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杯儿童画
① 感觉瑞幸现在也要开启卖杯子的副业啦,最新出的樱花杯好诱人,它家其他的杯子也都挺好看的
楼主没啥可犹豫的呀,瑞幸的杯子颜值都好看的,你就第一眼看中的直接拎回走。我相中的就答是樱花杯,是它跟美国渴不渴copco合作的随行杯,之前很火的小赞杯也是两家合作推的同款。这个杯子的颜值完全就是我的菜啊,简约樱花粉,最适合春天调适忧郁心情了,而且非常好用,绝对是专业级别的随行杯。
② 星巴克樱花杯这个款式要多少钱
大概要120左右吧
③ 想给女友买个樱花杯,有什么好的产品介绍一下
送女朋友的颜值当然要高,毕竟女生都喜欢高颜值的,樱花杯的话我推荐泰福高樱花塑料杯,杯子底部是个水晶球,里面有闪闪发光的珠片,还有个泰迪珍藏玩偶,都是女生无法抵挡的小物件,女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④ 冷感樱花杯有没有毒
杆杆的樱花杯并没有毒它,只是能够让你体会到一种比较关怀的感觉。
⑤ 上海市徐汇区长乐学校的详细信息
文以载道,艺以赋质
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具有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的独特功能,这种功能不仅表现在它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更具有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实现人格完善的功能。我们从九年一贯制的学生实际和家长需求出发,秉承“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办学理,九年来实施“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素质教育模式,将推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曾2次被授予“徐汇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尤其是该校的书画被评为区艺术特色项目。
一、 前提条件
1、传统特色:长乐学校的前身长乐路小学曾被教育局批准为书画、工艺特色的学 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和全国、市级各类绘画工艺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每年都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和日本大阪本田小学进行艺术交流。并把这种艺术氛围延续了下来。
2、良好师资:该校曾经有徐汇区的名师——中学高级美术教师汪毓罗老师。(已故)。她培养了两名徒弟王伟庆老师和樊佩老师。这两位老师汲取了名师在教学上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她们十几年来一直在长乐学校的美术教学天地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区的教学比赛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奖。辅导学生在参加各类绘画比赛中都能获奖。
她们成为了长乐学校的骨干教师,王伟庆老师担任了艺术组的教研组长,樊佩老师担任了艺术总指导员。樊佩老师还是徐汇区美术教研组的中心组成员、徐汇区艺术总指导研讨小组的组长。在2004年由徐汇区承办的上海市学生戏剧节活动中,樊佩老师设计的上海市学生戏剧节的简报得到了市级领导的好评,这份简报是代表整个徐汇区的形象和业绩。是为整个徐汇区的形象增添光彩。美术组还有一位年轻有为的老师陈玉玲老师,她虚心好学,责任心强,把汪毓罗老师的教学风格一代一代延承下来。
艺术组的老师人人都有论文和科研课题。樊佩老师的论文有《在中小学阶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艺术感初探》、《引导儿童进入绘画语言》、《浅谈素质教育对儿童画多元化辅导的研究》、《关于二年级美术课<名字的联想>的个案分析》、有校级课题2个,一个是王伟庆老师的《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个是樊佩老师已结题的《多元化对儿童美术教育评价的研究》。陈玉玲老师的论文《实现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关于八年级美术课〈纸帽〉的个案分析》。
学校还发挥了其他老师的艺术潜能,聘请他们担任动漫设计、工艺制作、摄影的指导老师。还聘请了资深的、上海市书法协会会员担任书法指导老师。
3、承办杯赛:该校在徐汇区是首创举办中小学生的现场书画比赛。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已成功举办了两次比赛,参赛学生都愈过千人,第2次比赛还增加了外籍学生参赛,扩大了影响,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好评。我校已有了策划和举行大型比赛的组织经验和场地,能得到全区中小学校的配合和好评。
4、学生成绩:该校自培了许多书画艺术人才,我校的学生在市、区级绘画比赛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5、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是关键。今年徐汇区第一次创立徐汇区艺术团书画分团,对于有传统书画特色的长乐学校是一次很好展示的机会,也是对该校艺术教育的一种提高和进一步发展,使长乐学校的艺术特色更具特色。同时也是对我校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整体推进,带动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完善,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形成增光效应。
二、 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1)、通过艺术的实践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书画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去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和创新能力。
2)、用美术教育的综合性,注重和历史、语文、数学,音乐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因此用美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治和领导能力,培养探索能力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
4)、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5)、以点带面,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书画团的组建
A、构建工作网络:
校长—→科艺体卫教导—→艺术教育组长—→艺术总指导,做到信息畅通,工作有序,责任到位,分工明确,保证学校的每一项艺术活动无论巨细,都能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展开。
B、成员组成:
a) 建立了艺术特长生档案。艺术特长生是书画团的主要成员,对有兴趣和有一定书画基础的学生也可吸收为书画团的成员。发挥我校9年一贯制的特点,大手牵小手,以点带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b) 教师辅助,学生自建模式。美术一门很个性化的艺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书画艺术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以及展示成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教师帮助指导和协助管理。
