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历史

梅花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2-24 08:23:40

A. 梅花篆体的历史渊源

早在我国商代就曾出现过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的事件,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所有能写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缉拿,直至元明时期,楷花篆字才重见天日。到了清末,这种艺术形式又渐渐失传了。
梅花篆字作为一种古代书法因其生涩难懂,一直充满了神秘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小说中,凡涉及到高深莫测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用梅花篆字写成,这便增加了梅花篆字的神秘色彩。袁洪伦说,历上有关梅花篆字的记载并不多,大部都是民间传说,唯一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时期,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宦官、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梅花篆字,其他的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中,要么出现在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中,夜审潘洪一段中曾提到寇准会写;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会写;而在关于王昭君的传奇故事中也有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梅花篆字的记载;河南地方戏中的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梅花篆字。如今,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留下的,由元代高文举书写的《道德经》碑可能是目前梅花篆字中的典型代表了。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只有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才能认识并写出梅花篆字。
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的“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如今,能写出梅花篆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河南郑州,就有一位专门研究梅花篆字的民间艺人——袁洪伦。
也正因为书字困难,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新加坡、日本、巴西、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受到特殊的礼遇,只要有梅花篆字的收藏,均能被人抢购、收藏。

B. 中国历史上具有梅花品质的人物

1、岳飞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2、项羽

乌江自刎: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

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

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3、文天祥

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二次阻敌,虽无回天之力,坚拒北元荣华,只求速死,一身傲骨化为传世美谈.。


4、苏武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5、鲁迅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C. 梅花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回、晋梅、隋梅、唐答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后发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日本:4世纪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 西方:除新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

因为梅树肯定有3000年历史了,所以梅花也应该有3000年历史(鄙人愚见)
但为人传诵,记载应为2500年吧

D.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像梅花一样的人

1、文天祥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文天祥被俘以后,被押送到大都,关进了监牢。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威逼利诱,要他归降。但是,他都坚决拒绝,毫不动摇。他在狱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来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气歌》。

2、岳飞

坚韧不拔,一心抗金收复河山,不争权夺利,不贪财好色。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苏武

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节气没有改变过。

苏武在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4、史可法

明末清初的南明大抗清名将,孤守扬州,毫不畏惧,誓死不降的民族气节。

史可法见清军铁骑踏入中原,泠然举起“联清灭寇”的大旗,毅然开启了艰难的抗清历程。刚开始是明朝的大将,明亡后极力不归顺大清。直到顺治二年,清军围攻扬州,史可法以寡敌众,遇难城破时看到城中百姓遭受后金大军残忍屠杀,立即挺身而出大喊道:“我史都督也,万事一人当之。”

后金大将见到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于是多次劝降,史可法不为所动,严词拒绝,然后后金大将多铎百般劝说还是不行,只好下令处死,临行前他视死如归,仰天长叹,壮烈牺牲,到现在今仅有衣冠家雅扬州梅花岭下。

5、张骞

二次出使西域,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被关押时宁死不屈。

第一次张骞向北行驶途径河西走廊的地区时,被匈奴的人抓住扣留了。匈奴人将张骞关押起来,不给他吃喝想要让张骞屈服,但张骞是一个十分有气节的人,他深知国不可辱宁死不投降。

匈奴的人佩服他的精神便许诺他良田万顷,让他留下来生存,张骞面对诱惑还是丝毫不动摇。这一关就是十年,张骞乘匈奴内乱逃跑。张骞回到朝廷之后,又二次出使西域。

E. 有关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F. 梅花的历史有多悠久

我国栽培梅的历史十分悠久。花梅和果梅的栽培都源于野生的梅树。
我们的回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答了梅果实的食用价值。以获得果实为目的而进行栽培的。
1975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了食器铜鼎中盛有已经炭化的梅核,
经鉴定是距今3200年的商代遗物。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梅干和梅核,
同时出土的竹筒上还记有梅、脯梅、元梅的字样。据此,可以说明,在西汉时期,长江流域已盛栽梅树,并把果梅加工成食品。

