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而已
①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处(或作者)有几种说法:
①古语,或曰谚语、俗语,并非出自哪一个名人之手。
②陆游
③朱熹
④杜甫
⑤毛泽东
⑥陈毅
今查《全唐诗》电子检索版、《全宋词》电子检索版、《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四部丛刊》电子检索版,确定古人诗人中没有这两句。又查找毛泽东、陈毅诗文(不全),并经网上搜索,基本确定也不是出自毛、陈二人之笔,所以基本可以确信是一俗语,并非出自某一人笔下。
来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警世贤文是民间的俗语、警句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② 崔道融的《梅花》一诗的 翻译
唐·崔道融《梅花》白话释义: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含愁聆听《梅花落》的笛曲,枝干横斜错落,似忧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原文: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此诗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梅花初绽乍放,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于画中。
它们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后四句重在抒情,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动了徘恻之心,向北风传达自己的怜惜之意。全诗描写极富神韵,写尽梅本来丰骨面目;又化人入花,情深意切。
(2)梅花而已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崔道融在乾宁二年(895)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才情与抱负未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文章赏析:
崔道融《梅花》此诗,“冷”、“清”、“愁”、“苦”四字,可作概括。所有情愫,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诗人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
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句写“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己在他诗中吟道:“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
林逋在他诗中也吟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齐己的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逋诗着重一个“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至此,此四句描写了几枝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于画中。它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写“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己诗无此写人之句。林逋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写“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己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
林逋诗至上句已毕。此后四句重在抒情。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
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千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它多开些时间吧。
③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还有出处
出自唐代舒元舆的《贻诸弟砥石命》。 原文是: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 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 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於胸中。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 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於切磋 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 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 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 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 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 质柔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 生於代,苟不病盲聋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 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 於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 景耶! 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 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於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千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 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於薪粟,日丐於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 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於人,为 投剌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日夜忆念,心力全耗。且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 长成,不深谕解。今会鄂骑归去,置石於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 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为吾守固穷之节,慎临财之 苟,积习肄之业,上不贻庭闱忧,次不贻手足病,下不贻心意愧。欲三者不贻, 氐在尔砥之而已,不关他人。若砥之不已,则向之所谓切金涵星之用,又甚琐 屑,安足以谕之,然吾固欲尔辈常置砥於左右,造次颠沛,必於是思之,亦古人 韦弦铭座之义也。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於其侧曰: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乎!仲兮季兮, 无坠吾命乎!
④ 张枣诗歌中“梅花落满了南山” 深意何在详细一点。好的加分。
⑤ 有关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意思
意思是不经过彻骨的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出处: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全诗: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劳这样的想法是不寻常的,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6)梅花而已扩展阅读: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这是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⑦ 怎样形容梅花
1、寒凝大地,它顽强地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有的白里透红,有的亮白典雅,有的粉色如霞……千姿百态,灿烂芬芳,像云霞装扮着大地,点缀着残冬。粉嫩的花蕊散发着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香气不是其他花能媲美的。茉莉花香气太浓,甚至有些俗气;菊花香太淡,有些隐逸,至于牡丹芍药,似乎又太华贵了。只有梅花阵阵暗香,使人神清气爽。
2、走进灵峰,远远地看去,只见一株株梅树笔直地挺立在草丛边上。那红梅像是被颜料染过似的,鲜艳夺目,一片一片的红梅树看起来就如同一丛丛火苗在跳跃。渐渐走近了,才发现有几朵红梅还是含苞待放的,那花苞上还有个小孔,像一个瓶盖子口,又如一个羞涩的小女孩红着脸;有几朵还是探头露脸的花骨朵儿;还有几朵已经完全开放。
(7)梅花而已扩展阅读:
梅(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参考资料:梅-网络
⑧ 为什么腊梅不是梅花,连梅花科都不是
寒冬腊月,草木大多枯萎,可赏的花更是少得可怜。不过好在大自然还是垂怜我们的,至少还有不畏严寒的腊梅供我们欣赏。
蜡梅几乎是寒冬腊月里为数不多可以观赏的户外花卉,黄色的花朵娇嫩又带有一种风骨,堪称冬天里的一股清流。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你只要记得,蜡梅属于樟目蜡梅科,梅花属于蔷薇目蔷薇科,蜡梅和梅花的关系远没有腊梅和樟树近。
⑨ 关于梅花的诗句,要两句
《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专春。
《梅花》宋属•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题画梅》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我国古典诗歌吟咏梅花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诗经》《楚辞》中遍撷群芳,都没有梅花的踪迹。不知道是物种演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这种花才在诗文中开放。由于兴寄手法的使用,唐诗中的梅花很多并不是真正的诗歌主题,只是一个抒情的媒介而已。到唐中后期乃至两宋,真正咏梅本身的诗作才多了起来。
⑩ 梅花(红梅)与桃花的区别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桃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6一8米。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叶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绒毛,因品种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