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种类
① 鹿的种类有哪些
鹿的种类有:
1、驯鹿: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
② 梅花鹿的种类有多少
梅花鹿现存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如下:
日本亚种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日本本州、九州与四国岛版
*东北亚种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我国黑龙江权、内蒙古和吉林,以及俄罗斯东部与朝鲜半岛
*华北亚种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吉林、辽宁、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北部地区
*山西亚种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山西,陕西、宁夏以及甘肃东部
*四川亚种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四川北部与甘肃南部
*北海道亚种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日本北海道
*台湾亚种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台湾
*越南亚种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越南以及广西南部
*华南亚种 Cervus nippon kopschi 华南以及西南各省
*琉球亚种 Cervus nippon keramae 琉球群岛
*对马亚种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对马岛
③ 我国现存的鹿有哪些种类
梅花鹿是鹿科鹿属的1种。因为身上有一些明显的白斑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鼻端裸出而呈裂缝状;雄鹿有角,每年约4月脱盘长茸,其角一般到4杈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与眉杈相距甚远;冬天毛的颜色为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尾下部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红棕色,有的为暗灰褐色,背部中线地方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线变细,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方,日本,中国的东北、华北、东南和台湾。现今野生梅花鹿数量非常稀少;中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一般不进入密林。冬季多在阳坡低凹背风处,春秋则在空旷少树地区活动。夏季喜荫凉,多在阴坡开阔透风的地方,有时为了避免蚊蝇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动。性机警,晨昏时结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树叶、沙参等为食。每年8~11月交配,怀孕期7~8个月,4~6月为产仔盛期,每胎1~2仔。
麝(Moschusmoschiferus),体型较小,体重约10公斤。雌雄性皆无角。雄性上犬齿獠牙状,突出口外。后肢比前肢长。具胆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浓郁香气的麝香,是极名贵的药材和高级香料。我国麝香的产量与质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类上有人主张麝应单独立科。
麂(Muntiacusmuntjak),是华南地区常见中型鹿类。麂皮细韧,是服装制革和精密仪器用革的良好材料,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梅花鹿(Cervusnippon),夏毛红棕色,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冬毛棕褐色,白色斑点不显。臀部具明显的白斑。雄性角有四叉。眶下腺发达。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存于安徽少数地区和四川最北部。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养鹿场,进行人工繁殖,作为割取鹿茸的主要来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内脏等均是贵重的药材。
马鹿(Cervuselaphus),是大型鹿类,体重可达200余公斤,鹿茸也是名贵药材,品质仅次于梅花鹿,但产量较高。
鹿曾经广泛分布于每个大陆,澳大利亚有6种在19世纪引进的鹿,它们是:黇鹿、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只分布在有限的范围。
通常只有公鹿长角,驯鹿是惟一一种公鹿和母鹿都长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会脱落,到春天开始长出新的角,那时鹿角会覆盖者一层皮,叫做鹿茸。当鹿角成型时,鹿茸就会脱落。
母驯鹿的角是在春天脱落的。另外,麝和獐无论公的还是母的,都没有角,它们用长长的獠牙去自卫。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没有獠牙也没有角。
雪是鹿最大的敌人之一。如果雪并不是很大,那到没什么的。但当雪变得非常厚时,它们就很难找到食物,因为雪都把食物盖住了。另外,虽然鹿跑得很快,但由于有些鹿的体重可达300公斤,当它们跑时,它们就会陷到雪中,减慢它们的速度。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们。
不像大多数动物,鹿没有固定的家。对鹿来说,所谓的家就是地盘。夜晚它们就睡在灌木丛中。在冬天时,当鹿的地盘覆盖着厚雪时,它们就会再找一个雪相对较浅的地盘。当很多鹿都选这个地盘时,它们就会分地盘。
总的来说,鹿科动物是哺乳类动物中最富有价值的种类。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来,由帝王、贵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论中外,都把“狩鹿”作为一种兼具体育性、社交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的重要活动。在古代的记事中,“狩鹿”总是占有重要地位。连孔子所订六艺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关。中国古代射猎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时是马鹿和驼鹿。
对一般人说来,猎鹿主要是着眼于经济价值。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无一不是药材或补品,另外有几种鹿的毛皮,可制为高级衣物或皮革。驯鹿更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驮东西、挤奶,等等。近年来驼鹿和梅花鹿还有家畜化的倾向。