3、 活动内容和形式
a) 时间:每月活动一次。
b) 活动的内容:
i. 书画艺术的技能、技巧的练习。
ii. 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
iii.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iv. 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
c) 教师创设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或中外美术历史中发现问题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课题和学习内容。学生自行设计学习计划和方案。
d) 活动的形式:讲座、研讨、交流、技能训练、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形式。
4、 组织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全过程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5、 活动场地
文学书画团的活动场地是固定的,有专用教室和有关设备:电脑、电视、音像设备、专业书籍、实物投影仪等。
6、重点推出的艺术项目
⒈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区性中小学、中外学生的书画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与日本大阪本田小学的艺术交流和交往活动。
3、利用学校的网站,多方位多层次的推广学生的艺术作品。并成为艺术教育交流和展示的窗口、美育的资源库,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形和无形地为艺术教育创造了条件。
4、构建校本环境美育,利用校内外的教育活动和学校的景点布置,让学生随时感受书画艺术的熏陶。
三、积极参加市、区内的各种交流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才能的着眼点也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以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002年元旦,我校的书画团参加了龙华旅游城“千名少儿迎新年”的百米长卷绘画活动。获最佳组织奖。
2002年在徐汇区艺术节“紫竹园”杯中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中获二等奖1名,鼓励奖2名。
2002年市“美佳杯”砂纸画比赛中获二等奖1名。鼓励奖1名。
市“美年达卡通形象设计比赛”中(中学组)获“趣味多多奖”1名。
2002年参加市“人美杯”少儿兴趣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
2002年参加市“希望花园”绘画比赛中获三等奖1名。
2002年参加“五九锦旗杯”(中学组)环保工艺创作绘画比赛获三等奖1名。
小学组、中学组各1名学生的绘画作品分别刊登在“好饰家”优秀作品集及《中学生报》上。
2003年,在徐汇区“长乐杯”现场书画比赛中,
绘画:小学组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2名。
中学组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外籍学生获三等奖2名。
书法:小学组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中学组获三等奖1名
2003年在徐汇区“樱花杯”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
2003年哈哈画报举办的卡通故事画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2名。一等奖刊登在《哈哈画报》上。
在2004年6月12 日星期六,在徐家汇港汇广场,长乐学校的书画团的成员参加了由中共徐汇区宣传部、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区法宣办组织举办的“学习、贯彻宪法修正案”的法律宣传、咨询活动。长乐学校的学生以书画绘百米长卷的形式表现了“宣传宪法、学习宪法”的主题。给这次活动烘托了的气氛,扩大了影响。
四(1) 杨逸宁、庄子轩同学、三(3)杨光煜、尹知非同学的绘画作品被选入《七彩读写》2004年第2期。
在2004年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公安局举办的“上海市第9届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书法比赛”中
四(1)黄羽婷同学的绘画作品获优秀奖 作品入选《上海市第9届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书法获奖作品集》。
在2004年徐汇区“看雕塑、学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中”:
六(1) 李潇潇同学的摄影作品获 摄影比赛 一等奖中的第一名。
四(2) 严嘉桦同学的绘画作品获绘画比赛的二等奖。
八(6)王心媛的绘画作品获三等奖。
在2004年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展中:
翟晓晴的摄影作品获 二等奖
王依波的绘画作品获 三等奖
付俊亮的摄影作品获 入围奖
张馨珵的绘画作品获 入围奖
在2004年的绘画比赛中:
庄子轩 二等奖 哈哈画报比赛
蒋子威 三等奖 哈哈画报比赛
黄羽婷 二等奖 高一马利杯
严嘉桦 三等奖 高一马利杯
仇楷雯 三等奖 高一马利杯
高子玉 三等奖 高一马利杯
张雨宣 三等奖 高一马利杯
正是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使学校的艺术氛围更加浓郁,艺术之花到处盛开。为了更好地发展徐汇区的艺术教育,使之均衡发展,并在制定以后的三年艺术教育和书画团的规划中,找出差距和不足,使长乐学校的艺术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之向优质和内涵纵深发展。为塑造徐汇教育品牌而做贡献。 长乐学校被市教委确定为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
2008-06-13 作者(来源):徐汇区教育局
徐 汇 区 教 育 局 公 告
[2008年]7号
关于该区3所学校被市教委确定为京剧进课堂试点学校的公告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08〕17号),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区3所学校被市教委确定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学校。它们是:
徐汇区建襄小学
徐汇区汇师小学
上海市长乐学校
特此公告。
徐汇区教育局
2008年4月22日
--------------------------------------------------------------------------------
⑥ 求时代先锋人物的名字
英雄的选择
“……走近你,泪水不知不觉就流出来;看到你,更加泣不成声……我很想就这样在你身旁陪着你。你就不眷恋这个世界和你的亲人?永远想你……”
汤梅,读着你在“王庆平烈士网上纪念馆”写下的这些话语,我们流泪了,曾经的幸福让你的失去太过伤痛。
是的,当手榴弹冒着青烟在身边“哧哧”作响,当富有军事经验的他完全可以在3.7秒之内跳进隐蔽壕的关头,他却猛然向前扑去,用身体救下战士,自己选择了死亡。
对于仅有35岁的人生,这是一种怎样壮烈的选择!
