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单叶
㈠ 山茶花的特点是什么
山茶花的特点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通常3-4米,高的可达几十米,矮的仅几十厘米。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软骨质细锯齿,上面浓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
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直径6~8厘米,近无梗;花萼5,绿色;花瓣5~7,近圆形;雄蕊多数,2轮;雌蕊1,子房长球形,光滑无毛。蒴果球形。室背开裂,径约3厘米,光滑无毛。种子近椭圆形,背有角棱,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山茶花惧风喜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
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㈡ 茶花的知识
山茶是中国传统名花,世界名花之一,也是云南省省花,浙江省金华市和温州市的市花。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
我国山茶的栽培早在隋唐时代就已进入宫廷和百姓庭院了。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风日盛。南宋诗人范成大曾以“门巷欢呼十里寺,腊前风物已知春”的诗句,来描写当时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况。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王象晋《群芳谱》,清代朴静子的《茶花谱》等都对山茶花有详细的记述。到了七世纪时,山茶首传日本,十八世纪起,山茶多次传往欧美。
【别名】曼佗罗、山茶、山茶花、耐冬
[1]【原产地】中国长江、珠江流域、云南;朝鲜、日本、印度
【科属】山茶科,山茶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碗形花瓣,单瓣或重瓣。花色有红、粉红、深红、玫瑰红、紫、淡紫、白、黄色、斑纹等,花期为冬春两季,较耐冬。
茶花【生长习性】茶花生长适温在20~25℃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6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茶花培植土要偏酸性,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要求光照比杜鹃强,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㈢ 山茶花有哪些特征
山茶花的购买特征识别:山茶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呈灰褐色,平滑无毛,枝条从主干上抽出,小枝稍有棱状,棕褐色,稍粗糙。单叶互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或卵圆披针形,叶表面为深绿色有光泽,叶背为黄绿色;叶片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边缘有细锯齿,有些品种全缘。花芽形成于秋季,花蕾为卵圆形,外被鳞片,上有茸毛。花单生或对生于枝顶或枝腋;萼片5片或更多,覆瓦状排列;花有红、白、淡红或杂有斑纹等花色变化;雄蕊多数。蒴果淡绿而表面光滑。种子呈球形或有棱,无胚乳。
㈣ 山茶花叶属于完全叶还是不完全叶
茶树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半直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在同一枝条上,上部新生叶较直立,随叶龄增长,自上而下,叶片渐趋平展。
叶柄长0.5~1厘米,半圆形,近轴面平或具凹槽。叶柄维管束称为叶迹,其形状因品种而不同,有圆形、椭圆形半球形等。叶柄的长短、色泽、凹槽和叶迹的形状,都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叶面有革质,具光泽,较平滑,也有隆起的。叶面曲度,有沿主脉向上呈一定角度折叠的,有平展的,少数品种也有向叶背翻转的。叶背无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气孔是茶树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大叶种气孔数少而大,小叶种气孔多而小。
茶树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鳞片质地较硬,色泽黄绿或褐色,表面有茸毛和树脂,表层细胞为厚璧组织,有保护幼芽和减少蒸腾失水等作用。鳞片呈覆瓦状,当年生营养芽一般有1~3个鳞片,越冬芽通常有3~5个鳞片,当芽体膨大开展,鳞片就会很快脱落。
