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宋人写梅花

宋人写梅花

发布时间: 2022-03-08 15:17:30

1. 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的介绍

《宋人写梅来花诗意图自卷》是一幅水墨画,宋笺纸本,34×440公分。全画共分九段,每段书古人咏梅诗二句,共绘自何逊至曾茶山九人,童仆六人,野老一人,马一骑,梅六株,瓶里插和手里抱梅三枝,笔法清润,人物花树各臻其妙。

2. 宋代写梅花最多的诗人是谁或者南宋或北宋哪个朝代写梅花的诗词更多一点谢谢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的这句名诗,可视为宋人爱梅心态的生动写照.在这股强大热潮的推动下,宋代是人词客大多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

3. 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的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

第一段书何水部(何逊)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绘何逊风神萧散,对花彷徨。
第二段书宋广平(宋璟)诗:「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绘宋广平凭几展卷题赋,前设梅瓶。
第三段书杜工部(杜甫)诗:「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绘杜甫捻须巡檐索笑,梅映檐际,喜动须眉。
第四段书林逋(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绘林逋策杖於水湄月影梅枝交映之间。在宋代,梅花在诗词中登堂入室,警句绝唱,频见叠起,林逋的这两句诗,写尽了梅花的诗境神韵,具有极高的美学品位,在加上林逋爱梅成癖,终身不娶,具有梅妻鹤子的美誉,使此段更寄托蕴藉出迷人的诗情画境。
第五段写黄庭坚(山谷)诗:「独立晚风香满袖,无人同咏一枝春。」绘黄庭坚独立岩畔,临风凝思,一童执梅於後。
第六段写苏轼(东坡)诗:「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绘苏轼当雪月初霁之时,伫马於梅枝修竹之间。
第七段写张耒(宛丘):「清香浸砚水,寒影伴疏灯。」绘张耒灯下展卷,旁设瓶插梅,写出主仆倦寐之容。
第八段写陈简斋(与义)诗:「醉中忘却头边雪,斜插一枝归竹篙。」绘陈简斋醉中簪梅倾歌,丐步归篱门之态。
第九段写曾茶山(曾几)诗:「叮咛说与水边人,从今日报花消息。」绘曾茶山曳杖而行,泉石之间的梅花含苞欲放,颇有叮咛之意。整个画卷书法用行楷,清逸秀丽,赏书读诗观画,情趣幽深。梅花画法全以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疏枝冷蕊,笔力精妙。梅之标格,诗之意趣,贤者状貌天机入神,皆可一目而得,好像一篇抒情的散文诗。◆流传有序,收录《石渠宝笈》
此《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流传有序。卷末钤「歧山」鼎形印、「敬宗书癖」印,卷中幅押缝有「画禅」印。明永乐年间为刑部侍郎杨宗勋所有,杨携此卷进京後,有胡俨、杨荣、杨士奇、金幼孜、曾棨、王英、邹缉、周述、陈敬宗、李时勉等十人题跋。对于此卷,明太祖朱元璋孙朱冲秋曾临摹过何逊、杜甫、林逋、黄庭坚、苏轼、张宛丘、陈简斋七段,名为《七贤咏梅图》,水墨纸本,三一·一乘四一六·三公分,钤「明太祖孙襄陵王」、「亲笔」二印。现存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第一四七、一四八页。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进入清朝皇宫,收入《石渠宝笈初编》以後,高宗皇帝乾隆亲自临摹,绘制《御笔仿宋人梅花诗意图卷》一卷,并为每段题诗,生动地描述出何逊、杜甫等九人在画中的神态,热情地褒扬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卷末题:「丁卯清和之望,再展此卷,因各为著句,以志雅趣。」此乾隆亲自所仿《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收录於<石渠宝笈三编〉。

4. 宋代诗人写梅花的诗句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 梅花这首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诗中最后两句把什么和什么的进行比较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后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5)宋人写梅花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 宋代大诗人写的梅花千古传诵,诗句是什么

这是北宋王安石的千古名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 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的乾隆皇帝御笔题诗