仅仅8天前那个情人节,他给你送上了一朵艳丽如火的玫瑰;仅仅两天前的早晨,他答应给6岁的儿子乐乐带回两颗子弹壳;仅仅在他牺牲的那天中午,他打回电话,说第二天的元宵节一定在家吃个团圆饭,还要带身体不太好的妈妈去看病……然而,一切都在硝烟之间画上了句号。
送别庆平的时候,你让捧着两颗带血的子弹壳的儿子一遍又一遍给爸爸磕头,你流着泪把成百上千的百合花一瓣一瓣撒在他的身上。棺木盖上了,你抓住抬起灵柩的士兵的手拼命地喊:“你们轻点啊,他身上受了伤,他会很痛的,很痛的……”
终于,你撒开手让他走了。你说:“庆平的选择,我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汤梅,这个世界上,你是最懂他的人。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爆发,仿佛浓缩了他一生的选择。那是军人的本色,是爱的燃烧。
记住庆平,记住一种人生,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
用卓越书写人生
5月,我们走进庆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上海警备区通信站,作为这里的副教导员,他曾留下太多的精彩。战友们对我们讲述了许多他的不被你知晓的故事。
汤梅,你一定还记得1999年的夏天吧,上海青浦地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那也正是你怀孕临产的日子。灾情就是命令,庆平顾不上你,带领通信保障应急分队,奔赴抗洪前线。
那天深夜,风大雨急,指挥部有线通信突然中断。庆平抓起两部对讲机急步向楼下无线电台车冲去。不料,情急中一脚踩空,胸部重重地撞在了楼梯口护栏上。此后的日子,他时常感到胸部疼痛,不敢大口喘气,就用绷带把胸部紧紧绑起来,再疼,就吃止痛片。抗洪结束后,他是被架上车送进医院的,X光片检查结果:左胸第十根肋骨骨折。这时距他摔伤已经整整18天!医生惊讶地说:“真不知你是怎么挺过来的。”从此,官兵们私下里称他是“铁人一号”。
汤梅,当你生下儿子的前两天终于见到匆匆赶来面带愧疚和喜悦的庆平时,可曾察觉到他身上的伤痛?
还在庆平刚调任通信站三连连长时,发现话务员转接电话查询一个号码需1.5秒。“能不能把这1.5秒省下来?”有人说“1.5秒算个啥?”庆平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话务员每个班次接转话量约400次,一个班次的接转查询时间加起来要耗费10分钟。10分钟对现代战争意味着:巡航导弹可以飞行150公里,超音速飞机可以飞行500公里,而洲际导弹可以飞越超过5000公里的距离。
“为了提高这10分钟,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一搏吗?”他立志要开发出一个“在快乐的人机对话中背记号码”的软件。
他找到驻地一家颇有名气的软件开发公司求助,人家不相信一个基层连队的能力,婉言推脱了。庆平没有气馁,他带着几个技术骨干买来一堆软件方面的书,又找来《我爱背单词》、《教你下围棋》等软件,苦苦钻研,前后经过200多次修改,手稿装了两麻袋,终于研制成功。
2000年,《我爱背号码》软件正式在通信站使用,效率惊人:话务员掌握号码的速度提高了3倍,接转电话的速度提高了6倍。当年,通信站在南京军区组织的话务考核评比中,4项总评名列第一。这套软件还获得警备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汤梅,你该为他骄傲的事真的太多。
他用电脑绘制的“通信路由图”成为驻沪部队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图;他带领战士研发的“电源远端监控报警系统”将工作效率提高20倍。
他在二连当指导员,把这个连续6年没沾先进边的连队带成了警备区的先进连队;他在三连当连长,把这个连带成了南京军区的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连队先后荣立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
他任连队主官5年间,担负上海合作组织五国峰会、APEC会议、“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卫星发射、重大军事演习、全国全军性重要会议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多次,均万无一失。
他曾写过这样的话:“人人都是一支笔,天天都在写人生;人生处处是考场,事事都要交好卷。”
最爱是士兵
汤梅,那一天我们走进了通信站的“王庆平烈士遗物展览室”,抚摸着与一个英雄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件件物品,泪水几次模糊了眼睛。战友们说,有些遗物他们不忍心让你看,怕你睹物思人,心里难过。
这里有一张“理赔协议清单”,是一个叫舒磊的战士保存的。
2000年11月的一天傍晚,连部通信员舒磊外出执行任务时被一辆违章行驶的汽车撞伤,当场昏迷过去。当时庆平刚请了假准备带腹泻的儿子去医院看病。听到这个消息,他拔腿就跑,赶到出事地点,抱起满头是血的舒磊,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那天晚上,他在病床前整整守候了一夜,直到舒磊醒来。为了不让战士的权益受侵害,他主动承担了这起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他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法律文件,请来律师咨询,一笔笔列出理赔项目,代表战士家长与肇事单位和肇事者谈判。最终他把理赔协议和2万元赔款交到舒磊的父母手里。
在他的遗物中,我们还读到了两本厚厚的《兵情日记》,里面记着每个战士的籍贯、生日、性格、爱好、愿望以及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他常说:“不知兵,谈何爱兵。”
他的办公室有一张小方凳,通信站的大部分战士都坐过。谁有什么心事、情绪、压力……尽可以坐在这里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地对他们的王副教导员“倾诉”。他常对战士说:“我愿做你们忠实的倾听者。”
在战士们心目中,庆平永远是一个“训练场一身威严,生活中总是微笑”的兄长。2001年冬,他在新兵连当连长,连里来了两个宁夏籍的回族女战士。他马上想到回族的风俗,要求炊事班记住,遇上吃荤,单独为她俩做菜。一天,两个回族女战士走进饭堂,刚坐下就起身往外走,恰被迎面进来的庆平撞上。他找到司务长了解情况,原来炊事班新调换了人员,一时把加菜的事忘了。他立刻把两个女战士请回来,亲自下厨给她们煮了鸡蛋面,又反复叮嘱司务长以后更换人员一定要做好交接。
