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对
1. 最好的梅花诗
最好的梅花诗,仅仅40余字,我却品出了“千古孤独”。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专,寂属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解析:
驿站之外,断桥边上,一朵寒梅独自盛开。
她来自何处?她曾见过怎样的风雨?无人过问。
她是那样的孤独,又是那样的孤傲。
寒凝大地时,她顽强地开出美丽的花朵。
就这样,安静而又耀眼,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翘首以盼。
她寂寞地站着,就这样等着。
渐渐,暮色降临了,突然吹来一阵狂风。
她在风中摇摆着,无力反抗,备受摧残。
可是,在这风雨之中,她散发出坚韧的光芒。
这首诗短短几句,写的是梅花。
梅花的孤独,梅花的寂寞。
更是你我的孤独,你我的寂寞。
孤独时,才发现没有能拥抱的人;委屈时,才知道没人能替你挡风遮雨;无助时,才知道世道本就无情。
没人知道你受过的累,走过的路,尝过的苦,但是,当你渐渐发光,用自身滋养别人的时候,他们就能看见你了。
就像那悬崖边上的梅花,
即使在风雨的摧残之下,飘零坠落,碾成尘土,那一分独特的清香也会保持如故,弥漫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绝不会消逝。
就像陆游,就像你和我。
2. 关于梅花诗的句子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唐 崔道融《梅花》
译文: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近代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译文: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宋 王安石《梅 》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宋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译文: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译文: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3. 描写梅花的古诗(10首)
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6、《墨梅》
宋·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7、《早梅》
唐·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墨梅》
明·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9、《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0、《墨梅》
金·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1、《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2、《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3、《梅》
宋·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14、《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5、《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6、《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7、《杂诗(之一)》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18、《杨柳枝词》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9、《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20、《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4. 什么是梅花诗
梅花诗是宋朝卜卦及易理大师邵康节先生所著,梅花诗共有十首,每首有四句诗文,每一首诗,均以其诗中形容之意境及景象,预言一个朝代如何兴起与如何衰亡。
(一)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荡荡天门万古开
「荡荡」为浩浩荡荡,广大无边。亦为动荡不定,变幻莫测。
此文喻言:天地宇宙,浩浩荡荡,包罗万象,万事万物自古以来,一直在千变万化中,有起有落,兴亡交替。
几人归去几人来
自古风流人物,来来去去,天地事物随著人物的更生,悲欢离合,成败互见,来来去去,新旧交替。
山河虽好非完璧
历朝更迭,久治则乱,久乱则平。唐朝江山虽称太平,但并非永远都是美好安康,完整无瑕。
不信黄金是祸胎
唐朝末年,黄金贼作乱,虽其部将朱温,归降唐朝,并且将功赎罪,剿平了黄巢之乱,但最后还是篡夺唐室江山,改国号为梁。没想到,黄金贼终究是祸根。
