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断纹琴
⑴ 中国古代十大名琴有哪些最好有出处
1. 周·号钟:周代的号钟琴,其音宏亮,如同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振聋发聩。传说中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琴传入齐国,为齐桓公所珍爱。
2. 春秋·绕梁:绕梁琴是春秋时期的名琴,其音色悠扬,令人难以忘怀。据《列子》记载,韩国女歌手韩娥因贫困卖唱,她的歌声在屋梁之间回荡,三天不绝。琴以“绕梁”命名,可见其音色特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 汉·绿绮:绿绮琴是汉代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名琴。相如原本家境贫寒,但其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梁王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相如。相如得绿绮琴,如获至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琴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琴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4. 东汉·焦尾:焦尾琴是东汉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5. 唐·春雷:春雷琴是唐代名琴,制琴世家雷威所作。雷威是当时制琴业的权威,他的制琴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春雷琴在宋代时藏于宣和殿百琴堂,被称为第一。后来归金章宗所有,成为明昌御府的第一。章宗去世后,春雷琴随他殉葬。十八年后,春雷琴又重见天日,仍然音色如初,成为诸琴之冠。
6. 唐·九霄环佩:九霄环佩琴为伏羲式,以桐木斫成,木质松黄。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轸、雁足,刻工精美。琴身髹朱红色漆,鹿角灰胎,间以历代修补之墨黑、朱漆等。琴身通体以小蛇腹断纹为主,偶间小牛毛断纹。琴底之断纹隐起如虬,均起剑锋,突显比琴面浑古。
7. 唐·大圣遗音:大圣遗音琴为神农式,桐木斫,髹栗壳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发蛇腹间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
8. 唐·独幽:独幽琴为晚唐所制,凤嗉式。琴面黑红相间漆,梅花断纹与蛇腹断纹交织,背面牛毛断纹。龙池上方刻“独幽”,池内有“太和丁未”四字。
9. 唐·太古遗音:太古遗音琴为晚唐所制,师旷式。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
10. 明·奔雷:奔雷琴为明代所制,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奔雷”,两侧刻有藏者题款。
以上为部分中国古代十大名琴,每一张琴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唐代大圣遗音琴是什么样的
唐代大圣遗音琴通长120.5厘米,额高19厘米,肩宽14厘米,厚9.5厘米。琴首弧形,项斜收,近肩处收成小弧。九、十徵处有一内收成圆弧的腰。琴面微弧。背面龙池、凤沼均为圆形。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断纹,通体原髹谷色漆,后以朱漆修补多处。
大圣遗音琴面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两字,龙池下方刻方印“玉振”,龙池内底周围刻隶书“太和丁未”4字款。另琴尾还刻有琴学大师杨宗稷的题诗及杨氏弟子李伯仁的题字等。
⑶ 古琴的“断纹”是怎么回事
琴不经过数百年,它的纹理不断,过了五百年后,才能出现纹理。内最显著的,有龟纹、梅花纹容、蛇腹纹及羊毛纹等四种。龟纹,纹象龟背的花纹,极其规律有致,这是最上品的。梅花纹,其纹如梅花头,此纹亦佳。二者为琴纹之最难得者,非千年以上之物,不能有也。次则为蛇腹纹,它的纹横截琴面,相距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象蛇腹下的花纹,第三是羊毛纹,它的纹如毛发,极其细碎,所以又称为细纹。虽千百成条,亦均匀分明,多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凡以上四纹的古琴,都是宋以前的。元代以后的,非伪为却绝没有这等纹理。宋以上之漆器,未必皆有断纹,可是琴上却一定有断纹。因为其他古器安闲,而琴受到弦的激震的原故。
伪制的琴,其各种纹理也有近似的。可是漆色犹新与旧的不同,无法欺人。因为漆的纹理可以伪作,可是漆的颜色却不可伪充。宋代的漆物,传到今天,它的漆已变为非常糟朽的物质。它的上部乌黑,绝无光泽之地方,完全与炭相同。漆质与琴之木质,凝结为一,故表面常现有木纹者。明代漆的,即略有亮光。 很多古琴的相关知识可以去蔡氏制琴学习了解一下。
⑷ 中国古代十大名琴(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古琴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亦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周代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春秋绕梁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便每日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汉代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东汉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因此琴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唐代春雷
春雷琴为唐代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记之曰: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
唐代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是古琴中的精品,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九霄环佩的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唐代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是唐肃宗李亨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大圣遗音古琴上有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铭文,其中前两句是指琴音爽朗清澈,后两句则形容声音犹万籁沉寂中一声突发的桐木爆裂之音,用以说明大圣遗音琴之不同凡响。
大圣遗音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晚唐独幽
独幽琴造于晚唐,琴面黑红相间漆,梅花断纹与蛇腹断纹交织,背面牛毛断纹。龙池上方刻独幽,池内有太和丁未四字(即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背后凤沼有玉振印章,琴尾有民国湖南琴家李静(伯仁)题款。琴身显现5种断纹,尤其是罕见的梅花断,显示出这把古琴悠久的历史。虽然经历1000多年岁月洗礼,依然可以弹奏出动人音乐。此琴于明末清初为我国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王船山)所用。
晚唐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琴由晚唐琴家制作,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
太古遗音音质高古松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被誉为琴音中之佳老生,亟受珍重并为宝藏。
明代奔雷
奔雷琴,中国十大名琴之一,龙池上方刻古篆琴名奔雷,池旁宋镜涵题诗二首: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奔雷琴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⑸ 断纹的断纹
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有一种说法是,琴不经五百年,其纹不断。所以断纹也就成为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这也是中国众多民族乐器中的惟一特征。宋代以来,人们对断纹的赏鉴孜孜以求,如《潜确类书》就云:“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背断”之说。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蛇腹断(又分为大小蛇腹断)和流水断(又分为大小流水断)等。今人郑珉中先生则认为:“蛇腹断的确是最古的一种断纹,是不容轻易否定的。”据集古家赵汝珍先生所说:“宋以上之漆器,未必皆有断纹,而琴则必有之。盖他器安闲,而琴受有弦之激震故也。”这真可以说是不刊之论。
⑹ 福健龙人古琴的断纹是怎样制做的
采用高级大来漆漆胎处理工源艺制作而成,附着力强并且能令古琴音色通透。
断纹简介: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