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第28届梅花奖参评上海

第28届梅花奖参评上海

发布时间: 2023-05-14 13:34:14

⑴ 谁能告诉我,梅花奖的历届得主,

梅花奖的历届得主:

1、汪育殊。

红梅奖》的最高奖项“红梅大奖”、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配角奖、1999年全省小戏、折子戏调演一等奖、第六届全省艺术节戏曲表演一等奖,07年还被授予安徽省“六个一批”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5月22日,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张建峰。

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艺术使者”的称号。活跃在当今京剧舞台的知名的同门师兄弟:谭正岩、杨少彭、凌珂、黄佳、刘宏建等。

3、苏春梅。

红腔弟子,1992年在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就进入了由红线女亲手创办的广州红豆粤剧团。有了很好的学习机会,红线女老师对苏春梅很关心,可以说是悉心栽培。2017年5月22日,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4、韩再芬。

女,1968年3月20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5、欧凯明。

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原名欧小胡。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89年毕业于于广西艺术学校。1980年从艺,师承红线女,工文武小生。

⑵ 秦腔梅花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也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从1984年第一届到2017年该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荣获梅花奖的秦腔女演员(梅花奖秦腔女花旦)已知有23位,男演员10位,他们为推动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有遗漏请评论栏补充,谢谢)。

1、戴春荣 (第5届) 1988年 西安秦腔易俗社(现已转影视演艺界),代表作:秦 腔《卓文君》

2、李 梅(第13届)1996年 (第25届)2011年,二度梅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 眉 户《留下真情》

3、窦凤琴(第14届)1997年 甘肃省秦剧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斩秦英》《打路》

4、雷通霞(第16届)1999年 甘肃省陇剧院 ,代表作:秦腔《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5、侯红琴(第17届)2000年 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代表作: 秦 腔《火焰驹》

6、李 娟(第18届)2001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 ,代表作: 秦 腔 《杨七娘》

7、柳 萍(第19届)2002年(第26届)2013年,二度梅 银川市秦剧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

8、齐爱云(第21届)2004年 现任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代表作:秦 腔《郑瑛娇》

9、任小蕾(第23届)2007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 腔《雀台歌女》

10、张小琴(第23届)2007年 兰州市戏曲剧院秦腔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

11、张晓琴(第23届)2007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李逵探母》

12、张 蓓(第24届)2009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虞姬泪》《杀狗劝妻》

13、惠敏莉(第24届)2009年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代表作:秦 腔《柳河湾的新娘》

14、屈巧哲(第24届)2009年 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赶 坡》

15、李君梅(第25届)2011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 腔《梨花情》

16、李淑芳(第25届)2011年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藏 舟》《柳公馆》《山乡御妹》

17、候 艳(第25届)2011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武松杀嫂》《花木兰.凯旋夜》

18、苏凤丽(第26届)2013年 甘肃省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秦 腔《锁麟囊》

19、屈连英(第26届)2013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 腔《清风亭》

20、佟红梅(第26届)2013年 甘肃省陇剧院,代表作:陇剧折子戏《 血溅乌龙院》 秦腔《三娘教子》

21、卫小莉(第27届) 2015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剧团,代表作:《赵锦棠》

22、窦凤霞(第27届) 2015年 甘肃省陇剧院,代表作:陇剧《枫洛池》

23、袁丫丫 (第28届) 2017年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代表作:秦腔《春江月》
另外,十位“男梅花”分别为李东桥、谭建勋、孙存碟、李小锋、赵杨武、张涛、韦小兵、李小雄、王新仓、边肖。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戏剧界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成功举办了28届,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其中秦腔戏剧的历届获奖者有三十三人,

女演员二十三人:

1,戴春荣、2,李梅、3,窦凤琴;4,雷通霞;5,候红琴;6,李娟;7,柳萍;8,齐爱云;9,任小蕾;10,张小琴;11,张晓琴;12,张蓓;13,惠敏莉;14,屈巧哲;15,李君梅;16,李淑芳;17,候艳;18,苏凤丽;19,屈连英;20,佟红梅;21,卫小莉,22,窦凤霞,23,袁YY。

男演员10人:

李东桥、谭建勋、孙存碟、李小锋、赵杨武、张涛、韦小兵、李小雄、王新仓、边肖。

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李小锋、张涛、李东乔、窦凤琴、雷通霞、袁丫丫、李小雄、侯艳、王荣华、张小琴、边肖、任小蕾、张兰秦、苏凤丽、韦小兵、佟红梅、侯红琴、屈巧折、谭建勋、屈莲英、窦凤霞、李君梅、惠敏丽、王新仓、张晓琴

陕西:李东桥、孙存碟、李晓锋、王新仓、谭建勋、赵扬武、戴春荣、李梅、侯红琴、齐爱云、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张蓓

甘肃:窦风琴、雷通霞、佟红梅、张小琴、边肖、苏凤丽

宁夏:侯艳、李小雄、张晓琴、柳萍、屈连英

青海:屈巧哲

窦风琴的斩秦英很有名气,经常下乡演,老包公张兰秦的铡美案,我都会唱。

李东桥、孙存碟、李晓锋、王新仓、谭建勋、赵扬武、戴春荣、李梅、侯红琴、齐爱云、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张蓓

梅花奖秦腔演员总共34位,女演员23位,男演员11位。值得一说的是,获奖总共11位男演员,目前宁夏秦腔剧院两位,李小雄,韦小兵,三意社一位,张涛。除了在陕西戏曲研究院夺梅的那几位,剩下的几位也都逃到陕西戏曲研究院了。