第一首诗,邵康节先生称万古以来,历代的更迭,一直是起起落落,兴亡交替,包括唐朝虽有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也有告终的一天,虽然朱温归降,平定黄巢,但黄金贼之乱,还是带来唐朝灭亡的恶运。
邵先生在预言,后世的兴衰治乱之前,以历代的交替,与唐朝的兴亡,做为前言。
(二)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此二句预言北宋灭亡。
宋徽宗个性灵巧,多才芸,擅书画。即位后不理朝政,奸臣当道,宣和四年,宋与金结盟,联合灭辽,但宋军失信、背盟。宣和七年,金灭辽后,趁势大举南侵,宋营束手无策,大金已兵临开封城下,徽宗仓皇禅位,正如预言:「湖山一梦事全非」。
湖山为湖光山色,即美好的宋室江山。此文隐喻:平日耽於逸乐,不理朝政,不管江山的昏君,懵懵懂懂中,一梦醒来,大局已变,江山不保。
再见云龙向北飞
钦宗继位后,立即诛除奸臣,力图振作,但金寇深入中原,大势已去,宋军无力回天,但求议和,议和不成,徽、钦二帝被俘,宋都南迁,北宋灭亡。
「再见云龙」一则隐喻双龙,一则隐喻龙去不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宋朝传承三百年后,终有灭亡的一天。「终一日」同时隐喻:宋室将告终於一位有日为名的皇帝,正是末帝赵昺,亦称昺帝。
宋朝最后三位幼帝,同为宋朝十五主度宗所生,元灭金后,大举南侵,第一位幼帝被逼到海边被俘。第二位被逼到外岛,惊悸而亡。第三位赵昺,为陆秀夫背负投海而亡。
长天碧水叹弥弥
预言:宋朝灭亡时之情景,天天望水兴叹!碧水长天,一片汪洋,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死路一条。(三幼帝皆亡於水边)
第二首诗预言:宋朝传承三百年后将灭亡。其中北宋亡於二帝被俘,一去不回。南宋灭於三幼帝,逃到海边而亡。
(三)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
天为天干,地为地支,岁月运行,当天干、地支一起来到原起点时(即甲子年),将是新局势来临,新朝代诞生的时刻。
忽逢甲子又兴元
「忽」隐喻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甲子年起,将整军力征,开疆辟地,建立元朝帝业。忽必烈继铁木真(元太祖)之后,承接蒙古大汗之位,三年后逢甲子年,忽必烈开始觊觎宋室江山,整军经武,十年后攻克宋都杭州。五年内又相继消灭宋末三幼帝,「至元」十七年(庚辰年)建都北京,国号为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
元朝建国后,不用汉人治国,专主力征,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拔都西征,气势如虹,锐不可挡,远及欧洲、俄国南部、及土耳其,都曾是元朝的版图。
「年华二八乾坤改」之预言:一则应验了八十八年后,江山易主。一则隐喻「二八年华」正值青春,英姿焕发,正鸿图大展之际,却英年早逝。元朝享年不久。
看尽残花总不言
元末惠宗顺帝,怠於政事,深居简出,不理朝政,杜绝言路,赏罚不明,奸人植党,宦官「朴不花」朋比为奸,残害忠良,贤相「脱脱」出征有功,竟遭革职,死於非命。
元末盗贼四起,天下大乱,元朝世代频频用兵,国库空虚,国力单薄。朱元璋之部将常遇春,率兵攻入北京时,都城夜开,无人抵抗,元室举国逃窜,元朝灭亡。
「看尽残花」,为双关语,一则可解读为;看尽这些奸臣,一再残害忠良。一则为;看守朝政,尽是一些残弱宦官,文不文,武不武,弱不禁风。
「总不言」也是双关语,一则,昏君只靠宦官理朝,从不说话,从不闻问。一则,奸臣当道,忠言难进,说了白说,不如不说。
此文短短几个字,却道尽元末,朝庭昏庸,国力空虚,有如残花败柳,随风而逝。
第三首诗预言:忽必烈自甲子年起,将开创元朝大好帝业,元朝武功之盛,疆域之广,胜过历朝。但好景不常,汉、唐、宋、明、清,都有三百年的历史,而元朝却只有八十八年,正如预言诗文:「年华二八乾坤改」。
(四)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毕竟英雄起布衣
此文预言:元末群雄并起,最终将由贫民出身者,获得天下宝座。
元末群雄有:刘福通(神棍)徐寿辉(布商)陈友谅(文士、陈徐寿辉之部将)方国珍(盐商)张士诚(盐商)及朱元璋(赤贫)
朱门不是旧皇畿
「皇畿」为皇都及皇城附近的地方。此文喻言:朱家天下不用旧京城(北京),也不用旧朝制,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天下后,建都南京(金陵),开国后废除宰相,改以六部大学士,共理朝政,重科举,定律法,大兴水利,吏治清明,并注重衣冠礼仪,与元朝相比,焕然一新,四海兴隆。
飞来燕子寻常事
此文喻言:燕王起兵,虽篡夺皇位,但不致天下大乱,也不致改朝换代,仍是朱家天下。「寻常事」意指,和往常一样,朱家天下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开到李花春已非
春天开花的果树很多,而当李花开时,春天就要结束了。此文喻言:当采花大盗李自成作乱时,将是明朝的末期了。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诸室皇子逃到江南,在一些忠臣的拥护下,虽仍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正如此预言:明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矣!
