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卷叶病
得了白粉病和宿叶病。
1、白粉病。
此病常在湿度大、温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
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时,嫩芽和新叶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会出现很薄的白粉层,接着白粉层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或黄色颗粒,后期叶片变黄而枯死。
初期喷粉锈宁25%对水200倍,或者每10天喷洒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
2、缩叶病。
可喷洒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亦可喷洒1%波尔多液,每隔一星期喷一次,3~4次即可治愈。
Ⅱ 我家的五星梅怎么突然叶子都卷起来了,有的都落了
叶子变得卷曲,边缘有些干枯,如果没有落就没有问题,梅花在这个季内节 应避免雨淋 和浇容水过多,并停止施肥促进花芽分化,还要检查是否生了红蜘蛛。个人觉得其实这种问题,去一些专业论坛上提问,比网络知道有时更能得到专业回答;比如类似于花卉盆艺的论坛。。
Ⅲ 梅花新长的叶子卷边 变焦了!求帮助!
从图片看出,类似梅花的炭疽病。到花店买以下其中一种药物进行冶病。可选用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使用1:2: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Ⅳ 我家梅花盆栽叶子卷了怎么办
常见的错误养法
1、大量浇水
有些花友不知道盆栽梅花叶子卷曲是怎么回事,根据日常思维认为是缺水了,然后大量浇水,企图让叶子重新变得平展翠绿。这样做的后果直接会导致梅花根系腐烂,整株枯死。因为梅花叶子卷曲的时候,生长基本停滞,根系活跃性差,对水分的需求很少,大量浇水盆土过湿,加上夏天温度高,根系就特别容易腐烂,然后叶子开始干边、干尖、脱落、枯枝等。
纠正
当盆栽梅花出现叶子卷曲、生长缓慢的情况时,应逐渐减少浇水量,让盆土保持微干状态。这样既能让它顺利的、大量的分化花芽,又能安全度夏。因为花芽分化期间适当干燥一些,植物会有危机感,刺激植株分化出更多花芽。另外,梅花本身就喜干不喜湿,夏天温度高,盆土过湿土壤中氧气含量少,细菌活跃,就容易造成烂根。不过在控水的时候要注意,别控的太过厉害,干燥缺水了还是要及时浇,毕竟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没裂芦。去年有一个花友给梅花控水,十一天没浇,直接导致枝条干枯,整株死亡,要引以为鉴。
2、叶面大量喷水
当盆栽梅花出现叶子卷曲、没有光泽、生长缓慢时,很容易被花友误认为是空气湿度过于干燥导致的。尤其北方地区,这种误解更加强烈。于是,就有花友给盆栽梅花大量叶面喷水,上午喷,下午喷,晚上还喷。梅花的这种生理性叶子卷曲喷枯带水是没有用的,该咋卷还是咋卷。叶面喷水过多还会造成新的问题,就是容易滋生病虫害,容易导致叶尖干枯。原因是喷水过多微环境过于湿润时,细菌、虫子比较活跃,繁殖速度快,就很容易侵害到盆栽梅花。除此之外,喷水过多水珠长时间停留在梅花的叶面、叶尖,影响气孔呼吸,就会造成叶肉坏死干枯。
在盆栽梅花叶子卷曲、花芽分化期间,最好保持叶面干爽,更有利于度夏和花芽的顺利分化。梅花适应性比较强,我国南方北方都能栽种,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并不高。尤其南方养护盆栽梅花,夏天除了不要叶面喷水以外,还应当避免长时间、频繁的淋雨。淋雨一方面会影响花芽分化,另外一方面容易引起烂根,还有一方面就是很容易生病。一源慧旦出现叶子干枯、脱落等异常情况,梅花就不真正的正常了,严重时会危及到小命。
3、不晒太阳
当盆栽梅花出现叶子卷曲、没有光泽、生长缓慢时,就会有花友说这是因为光照太强了,要移到阴凉处养护。的确,当光照过强时,梅花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也会把叶子卷曲起来。但这种卷曲和休眠期生理性卷曲不一样,当改变光照强度时,它又会舒展开,变得翠绿好看。如果把生理性卷叶当成是光照过强的卷叶来应对,就可能错过花芽分化,来年无法观花。原因是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光照参与光合作用,合成促使长花芽的有机物,才能完成这个过程。长时间将需要光照的盆栽梅花放到没有光照的地方养,自然就会影响花芽分化。
夏天盆栽梅花出现叶子卷曲、生长缓慢的情况时,的确需要遮光,不要再强光暴晒。尤其上午十点以后到下午五点以前这段时间,可以养护在散光、或者遮光50%以上的环境中。但在光照比较弱的上午和下午,还是要尽可能的多给梅花晒晒太阳,帮助花芽顺利分化。如果家里有调节遮阳的环境,夏天可以全天将盆栽梅花养护在遮光50%以上的环境中,来年开花效果要好于其他养护方法。
4、高温施肥
盆栽梅花出现叶子卷曲、生长缓慢的情况时,有些花友觉得是缺肥了,应该施一些氮元素高的肥料,促进枝叶生长。这样做有两个坏处,一个是当梅花叶子卷曲的时候,说明温度已经不低了,高温条件下施肥不安全。另外一个是梅花叶子卷曲是从营养生长阶段过渡到生殖生长的阶段,需要的是磷钾肥,施高氮肥反倒会阻止花芽分化,导致冬春季节开花量少或者不开花。