汤梅,你说过,庆平曾对你讲:“你在家带孩子我放心,我在连队带战士也要让他们的家长放心!”这句话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晚上查铺,为了不惊扰战士的睡眠,他的手电筒上总是蒙着一块红布。
过春节,他用自己的钱买下电话卡,让战士排着队挨个往家里打电话拜年。
当干部13年,13个除夕,他都是和战士们一起过的。
新兵来了,他给每个人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一张一张装在信封里,寄给他们的父母。
老兵要退伍了,他则把平时拍的照片、录的音像整理出来,设计制作成光碟送给他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庆平牺牲的那天中午,晚去的他发现送来的盒饭只剩下一份,这时正好有个战士出差刚回来,他便悄悄地走开了。六连指导员陈卫国看到这情景,一把拉住庆平,硬把自己的一份分了一半给他。没想到就在这天下午,庆平竟永远地离去……
追悼会那天,六连烧了一大锅饭,陈卫国盛了满满一碗,朝着庆平牺牲的方向哭喊着:“副教导员,你吃吧,你一定要吃个饱,你可是饿着肚子走的呀……”
春天的阳光下,通信站院子里的学习栏里写着的庆平生前的话格外醒目:“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
让我牵住你的手
汤梅,追寻庆平的足迹,我们走进静安区。那里的很多孤寡老人,一提起庆平,总是眼含泪花。
家住愚园路的陈华老妈妈一直保存着一把旧藤椅,那是她心中的一段珍藏。
1996年4月的一天,老人下楼时不小心摔倒,右腿骨折动弹不得。正巧庆平带着战士在小区搞卫生。他得知情况,立刻跑回营区找来一把旧藤椅,把四条腿锯掉,又在周围装了四个把手,把老太太抬进了附近的医院。从那以后,这把藤椅成了老人每次上医院的“轿子”,庆平他们一抬就是5个月。
通信站旁边有个三义坊街道,这里的孤老形容自己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庆平自来到通信站就和这些老人结成了亲戚,经常带着战士到孤老家帮助洗衣服,晒被褥,打扫卫生。每到春节、中秋等,他就把孤老接到连队,和战士一起包饺子、吃月饼。
上海市的第一代劳模、89岁的周密老太太身边无亲人,多年来庆平像对自己的奶奶一样关爱着她。老人耳背,他就贴在耳边陪她聊天;老人浓重的乡音,别人听不太懂,庆平却听得明白。老太太逢人便说:“我得了个好孙子!”
80岁的汤仲贤老太太和老伴膝下无儿无女,庆平常登门问寒问暖,逢年过节总不忘送上一束花。汤老太太对我们讲:“我们老两口这辈子不缺爱情,不缺友情,缺的是亲情。自从庆平来了,我们连亲情也不缺了。”
庆平发现,老人们平日里最怕自己在家里突然有个什么事,一下子找不到人。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每一位老人,并叮嘱“有事打我电话”。90岁高龄的孤老吴巧云支气管炎发作,呼吸困难,庆平接到电话火速把她送进医院,救下老人一命;瘫痪在床十多年的沈小妹老人想看看上海的新变化,庆平接到电话用三轮车推着老人看遍了静安寺,转遍了南京路。
三义坊的老人们永远忘不了2005年的元宵节。这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居委会老年活动站――几天前庆平就说了,他要带着战士来和老人一起闹元宵。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见庆平他们的身影,电话打到通信站,得到的却是那个不幸的消息。
老人们都哭了。他们颤颤地摘下红灯笼,找来黑纱白花,原本欢庆的现场变成了寄托哀思的灵堂。
庆平生前曾写道:“人间贵有真情在,时代需要奉献者,甘当博爱小人物,温暖社会大家庭。”
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
汤梅,今年1月10日是你们结婚10周年纪念日。你说过,你的庆平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送你玫瑰花,第一年一支,第二年两支,第三年三支……数过来,他已经送了你45朵玫瑰。你是那么充满喜悦地等待着第十年,第十一年……
然而,你竟是再也等不来了。
2006年的这一天,你手捧一朵玫瑰一个人去了上海青浦福寿园陵园。“庆平,这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一语未落,泪如雨下。
有人说你们是一对很有缘分的夫妻,同一年生,同在一座城市长大,同在上海警备区当兵,同在一所军校就读,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同是上海警备区的优秀党员,你们的孩子也恰巧是在“八一”建军节的前夜诞生。
如今,你已经转业。可你还记得吗?刚结婚时,因为工作需要,你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连队,他在二连当指导员,你就在他的楼上担任三连副连长。楼上楼下,你们只能通通电话。你委屈过,抱怨过。那一天是你的生日,早晨你又接到他的电话,可没说话声,只听到电话里传来一首歌:“背靠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你流泪了。他的心,你懂。
还记得吗?那年组织上分给你们一间9平方米的宿舍,俩人高兴了很久。在这间小屋里,你们迎来了儿子乐乐。你的母亲来帮忙带孩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老一小,想找块打地铺的地方都难,他就住到了连队,一住就是半年。那段时间,庆平只要有空儿就赶回家抱抱孩子。天黑时看着他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你的鼻子总是酸酸的。可庆平一直鼓励你:“日子会好起来的。”
还记得吗?每次庆平回到家,总是先把音响打开,让小屋里弥漫着优美的旋律。碰上有空儿,他最高兴的就是带着你和孩子去公园留下一个个欢乐的瞬间。他喜欢画画,便让儿子也学画画,乐乐还真的迷上了油彩。2005年,乐乐画的一幅名为《洗澡真舒服》的画获得了中日“樱花杯”美术作品大奖赛儿童画一等奖。他乐坏了,拿着那本获奖作品画册到处给人看。
汤梅,让你怀念的还有庆平对老人的孝心。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军人,他从父辈那里秉承了军人的特质。父母老了,他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每年都要为他们办一两件事,买彩电,装空调,2003年又利用国庆长假给他们安装了“多功能浴室”,并在上面贴了各种操作标签:“向左转热水”、“向右转冷水”、“注意: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对与你们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他亦如亲儿子一样。每年的“三八”节和母亲节他都要带回一大束康乃馨,岳母怪他花这个钱,他说:“妈妈,我们白天都不在家,让它陪陪你也好!”