正是由干鹿的经济价值这样高,所以人们猎得出多。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几乎在一两千年前就已打绝了。梅花鹿由于鹿茸质量最优,所以在几十年前已将山西、河北两个亚种的野生种打绝,另外华南、东北、台湾三个亚种也所剩无几。其他鹿种也有类似情况。现在国家固然已将绝大部分鹿种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在野外尚未受到严格的保护。有些稀有种,例如海南岛的坡鹿、华南的梅花鹿、西双版纳的豚鹿等,仍然处在濒危的边缘,值得严重注意。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属于鹿科的动物,全世界共有17属,38种,其中有10属、18种在中国曾经产或现在仍产。这就是说,中国产的鹿,占世界鹿属的一半以上,占世界鹿种的将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苏联的国土比中国大1倍多,但只有5属、6种;美国和加拿大面积和中国大小相近,各只有4属、5种;印度的面积固然没有中国大,但印度素以鸟兽种类“最丰富”著称,却只有鹿属4个、鹿种8个,仍远不及我国。更应指出,这四个国家,谁都没有一个特有属或特有种的鹿科动物,可是在中国产的鹿科动物中,至少有一个麋鹿属是特有属,有麋鹿、白唇鹿、毛额黄麂、小黄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个种是特有种。另外还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属2种,除缅甸和朝鲜各产少数外,中国分布既广,数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视为我国的特产动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书上的名称,四不象则是民间的俗名。《封神演义》里讲到过四不象,说这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乘骑。小说把四不象描述成“麟头豸(Zhi)尾体如龙”,这当然与真实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但这书中所说并不是纯粹出自想象。从化石资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纣的时代,正是麋鹿最为繁盛的时代,长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为最丰富,之后逐渐稀少,周朝以后更急剧减少,到秦汉时代已变得极少了。有人认为,麋鹿作为一种野生动物,可能在汉朝时就已经灭亡了。但也有人考证说,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长江以北的苏北地区,还有残余的麋鹿生存,只是数目已微不足道了。
驯鹿:在这么多“假四不象”当中,以驯鹿最容易引人误会,因为不仅在大兴安岭产地群众叫它四不象,而且许多种古书,例如《清文汇书》、《黑龙江外记》、《异域录》、《曹廷裘日记》等,都将它传得很广很久,使得人们相信这就是真的四不象。记得1950年春北京动物园重新开园之际,报纸上和动物说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们兴冲冲跑去一看,原来就是驯鹿。
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难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驯鹿的尾却极短。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各杈皆向后发展,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而且它是惟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二者惟一相同之处,就是蹄子扁平宽大,间距较宽,悬蹄发达。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
中国没有真正野生的驯鹿。鄂温克族人所豢养的驯鹿,估计现有1000多头,不知当初是从哪儿得来的。它们与西伯利亚及北欧各少数民族养的驯鹿,习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属于半饲养、半野生的状态。日间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间自由觅食闲逛,晚上跑回村里过夜。有需要时,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驮东西,挤鹿奶,甚至宰杀剥皮、割肉、炼油。寒带少数民族需要驯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牦牛一样。
驼鹿:驼鹿的情况却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动物。它的分布区不象驯鹿那样靠北,在我国可以分布到大小兴安岭的北纬四十七八度一带。《动物学大辞典》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麋”。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兴安岭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兴安岭就没有人这样叫了。看来还是叫它“驼鹿”最为相宜,因为它身体高大如骆驼,四条长腿也有一点像骆驼,肩部特别高耸,略似驼峰。
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最大,角也最大的鹿。头很大,脸特别长,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许多垂毛,躯体十分雄壮短粗,四条腿却又细长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四十个。每支角的长度可超过一米,最长的竟达1.8米,宽度能达40厘米。两支角的重量就达三四十公斤。那支撑着如此巨大的角的身体,不用说也是大得可观了。在阿拉斯加曾经发现过肩高超过2米,体长将近3米,体重达到650公斤的大驼鹿。在兴安岭猎获的驼鹿,没有超过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较淡,角出较小,不十分宽扁。
驼鹿生活在亚寒带多湖沼的森林地区,不爱吃草,喜欢吃嫩枝叶和树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摄取水草和莲花、莲茎,冬季则在雪地上觅食各种苔藓。很少集合成群。牡鹿平时更喜欢独居,但在冬季缺食时,却有过混人牛群里觅食的情况。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牛群中,就曾有两只驼鹿被人捉住,其中一只雌的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展览。
驼鹿和驯鹿也有鹿茸,论尺寸和重量都比梅花鹿茸大得多,但据说质量次,药用效能低。其原因还不清楚。驼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观,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没有多少人称道。但据说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驼鹿在外国是一种最重要的狩猎兽。人们猎它,是为了要它的巨角做纪念品。在我国,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猎它,是为了吃肉取皮。现在,它属于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至于麋鹿和驯鹿,因为都没有野生种,所以都不用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行列。
黑鹿: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还有一种“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过湘粤边境,到了广东北部的山区,人们叫它水鹿。在四川产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云南,人们又叫它马鹿。听说海南岛上的人还叫它水牛鹿。总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认它是鹿。
这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鹿种,向南一直分布到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最北的产区是在我国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台湾岛上上有一个亚种。