李梅,李娟,李小锋,李东桥,齐爱云,柳萍,候红芹,……

⑶ 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届次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999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举行。活动内容包括舞台艺术演出、文化艺术展览、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类艺术品交易等。
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表演剧目
1、歌剧《茶花女》——英国皇家歌剧院、上海歌剧院等
由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小说改编作曲。于1853年首演。百余年来盛演不衰,已成为意大利歌剧中最受欢迎的经典保留剧目。此次在艺术节期间演出的《茶花女》由英国皇家歌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联手推出。由成功指挥上海大剧院开台歌剧《阿依达》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保罗.奥尔米担任指挥,英国皇家歌剧院著名导演屈克·扬执导。
2、音乐剧《未来组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
备受媒体关注的我国第一部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作为国内首批参演节目来沪献演。该剧是此次艺术节中唯一一台反映青年学生校园生活的作品。
《未来组合》以歌唱和舞蹈的形式,塑造出一群充满朝气的青年学生形象,讲述了他们关于面对生活、面对亲情、面对友情、面对选择和被选择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揭示出如何做人?做人的原则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该剧是车亭继创作《船过三峡》之后又一力作,被列为四川省庆祝建国50周年的重点剧目,由广州著名导演熊源伟执导。全剧20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则出自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之手,舞蹈设计是曾获文华大奖《远山的花朵》的编剧之一马东风。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这群小演员与剧中人物年龄相近,演起来自然生动,贴近生活。
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已得到广泛的好评,也定会受到上海青年学生的青睐。
3、越剧《西厢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从古典名作改编的越剧《西厢记》描写张生与莺莺突破封建社教私定终生的恩爱故事,演绎千载,至今不衰。该剧曾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学术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一系列大奖。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于八十年代初创办以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艺风格—富青春活力于艺术创新,赋古典戏曲以现代舞台综合美感,剧团拥有茅威涛等多名国家一级演员。
4、藏剧《文成公主》——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文成公主》以西藏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公元七世纪中叶,吐番赞布松赞干布凭其超凡的智慧娶得文成公主,实现唐番联姻的动人史诗,表达了对藏汉人民团结和睦、亲密友好的美好祝愿。
该剧融合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色彩斑斓的藏族服饰和舞台美术、独具特色的藏戏表演和丰富多彩的民主民间艺术,使藏戏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实现了新的审美价值。
5、曲剧《烟壶》——北京曲剧团
北京曲剧是建国初期由魏喜奎等老艺术家创始,由老舍先生提议定名的新剧种,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 最擅长演现代戏、清装戏。曲剧风格新颖,表演朴实,生活气息浓郁。其唱腔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吸收了北方曲艺和民间曲调,通俗易懂,旋律优雅,说唱结合,韵味独特。
《烟壶》以浓郁的京腔京韵讲述了一个宁愿失去双手也决不出卖尊严的工艺师傅的故事。
6、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富户彭员外临终之时,恐其妻李氏移情再醮,密嘱其邻塾师董四畏暗为“监管”。董乃久困场屋之冬烘生也。因葬母借贷于彭,无奈应允。窥探李氏行止,遂成“每日功课”。董不禁为李氏才色所动。某夜,董登墙窥李,见其月下窗前,一改昔日缟素,元人小令,低吟浅唱,且移灯西厢,遂疑有奸情。董不忘彭之嘱托,逾墙排闼而入。谁料西厢内外,唯李氏一人。董自惊唐突,正匆惶欲退,忽遭李氏一阵“有贼心无贼胆”之嬉笑怒骂。董震聋发聩,顿悟李对己苦心。两人遂有偷期之秘。但董想及彭,是夜事竟不谐。翌曰,董又上坟向彭“述职”。自觉“书生暗室欺心”。董在彭魂威逼下,跪地受责。彭魂掷剑令董“代行家法”,戮杀李氏。董哀求未果,冲冠一怒为红颜,严词痛斥彭之不仁不智,致人不信不义。并规劝彭甘于消亡。彭慑于儒生凛然正气,含愤隐去。董生李氏,终成夫妻。
7、花灯戏《卓梅与阿罗》——云南兰溪花灯戏剧团
根据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
云南省玉溪地区花灯戏剧团成立于1952年,演职员除汉族外,还有回、彝、白、蒙、佤、纳西、拉祜等少数民族,《卓梅与阿罗》曾获97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 一出流传百世的经典爱情悲剧,上演在一个古远的彝族山寨……
8、川剧《金子》——重庆市川剧院
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99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是一次面向世界、群英荟萃的国家级文化盛事.入选参加艺术节活动的剧目均是经过再三甄选,精心锤炼的艺术佳作。此次,由重庆市文化局选送的,由重庆市川剧院创作改编的近代川剧《金子》(改编自曹禺名著《原野》),就是一部忠于原著,但又经过了大胆革新,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节重点剧目之一。
川剧《金子》在遵循曹禺原著《原野》的基础上,将悲剧人物“金子”的情仇爱恨作为主线,将原先的“复仇戏”改编成一部“内心戏”,着力揭示那个年代里妇女的磨难和挣扎,反映了以“金子”为代表的妇女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女主角“金子”由曾经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著名演员沈铁梅饰演,其唱腔华丽,扮相秀丽,可谓“唱作具佳”,活脱脱把个风华正茂、善良可人又略显泼辣的青年少妇表现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剧中还运用了富于特色的帮腔及“变脸”、 “藏刀”等传统绝活表演,更令全剧增色不少,是近年戏曲舞台上又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9、黄梅戏《徽州女人》——安徽省安庆黄梅戏二、三团
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始建于1957年,该团创作首演了一大批黄梅戏精品,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黄梅戏艺术家,这年来更涌现出以韩再芬为代表的一批艺术新秀,将黄梅戏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徽州女人》依“西递村版画”作剧,展现出一个闭塞古老的村落,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子,一段哀婉动人的故事。
10、京剧《宝莲灯》——上海京剧院
古时,三圣母与兄长二郎神在华山修炼千年。儒医刘彦昌误入仙境,与圣母邂逅,相互爱慕。为保彦昌安全下山,圣母慨然借以宝莲神灯。
二郎神指斥三圣母不该萌动凡心,并以老母当初私下凡尘,受天庭严惩的教训相告诫。三圣母为探究人间真相,以追灯为名,偕侍女灵芝下山。
圣母与刘彦昌在山村相会,同赏元宵花灯。两心相印,圣母决定长留人间。
翌年,三圣母生子沉香。二郎神率天兵问罪,击毁宝莲灯,将三圣母抓回华山,把灵芝化为青石。灵芝留下遗言:要救三圣母,必须重炼宝莲灯……
三圣母在炼狱中备受煎熬,仍念念不忘亲人。幽囚冰窟的老母以劝说女儿为由,借机把用心血炼成的通灵宝镜交付三圣母,助其魂游家园。
仙境方过几日,人间倏忽十载。刘彦昌父子苦炼宝莲未成,与三圣母魂魄相会于梦中,方知圣母被压华山。在灵芝石启示下,刘彦昌以身投炉,终于炼成宝莲灯。
沉香含悲忍泪,举起宝灯化成的如意金斧,勇登华山,力克天兵,斗败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三圣母。人间真情,长存不灭。
11、越剧《红楼梦》——上海越剧院
上海越剧院于1950年建院以来,因其创作,改编的400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以及以袁雪芬为代表的一批著名越剧艺术家而屡获殊荣。
新创作的新版越剧《红楼梦》由上海大剧院红楼艺术有限公司制作。在大制作的舞美场景衬托下,“宝黛”的爱情悲剧,被越剧这一最善演绎细腻情感的剧种展现得淋漓尽致。
12、话剧《生死场》——中央实验话剧院