至此,乾隆皇帝馀兴未消,又将仿本的题诗抄录在《宋人梅花诗意图卷》的母本上,卷末题:「丁卯清和曾手摹此卷,各题一诗,顷值几暇,即以书之卷中,乾隆御笔。」
乾隆皇帝其诗,第一段为何逊题:
东海有文人,高风工吐纳。
恰如横月枝,标花在严腊。
格称少而能,韵复萧且飒。
质丽两不伤,清浊一以合。
故且忘年交,沈范欣朋盍。
钤御玺「如如」「抑斋」二印。
第二段为宋广平题:
开元贤相传芳规,博学工文乃馀事。
已办和羹商鼎调,何妨作赋偶游戏。
梅花本来心似铁,惟其有之言故备。
我闻所好性相近,朱赤墨黑从其类。
不见开元欲末姚宋死,乃有沉香亭畔牡丹丛里杨妃醉。
钤御玺「会心不远」「德充符」二印。
第三段为杜甫题:
忠君爱国之意,鲸鱼碧海之辞,
万里风烟之地,三冬落寞之时。
虽傲寒如梅也,亦将有所不禁,
而先生处之若夷。独巡檐而索笑,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夫何不宜。
钤御玺「大块假我以文章」「寓意於物」二印。
第四段为林逋题:
宋故多儒,熟称深造。懿哉君复,名不自表。
林宗之俦,风清月皎。有如时雨,化物起槁。
不药而愈,不食而饱。汗牛充栋,梅诗岂少。
两句千古,谁不倾倒。绝类离伦,一斑可晓。
敬拜下风,宜乎米老。
钤御玺「入席有馀香」「秀色入窗虚」二印。
第五段为黄庭坚题:
山谷书如张长史,其诗亦学李王孙。
奚奴拿梅诗意足,奚啻锦囊留墨痕。
梅乎人乎,其同一精神乎,底用多言。
钤御玺「取意在广求」「清吟寄遐思」二印。
第六段为苏轼题:
黄昏立马冻溪边,寒逼霜髯耸两肩。
只为诗栽羞让古,不教花品独称仙。
蛮江瘴岭何人问,冷骨幽香各自怜。
消得色声香味触,月明如镜好参禅。
钤御玺「丛云」「落花满地皆文章」二印。
第七段为张宛丘题:
翛然缬玉枝,裴几对支颐。
影共寒灯瘦,香偏鼻观宜。
不须观舞剑,乍可助临池。
底复凝神坐,停毫结构时。
钤御玺「爱竹学心虚」印。
第八段为陈简斋题:
春光消息竹篱寻,新格斜抽软玉簪。
侵鬓莫嫌多雪色,雪於梅是旧知音。
钤御玺「半榻琴书」印。
第九段为曾茶山题:
高士心好梅,试问何缘因。
梅岂待高士,而後益精神。
天然契合处,不可参根尘。
偶读茶山诗,令我思其人。
钤御玺「乾隆宸翰」「掬水月在手」二印。
此《宋人写梅花诗意图卷》,还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惟善为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章」、「宜子孙」、「石渠继鉴」、「中心静止水」、「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太上皇帝之宝」等。连同每首诗后的钤章,总共钤有御印三十方。此画卷一出世,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被众多的博物馆、收藏家所瞩目,届时必将引起一番竞争。

8. 梅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有什么特点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9. 宋代居易写梅花的诗有哪一些

宋代的陈从古编过一部书,收古今梅花诗800首。他在序里说,汉、晋时还没有人写梅花诗。南朝宋鲍照以后,只有17人写过,共21首。唐人写梅花诗的渐多,杜甫12首,白居易4首如下:
白居易 新栽梅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杂曲歌辞·杨柳枝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热点内容
矮梅花瓶 发布:2025-09-15 17:51:36 浏览:359
情人节唯美背景 发布:2025-09-15 17:44:43 浏览:375
骂盆栽 发布:2025-09-15 17:35:38 浏览:328
jess玫瑰 发布:2025-09-15 16:07:07 浏览:875
茶花山茶缠花 发布:2025-09-15 15:32:44 浏览:400
白鬼花语 发布:2025-09-15 14:15:45 浏览:299
牡丹吧魏紫 发布:2025-09-15 14:10:30 浏览:129
诚信兰花园 发布:2025-09-15 13:46:04 浏览:84
林口牡丹江火车时刻表 发布:2025-09-15 13:38:55 浏览:308
依米花的花语带图 发布:2025-09-15 13:28:05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