汤梅,你多么希望你和庆平的幸福生活就这样过下去,直到你们像歌里唱的那样“一起慢慢变老”。然而,那一天,你的梦碎了……
2005年2月22日,庆平带着通信站四连官兵在警备区综合训练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下午4时45分,战士吴琼持弹进入投掷区,他是今天最后一名投弹者。按规定动作他顺利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弹,观察员报告:炸点约40米。“投得不错,继续努力!”在现场负责指挥的庆平鼓励他。
吴琼举起了第二枚手榴弹。不料,就在他引弹瞬间,弹体不慎脱手,垂直地落在了他身体后侧一米处,“哧哧”地冒着青烟。距吴琼左侧一步之遥的庆平见状大喊:“快跳!”说着,一步冲上来将吴琼向左侧的隐蔽壕猛拉。一时被惊呆的吴琼下意识地蹲在了地上,庆平第一次拉拽没有成功。千钧一发之际,庆平猛然右跨一大步,扑向吴琼身体的右后侧,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使尽全身力气将吴琼向隐蔽壕推去……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
浓烟过后,跌在隐蔽壕底的吴琼睁开眼睛看见了倒在壕边上的副教导员,他全身是血,正睁大眼睛关切地看着吴琼,嘴唇动了几下,好像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鲜血开始从他的嘴里不停地冒出来……
汤梅,你一定想哭,那就哭出来吧……
这个春天,我们去了墓地。我们看到了你和乐乐放在他身边的意为“永结同心”的3个铃铛,看到了条幅上乐乐稚嫩的笔迹:“爸爸,我们永远爱你!”还看到了他的战友以及无数不知道姓名的人们送给他的一束束鲜花……
这个春天,我们还去了他牺牲的地方,看到了那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葱绿和那如星星般开放的花丛……
那一刻,我们想起你说过的话:“庆平过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那一刻,我们想起庆平的话:“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创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
一个热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是不会死的。
英雄活着,他活在军人的行列中,他活在每一个追求善良和美好的人们心里。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大爱永生。
记住庆平,记住这样一种人生!
为了爱,选择牺牲(短评)
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人不愿健康地活着。
当人生只到35岁,拥有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正努力追求光明前程时,谁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一个人面对危险有两次逃生机会,进一步死、退一步生的时候,谁会坚持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当有人以自私自利为荣,无知地取笑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谁能够坚守无私的爱、真诚的奉献和神圣的责任?
没有犹豫,没有惊慌,没有退缩,王庆平以救下战友、牺牲自己的果断行动,毅然作了回答!
甘愿奉献。王庆平一直这么做,而且一直微笑着这么做、真心诚意地去做。
因为,他信奉爱的哲学认为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友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认为爱事业是自己的天职,所以对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尽全力、负全责;他认为爱人民是一名子弟兵应有的情怀,所以不论自己有多少难处,都视驻地群众如父母,把扶危济困当义务,十年间照料孤寡、扶老携幼如一日;他认为播撒爱就是幸福和快乐,所以总是坦然面对各种挑战,总是朝气蓬勃进取向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王庆平用生命叩响了最后一个爱的音符。他的短暂人生和英雄壮举告诉我们:有一种爱,要付出生命;有一种爱,会长驻人间。
⑦ 第十四届樱花杯的绘画比赛
我们老师说可以画一些山水画,或者你去过的一些旅游胜地,古典建筑等等······,主要嘛,没有什么主题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画的东西要有新意,有创造性。
⑧ 小红书上看泰福高泰迪公仔樱花杯很不错,有用过的吗感觉咋样
泰福高泰迪公仔樱花杯上面有个3D立体的泰迪硅胶公仔手办,很可爱,而且吸管的材质特别好,是采用安全无害的TRITAN材质,用来喝水很放心。
⑨ 时代先锋人物的先进事迹
英雄的选择
“……走近你,泪水不知不觉就流出来;看到你,更加泣不成声……我很想就这样在你身旁陪着你。你就不眷恋这个世界和你的亲人?永远想你……”
汤梅,读着你在“王庆平烈士网上纪念馆”写下的这些话语,我们流泪了,曾经的幸福让你的失去太过伤痛。
是的,当手榴弹冒着青烟在身边“哧哧”作响,当富有军事经验的他完全可以在3.7秒之内跳进隐蔽壕的关头,他却猛然向前扑去,用身体救下战士,自己选择了死亡。
对于仅有35岁的人生,这是一种怎样壮烈的选择!