十九年后,南明三王,相继灭亡,明朝告终。
「李花」同时隐喻:李闯一群狗党,将是采花大盗,到处奸淫民家妇女,干尽伤天害理之事。
第四首诗预言:元朝灭亡后,将由布衣起家的英雄,争得天下。朱家王朝建都新城,采用新制,雄才大略,大力整顿后,朝政将可焕然一新。
明朝中虽有燕王之难,但只是家变,改朝不改姓,不足惊奇。而当采花大盗作乱时,可就大祸临头,明室岁月不多了。
(五)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胡儿骑马走长安
此文当指,清朝开国时之情景。解读这段诗文,不妨先对照当时的情境;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满清反客为主,小皇帝「福临」成为大清的开国皇帝。
「胡儿」即满清幼儿(幼帝),「骑马走长安」安为安稳,长为长城。此文喻言:满清小皇帝,安安稳稳骑马走进长城。同时隐喻:安稳进城,不动干戈,轻轻松松建国,从此长治久安,太平盛世。 (周文建注:长安,借指中国首都)
开辟中原海境宽
此文当为清朝建国后之预言。顺治年间,平定李闯之乱,消灭南明诸王。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台湾归降,并征服西藏。乾隆年间,打了十次胜战,号称十大武功。
「开辟中原海境宽」正如辞意;清朝入关后,平定中原,征服四夷,开辟边疆,使清朝疆域更为宽广。
此文同时隐喻:列强入侵后,清朝将陆续开放五口通商,及苏俄、朝鲜的边境通商,「海境宽」,即对海域及边境的管辖,更为放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
此文当指,洪秀全太平天国之乱,有如洪水,到处蔓延,几经折腾后,虽予平定,不料义和团之乱又起,到处骚扰,引发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又是赔款累累,苦不堪言。
此文预言:清朝末期,战乱频频,有如洪水泛滥,一波乍平,一波又起。正如太平天国之乱、中法战争、中俄战争、英法联军、回变之乱、拳匪之乱、及八国联军。一波接一波,灾祸连连,苦不堪言。
清光宜向汉中看
清为满清,同时为清除之意,「清光」有清除满清之意。
全文之预言:一则、当汉中有人起兵作乱时,将是清朝灭亡的时候。一则、清朝灭亡后,很可能又是群雄并起,而起兵于汉中者,将是群雄之王。正如国民党武昌起义后,在武昌成立国民政府,后迁都南京,完成北伐,统一中原。
「清光」为双关语,同时隐喻清末的贫穷、负债之象。
清末列强入侵,屡战屡败,连连割地赔款,光绪已成为中国史上最穷的皇帝,不但赔光八代祖宗留下的基业,而且负债累累。
八国联军之败,光赔款高达四百五十兆两(分三十八年清偿,息四厘,本利共计超过千兆两)。这么庞大的债务如何清偿?(周文建注:兆,百万。四百五十兆即四点五亿)
正如末句的预言:清光债务,只有期待汉中崛起的新主了。
第五首诗预言:儿皇帝轻松入关,不动干戈,却建立了大清皇朝。清朝年间,与外国关系密切,不但开放海口通商,更开放边疆之贸易。
太平天国之乱,有如洪水猛兽,生灵涂炭,清朝元气大伤,不料一波波的战争,内乱外患,接连不断,终致大清气数衰竭。而且预言清朝来到「光」字的皇帝时(光绪),将留下大笔债务,而耍清光这些债务,只有期待汉中崛起的新主了。
(六)
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漫天一白汉江秋
「汉江秋」汉江逢秋,以季节的变化,隐喻朝代的更替外,同时隐喻:往后就是汉人的江山,汉人的岁月了。「漫天一白」为天空一亮,隐喻一夕变天之意。(周文建注:漫天一白,指国民党青天白日旗)
此文预言:一夕变天,汉人将继统天下。
除了上述的解读外,还有其典故:武昌起义原定於十月十日清晨,一些新军将参加武装革命,不料十月九日傍晚,却有人说:「明早发难的事,似乎已走漏风声」。惊慌之中,有人提议,不如现在立刻动手,于是约于晚饭后不久,开始枪声大作,一阵混战,到了清晨,天空一亮时,武昌督府已被革命志士攻陷,城头上已飘起革命党的党旗。正如此文之预言:天空一亮,一夕变天。
而且此飘扬城头的旗子,正是青天白日的「漫天一白」。
憔悴黄花总带愁
此文当喻言民初的情景。「憔悴黄花」指黄兴带领的革命同志,推翻满清后,虽成立了国民政府,但有如憔悴的黄花,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虽完成北伐,短暂统一中原,但国共相争又起,且日军压境,国民军在内乱外患中,将难图大局,功亏一柜。
