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金品卿梅花

金品卿梅花

发布时间: 2022-02-17 01:29:45

❶ 珠山八友之一田鹤仙的诗鉴赏

田鹤仙(1 894—1 952),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画室名古石斋。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年曾任景德镇税务局职员,后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后来才加入绘瓷行列。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王冕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画精神,“珠山八友”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的赞誉诗句。
田鹤仙气质文雅,为人谦和。高大的身躯,大气的五官,胖胖的脸庞,稀疏的乌发,数九寒天亦不戴帽子,炯炯有神的双眸不饰眼镜,颇有超然物外的梅花气韵。他生活清贫却过得十分潇洒,喜爱钓鱼、种花、饲鸟、玩石、饮酒。种花分送邻里,与友人对酌, 旨在消除心中块垒。他崇尚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既爱大自然之山水,又爱奇石天然成趣的山水,认为二者皆是造化之功。一次他沿溪行,偶尔瞥见一奇石,造型酷似天然山峰,细窥石面显露出浮雕式层峦,乃溪流长期冲刷巧成,激动之余,以手拔出l尺5寸长之青石。奇石出水后,他发现水中尚有一截,懊悔未用锄头掘至根部,否则更完整。王大凡闻讯观赏后,盛赞造化之神奇。其钓鱼意在寄托求鱼不求人的情怀,独自置身荒郊野外,不受名誉所累,寄情青山绿水,品尝活水煮鲜鱼,别有一番滋味。
人生态度达观的田鹤仙,面对儿时寄居处包办的无爱婚姻,却无可奈何。离婚后屡遭习惯势力的非议,连志同道合的“月圆会”同仁也有的不理解,视为不道德,一度欲将田鹤仙从“珠山八友”中除名。感叹之余,田氏在所绘的《瞎子图》题画诗中云:“劝君脚下须求稳,前途崎岖路不平。”与前妻离异后,同所爱的景德镇中年妇女同居厮守,相依为命。田鹤仙自幼爱好绘画,在抚州曾从施雪江学画山水。民国初年任职景德镇,业余习画,结识景德镇瓷画艺术家徐仲南,并渐次与其他画家交往,中年遂潜心瓷画,终弃职专事画瓷。他先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月圆会”成立时, 田鹤仙末跻身最早的八友之列,但交往甚密。此后八友成员多有离散,成堂的瓷画作品需松、竹、梅配套,田鹤仙由山水改画梅,学得煮石山农胎息且一枝挺秀。由于其梅花枝干挺拔,疏密有致,深得“文人画”艺术精髓,在成堂配画中, 以瓷上梅花独领风骚。
田鹤仙乃“珠山八友”群体中天赋颇高的一位瓷画家,在其从艺到离世的短短20年间,传世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赢得的赞誉广,“半路出家”“大器晚成”,是有口皆碑。
田鹤仙画梅之初,作品中时有提及煮石山农王冕画梅千古留名。他越过清代扬州八怪,转而效法元代王冕,枝干舒展挺秀,花蕊红彩点染,枝干与花朵浓淡对比,突显梅花的丽质沁人。所画之梅或老干横斜、瘦傲天然;或以山水皴法画梅,别有旨趣;或令粗、老、嫩枝在一张画面上组合,变化多端。诸如彩绘梅树瓷板画,就是以上技法的形象写照。
田鹤仙效仿王冕写梅时,喜以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枝干、枝丫,扭曲处笔触更是似有若无,巧妙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其绘瓷用的釉彩非常浓结,恰好用断续的笔触施釉,二者十分契合。
田鹤仙学王冕,却不拘泥于其线条自由少跌宕之画法。画梅时,以山水功夫画线条,穿插上采用山水跌宕,令画面错落起伏,气势磅礴,山水功夫在花鸟上得以延伸、发展。山水上大气,梅花上也大气。
田鹤仙画梅只画花枝,不画背景,创立了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虚实相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田鹤仙惯以对角线把画分作两半,将描写的物象——梅放在一边,留空的一边题款落印。由于他文人出身,书法功底深厚,写字亦是绘画笔法,加之擅长诗词,画面上梅满、字多、诗俊逸,再配以朱文小篆方印,给人以满目留芳之美感。
从田鹤仙的学艺经历及留存于世的作品年代看,其鼎盛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在这短短的创作黄金期,成为八友中“配画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位画家,被誉为景德镇粉彩瓷上开画梅先河者。
田鹤仙创立的“梅花弄影法”、“虚实衬托法”和以山水功夫画梅,字与梅融为一体共组画面等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介绍中国第一个陶瓷流派——“珠山八友”在“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时,专门提到了田鹤仙的《梅花·粉彩文具》“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序言”,亦提及民国初年到景德镇从事瓷器彩绘的画家有“安徽画家金品卿、王少维,波阳画家潘陶宇,浙江画家田鹤仙等”,评价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陶瓷卷”中还专门介绍了田鹤仙的《梅花纹粉彩文具》及《红梅·粉彩灯笼瓶》,称之为20世纪“30年代的精美之作”。
田鹤仙在建国初期英年早逝,未及培养传人,但其人品和画品却为后世景仰,可谓“留得清香在人间”。