㈤ 山茶花的特征是什么
山茶花的特征是:
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卵形,树皮灰褐色内。单叶容互生,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叶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边缘有细锯齿,有些品种全缘。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有红、白、淡红等色,花瓣5~6枚,并有单瓣、重瓣之分。蒴果球形。花期2~4月,果期9~10月。识别提示:山茶花与茶梅同科同属,主要区别在于:山茶花的株高比茶梅要高许多;山茶花的花朵一般比茶梅花大;山茶花开花在早春,而茶梅在初冬。
㈥ 茶叶树与茶花树的区别
茶叶树和茶花同属山茶科,茶叶树属于山茶目,茶花属于杜鹃花目。
最大的区专别在于茶叶树用于属采摘其嫩叶或嫩芽,制作成我们现在喝的茶叶。茶花只是用来观赏,不能用来制作我们喝的茶叶。
茶叶树:
(6)山茶花单叶扩展阅读:
茶花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参考资料:茶花-网络
㈦ 桂花与茶花的区分
1.从叶序来区分;山茶的叶片为单叶互生。桂花的叶片为单叶对生。
2.从花期来区分;山茶的花期一般为2~4月。桂花的花期在9~10月。
㈧ 茶花有哪几个品种
山茶花的品种有:
山茶属220种,我国原产195种,现观赏的茶花主要有华东山茶花、云南山茶花、金花茶及茶梅4个品种,按花瓣形状、数量、排列方式分为:
1.单瓣类花瓣一层,仅5~6片,抗性强,多地栽。主要品种有铁壳红、锦袍、馨口、金心系列。
2.文瓣类花瓣平展,排列整齐有序,又分:(1)半文瓣大花瓣2~5轮,中心有细瓣卷曲或平伸,瓣尖有雄蕊夹杂,常见品种有六角宝塔、粉荷花、桃红牡丹。(2)全文瓣花蕊完全退化,从外轮大瓣起,花瓣逐渐变小,雄蕊全无,主要品种有白十八、白宝塔、东方亮、玛瑙、粉霞、大朱砂。
3.武瓣类花重瓣,花瓣不规则有扭曲起伏等变化,排列不整齐,雄蕊混生于卷曲花瓣间,又可分托桂型(如石榴红,金盘荔枝)、皇冠型(如大红宝珠、鹤顶红)和绣球形(如白芙蓉、大红球)。新育成的茶花品种有金华的华美红、玉丹、花佛鼎、鸳鸯凤冠;四川的革命旗、花凤尾、白棱、朝霞、粉荷花、光荣誉、方亭春、卷叶红、美人片;福建的五色、五彩、逸香;湖南的凝红、紫玉盘;上海的红海内宝珠、黄海内宝珠、喷砂杂景;无锡的洒金宝珠、西洋点雪;南通的十八学士、生砂八角;杭州的赤冠、丹芝骄阳;温州的赛洛阳、粉十样景、绿珠球、花芙蓉。国外的茶花品种陆续引入我国,主要有赛牡丹、白天鹅、黄绣球、白衣大皇冠、复色大海伦、夏威夷、魔术城、玛格丽特、金边可娜、天娇、火爆布、云斑大元帅等。
㈨ 山茶花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茶花、白茶花、红茶花。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可达10米高,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软骨质细锯齿,上面浓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几乎无梗;5个花萼,绿色;五~七片花瓣,圆形;雄蕊数多,2轮;1个雌蕊,子房长球形,光滑无毛。蒴果球形,光滑无毛。蒴果于形,室背开裂,径约3厘米,光滑无毛。种子近椭圆形,背有角棱。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春分至谷雨为采收期。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而微辛,性平而微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6克红山茶花,12克地榆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痔疮出血。第二方:6克红山茶花,30克地锦草,20克铁苋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细菌性痢疾。第三方:鲜白茶花、锦鸡儿花各20克,鲜玉簪花、三白草各10克,白及20克,1个猪膀胱。
用法:将上药共炖烂,分3次服。
主治:白带。第四方:适量红山茶花。
用法:焙干,研极细末,适量麻油,调涂患处,每日3~5次。
主治:哺乳妇女乳头皲裂。第五方:适量山茶花。
用法:焙干研末,备用。用时外洒患处。
主治:鼻衄、外伤出血。第六方:适量山茶花。
用法:烘干,研细末,麻油调涂伤处,每日3~5次。
主治:小面积烫、火伤。第七方:50克红山茶花,30克白及。
用法:将山茶花瓦上焙焦,并将白及用沙炒脆,共研细末,每服9克,红砂糖调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连服3~5日。
主治:咯血。
㈩ 山茶花是耐阴植物吗单子叶植物吗
喜半阴,忌烈日。双子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