此文以「憔悴黄花」喻言:民国初年将有一个凋零夭折的政权,如国民政府。
吉曜半升箕斗隐
此句当指日军侵华。吉曜为美丽的阳光,美丽的太阳。半升当指辰时时分,此时阳光特强。箕斗为农具。一般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文却说:太阳升起后,拿了农具(畚箕、米斗等)去休息,去隐藏。
此文隐喻:日军侵华,锐不可挡,犹如初升的太阳,无法面视,只有避开,才不为所伤。(正如国民政府避入蜀川,逃过世纪浩劫。)
金乌起灭海山头
金乌为太阳,隐喻日本。此文以太阳的自起、自落,来形容日军侵华的结局。正如,日本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立刻宣布无条件投降,自动将其庞大的军力,撤离中国。
第六首诗预言:清朝的灭亡,有如一夕变天。江山易主后,汉人继统天下。而推翻满清者,正是青天白日旗的国民党。但国民军有如憔悴的黄花,群雄并起中,争战不断,却又逢外寇入侵,在内忧外犯中,愁云惨雾,难图大业,功败垂成。
又逢日军进占中原,锐不可挡,只有逃避一途,但其有如太阳的升沉,自起、自落,终将还我河山。
(七)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从前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梅花诗每一首诗,均各预言一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
而来到民国,却发生了国际战争,因而分成两首,第六首预言民国初年,第七首预言民国末年。
此第七首诗,应该是民国末年的预言。对照推背图及姜太公万年歌;
姜太公万年歌预言:民国一百九十年以内,是民主时代。尔后将演变成战国群雄的诸候政治,民国两百九十年后,将发生严重的战争。
推背图则预言:民国一百四十年后,中国富强,称霸天下。一百九十年后,军事政变,军王称帝。尔后分裂成八个小国(对外仍是一个中国)。民国三百年左右的甲寅年,将发生核子战争,人类大量死亡。
梅花诗第七首之诗文,对照之下,亦大致相近;
云雾苍茫各一天
「各一天」当指各有一片天,此时应为分裂的局面。正如推背图第四十九象之预言诗文:「八牛牵动分南分北分东西帝王称兄弟纷纷是英豪」。
「云雾苍茫」,天空一片苍茫,漫天笼罩著一股不祥的晦气,愁云惨雾,战云密布。隐喻: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
可怜西北起烽烟
文意非常清楚,西北开始发生战争。可怜,当指百姓无辜,死伤惨重。以现代武器威力之猛烈,死伤必然非常惨烈。
东来暴客西来盗
东来暴徒,西来强盗,除了喻言一场混战,战况激烈外,不无东西夹击,劫数难逃之意。
推背图预言:「时穷则变,水火相战,白米盈仓不值钱。」其解读为:
太平的日子已到了尽头,时局大变,水火相战,人类大量死亡,白米盈仓没人要。
还有胡儿在眼前
胡为北方异族之通称,亦为不清楚,不明事理之意。
此句与上一句连贯,可解读为:东西夹杀之外,还有蛮人恶煞在眼前,强调难逃一死,必死无疑。
梅花诗的诗文中,常崁入一位关键性的人物,「胡儿」或许指某人姓胡,对照推背图之预言,当时已分裂成八个小国,或许「胡儿」,指某国主姓胡,当其儿子掌权时,将在国内发难,加上国外的东西夹击,一场混战中,带来了人类的浩劫。
此文为双关语,其还可解读为:人都死光了,只剩一些胡儿,不知大难临头,不了解时代浩劫已经来临的儿童,尚存人间。
刘伯温之预言:「父死无人」一些父字辈都死光了。
推背图预言:核战前,部份孩童及妇女,将避居山头及山洞内,尚能逃过一劫。
此第七首诗预言:民国末年,将呈分裂局面,战国群雄,水火不容,刀兵相向,战云密布,愁云惨雾,毁灭性的战争,将带来人类的浩劫。
西北起战火,大祸临头,劫数难逃。人民无辜,大量死亡。只剩下一些即早避难的儿童及妇女,存活人间。
(八)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如棋世事局初残
如果把世间事物,以下棋来作比喻,此时将是初残的局面。(所谓初残,一则残缺不良,到处零乱不堪。一则人口大约只剩三分之一,而且只剩一些老弱妇孺)。
此第八首梅花诗,当喻言核战停息后之情景。核战之后,人间文明、建设、产业,已破坏殆尽,大约仅剩三分之一未遭破坏,或许人口也只剩三分之一。
共济和衷却大难(周文建注:为了抵御大灾难,人类必须和衷共济)
