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印术
❶ 梅花印是什么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掘穗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判友卜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告滚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即是在说这个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钿已成了妇女的常用饰物。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❷ 杨贵妃眉心画的是什么花
梅花。梅花妆,又称落梅妆,是古代妇女在额头贴一个梅花形的妆饰,内这种装饰容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
梅花妆据传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额头曾经印有梅花印记,当时宫中女子纷纷效仿,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一直到唐朝及五代十国都非常流行。
书面用语称梅花妆为花细。花细是古代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细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居多,用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花细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的小鸟,小鱼,小虾等,十分美妙新颖。
现在播出的历史类影视剧中多有体现,有趣的是妇孺皆知的央视86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被佛祖加封后额头出现的花细,表示师徒四人已经是神仙了。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他出生于宦门世家,在安史之乱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赐自尽于马嵬驿,香消玉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形容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资料来源网络)
❸ 古装女孩为什么额头上有红点
那是蚊子咬的,,长的红点,,,哈哈,,,,有的可以画花,,那个叫做“额花钿” 古代女子额头眉毛中间有三点 这个叫做花钿。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❹ 古代女子喜欢在额头眉心处绘上象梅花印似的图纹.比如杨贵妃.想知道那个类似于梅花印的东西确切的叫什么
叫梅花妆,是一位公主,一日在梅花树下休息,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结果拂之不去,众以为奇。后宫女皆仿效,画梅花为饰。那个公主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只记得这个典故,不好意思。
❺ 南京重现传统落梅妆,所谓的“落梅妆”究竟是什么
“落梅妆”又称“梅花妆”,主要是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图形,是旧时女子化妆时用的。
❻ 求一篇小班美术教案瓶子印画(梅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注意花儿的大小、疏密。
2.培养版幼儿养成保持画权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绘画范例大图。
2.梅花的图片若干。
3.调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展示梅花的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形状和颜色。教师对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2.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和小猪一起让梅花盛开。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3.教师提出点画要求。教师重点提示:蘸色要适当,把梅花点画在树枝上。注意先从上端树梢点,再点下边的。小心别把颜料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颜料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4.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活动延伸】
1.学习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
红的红,白的白。
小朋友们都来看,
花儿好看我不摘!
2.可以在美工区里投放点画材料,让幼儿点画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❼ 古代女子的头上点的那个红色的花纹是什么啊
是古妇女的妆饰,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据太平御览》援引《宋书》记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有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人竞效之,曰梅花妆”。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里也有记载。其式是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后来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日妆。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世间女子都学了起来,像《木兰诗》中木兰恢复女儿身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就是面部的贴花,又称花钿。
“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贴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比金片更轻薄精致。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就是那个“桃花六郎”)跟上官婉儿两人在武则天面前眉目传情,被武则天看到了,就用小刀投掷上官婉儿,刺破了她额头。后来武则天要在上官婉儿脸上用黥刑(黥面就是墨刑,用刺青刺字),上官婉儿求奚官居的刺字师用朱砂刺字,又求他把字改成梅花。刺字师怜悯她是个美人,所以在她额头刺了一朵红梅。上官婉儿回宫后宫女们都觉得她比以往更加美丽,所以纷纷效仿,又称“红梅妆”
❽ 梅花的故事
1、最早的梅花诗
古今吟咏梅的诗词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陆凯率兵渡过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好友范晔。
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枝梅花,并有诗一首。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贞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黯然泪下。
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出外打仗,天气热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几万人马喝不上水,情况相当危急,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们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此故事最早记载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的才能。
3、寿阳公主梅花妆
“太平预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某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也揭不下来。
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
这种装扮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4、王昭君香魂归故里化作梅花
传说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丽冷艳,超凡脱俗的容貌,还具有梅花高洁无畏奉献的精神意蕴,历代有关王昭君绘画多用白雪红梅作为背景,来隐喻身穿防雪戎服,骑马怀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义,舍身和亲,敦眭汗胡的丰功伟绩,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颂扬。历史学家翦伯赞赋诗评价说: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声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5、青梅煮酒论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之后,设樽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以论天下英雄,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的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
曹操与刘备,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词是何等张扬。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机的时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两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喻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梅的品格与气节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