仅仅8天前那个情人节,他给你送上了一朵艳丽如火的玫瑰;仅仅两天前的早晨,他答应给6岁的儿子乐乐带回两颗子弹壳;仅仅在他牺牲的那天中午,他打回电话,说第二天的元宵节一定在家吃个团圆饭,还要带身体不太好的妈妈去看病……然而,一切都在硝烟之间画上了句号。
送别庆平的时候,你让捧着两颗带血的子弹壳的儿子一遍又一遍给爸爸磕头,你流着泪把成百上千的百合花一瓣一瓣撒在他的身上。棺木盖上了,你抓住抬起灵柩的士兵的手拼命地喊:“你们轻点啊,他身上受了伤,他会很痛的,很痛的……”
终于,你撒开手让他走了。你说:“庆平的选择,我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汤梅,这个世界上,你是最懂他的人。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爆发,仿佛浓缩了他一生的选择。那是军人的本色,是爱的燃烧。
记住庆平,记住一种人生,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
用卓越书写人生
5月,我们走进庆平生前工作的地方――上海警备区通信站,作为这里的副教导员,他曾留下太多的精彩。战友们对我们讲述了许多他的不被你知晓的故事。
汤梅,你一定还记得1999年的夏天吧,上海青浦地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那也正是你怀孕临产的日子。灾情就是命令,庆平顾不上你,带领通信保障应急分队,奔赴抗洪前线。
那天深夜,风大雨急,指挥部有线通信突然中断。庆平抓起两部对讲机急步向楼下无线电台车冲去。不料,情急中一脚踩空,胸部重重地撞在了楼梯口护栏上。此后的日子,他时常感到胸部疼痛,不敢大口喘气,就用绷带把胸部紧紧绑起来,再疼,就吃止痛片。抗洪结束后,他是被架上车送进医院的,X光片检查结果:左胸第十根肋骨骨折。这时距他摔伤已经整整18天!医生惊讶地说:“真不知你是怎么挺过来的。”从此,官兵们私下里称他是“铁人一号”。
汤梅,当你生下儿子的前两天终于见到匆匆赶来面带愧疚和喜悦的庆平时,可曾察觉到他身上的伤痛?
还在庆平刚调任通信站三连连长时,发现话务员转接电话查询一个号码需1.5秒。“能不能把这1.5秒省下来?”有人说“1.5秒算个啥?”庆平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话务员每个班次接转话量约400次,一个班次的接转查询时间加起来要耗费10分钟。10分钟对现代战争意味着:巡航导弹可以飞行150公里,超音速飞机可以飞行500公里,而洲际导弹可以飞越超过5000公里的距离。
“为了提高这10分钟,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一搏吗?”他立志要开发出一个“在快乐的人机对话中背记号码”的软件。
他找到驻地一家颇有名气的软件开发公司求助,人家不相信一个基层连队的能力,婉言推脱了。庆平没有气馁,他带着几个技术骨干买来一堆软件方面的书,又找来《我爱背单词》、《教你下围棋》等软件,苦苦钻研,前后经过200多次修改,手稿装了两麻袋,终于研制成功。
2000年,《我爱背号码》软件正式在通信站使用,效率惊人:话务员掌握号码的速度提高了3倍,接转电话的速度提高了6倍。当年,通信站在南京军区组织的话务考核评比中,4项总评名列第一。这套软件还获得警备区科技练兵成果一等奖。
汤梅,你该为他骄傲的事真的太多。
他用电脑绘制的“通信路由图”成为驻沪部队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图;他带领战士研发的“电源远端监控报警系统”将工作效率提高20倍。
他在二连当指导员,把这个连续6年没沾先进边的连队带成了警备区的先进连队;他在三连当连长,把这个连带成了南京军区的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连队先后荣立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
他任连队主官5年间,担负上海合作组织五国峰会、APEC会议、“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卫星发射、重大军事演习、全国全军性重要会议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多次,均万无一失。
他曾写过这样的话:“人人都是一支笔,天天都在写人生;人生处处是考场,事事都要交好卷。”
最爱是士兵
汤梅,那一天我们走进了通信站的“王庆平烈士遗物展览室”,抚摸着与一个英雄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件件物品,泪水几次模糊了眼睛。战友们说,有些遗物他们不忍心让你看,怕你睹物思人,心里难过。
这里有一张“理赔协议清单”,是一个叫舒磊的战士保存的。
2000年11月的一天傍晚,连部通信员舒磊外出执行任务时被一辆违章行驶的汽车撞伤,当场昏迷过去。当时庆平刚请了假准备带腹泻的儿子去医院看病。听到这个消息,他拔腿就跑,赶到出事地点,抱起满头是血的舒磊,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那天晚上,他在病床前整整守候了一夜,直到舒磊醒来。为了不让战士的权益受侵害,他主动承担了这起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他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法律文件,请来律师咨询,一笔笔列出理赔项目,代表战士家长与肇事单位和肇事者谈判。最终他把理赔协议和2万元赔款交到舒磊的父母手里。
在他的遗物中,我们还读到了两本厚厚的《兵情日记》,里面记着每个战士的籍贯、生日、性格、爱好、愿望以及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他常说:“不知兵,谈何爱兵。”