G. 梅花的资料

拼音: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
3.指梅花纸帐。
4.《梅花落》的省称。
5.扬州梅花岭的省称。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编辑本段观赏植物
中文名:梅花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红梅、绿梅等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 Apricot )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Japanese apricot, Japanese plum, Chinese plum , ume plum, umeboshi plum ,Japanese flowering apricot, flowering plum, winter plum
科属分类: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Rosales)
科: 蔷薇科(Rosaceae)
亚科: 梅亚科(Prunoideae)
属: 李属(Prunus)
种: 梅(P. mume)
意义: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花。
梅花高风亮节。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形态特征
株高约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如图)


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至3月,华北地区3至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离生,於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长。
梅花属於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
种类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原产中国,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
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此外,梅花与腊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腊梅科。腊梅高最高仅三米,且花多为黄色。果为瘦纺锤型,这与梅花都是不同的。
Ume(梅)是亚洲梅树(蔷薇科李属)的日本名称。作为赏花树种被广泛种植,果实可以食用。虽然被称为梅,但实际上在分类上更接近於杏属。还有一种日本梅被称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后叶。花五瓣,直径1~3厘米。花野生型为白色,有玫瑰红及深红等人工变种。叶在花落之后很快抽出。叶椭圆型,叶尖箭形。果实于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为果实成熟时期恰逢中国江南雨季,所以这种时期又被称为梅雨季节。果实圆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浅槽。果皮绿色,采摘后逐渐转黄,并可能呈现红色,此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果肉呈黄色。
日本:4世纪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
西方:除纽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
台湾: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编辑本段品种分类
1. 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
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
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
2. 按生长状态分为野生梅树(野梅)和家梅;
3. 按用途可分为食用梅和观赏用梅;
4. 依枝干的形态特徵分为直枝梅、垂枝梅和龙游梅等
编辑本段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子梅花入药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警告
由于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故建议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或者定期开窗户以流通室内空气。
编辑本段故事传说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编辑本段观赏胜地
隆冬时节,百花凋谢,唯有梅花怒放。那傲霜斗雪的姿态,给游人增添不少情趣。我国赏梅胜地较多,除了我们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超山梅花 超山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尤为名贵。
灵峰梅花 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已汇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个品种,有梅园160亩,腊梅园20亩,植梅6000多株,已成为西湖赏梅胜地。
淀山梅花 淀山湖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40多个,其中不少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园环岭环湖,环境十分优美,植梅30000余株,品种有139个。
罗岗梅花: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30多公里外的东郊罗岗。罗岗山四面环山,中央谷地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漫山遍野,仿佛置身于“梅海”之中。
此外,还有成都草堂寺、重庆南岸南山、昆明黑龙潭、歙县多景园梅溪、闽西十八洞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
编辑本段香雪海
江苏邓尉山上方圆近十里植梅数十万株,位于江苏吴县光福乡邓尉山,距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崇山前抱,太湖后绕,独得地利。梅开时节,满目香雪,人称“十里香雪”,有“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之称。
康熙六下江南数度于此驻跸,乾隆也曾六至邓尉访梅,于是声名大盛。邓尉梅花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有“登楼观梅、入园探梅、进廊揽梅、登山赏梅”四大景点。且名品荟萃,栽有白梅、红梅、绿梅、墨梅等。最佳赏梅处:半山腰的“梅花亭”,举目四望,弥漫数十里,正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
每当二月,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满山盈谷,香气醉人,香闻数里。“香雪海”三字声名远扬。
编辑本段古梅
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后发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H. 举出几个中国历史上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

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书宋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

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

上书力陈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今杭州西)。德祐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泛海至温州(今属浙江)。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3、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4、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李白

网络-司马迁

网络-岳飞

网络-文天祥

网络-屈原

I. 梅花在南京的历史文化

市花--梅花
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梅花为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园新村、梅花山等富有历史意义的梅花胜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经受了风雪严寒的考验,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复苏,梅花绽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来。南京人赏梅、爱梅。梅花与雪松作为南京的市花、市树可谓珠联璧合。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商飙别馆——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址;

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

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历六朝至今不衰。据史实,城南梅岭岗、城北钟山脚下梅花坞,均为植梅、赏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画《钟山梅花图》,绘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之景观。当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万株梅海)、古林公园(梅岭)等处均有梅观,而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梅花山为最佳。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四、五十万人。

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二,三月间,都将举办国际梅花节。通过一系列大型旅游、商贸、文化、娱乐活动,向世界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示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南京迈向新世纪的崭新面貌。