❷ 田鹤仙的影响成就

从田鹤仙的学艺经历及留存于世的作品年代看,其鼎盛时期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在这短短的创作黄金期,成为八友中“配画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位画家,被誉为景德镇粉彩瓷上开画梅先河者。
田鹤仙创立的“梅花弄影法”、“虚实衬托法”和以山水功夫画梅,字与梅融为一体共组画面等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总论中介绍中国第一个陶瓷流派——“珠山八友”在“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时,专门提到了田鹤仙的《梅花·粉彩文具》“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序言”,亦提及民国初年到景德镇从事瓷器彩绘的画家有“安徽画家金品卿、王少维,波阳画家潘陶宇,浙江画家田鹤仙等”,评价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装饰产生了重大影响”。“陶瓷卷”中还专门介绍了田鹤仙的《梅花纹粉彩文具》及《红梅·粉彩灯笼瓶》,称之为20世纪“30年代的精美之作”。
田鹤仙在建国初期英年早逝,未及培养传人,但其人品和画品却为后世景仰,可谓“留得清香在人间”。

❸ 清代制瓷名家排名

第一代:
程门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汪藩 周子善 俞子明 吴少萍
江永源罗允夔 任焕章 余焕文
万子铭蒋玉卿
第二代:
朱少泉王岐山 陈子常 汪章
许品衡方家珍 周筱松 汪照藜
方少溪张云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黄铭光 许达生。
第三代:
王子卿松石 戴裕成 梅春
高恒生安少山 胡献瑞 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
段生茂胡仲贞 吴飞麟 王琦
潘陶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
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
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
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
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
三 画

广国华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 泰 光绪年间
万 兴 光绪年间
万云岩 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
万子铭 光绪年间
万辅廷 光绪年间
子 云 光绪年间
子 珍 光绪年间
子 环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 良 民国年间
义 茂 光绪年间
义 隆 光绪年间
义 兴 光绪年间
义太和 光绪年间
马庆云 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 民国年间
大吉生做

四 画

少 山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
王恩怀 王步第三子
王声怀 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 民国末
王歧山 光绪年间
王 琦 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 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擅草书,写意人物,号称“西法头子”,斋名:陶陶斋,用印:西昌王琦.(1884--1937)民国新粉彩派

王大凡,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1888--1961)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民国新粉彩派
王 震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 步 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长花鸟.“青花大王”,用写实点染技法,直追康乾.(1898--1968)
王炳荣 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王大凡之侄,号桃源山人.原籍安徽黟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瓷画,擅长人物瓷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 光绪年间,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王子卿 光绪年间
王荣顺 民国时期
王 品 民国时期
王羡阳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 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筱兰:王大凡之女.
王顺发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呜跃动状。
王大屏 民国时期
王一亭 1916-1993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 璞 民国时期
王倚之 民国时期
王东石 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王炳荣: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山水,花鸟,人物,用方形刻款“王炳荣作”(篆书阳文)
元泰主人 生卒年不详。期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
王晓帆 王大凡之子。
王凤池: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浅绛派
文 晃 民国时期
文绍武 民国时期
方云峰 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年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和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版画。
方家珍 光绪年间
方少溪 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 生卒年不详,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
方伯卿 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 建国初
毛子荣 民国前期
孔 圭 民国前期
长庚氏 光绪年间
邓碧珊 1874年生,1930年卒。字辟寰(辟宇),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铭兼有草情隶意,苍郁遒劲。斋名:晴窗读书楼.(1874--1930)
邓锡龄 邓碧山之子,长人物。
邓碧孙 民国时期,邓碧珊的儿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但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长花鸟人物.
邓重明 民国时期
邓 奎 瞿子冶之友,常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 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邓必洁 长雪景山水,民国