他的办公室有一张小方凳,通信站的大部分战士都坐过。谁有什么心事、情绪、压力……尽可以坐在这里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地对他们的王副教导员“倾诉”。他常对战士说:“我愿做你们忠实的倾听者。”
在战士们心目中,庆平永远是一个“训练场一身威严,生活中总是微笑”的兄长。2001年冬,他在新兵连当连长,连里来了两个宁夏籍的回族女战士。他马上想到回族的风俗,要求炊事班记住,遇上吃荤,单独为她俩做菜。一天,两个回族女战士走进饭堂,刚坐下就起身往外走,恰被迎面进来的庆平撞上。他找到司务长了解情况,原来炊事班新调换了人员,一时把加菜的事忘了。他立刻把两个女战士请回来,亲自下厨给她们煮了鸡蛋面,又反复叮嘱司务长以后更换人员一定要做好交接。
汤梅,你说过,庆平曾对你讲:“你在家带孩子我放心,我在连队带战士也要让他们的家长放心!”这句话不知凝聚了他多少心血。
晚上查铺,为了不惊扰战士的睡眠,他的手电筒上总是蒙着一块红布。
过春节,他用自己的钱买下电话卡,让战士排着队挨个往家里打电话拜年。
当干部13年,13个除夕,他都是和战士们一起过的。
新兵来了,他给每个人拍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一张一张装在信封里,寄给他们的父母。
老兵要退伍了,他则把平时拍的照片、录的音像整理出来,设计制作成光碟送给他们,作为永久的纪念。
庆平牺牲的那天中午,晚去的他发现送来的盒饭只剩下一份,这时正好有个战士出差刚回来,他便悄悄地走开了。六连指导员陈卫国看到这情景,一把拉住庆平,硬把自己的一份分了一半给他。没想到就在这天下午,庆平竟永远地离去……
追悼会那天,六连烧了一大锅饭,陈卫国盛了满满一碗,朝着庆平牺牲的方向哭喊着:“副教导员,你吃吧,你一定要吃个饱,你可是饿着肚子走的呀……”
春天的阳光下,通信站院子里的学习栏里写着的庆平生前的话格外醒目:“视战士高于自己,爱战士胜过自己,为战士不顾自己,学战士提高自己。”
让我牵住你的手
汤梅,追寻庆平的足迹,我们走进静安区。那里的很多孤寡老人,一提起庆平,总是眼含泪花。
家住愚园路的陈华老妈妈一直保存着一把旧藤椅,那是她心中的一段珍藏。
1996年4月的一天,老人下楼时不小心摔倒,右腿骨折动弹不得。正巧庆平带着战士在小区搞卫生。他得知情况,立刻跑回营区找来一把旧藤椅,把四条腿锯掉,又在周围装了四个把手,把老太太抬进了附近的医院。从那以后,这把藤椅成了老人每次上医院的“轿子”,庆平他们一抬就是5个月。
通信站旁边有个三义坊街道,这里的孤老形容自己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庆平自来到通信站就和这些老人结成了亲戚,经常带着战士到孤老家帮助洗衣服,晒被褥,打扫卫生。每到春节、中秋等,他就把孤老接到连队,和战士一起包饺子、吃月饼。
上海市的第一代劳模、89岁的周密老太太身边无亲人,多年来庆平像对自己的奶奶一样关爱着她。老人耳背,他就贴在耳边陪她聊天;老人浓重的乡音,别人听不太懂,庆平却听得明白。老太太逢人便说:“我得了个好孙子!”
80岁的汤仲贤老太太和老伴膝下无儿无女,庆平常登门问寒问暖,逢年过节总不忘送上一束花。汤老太太对我们讲:“我们老两口这辈子不缺爱情,不缺友情,缺的是亲情。自从庆平来了,我们连亲情也不缺了。”
庆平发现,老人们平日里最怕自己在家里突然有个什么事,一下子找不到人。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每一位老人,并叮嘱“有事打我电话”。90岁高龄的孤老吴巧云支气管炎发作,呼吸困难,庆平接到电话火速把她送进医院,救下老人一命;瘫痪在床十多年的沈小妹老人想看看上海的新变化,庆平接到电话用三轮车推着老人看遍了静安寺,转遍了南京路。
三义坊的老人们永远忘不了2005年的元宵节。这天,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居委会老年活动站――几天前庆平就说了,他要带着战士来和老人一起闹元宵。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见庆平他们的身影,电话打到通信站,得到的却是那个不幸的消息。
老人们都哭了。他们颤颤地摘下红灯笼,找来黑纱白花,原本欢庆的现场变成了寄托哀思的灵堂。
庆平生前曾写道:“人间贵有真情在,时代需要奉献者,甘当博爱小人物,温暖社会大家庭。”
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
汤梅,今年1月10日是你们结婚10周年纪念日。你说过,你的庆平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送你玫瑰花,第一年一支,第二年两支,第三年三支……数过来,他已经送了你45朵玫瑰。你是那么充满喜悦地等待着第十年,第十一年……
然而,你竟是再也等不来了。
2006年的这一天,你手捧一朵玫瑰一个人去了上海青浦福寿园陵园。“庆平,这第四十六朵玫瑰送给你……”一语未落,泪如雨下。
有人说你们是一对很有缘分的夫妻,同一年生,同在一座城市长大,同在上海警备区当兵,同在一所军校就读,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同是上海警备区的优秀党员,你们的孩子也恰巧是在“八一”建军节的前夜诞生。
如今,你已经转业。可你还记得吗?刚结婚时,因为工作需要,你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连队,他在二连当指导员,你就在他的楼上担任三连副连长。楼上楼下,你们只能通通电话。你委屈过,抱怨过。那一天是你的生日,早晨你又接到他的电话,可没说话声,只听到电话里传来一首歌:“背靠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你流泪了。他的心,你懂。
还记得吗?那年组织上分给你们一间9平方米的宿舍,俩人高兴了很久。在这间小屋里,你们迎来了儿子乐乐。你的母亲来帮忙带孩子,家里一下子多了一老一小,想找块打地铺的地方都难,他就住到了连队,一住就是半年。那段时间,庆平只要有空儿就赶回家抱抱孩子。天黑时看着他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你的鼻子总是酸酸的。可庆平一直鼓励你:“日子会好起来的。”