南京梅花山的历史
1700多年前,南京人就爱赏梅

在中国,梅花栽植历史已有3000多年。南京人开始种植梅花、观赏梅花,则始于六朝。从六朝开始,一直到明清,南京人珍爱梅花的传统绵延不绝。李白在名作《新林浦阻风寄友人》中写道:“昨日北湖梅,开花已熟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诗中的“北湖”、“白门”都是南京地名,并且强调了玄武湖的梅花的盛开姿态。

而到了明代,南京的赏梅胜地则在紫金山一带,但并非梅花山,而是位于紫金山东麓灵谷寺东南的一个名叫“梅花坞”的地方。明国子监祭酒冯梦桢在《灵谷寺探梅记》中记载“越灵谷而东二里许,北行百步,达梅花下。”“梅花之盛,无如灵谷坞中,尽一坞皆梅花,参差错落不下千株,而周氏园为最胜……”

“明代,梅花坞相当于今天的梅花山,是那时文人赏梅最好去处!”南京文人顾起元、朱之蕃等都有吟咏梅花坞的诗词行世。明代初年,梅花坞成为隶属于宫廷的梅园,梅树上都悬挂着写有“御用”二字的木牌,结出的梅子都用于皇家祭祀,因此游人到梅花坞,虽然流连于梅花美景,但没人敢攀折花枝。

清代以后,梅花坞渐渐消失,仅存地名,梅花坞所在地民国时曾经被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郊球场,位于后来的东洼子村和西洼子村之间。梅花坞虽然没有了,但紫金山的梅花依然著名。清代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江宁(南京)之龙盘,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这里面的“龙盘”指的正是紫金山一带,龚氏把紫金山植梅摆在邓尉、西溪之上,可见清代植梅之盛。

如今人们热衷前往的梅花山,其实到今年只有78年历史。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由于东吴孙权葬此岗而得名。1929年孙中山安葬在紫金山后,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把此地开辟为孙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的蔷薇花木区,开始大规模种植梅花,这就是梅花山形成的肇始。

到抗战前夕,孙陵岗已经形成一大片梅园,吸引了许多游人前来。南京沦陷期间,汪精卫死于日本后,尸体运回南京就葬在梅花山山顶,孙陵岗正式改名为梅花山。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工兵炸毁汪墓,在墓址上建了一座观梅轩。孙中山之子、当时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科采用宋代文人林和靖种梅养鹤的典故,亲自为观梅轩题字“观梅”、“放鹤”,后制成匾额悬挂。“文革”的混乱状况中,“放鹤”匾额曾经一度不知所终。后来才得知,陵园的一个姓李的工人将匾额拿回了家中,将“放鹤”二字朝下,四角钻孔插上木条,做成了一个小饭桌,使用了将近10年。“文革”结束后,李师傅了解到自家“饭桌”的珍贵历史价值,主动上交,如今,长3.7尺、宽1.6尺的“放鹤”匾额已经是一件珍贵文物,被妥善保管。

如今,梅花山共植梅3万多株,有350多个品种,堪称“天下第一梅山”。

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历六朝至今不衰。据史实,城南梅岭岗、城北钟山脚下梅花坞,均为植梅、赏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画《钟山梅花图》,绘出“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之景观。当今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万株梅海)、古林公园(梅岭)等处均有梅观,而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梅花山为最佳。每当春季梅花盛开之时,繁花满山,一片香海,前来探梅、赏梅者多达四、五十万人。

热点内容
七夕新华网 发布:2025-09-11 09:35:11 浏览:120
一支玫瑰图片唯美图片 发布:2025-09-11 09:29:58 浏览:448
一朵攀枝花 发布:2025-09-11 09:18:55 浏览:689
双沟牡丹系列酒价格 发布:2025-09-11 09:12:32 浏览:493
淮安丁香 发布:2025-09-11 08:57:46 浏览:948
卫生纸玫瑰 发布:2025-09-11 08:57:41 浏览:180
万多山茶花 发布:2025-09-11 08:52:37 浏览:221
花艺培训室 发布:2025-09-11 08:51:49 浏览:822
情人节领结婚证好吗 发布:2025-09-11 08:49:16 浏览:658
大乘山茶花溪 发布:2025-09-11 08:39:42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