黑鹿是一种大型鹿,身体粗壮,比驯鹿更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我国产的黑鹿,雄的肩高可达1.25米到1.3米,体重可达200多公斤。雌鹿较小,重约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颈和尾的颜色更深。毛十分粗杂。尾巴虽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长,但比起其他各种鹿也算是长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长达七八十厘米,粗达十七八厘米,最长纪录是1.25米。这种鹿的茸角,虽不如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茸价值高,但较优于驼鹿、驯鹿,过去为我国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产,每年收购数量相当大。现在它已被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名单。
④ 鹿有多少品种
鹿在全世界约有52个品种。分别包含了花鹿属的4种、鹿属的10种、黇鹿属的2种、麋鹿属的1种、毛冠鹿属1种、麂属的7种、獐属的1种、驼鹿属的2种、驯鹿属的1种、狍属的2种、空齿鹿属的2种、南美泽鹿属的1种、草原鹿属的1种等。
其中该52个鹿的品种中最为常见是梅花鹿(为亚洲东部特产种类)、马鹿(国内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欧亚驼鹿(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狍(分布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河北、河南)以及驯鹿(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
梅花鹿分布范围:
1、中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亦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2、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立陶宛、马达加斯加、新西兰、菲律宾、波兰、乌克兰、英国和美国等地区已引进梅花鹿。
3、在韩国,梅花鹿已经灭绝,朝鲜和越南的种群也面临着可能灭绝的风险。
⑤ 鹿的种类有哪些
鹿的种类有:
1、梅花鹿: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身长约200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
⑥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对于梅花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且梅花鹿的外形也是很具有特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梅花鹿的了解也比较少,以下来看看梅花鹿属于兽类吗。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1
梅花鹿隶属偶蹄目、鹿科、鹿属,是反刍哺乳动物。
1、有蹄类动物的有关或属于以前称作有蹄类哺乳动物的,现在分成奇蹄目和偶蹄目,由有蹄动物组成,例如马、牛、鹿、猪和象
2、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ruminant);每足具2大蹄、2小蹄;多数种的雄体及某些种的雌体均有角。
3、有蹄哺乳动物的一目,属于真兽亚纲(包含猪、野猪、河马和反刍亚目的成员),功能脚趾为偶数。
4、长颈鹿是反刍动物,因而属于牛类和鹿类。雄*和雌*长颈鹿都有隐藏的角。
5、蹄覆盖奇蹄目或偶蹄目哺乳动物脚趾或足下部的角质鞘,如马,牛或鹿
6、和牛一样亦属于反刍类动物有羊、鹿、羚羊、长颈鹿等。
梅花鹿是保护动物吗
是。梅花鹿是鹿科鹿属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2、梅花鹿它们生性机敏,听觉嗅觉都很发达,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竖起耳朵时刻警惕。它们的身手相当矫健,群鹿奔跑时姿势敏捷而优雅,上下攀爬陡坡也不在话下。
3、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除了中国,在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根据地理分布,全世界的梅花鹿可分为十余个亚种。梅花鹿山西亚种是梅花鹿的一个亚种,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2
梅花鹿属于猛兽区吗?
梅花鹿不属于猛兽区。
梅花鹿,是鹿科鹿属动物。
梅花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
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雄性梅花鹿头上具有一对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
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
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强,成年雄性往往是独自生活,夏季和冬季会做短距离的迁移,有一定的领地意识,特别是繁殖季节。
梅花鹿属于兽类吗3
“鹿科哺乳动物”梅花鹿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可以养殖吗?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在分类上,它和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隶属于哺乳纲鲸偶蹄目。成年雄鹿体长约1.5米,体重约100千克,可比大多数人类重。雌性梅花鹿个头稍小,没有长角。那梅花鹿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可以养殖吗?
梅花鹿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曾经遍布中国各地,因为森林、草原的破坏和人类的滥捕,今天仅残存于几个有限的区域。传统医药认为鹿茸具有药用价值,也是它们遭到捕杀的一大原因。
梅花鹿形态特征
梅花鹿为中型鹿。体长1.3-1.5米,肩高0.85-1.0米,尾长约0.2米,体重80-130公斤。体为棕红色,有白色斑点,酷似梅花而得名,头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状,泪窝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躯干适中。四肢细长,主蹄狭尖,侧啼小。尾短。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棕色,夏毛较鲜艳,白色梅花斑明显,冬毛略比夏毛深,有绒毛,但无白色斑点,有的仅隐约看到。
仅雄性具角,共有四叉,眉叉向前斜伸,与主干呈一钝角,第二枝位较高,因此常被误认为它没有第二枝,主干在末端分成两小枝。幼兽体色较鲜艳,体背及体侧有密集的白色斑点。
梅花鹿的种类
梅花鹿有10个亚种。有我国华南亚种、东北亚种、山西亚种、四川亚种。
梅花鹿的生活习性
1、梅花鹿是喜欢集群的动物,每群由2头数十头不等。但随季节不同,群的结构发生变化,在繁殖季节,鹿群的组合是由1头结壮成年雄鹿,1-10多头成年雌鹿、一些亚成体和幼鹿组成,被称为“繁殖群”;5-7月间,是梅花鹿产仔季节,临产雄鹿离群到辟静隐蔽处产仔。随后自带幼鹿生活或与其他母子群组合起来,有时多达数十头。被称为“母子群”。
非繁殖季节有数头完全是成年雄鹿或成年雌鹿组成的小群,称为“雄鹿群”和“雌鹿群”。
2、梅花鹿主要在晨昏活动,多在离水源不远和食物较多的地方徘徊,活动范围大约5-15km。
梅花鹿吃什么食物
梅花鹿为纯植食性动物,采食各种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的叶、芽、嫩枝。
养梅花鹿要办什么手续?
