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松竹梅花

松竹梅花

发布时间: 2023-05-19 10:46:57

A. “岁寒三友”是指“忪竹梅”还是“梅竹菊”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出自宋.林景熙《霁山集》卷四《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松、竹凌寒,岁晏不凋;梅花傲骨,斗雪开放:故世称松、竹、梅为岁寒三模氏友。又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

1、梅的象征意义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饥尘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2、竹的象征意义

竹子的象征意义是顽强的生命力。竹子的空心象征着人们的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竹子的韧性象征着人们的性格要柔中带刚。竹节象征着做人要生而有节,更有高风亮节的意思。

竹子的挺拔象征着人们的形象刚正不阿、清秀俊逸。竹子更是君子的象征,从古自今,有无数文人雅士都对竹子充满了赞美。在很多国画中都可以看到竹子和梅花或者喜鹊搭配在一起,这有家庭幸福美满的寓意。

3、松的象征意义

松是常绿乔木植物,喜温、抗寒,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的南部及华东地区,常被用于园林作观赏的树种。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松树怀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旦肢散它顽强,所以常用来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

B.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为首。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闭友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萧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解释
(1)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指态掘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唯核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墨梅图题诗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苍松怪石图题诗
李方膺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直,
迥于春风碧云里。
[编辑本段]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即其居梁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四:“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也曰:“南宋马远有岁寒三友图。所绘松竹梅。……三友图在内府。乾隆帝有题诗。”据此,足见宋代已把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了。这一图案花纹,明清以来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筑等应用较多。
宋人苏东坡曾做题画诗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其后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后又将石换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洁”,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组合以喻高风亮节。
相关词:松竹梅兰,桃李杏菊
相关[古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宋·杨万里)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有一种邪恶的说法:岁寒三友,火锅,白菜,热被窝…=.=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76036718.html

C. 松竹梅花打一成语

松竹梅花打语--岁橘谨寒三友
岁寒三友
suì
hán

yǒu
【解释】松、竹经冬凋梅花耐寒放岁寒三友称
【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岁寒友圆前基
【结构】偏式
【例句】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悔晌玉梨花~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措》)

D. 松竹梅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资料啦)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松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松石丑而文 岁寒三友-狄少英国画作品
[1],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的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梅花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松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松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E.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岁寒三友---七绝

沧桑历尽古根盘,
屹立高涯鸟瞰攀;
弄月筛风迎旭日,
虚怀若谷耐严寒。

风骚绝唱万千年,
傲雪凌霜意飒然;
淡雅幽清盈绿筠,
高风亮节驾先贤。

冰肌玉骨步春来,
衔雪含霜倚竹开;
倩影疏斜妍逸瘦,
清溪细雨暗香陪。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清江引·咏梅--贯云石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昌谷北园新笋》-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黒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F. 松竹梅花打一成语

松竹梅花打一成语——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suì
hán

yǒu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结构】偏正式
【例句】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G. 成语松竹梅花

1、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2、鹤子梅妻: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4、盐梅相成: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指济世的贤臣。

5、望运衡局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7、势如破竹旁让: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8、苍松翠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9、鹤骨松筋: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10、拦判餐松啖柏: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H. 关于松竹梅的资料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

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I. 为什么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做弯陆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纯顷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竹子与松树和梅花并称“岁寒三友”这“岁寒三闹败友”各有千秋:松树“四季常青”;梅花“傲雪挺立”;竹子“宁折不屈”。我爱“岁寒三友”但更爱它们那高尚的品德。

J. “诗话”| 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闲人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苏轼如是说过中则。

 ”岁寒三友松竹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们如手不仅是诗人笔下俯拾即是的瑰宝,“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松竹养了白乐天的闲情;也是画家墨中高山流水的知音,“笔分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梅花助了赵孟坚的雅兴;更是隐士心中景行仰止的垂范,“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闲人”······

就像宋代文人徐元杰曾为金氏三桂堂题云的那样:“多闻直谅成三益,松竹梅花共雪霜。”,它们正因为其傲凌风雪、不畏风霜之性,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爱慕,为之绝倒,为之“踌躇满志”,也正是松之寿、竹之谦、梅之傲让隐逸成了一种高远的“闲雅”,让流谪成了一种不朽的“闲致”。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松的长寿是显然的,王安石变法之时,大概也在想让大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希望他的新政如“松”一样千年不倒,可那知寔命不犹,奸人暗中的腐败让他的青苗法屡屡受挫,而百姓们也因此流离失所,政局摇摆之间,朝不保夕,无奈谪居归园,这又怎么能是他想要看到的,想到了“松”,又不禁吟出“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想必岁寒之松,便是长寿之闲了吧?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而最为他推崇的便是“竹”,竹有节,节节空心;竹长青,谦谦风度,竹的“谦虚”,是郑板桥赋予的,而“谦虚”的竹,却成了君子的代称,竹林七贤,隐逸之闲,亦可得见。

梅于冬季开放,独于百花之前,所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它就像一个战天斗地的勇士,敢于直面冰冷的风雪,在肃杀的环境里亭亭独立,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渣培嫌可无傲骨。”而梅之傲便是这种渗透到了骨子里的傲,是脊梁般的傲骨激荡着每个人心中的铮铮劲气。

然而,岁寒三友,并非真的“闲雅”;而仁人志士,也从不甘于“闲致”。松之寿,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坚持,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刚久;竹之谦,是”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的自尊,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潇洒;梅之傲,是“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立安得知”的孤傲,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高。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闲者非自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隐逸者,流徙者,退守者,又怎会忘记自己的“鸿鹄之志”?又怎会甘于草野之间、泯于众人之中呢?

进退亦忧,“实劳我心”;

岁寒三友,“实获我心”。

热点内容
花艺是杀生 发布:2025-07-29 17:40:13 浏览:950
七夕砍人案 发布:2025-07-29 17:39:33 浏览:200
茶盘放荷花 发布:2025-07-29 17:39:33 浏览:777
梅花手链 发布:2025-07-29 17:38:05 浏览:653
污的花语 发布:2025-07-29 17:37:21 浏览:895
家高绿植 发布:2025-07-29 17:37:14 浏览:842
七夕节害人 发布:2025-07-29 17:37:13 浏览:291
家门盆景风水 发布:2025-07-29 17:35:47 浏览:717
丁香湖潜水 发布:2025-07-29 17:28:23 浏览:190
索契情人节 发布:2025-07-29 17:28:20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