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第二中学梅花拳
A. 梅花拳的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梅花拳邹氏墓地在平乡县后马庄村,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
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
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广宗哪有好玩的地方
广宗县名胜古迹众多,有闻名中外的沙丘平台遗址,有三座县城遗址,有隋、明、清代名人墓,如明代吏书尚书崔恭墓,古建筑有明代县衙官署正堂,清代的景廷宾故居和传说中八仙之一张果老故里等历史古迹。广宗县是殷商五帝之都,广宗县还是“河北省梅花拳之乡”,源于黄巾起义并薪火相传的太平古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宗民间艺术品类多而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沙丘平台
沙丘平台遗址
在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有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据史书记载,这就是有名的沙丘宫平台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宗县志》说: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宫也得名于此。
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困龙之地”。
商周时这里属邢国之地,祖乙曾迁都于邢。商纣王在邢国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设酒池肉林,使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邢侯因忠谏被诛。
西周时期沙丘属邢国,邢灭属卫,卫灵公因占卜墓地而葬于沙丘。
沙丘后为赵国属地,雄才大略、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传位于少子赵惠文王后,居住在沙丘宫。他的长子公子章与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主父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并将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患病。七月丙寅,行至沙丘,在沙丘宫的平台病死。他的小儿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赵高互相勾结,诈称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令真正受始皇遗诏为太子的长公子扶苏自杀。
秦汉以来,沙丘宫遗址成为一方名胜。文人骚客,来此访古探幽,留下不少诗文。清朝康熙年间广宗县吴存礼的一首七律《沙丘宫怀古》,堪为其中代表。诗云: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抔。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丘!
官署正堂
邢台一带素有“顺德府好城墙,广宗县好大堂,巨鹿南和好牌坊”之说,现在邢台市广宗县尚存明代县衙建筑主体广宗官署正堂,又称广宗县衙、广宗大堂等,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官署正堂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传说秦始皇在此停过灵,该大堂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县衙正堂。
张果老墓
唐代仙翁张果老,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广宗张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隐于襄阳条山,常往来邢洺间。张果老是八仙中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两人之一,唐武则天时已逾百岁,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见,还被唐玄宗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并赐封邢州仙翁山为其道场,诏建栖霞观。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张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仙逝后“道士叶法善门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后被葬在其家乡广宗张固寨村,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