养梅花鹿需到林业部门取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如果没有这两个证件其销售、运输都是非法,一旦抓到会被没收、罚款甚至判刑。而且,销售特种动物的场家还要有畜牧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否则就违反法规,产品不能做种,今后生产、销售也有问题。
梅花鹿养殖要什么条件?
1、场址条件:梅花鹿养殖应选择地势较干燥、向南或偏向东南、有5度坡的沙质或少石的场所,山区要选在不受山水威胁、避风及排水良好的地方。
2、饲料条件:梅花鹿完全圈养的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400公斤,需要粗饲料1750~2000公斤,因此要求一年四季牧草繁茂。
3、水源条件:梅花鹿建场前要对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调查,并注意水中的无机盐含量,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
4、交通条件:梅花鹿建场地点应以距离公路1.0~1.5千米,距离铁路5~10千米为宜,以便于设备、饲料的供应及产品的发送,便利职工生活。同时电力要充足,距离电源较近。
5、社会条件:梅花鹿场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阵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上建场,还要注意场址附近的资源条件如建材是否方便、劳力是否充足等。
梅花鹿的功效
梅花鹿它全身都是宝,滋阴、补肾、壮阳、进补养生,食鹿最好!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抗衰老、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虚劳赢手、眩晕、肾虚、耳鸣、目暗、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
鹿肉是高级野味,肉质细嫩、味道美、营养价值丰富、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鹿血甘温,所以喝鹿血酒能补虚弱、理血脉、散寒邪、止疼痛,用于阳虚怕冷,腹痛,肾虚阳萎,虚寒带下,崩漏等症。但阴虚火旺或素有痰热者又不相宜。
鹿鞭可以补肾壮阳,益精、活血、增强性功能、抗衰老、增免疫、抗疲劳、治疗男性不育、阳痿早泄、血管性痴呆、劳损、腰膝酸痛、肾虚、盗汗、浑身无力等症状。
鹿胎为动物胎之极品,鹿胎含有独特的活性成份——活性囊胎素(DGPP),同时鹿胎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锌等元素,还有鹿胎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有补气血,调经,壮阳,补虚,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使人体保持年轻状态。
中医认为鹿胎可补气养血,调经散寒,大补肾元,填精养血,扶益虚损,适用于诸虚百损之症。可治疗虚损瘦弱、盗汗遗【精】、阳痿不举、月经不调、产后缺乳,可提高机体抵力,增强免疫力。
鹿骨具有补虚、强筋、壮骨的功效,适用于久病体弱、精髓不足、贫血、风湿、四肢痛疼等症。祛风除湿、散肿疗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
鹿筋是鹿的筋腱,性温,味淡微咸,具有主治劳损续绝、大壮筋骨、令人食之不爱寒冷、补阳、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及脚转筋、壮筋骨、治痨损、治风湿性关节炎等作用。
鹿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膛血或茸血,其性热,味甘咸,归肝、肾二经,具有养血益精、行血祛瘀、消肿疗伤,治疗贫血、调节免疫、养颜容、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多项治疗保健作用。
⑦ 世界上的鹿种类有多少种
全世界共抄16属约52种。
鹿科(Cervidae)是哺乳纲偶蹄目下的一科动物。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 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鹿科动物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一般仅雄性有1对角,雌性无角,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
(7)梅花鹿的种类扩展阅读:
由于过度猎捕和栖息环境的恶化,近几十年来,我国驼鹿的分布区大为缩小,许多曾经有驼鹿分布的市、县和林场内的种群都已经绝迹,其他尚存的自然种群的数量也在显著减少,密度降低,与世界其他地区驼鹿的较大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对驼鹿加强科学研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角种类的雌鹿如无角亦不具獠牙状上犬齿。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浅,多数幼鹿有白色斑点,有的种类(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体也有斑。
参考资料:网络-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