这本稿子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到了五年以前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
然而北方农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 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00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举行。其内容包括:1、中国敦煌艺术展;2、西班牙“米罗艺术品展”;3、齐白石精品展;4、中国西夏王国的文字世界展;5、工艺美术精品展;6、2000上海亚洲音乐节 ;7、群众文化;8、国际演出交易会
第二届艺术节的规模超过了首届,共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外宾前来参加艺术节的各类活动。作为主体内容,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确定的演出剧(节)目共54台,其中正式参演40台,祝贺演出节目14台。 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03年10月18日到11月18日举行。先后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的52台剧(节)目参加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正式演出、18台参加祝贺演出,其中国外剧(节)目分别为28台和10台,都在半数以上。作为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国际演出交易会,吸引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正式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的演出项目有112项。
本届艺术节系列展览展示活动有15项,创下了历届之最。艺术节期间还成功举办了“俄罗斯文化周”、“巴金文学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上海亚洲音乐节、上海国际魔术节五个“节中节”,使艺术节的内容更为丰满。此外,首次在艺术节上亮相的亚太艺术节联盟会议、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等活动,既拓展了艺术节的内容,又增强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功能。据统计,第五届艺术节总演出场次达到165场,观众超过40万人次,参加艺术节系列活动的沪上市民则接近了100万人。 2009年10月18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出席并宣布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艺术节组委会主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了开幕仪式。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云集着一流艺术大师、荟萃着中外文艺精品,本届艺术节将献演55台精心挑选的国内外优秀剧目,形式多样,精品荟萃。艺术节期间举行的韩国文化周、重庆文化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钢琴比赛、魔术比赛、东方喜剧展等一批优秀剧目和祝贺演出琳琅满目,构成了本届艺术节多姿多彩的剧目演出内容。本届艺术节展会博览活动精彩纷呈。12项展览博览活动以及国际演出交易会、群众文化活动、系列研讨论坛、节中节等六大板块令人美不胜收,凸现出艺术节创新特色,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更加具有繁荣与发展的特点。 2012年10月18日,由上海大剧院联合萨尔茨堡艺术节共同制作的“原创”歌剧《波西米亚人》精彩上演,揭开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幕。剧中主要演员均由中外歌唱家混合编组,改变了中外文化合作不对等的局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有92年历史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还第一次挂起了五星红旗。
本次艺术节将有46台精心挑选的国内外优秀剧目和14项博览活动与观众见面,汇聚众多名家名团。此外,3000多项公共文化活动以及河南文化周、“创意英国”演出系列、无锡分会场、国际青年钢琴比赛等一批“节中节”活动,预计将吸引450余万人次参与。
国外名团的纷至沓来也让“国际”两字名副其实。世界级的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将带来现代芭蕾《茶花女》,这部创意之作全剧使用肖邦钢琴曲配乐,从剧情到创作背景都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戏剧芭蕾”巅峰之作;英国动感多媒体舞蹈团的《水形百态》综合运用多媒体影像与舞蹈,视觉效果出众。
此外,由吕绍嘉指挥领衔的台湾爱乐乐团,三次问鼎格莱美奖的爱尔兰国家合唱团,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宾,音乐剧皇后忆莲·佩姬等也将亮相本届艺术节。
2012年11月20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落幕。中国著名编导、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与俄罗斯“指挥沙皇”捷杰耶夫一同获得本届艺术节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张继钢已成为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结缘最深”的艺术家,迄今他已有舞剧《野斑马》《千手观音》等6部作品登上艺术节舞台。
闭幕仪式举行之后,中国钢琴家郎朗、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联袂献演了精彩非凡的交响音乐会。
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的逾一个月里,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演出团体、3300多名艺术家带来了46台演出剧目,15万观众走进剧场享受了艺术盛宴。 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15年10月16日晚,随着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和芭蕾舞剧《长恨歌》在上海文化广场和上海大剧院的同时上演,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
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的本届艺术节将献演46台精心挑选的国内外优秀剧目,推出10个大型艺术展览。据统计,今年艺术节期间剧场演出共计100余场。包括希薇?纪莲全球告别演出《生命不息》、杨丽萍原创现代舞剧《十面埋伏》、陶身体剧场《8》在内的三部作品将首次亮相。音乐方面,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英国BBC爱乐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以及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列宾、齐默尔曼等将悉数登台。舞蹈方面有俄罗斯现代芭蕾代表艾夫曼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经典舞剧《灰姑娘》、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携手谭元元演出的芭蕾舞剧《吉赛尔》,美国玛莎?格兰姆现代舞团的《二十世纪三大艺术巨匠》专场,展现了当代世界最顶级的现代舞团舞作。在戏剧方面也有颇多亮点,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中文版《战马》、《红色》,彼得布鲁克戏剧上海首演的《惊奇的山谷》、濮存昕主演的北京人艺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香港许鞍华导演的话剧《金锁记》等都将在艺术节期间与观众见面。在本届艺术节的十项展览项目中,将有大量难得一见的国宝级展品通过诸如湖南省博物馆的“永生之维——马王堆汉墓艺术大展”、“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美术家作品展、上海廿一世纪艺术博览会等展览让观众一饱眼福。另外,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艺术节还将举办“艺术天空”系列演出、“艺术教育”、“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系列活动以及西藏文化周、印度文化周、无锡分会场等一批节中之节。本届艺术节坚持国际性、经典性、创新性,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中华原创戏曲文化等主题,推出了一批紧扣时代旋律的作品。例如为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推出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国家话剧院话剧《中华士兵》、俄罗斯国立(远东)歌舞团大型歌舞晚会《胜利之舞》,围绕“一带一路”推出的歌剧《大汉苏武》、“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以及专门设立的中华优秀戏曲展演板块等。