还记得吗?每次庆平回到家,总是先把音响打开,让小屋里弥漫着优美的旋律。碰上有空儿,他最高兴的就是带着你和孩子去公园留下一个个欢乐的瞬间。他喜欢画画,便让儿子也学画画,乐乐还真的迷上了油彩。2005年,乐乐画的一幅名为《洗澡真舒服》的画获得了中日“樱花杯”美术作品大奖赛儿童画一等奖。他乐坏了,拿着那本获奖作品画册到处给人看。
汤梅,让你怀念的还有庆平对老人的孝心。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军人,他从父辈那里秉承了军人的特质。父母老了,他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每年都要为他们办一两件事,买彩电,装空调,2003年又利用国庆长假给他们安装了“多功能浴室”,并在上面贴了各种操作标签:“向左转热水”、“向右转冷水”、“注意: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对与你们生活在一起的岳母他亦如亲儿子一样。每年的“三八”节和母亲节他都要带回一大束康乃馨,岳母怪他花这个钱,他说:“妈妈,我们白天都不在家,让它陪陪你也好!”
汤梅,你多么希望你和庆平的幸福生活就这样过下去,直到你们像歌里唱的那样“一起慢慢变老”。然而,那一天,你的梦碎了……
2005年2月22日,庆平带着通信站四连官兵在警备区综合训练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下午4时45分,战士吴琼持弹进入投掷区,他是今天最后一名投弹者。按规定动作他顺利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弹,观察员报告:炸点约40米。“投得不错,继续努力!”在现场负责指挥的庆平鼓励他。
吴琼举起了第二枚手榴弹。不料,就在他引弹瞬间,弹体不慎脱手,垂直地落在了他身体后侧一米处,“哧哧”地冒着青烟。距吴琼左侧一步之遥的庆平见状大喊:“快跳!”说着,一步冲上来将吴琼向左侧的隐蔽壕猛拉。一时被惊呆的吴琼下意识地蹲在了地上,庆平第一次拉拽没有成功。千钧一发之际,庆平猛然右跨一大步,扑向吴琼身体的右后侧,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使尽全身力气将吴琼向隐蔽壕推去……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
浓烟过后,跌在隐蔽壕底的吴琼睁开眼睛看见了倒在壕边上的副教导员,他全身是血,正睁大眼睛关切地看着吴琼,嘴唇动了几下,好像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鲜血开始从他的嘴里不停地冒出来……
汤梅,你一定想哭,那就哭出来吧……
这个春天,我们去了墓地。我们看到了你和乐乐放在他身边的意为“永结同心”的3个铃铛,看到了条幅上乐乐稚嫩的笔迹:“爸爸,我们永远爱你!”还看到了他的战友以及无数不知道姓名的人们送给他的一束束鲜花……
这个春天,我们还去了他牺牲的地方,看到了那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葱绿和那如星星般开放的花丛……
那一刻,我们想起你说过的话:“庆平过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那一刻,我们想起庆平的话:“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创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
一个热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是不会死的。
英雄活着,他活在军人的行列中,他活在每一个追求善良和美好的人们心里。他以燃烧的青春作证――大爱永生。
记住庆平,记住这样一种人生!
为了爱,选择牺牲(短评)
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人不愿健康地活着。
当人生只到35岁,拥有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正努力追求光明前程时,谁愿意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一个人面对危险有两次逃生机会,进一步死、退一步生的时候,谁会坚持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当有人以自私自利为荣,无知地取笑无私奉献精神的时候,谁能够坚守无私的爱、真诚的奉献和神圣的责任?
没有犹豫,没有惊慌,没有退缩,王庆平以救下战友、牺牲自己的果断行动,毅然作了回答!
甘愿奉献。王庆平一直这么做,而且一直微笑着这么做、真心诚意地去做。
因为,他信奉爱的哲学认为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友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认为爱事业是自己的天职,所以对每个岗位每份工作都尽全力、负全责;他认为爱人民是一名子弟兵应有的情怀,所以不论自己有多少难处,都视驻地群众如父母,把扶危济困当义务,十年间照料孤寡、扶老携幼如一日;他认为播撒爱就是幸福和快乐,所以总是坦然面对各种挑战,总是朝气蓬勃进取向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王庆平用生命叩响了最后一个爱的音符。他的短暂人生和英雄壮举告诉我们:有一种爱,要付出生命;有一种爱,会长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