了黑龙潭的梅花和水,点出这个风景区的特殊景物;下联又抓住黑龙潭的另一种景观烟云来呼应,把人们带进奇妙的神话世界之中。
昆明黑龙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同时,它还以“四绝”闻名遐迩,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下。黑龙潭道观始建于汉代,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
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写过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准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及自然景色。
(5)两朵梅花下面一个房子扩展阅读:
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
《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清代云贵总督阮元考证云:“滇池县有黑水祠,盖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间为故址,龙神庙乃下迁者”。也就是说汉代的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它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
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唐宋以来,昆明地区的老百姓就到黑龙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整个龙泉观初具规模。
此后,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对龙泉观进行修葺,规制不断完善。民国年间,这里称龙泉公园。
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短短的十四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及自然景色。
有红、白、绿梅等近90个品种6000余株,构成一道新的风景,命名为“龙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龙潭梅园占地427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梅园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黑龙潭
6. 历史上”两朵半梅花城”在那里
历史上”两朵半梅花城”在梅城镇,其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辖的一个千年古镇,是古严州府治所在地,地处于建德市东部。“梅城”因古严州府城墙沿江一段雉堞砌筑成梅花形,故名。素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梅城)半朵”的美称。
“梅城”一名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来。三国吴黄武四年(225)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迁梅城。此后直至1959年,梅城向为州、府、路、专署所在地。民国28年(1939)置梅城镇,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年7月恢复建置梅城镇。
1992年4月,千鹤、南峰两乡并入梅城镇。2002年,辖20个行政村,10个居民区,人口36896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2人。2003年人口41400人。面积104平方千米。2007年,将梅城镇十里埠村划归杨村桥镇管辖。调整后,梅城镇辖5个社区,1个居民区,25个行政村。
(6)两朵梅花下面一个房子扩展阅读:
梅城镇位于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三国时期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置县以来,已有1700余年历史。
历为睦州、严州州治及建德县治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金瓶梅》等都曾描述过梅城的人文山水。
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都曾在此任职为官,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都曾游历过梅城山水。先贤们无不为梅城的山水陶醉,为梅城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文佳作,为梅城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7. “两朵春移小院栽”的出处是哪里
“两朵春移小院栽”出自宋代赵汝域的《题栽梅桃》。
“两朵春移小院栽”全诗
《题栽梅桃》
宋代 赵汝域
梅花开尽桃花开,两朵春移小院栽。
索笑索吟殊未已,浑浑疑是故人来。
《题栽梅桃》赵汝域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栽梅桃》是宋代赵汝域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梅花开尽桃花开,
两朵春移小院栽。
索笑索吟殊未已,
浑浑疑是故人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主要以梅花和桃花的盛开为主题。诗人观察到梅花已经开尽,而桃花却开始绽放,这两朵花迁移到小院中栽种。诗人忍不住索求欢笑和吟咏,但欢笑和吟咏似乎还未完全满足,他感到困惑,仿佛是有个故人到访了。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花朵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首句"梅花开尽桃花开"写出了梅花已经谢去,桃花开始盛开的景象,通过对花朵的对比,展现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接下来的两句"两朵春移小院栽"表明梅花和桃花被栽种在小院中,进一步强调了花朵的迁移和栽培,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干预和热爱。
最后两句"索笑索吟殊未已,浑浑疑是故人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诗人追求欢笑和吟咏,但似乎还不能满足,他感到困惑,疑心是否是有个故人到来,可能是期望与故人共享这美好的春天,或者是寄托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情感的感悟,通过描绘花朵和表达内心的疑虑,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情感的丰富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