五 画

冯桂林 1907-1945年,宜兴宜城人。江苏省立陶器工厂“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其师为程寿珍、范大生。后受雇于“汪裕泰茶庄“制壶,以“卷翁”作印章款。又曾受聘于“吴德盛陶器公司“,所制紫砂,器底有“金鼎 ”商标。
冯启顺 光绪年间
冯大陀 江西都昌人,室名“陶然轩”。民国晚期瓷画家,擅长人物瓷画。冯大驼笔下的人物,比例合度,神态较为生动,面部以淡赭晕染。
田鹤仙 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1894年出生,1952年卒。浙江绍兴人。长梅花山水,曾为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珠山八友成员。田鹤仙初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风神绰约,强健有力。
田 宣 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叶巽斋 光绪年间
叶怀清 光绪年间
叶振(震)嘉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创设骨彩。
仙 槎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
于光绪后期至民国时期,是一位多产瓷画家。所绘作品,底款多署“映莲轩造“。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早期画青花,后期转向粉彩。
卉 园 民国时期
半园主人 光绪-民国年间
玉 庭 同治年间
石奇峰 民国时期
石宇初 刘雨岑的徒弟,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六 画

刘芳谷 光绪年间
刘仲卿 1889年生,1969年卒。字锡祖,江西莲塘县人。二十纪四十年代到景德镇绘瓷,9岁学画,青年时临摹了故宫大量名画 ,中年后专攻粉彩花鸟,虫草,自创一套独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流畅自然,细腻生动,花卉、蝴蝶最为突出,颇具雍正时期粉彩风格。
刘 平 刘雨岑之子
刘雨岑 原名玉成,后改雨成(雨城),别号澹糊渔(澹湖鱼),又号巧翁,长花鸟,创水点桃花,斋名:饮冰斋,觉庵.(1904--1969)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粉彩雄鸡,为世所重。后创作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一玻璃白底子,再用红彩去点,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发色鲜艳。
刘希任 1906年生,1967年卒。江西南昌县人,室名:再思轩。永华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南昌开“中南瓷庄”。擅长粉彩人物、花鸟与雪景。
刘少轩 宣统年间
刘顺太
刘森泰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刘森泰的博古瓷画,以瓶花为主体。
刘吾展 民国年间,善画瓷画动物,以画猴见长。
刘胜记 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
刘佐韩 刘胜记之子,民国晚期石湾陶塑艺人。
江栖梧 光绪年间
江福昌 民国时期
江永源 光绪年间
江潮宗 光绪年间
江 春 光绪年间
江祥发 光绪年间
江和丰 民国时期
江金白 民国时期
江重镇 民国时期
江源茂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许达生 光绪年间
许发(友)生 王步之师
许进勇 字友义,号云麟,生于光绪十三年(1897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其祖父许良西、父亲许起容,均系德化佛像雕塑名家。许进勇毕生从事瓷雕艺术,并经营“裕源”商号。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当年曾为香港“玉成轩”、“源源”等古玩商特制成不少仿明清瓷塑制品。
许世华 许进勇之长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解放前出境,后与其弟许世南留居香港,从事瓷雕艺术。许世华、许世南兄弟都继承父业,民国期间在家乡从事瓷雕制作,“联谊轩”是当时兄弟合作的堂号。
许尚礼 民国时期,安徽石埭人,擅长花卉、翎毛瓷画。
许子成 光绪年间
许品衡 光绪-民国年间
汤有光 字成卿,1877年生,1970年卒。原籍安徽太平。1903年就读两江师范学堂美术音乐专业,曾任江西省立乙种窑业学校监学和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校长。
闵丹臣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山水画见长。闵丹臣画山水,以留白的釉面来象征江河,旨在造成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朱少泉 光绪年间
朱荣记 朱荣记是店号还是人名,以及朱荣记在世的具体时间,相关史料均无记载。晚清和民国前期的瓷塑精品,都往往钤陶艺家的印记。
朱磊青 民国时期
朱 明 民国时期
朱秋霞 民国时期,刘雨岑之妻,善画鹿。
全 廷 光绪年间
任焕章 光绪-民国年间,长人物、山水。浅绛派
任逢瑞 民国时期
达 山 光绪年间
安少山 光绪-民国年间
孙福昌 民国时期
孙玉卿 光绪年间
孙月轩 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
孙明泉 光绪年间
孙茂盛 光绪年间
行吾素 民国时期
同和氏 光绪年间
尧臣氏 光绪年间
毕伯涛 1885生,1960年卒。名达,别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与珠山八友齐名,长花鸟擅长粉彩花卉翎毛瓷画。其子毕渊明也系著名瓷画家,善画虎。
毕渊明:1907年生,安徽人,擅老虎,动物。
伍义顺 民国时期
吕尚文 光绪年间
吉 人 光绪年间

