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笔
1. 梅花针和采血笔的区别
有人想抄袭这题的答案
2. 笔式梅花针
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祖国针灸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首先,要掌握一套熟练的经络检查法,要善于用拇指的指腹在患者体表反复循按,触摸、推压,找出病区及邻近部位和脊柱及其两侧的阳性反应处,如条索状物、结节状物、泡状软性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觉异常处。检查时要有耐心,注意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表情,找出阳性反应处时应立即打上标记,以免在叩刺中遗忘或再次寻找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阳性反应处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疗部位。即梅花针治疗的首选部位。阳性反应物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多成正比,多则病重,少则病轻。我们的临床经验证实,叩刺后随着阳性反映处的减少和减小,疾病就随之逐步减轻,阳性反应处彻底消失后,疾病就痊愈了。如慢性气管炎,在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两侧及腰部有条索状物及压痛,颌下有结节,如慢性胃炎在第五胸椎至第十二胸椎两侧有结节,条索状物及泡状软性物,如慢性盆腔炎在小腹、腰、骶、腹股沟有结节及条索状物,坚持长期叩刺这些疾病的阳性反映处后,均能使其逐渐消失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若阳性反应物较多,病属顽固,需耐心长期叩刺方可治愈。
3. 什么是肌肉粘连
肌肉粘连是一种肌肉炎症。肌肉粘连相当于中医的筋结,肩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容易引起肩周炎,尤其50岁左右的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五十肩”。
1、形成原因:
肌肉粘连多是由于风寒,长时间劳动,长时间的坐卧不动。可以把肌肉粘连理解成肩周炎的早期症状。
2、病症后果:
轻则表现为患侧肩部一处或几处疼痛不适,重则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明显痉挛,使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平时注意肩部保暖,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3、治愈方法:
首先,对肌肉粘连的程度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最好去大一些的医院,详细地了解肌肉粘连的部位、面积、是否有新生肌腱等等情况,以及做常规的血液化验,了解血液中各种蛋白、蛋白酶的情况。很多大医院的医生,会根据以上的检查数据给病人一些有针对性的物理康复建议。
开始阶段是愈合性训练,主要是让受损的肌肉组织愈合伤口和创面;然后使肌肉功能恢复性训练,逐渐的恢复肌肉的纤维组织,包括纤维组织的条理性、弹性、血液携氧量、饱和度等。
最后阶段是肌肉的粘连面清晰训练,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配合器械训练,增加肌肉的耐力和拉伸的张度,逐渐使粘连的肌肉自然分离,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
(3)梅花针笔扩展阅读:
十步操治疗冻结肩(肌肉粘连):
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前应先局部热身,可洗热水澡或用热毛巾捂热患肩,持续10~15分钟后开始。
钟摆拉伸法。患者站立并轻弯腰,让患肢下垂并画圈,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十圈,一天一次。若症状好转,可增加画圈的直径,此外,可通过手持一定重量的物体(如水瓶、哑铃等)画圈,增加拉伸锻炼强度,物体重量约1~2千克。
毛巾拉伸法。两手从背后握住毛巾两端,先将毛巾保持水平位,然后用健手向上牵拉毛巾,使患肢向对侧运动。每天10~20次。若症状好转,可通过将毛巾搭在健侧肩膀上,双手握住毛巾两端牵拉的方法加强锻炼强度。
爬墙练习法。面对墙壁站立,与墙壁保持1/3手臂的距离,用手指接触墙壁,用手部的力量(不是肩关节的肌肉力量)从腰部水平开始,尽可能往上爬,然后缓慢将患肢放下,必要时可用健肢帮忙,每天10~20次。
横跨身体拉伸法。站立或坐立位,用健手握住患侧手肘,将患肢举起,横跨身体,并轻轻加压以牵拉患肩。每次拉伸持续15~20分钟,每天10~20次。
腋窝拉伸法。使用健侧手臂将患肢举起放在与胸部平齐的台面上,然后稍屈膝,使腋窝展开,然后缓慢加大屈膝幅度,从而拉伸肩关节。每天10~20次。
外旋拉伸法。双手握住橡皮筋,屈肘90度,使上臂贴于身体两侧,然后小范围外旋患肢,约30°~45°左右,持续5秒。一组10~15下,一天一组。
内旋拉伸法。站在关闭的门旁,用橡皮筋勾住门把手,患侧手抓住橡皮筋的另一端,屈肘90°,向身体一侧牵拉橡皮筋至30°~45°左右,持续5秒钟,一组10~15下,一天一组。
后伸练习。两侧上肢尽量伸向后背,直到疼痛不能容忍,每组10~20下,每天3组。
耸肩练习。患者双侧同时用力划圈样耸肩,反复进行,一组10~15下,一天一组。
扩胸运动。双手放在门的两侧作为支点,身体向前倾斜从而拉伸胸部,每组10~20下,每天3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肌肉粘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步操治疗冻结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