⑷ 2012京剧梅花奖得主

2012年九位“梅花奖”得主分别是:
上海京剧院的陈少云、史依弘、王佩瑜、安平,
上海沪剧院的茅善玉,
上海越剧院的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王志萍。

⑸ 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不少,哪几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梅花奖是咱们国家对戏曲表演者的最高奖项,之所以叫“梅花奖”,可能是有一句话叫“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事戏曲表演艺术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就这个意思吧,获此殊荣实属不易,我自己猜想获得大奖的表演者必须有自己的代表作吧。从84年到现在举办了27届了,加上全中国大小剧种几百个,期间涌出的艺术家何其多!戏曲表演是舞台艺术,是立体呈现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舞台上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为“四功”,手眼身法步叫做“五法”),讲究人物的塑造要有血有肉,要立体,要有 情感 上的跌宕起伏,很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说。

现在说正题,我是陕西人,只对我们省的地方剧种回答一下。西北五省主要流行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很古老的一个剧种了。按照戏曲艺术的行当来说:生旦净丑,千生万旦,一净难求,丑行更是人才稀缺。所以,戏曲梅花奖更多的讲的是生角和旦角行当。这个秦腔生角旦角梅花奖获得者数不胜数,但本人生角喜欢李爱琴老师、李东桥老师、红生的康建海老师、刘随社老师,还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的包东东老师,他们各自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现,就不一一列举了。旦角更喜欢省戏曲研究院马友仙老师,三意社肖(玉玲)派的侯红琴老师,还有甘肃“陇上金凤凰”之称的窦凤琴老师。她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十分鲜明,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叫特点,有的都成了秦腔大家,成绩斐然,毋庸讳言。