七 画

宋谦成 民国时期
汪小初 同治年间
汪东荣 民国时期,安徽休宁人,擅长古彩工笔人物和花鸟瓷画见长。
汪友棠 各汪棣,字柳村,长山水、花鸟人物俱佳。汪友棠,生卒年不详,安徽黟县人,室名“修竹轩”。从其传世作品来看,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属高产瓷画家,画路较宽,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浅绛派
汪晓棠,又名汪棣王琦之师,长人物,斋名:彤云山房.名棣,号:“龙山樵子”。1885生,1924年卒。江西婺源人。擅长粉彩人物,画风秀丽轻盈。民国前期,曾当选为浮梁县陶瓷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汪 章 光绪—民国初期
汪照藜 光绪年间
汪永泰 光绪—宣统年间
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创青绿山水,斋名平山草堂,(1884--1942)汪野亭创作的山水瓷画,采用粉彩青绿山水技法,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落笔奔放,烟云满幅,有类泼墨,风格深厚苍劲。民国新粉彩派
汪小亭 汪野亭的次子,1970年卒。擅长粉彩山水瓷画。号平山草堂主人。
汪少平 汪野亭的长子,擅长粉彩山水瓷画。号传芳居士
汪桂英:汪野亭之女,长山水.
汪家珍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汪 潘 同治—光绪年间,字介眉,长山水花鸟。汪藩:字介眉,长山水花鸟,字佳. 浅绛派
汪祥发 民国时期
汪昆荣 民国时期
汪云章 民国时期
汪以俊 长山水花鸟,民末。
汪廷至 光绪年间
汪绰章 光绪年间
汪淦泉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人物瓷画见长。汪淦泉画仕女,重在五官,且面颊浑圆。
汪义顺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汪义顺的花卉瓷画,趋于图案画。
汪 洋 民国时期
汪太沧 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1901年生,1953年卒。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并于该校任教。擅长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妙到毫巅。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享有盛名。
汪云山 民国时期
汪释兴 民国时期
汪新平 民国时期
汪乃斌 民国时期
汪宝根 宜兴蜀山人,与旭斋。民国时期在“吴德盛陶器公司”和上海“铁画轩公司”当技师。