却,为去除。却大难,应为了却这场灾难,清除这些残破的家园。
「却大难」应为双关语:要了却核战后遗留下来的灾难,太难了。
「共济和衷」,当指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团结,和平共荣,隐喻将有一段太平日子。同时隐喻:有一段共和政治的日子。
刘伯温之诗文:「父死无人,兄弟抬」兄弟为昆仲,或许隐喻昆氏上台后,将中国分成数个区域,采行共和政治,彼此有如兄弟。
推背图称:「阴阳和化以正 后见尧舜」当天地核尘落定,日夜调顺,阴阳调和后,中国的历史将再从尧舜之「禅让政治」开始。
刘伯温的诗文与推背图,融合后之解读为:核战之后,中国历史将再度出现禅让之治。昔日大禹治水,采「分流疏导」终能奏效。而此时可能有一昆氏上台后,亦将提出「分区共治」,有效的整治了残破不堪的家园。而且将再行禅让,两代明君,治国有功,传为佳话。
豹死犹留皮一袭
豹虽死了,但还留下一袭华丽而保暖的好皮裘。隐喻:核战严重的破坏下,人们还是保藏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种子、基因等等。
最佳秋色在长安
战后,万事万物破坏殆尽,满目沧夷,久久难以重见荣景。此时的景象,只能以秋景来形容之。而此时人间最好的景色,则是:在长期的和平下,人民安居乐业。(周文建注:长安,当指中国西部,因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在核战中被破坏殆尽,西部落后地区反而未遭受太大破坏。妻子同修之佛子们,亦选择山西终南山为出家之处)
推背图称:「重见中天新气象,卜年一六寿而康」,再见盛世景象,大约要一百六十年以后。而这一百六十年内,人民将享福寿安康的日子。
第八首梅花诗预言:核子大战后,大家携手合作,共同收拾残局。还好在核战的破坏中,人们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种子、基因等等,人类在艰困的环境中,将重新塑造长期祥和的社会。
(九)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火龙蛰起燕门秋
火龙为火炮,蛰为蛰伏、冬眠。「火龙蛰起」,当指蛰伏很长一段时间,未再发生的战争又开火了。燕门当指燕门关。
此文隐喻:经历一段长治久安之后,燕门关外,又有异族兴兵作乱,往后又要过一段哀愁的日子了。
原璧应难赵氏收
春秋时代,秦国觊觎赵国的国宝「和氏璧」,愿以十五个城池作为交换,但取得宝玉后,秦国背信。蔺相如一番口舌,向秦国要回和氏璧,「完璧归赵」传为佳话。
此文「完璧难归赵」喻言:外寇兴兵,就是为宝玉而来,外寇入侵中原,将极尽其所能,搜刮掠夺中原的各种宝物。
一院奇花春有主 连宵风雨不须愁
解读为:一院珍贵的奇花,引来盗贼的觊觎,虽经连夜的盗取与蹂躏,但春院有主,赶走盗贼后,随即将之复原。「春有主」或许崁入一位明主,其姓名中有个「春」字。
此文隐喻:贼寇进犯中原,一些宝物、机械、科技设备、财物等,大量被搬走,但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复兴中原,再造美丽家园。
此段对照推背图,与「韩国进犯中原」之预言相近。
推背图第五十二象之诗文为:「慧星乍现,不利东北,瞻彼乐国,蝺蝺何之」
其解读为:中国东北出现煞星,一群贼寇,觊觎中国乐土,长驱直入,进占中原。
推背图另有诗文:「门外客来终不久,吴楚依然有帝王」。其解读为:来自东北的异邦贼寇,虽入侵中国,但为时不久,江南一带将出现明君,没多久即赶走外寇,再建中华基业。
第九首预言:异邦入侵中国,犹如盗贼一般,国内一些财物、宝物、及现代机械设备等各种重要物资,将被大量掠夺,然而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赶走贼寇,再造中华基业。
(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数点梅花天地春
数点梅花诗,看尽人间几回春。即由梅花诗中,可以看出,人间万事万物的成败兴亡,悲欢离合,有如春来春去,交替循环。
欲将剥复问前因
「剥复」一则为一再分析、解析。一则为剖开与复原,即分与合。(周文建注:剥,复,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剥代表事物开始衰败,复代表食物开始恢复生长)
此文可解读为:若要一再剖析人类的分分合合,问其原因,及最后的结果将如何?