其实,秦腔戏曲舞台上涌现的好演员不在少数,尤其是民间,也是高手频现。(比如甘肃的羊倌)真正的高手在民间,这样最好了,秦腔艺术植根在老百姓的沃土中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灭发扬光大的。[微笑]

尚长荣是给我印象很深的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他曾三次获得梅花奖,是唯一获得梅花大奖的演员。

尚长荣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是四大名旦尚小云。尚长荣本工花脸,发声自然,非刻意模仿,能以传统程式刻画人物,演绎的每个人都能生动感人。他不但能把《李逵探母》《将相和》等前辈演红的剧目演出新意,还创新排演了《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等新编 历史 剧。剧中的快原板等在继承的基础上确有发展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再一位令我推崇的是二度梅获得者河南豫剧演员李树建,他是豫剧李派的创始人,是国家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传统豫西调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立了唱腔深沉委婉低回醇厚,表演生动感人催人泪奔的豫剧新流派。新创剧目《程婴救主》《清风亭》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再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奖得主是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火丁。张火丁是京剧的大青衣宗程派。她曾受教于很多程派名家,后拜在赵荣琛名下。张火丁继承流派又不拘泥流派。把刻化人物放在首位。她的唱腔深沉委婉迂回幽咽。非常感人心魄,比传统的程派更好听更有新鲜感。她演的传统戏中规中矩,新编剧出彩出新。由她首演的现代京剧《江姐》是样板戏后最成功的新编戏之一。不但好看好听还满满的释放了正能量。里面的唱段《红岩上红梅开》和《绣红旗》以及《春蚕到死丝不尽》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李梅,李娟,齐爱云,窦凤琴,侯红琴,李小锋,李淑芳,惠敏莉,李东桥,任小蕾,张蓓,袁丫丫,谭建勋,张涛,孙存蝶,李君梅,窦凤霞,李小青,雷通霞,柳萍等。他们的梅花奖实至名归。我心中的梅花奖还有康亚婵,丁良生,马璐璐,薛广民。

中国戏剧梅花奖,始于1983年,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旨在表扬在戏剧领域取得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苦尽甘来,予以肯定。作为爱好秦腔文化艺术的西北人,当然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获得梅花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因为这是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勋章!

苏凤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秦腔旦角演员,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传人、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女士亲传弟子,主攻正小旦,擅长唱腔表演大家闺秀,其风格大气流畅,追求内秀。在艺术上不张扬,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在唱腔上比较讲究,做工细腻。为人谦和,业务是老乡吧,印象深刻。可谓庄浪大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韦小兵, 祖籍甘肃省庄浪县,现为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花脸演员。第28界梅花奖获得者。1986年,11岁的他因为爱好和特长,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庄浪戏校学习秦腔表演艺术, 1989年7月戏校毕业后在甘肃省庄浪县秦腔剧团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3年,从艺以来,足迹几乎走遍了陕甘宁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秦腔艺术的大地上。其唱腔宽宏有力,质感强,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他和苏凤丽都是庄浪人的骄傲。每次回家乡来演出,乡亲们都热烈欢迎,他两也很谦和,总是说回乡演出感觉亲切,也算是汇报演出!

谭建勋,陕西凤翔人,18界梅花奖获得者。主攻小生,须生。谭建勋戏路很宽,小生、须生都能演,他的《斩姚期》不论做工还是唱腔都堪称精品,他做派稳健大气,唱腔很有感染力,为人真诚敬业。在庄浪来演出过几次,其《周仁回府》感情饱满真挚,感染力强,令观众落泪!

还有其他梅花奖得主,都非常出彩,不在一一列举,你心中的醉美梅花是谁?分享给大家听听!

刘长瑜——她就是一个为戏而生的一个人!她扮相好,声腔好,表演好,修养好!

她塑造了一系列只属于她的艺术形象,活泼可爱的梅香,俏皮的春草,悲情的燕燕,温婉的乐昌公主………还有那个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小铁梅。无疑,这些角色已经成了中国戏曲画廊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

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舞台下的她温婉可亲!

她就是一朵雪中红梅,花色娇艳动人,馨香扑鼻暖心。这就是常说的德艺双馨吧!

这在戏剧界是不多见的!