当最高温度高于三十度时,就不要给梅花盆栽施肥了,容易伤根。而且这个时候它已经停止了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大,根系活跃性低,施肥也吸收不了多少。如果真的想施肥,可以叶面喷施一点高磷钾肥,有助于花芽分化,叶面直接吸收,肥伤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尤其花后没有进行施肥的盆栽梅花,花芽分化前施一点磷钾肥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即便有了花芽分化的条件,养分不给力,也是无法分化出多的花芽,或者就算分化了,也不能顺利长大。
Ⅳ 家养的梅花叶子卷曲干枯,叶子上有面粉一样的白点和蜘蛛网,是什么病呢
是被红蜘蛛感染了,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
在栽培花卉过程中,红蜘蛛是常见的破坏者,受其害的有月季、米兰、茉莉、金桔、海棠、桂花、佛手等花。这种虫子个体很小,不到1 毫米,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花卉受害已是比较重了。这种虫子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此虫喜欢高温干燥环境,因此,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虫子多群集于花卉叶片背面吐丝结网为害。红蜘蛛的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风、雨水及操作携带是重要途径。防治红蜘蛛为害,平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叶片颜色异常时,应仔细检查叶背,个别叶片受害,可摘除虫叶;较多叶片发生时,应及早喷药,常用的农药有克螨特、三氯杀螨醇、乐果、花虫净、速灭杀丁等。家庭养花可备花卉喷雾器,在400 毫升水中,克螨特或速灭杀丁或花虫净可滴入4 滴(相当于2000 倍药液),用三氯杀螨醇或乐果可滴入8 滴(相当于1000 倍药液),加药后摇匀,随即喷洒,喷药要求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喷好叶背。喷药时,最好将盆花移到室外进行,若在室内喷药,切勿接近食物、用具。每次用毕,把多余的药液倒出,用清水把喷雾器洗净。
Ⅵ 梅花叶子边变白什么原因 是肥施多了吗
梅花叶子边变白,是长病害了。
梅花病害
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
卷叶是梅花本身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至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黄化病:
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
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至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流胶病:
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衰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分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甚至会全株枯死。3至11月均可发生,以6至9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避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至5度的波美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膏药病:
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并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衰弱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以夏季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衰弱树易发病,蚧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
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蚧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至5度波美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煤污病:
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 至至“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到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
防治方法:
春季出现蚜虫危害,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除;出现蚧壳虫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除;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