辰中自有承平日
世界自然将会出现天下太平的日子。
四海为家孰主宾
四海一家,世界大同,谁都可以是主人,谁都可以是宾客
5. 十首著名的梅花诗有哪些
十首著名的梅花诗有:
1、《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此诗写梅花不甘落后,早早开放,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2、《咏梅》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诗人将梅比作山中高士,林下美人,品格高洁,气质高华。而诗人认为,这样美丽的仙姿应该出现在天上。作者极力赞扬梅花的仙姿和高洁,看来也是爱极了梅花。
3、《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一种清孤不等闲”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4、《梅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在这首梅花诗中,诗人描写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态,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坚贞的爱国思想。
5、《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正是眼前这凄清的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丰富联想。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
6、《绝句》
元·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7、《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是一首遗民诗。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叹,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
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8、《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9、《梅》
唐·杜牧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作者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
10、《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是宋代王淇写的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特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
6. 四字梅花诗农家对联
一
上联——三叶苜蓿促体育,
下联——四字梅花诗农家。
二
上联——六角雪片颂春意,
下联——四字梅花诗农家。
以下信息源自网络。
★三叶草(草本植物)
三叶草属(Trifolium),又名车轴草属。三叶草包含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各种颜色的三叶草、苜蓿、以及其他各种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呈长圆形;有特别长的根系,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在旱季亦可生存;还可以作为牧草、绿肥作物或者观赏植物,种植车轴草能使土地肥沃。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
在西方很多国家(如英国、美国)长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代表着幸运。因为四片叶子的三叶草被认为是只有在伊甸园中才有的植物。而在有些国家里,扑克牌里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运的车轴草。
在澳洲及加拿大等地区,车轴草属植物都属于野草类,必须予以剪除。在中国,三叶草数目不同会有不同的花语,比如三片代表希望等。
荷兰翘摇,豆科、车轴草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达5年。种类遍及全世界,有300多种,我国栽培较多的为红三叶、白三叶和杂三叶。白车轴草为优良牧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抗寒耐热,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适应,是本属植物中在我国很有推广前途的种。可作为绿肥、堤岸防护草种、草坪装饰,以及蜜源和药材等用。偶然出现的特殊变异体有四片叶子寓意为“幸运草”。
★三叶草(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Adidas标志)
三叶草(adidas Originals)从1972年开始成为阿迪达斯的标志,当时所有阿迪达斯产品都使用这一标志。三叶草的形状如同地球立体三维的平面展开,很像一张世界地图,象征着三条纹延伸至全世界。但从1996年开始,三叶草[1] 标志被专门使用于经典系列Original产品。经典系列是选择阿迪达斯历史上最好的产品作为蓝本,在对其面料和款式进行略微修改之后重新发布的。整个系列更趋时尚化,产品包括鞋、服装及包袋等附件。
7. 梅花古诗是不是采用对仗
王安石的梅花古诗是“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绝句,格律不要求对仗。(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这首诗两联都没有对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 梅花诗十首解读
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梅花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9. 最经典的梅花诗是什么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简析:这两句诗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属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白梅盛开在冰天雪地的寒冬,不和普通的桃李一样混杂着凡尘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