最喜欢的梅花奖获得者是李胜素和于魁智,她们是最美的一对舞台表演艺术家,唱 念 做 打 堪称一流!还有王艳和孟广禄的演唱也是我的最爱!她们的演唱及表演,功底扎实,潇洒自如!

梅花奖是戏曲届的最高奖项,今天咱们其它戏曲奖项不谈,专门来谈一谈近年来秦腔的梅花奖获得者。下面是第三届到第24届秦腔梅花奖获得者名单。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截止到第24届,秦腔演员共有22人获得秦腔梅花奖 。他们是秦腔届的精英,秦腔届的顶梁柱,是观众心目中的名家!

问那几位演员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说他们都不错,是秦腔届的骄傲!至于印象最深的演员,我来说说。

第一、窦凤琴,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女主角,代表剧目有《白花曲》、《斩秦英》、《窦娥冤》、《玉蝉泪》、《梨花情》、《思源》等。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汲取秦腔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发声、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细腻,在秦剧旦行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有“陇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凤凰”之美称,与谭建勋、张兰秦并称为“陇原三俊杰”。

第二、雷通霞,1967年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剧协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攻正旦、小旦。秦腔肖派传人,师承国家一级演员、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陆淑绮。代表剧目有《官鹅情歌》、《王宝钏》、《秦香莲》、《胡杨河》、《窦娥冤》、《女儿如花》、《黎秀芳》等。

她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把肖(玉铃)派艺术传承和发扬,肖派的戏她演的惟妙惟肖!

第三、李小峰,1965年出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二十一届中国"梅花奖"获得者。主攻文武小生。他先后在《白逼宫》、《周仁回府》、《清水衙门糊涂官》、《打柴劝弟》、《西湖遗恨》、《花亭相会》、《盘肠战》、《寇准升堂》等几十个大小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娓娓动听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

当然,其她梅花奖得住我也很喜欢,比如王新仓、侯红琴、李梅、李娟张蓓等名家都很厉害,是秦腔届的翘首,我同样也爱他们!

大家好,我是老芦听戏,今天说说我最喜欢的梅花奖演员,京剧程派演员张火丁。

张火丁作为当今京剧舞台少数极富艺术魅力与个人魅力的领军人物,“程腔张韵”早被戏迷们口口相传。张火丁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她的程派唱腔收放合度,充分又得体,每一个小腔从她沉敛的嗓音中细细地、清晰完整地吐出来,迷倒了无数观众,更为她赢得了“第一票房青衣”的美誉。张火丁以极佳的天赋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长为程派后学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表演节奏鲜明,身段丰富多彩。

我最爱的是《锁麟囊》,尤其是2015年2月7日,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给我印象最深,戏中登朱楼水袖的表演堪称一绝。后来这一次的演出看了很多遍,很是过瘾,爱听、爱看。我也就成了火粉,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就是喜欢张火丁。这就是我的回答,一个京剧爱好者的偶像张火丁。

昆曲名家张继青,首届梅花奖榜首;京剧名家尚长荣,首位梅花大奖(三度梅)获得者;

梅花奖是两年选一次,这是颁给那些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艺术家,也是对艺术家最高的奨励。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京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她是位女性,但表演的男性角色那真是绝了。记得60年看她演的"林冲夜奔"心里真是崇拜到五体投地,裴先生把林冲的绝望,孤独,沧凉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午,动作配合得丝丝入扣。裴先生的表演称得上是到了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她是我国戏剧界的国宝级人物。

热点内容
玫瑰帝国3 发布:2025-08-02 23:48:00 浏览:357
白瑰玫花语 发布:2025-08-02 23:44:27 浏览:242
木瓜海棠果成熟的样子 发布:2025-08-02 23:43:31 浏览:47
上海最好插花培训学校 发布:2025-08-02 23:42:36 浏览:55
床头放玫瑰花好不好 发布:2025-08-02 23:31:09 浏览:90
天狼星花语 发布:2025-08-02 23:24:04 浏览:709
荷花课文生字组词 发布:2025-08-02 23:00:55 浏览:656
插花是什 发布:2025-08-02 22:57:09 浏览:449
青浦海棠馨苑 发布:2025-08-02 22:57:08 浏览:585
一朵花一双眼睛一张嘴 发布:2025-08-02 22:39:49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