李新生(祈生):长红梅.
李铨昌 咸丰年间
李友梅 光绪—民国年间
李盛春 建国初民国时期
李蕴辉 光绪年间
李荏辉 民国时期
李维翰 光绪年间
李子祥 汪野亭之徒
李裕元 擅长素胎雕瓷,活跃于光绪年间。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雕反瓷
李裕成 同治-光绪雕瓷家,长花鸟,款篆书阴文:用方形刻款“李裕成作”(篆书阳文)
李山东 民国雕瓷师
李明亮 民国年间,擅长粉彩草虫瓷画。
李友松 光绪年间
李松如 光绪年间
李子齐 民国时期
李之衡 民国初期
李梦丹 光绪年间
李端山 光绪年间
李永兴 建国初
吟香主人 光绪年间,罗仲林的艺名。
吴龙发 民国时期
吴zheng 字待秋,别号“鹭鸶湾人”、“春晖外史”,室名南樵书屋。1878生,1949卒。
吴芝生 民国时期,邓肖禹之师。
吴寄甄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吴 康 民国后期,长画像。
吴霭生 1886生,1926年卒。1909年到景德镇从事色釉研究,创办合兴瓷庄,曾任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
吴少峰
吴少萍 同治年间
吴印恒 民国时期
吴海峰 民国时期
吴飞麟 民国时期
吴 俊 民国时期
吴成仁 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吴德祖 民国
吴德盛 “吴德盛陶器公司”成立于1916年,由吴汉文创办。其商标为“金鼎”。
吴寿棋 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何许人 字德达(字德建),又名何处,乳名花子,后改为华滋,号许人。1882年生,1941年卒。安徽南陵人。民国时期,先后在景德镇和九江开办彩瓷作坊。长雪景山水,用印擅长粉彩雪景,布局疏密有致,构图简练明快,景物传神,画风雍雅细丽。
何明谷 光绪年间
何杰一 民国时期,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
何子林 光绪年间
余 钊 光绪-民国年间
余翰青 1902年生,1987年卒。号拙翁,室名:清平画室。江西乐平人。早年拜陈德明为师,民国中期成名,为民国时期著名瓷画家之一,擅长粉彩花鸟。建国后,任教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
余文襄 1910-1993年,又名恂松,别号华舜,斋名:明泉古屋。原籍江西都昌,世居景德镇。1913年就读于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后从何许人学艺。擅长粉彩雪景。中年画风精细传神,笔墨秀润。晚年风格雄峻,豪放粗旷,“称雪景大王”。
余竹青: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活跃于三、四十年代。
余玉田 活跃于光绪年间,善画浅洚人物花鸟
余磊青 民国时期
余华生 民国前期
余荣华 民国时期
余立成 民国时期
余立卿 光绪-民国年间
余慈仁 民国时期
余鑫盛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余鑫盛善于用色,所创作的瓷画,画面艳而不俗,和谐、亮丽。窑釉色。曾在景德镇创作瓷雕人像,其衣褶又具德化风格。
邹文候 南昌人,馆名:浔阳画馆。二十世纪三二年代受聘于南昌丽泽轩瓷店。擅长花卉、翎毛、走兽、草虫瓷画。1951年去世。
邹金龙 民国时期,汪野亭的妻子,汪野亭的瓷画曾托其名。
邹国钧 字金监,号鸿轩,江西乐平人,汪野亭的学生,擅长粉彩山水。1913年生,1997年卒。邹国钧:汪野亭之徒,长山水
邹岭: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
邹洁: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
邹振钦 民国
邹文候:长花鸟.(?--1951
邵美之 同治-光绪年间
陈子良 民国时期
陈国治 道光至同治,长山水人物。陈国治的“彩画雕镂”,是用瓷泥在坯体上填堆出纹样,然后上釉入窑烧成,整个画面凸现于器面之上,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道光--同治间瓷雕艺师,长山水人物,用刻款“陈国治作”(楷书阴文)
陈山东 清末-民国初,瓷雕家。
陈光明 字匡庐,名润宝,清末-民国初时的紫砂艺人。
陈子常 光绪年间
陈映珍 民国时期
陈华珍 民国时期
陈德明 又名香生,惭时期,擅长花鸟瓷画。陈德明:又名陈香生,余翰青之师
陈书人 清末-民国初年,广彩瓷画家。
陈雪娟 民国时期
陈雪岩 民国时期
陈渭岩 又名惠南,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民国前期,1928年去民。陈渭岩创作的陶塑,多仿古代名窑釉色。曾在景德镇创作瓷雕人像,其衣褶又具德化风格。
陈宝斋 民国时期
陈耕生 田鹤仙之徒
陈耀星 建国初、长山水。
陈善模 民国时期
陈善樵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陈善樵画荷花,突出花朵盛放之美。
陈义宝 民国时期
陈盘根 民国时期
启 明 光绪年间
佐 卿 民国时期
时幻影 1908-1968年,安徽黟县人,以粉彩鱼画著称。
杨枣卿 同治年间
杨海生 1915-1969年,丰城人。擅长捏雕、镂雕。 雕瓷派
杨鸣皋 民国时期
杨慕掏 民国时期
杨紫卿 民国时期
杨锦华 民国时期
杨学义 民国时期
杨青山 民国时期
扬厚兴:长肖像
陆山云(陆云山)1901-1974年,江西省丰城人,1932 年在九江画瓷,1937年留居景德镇从事瓷画艺术。
张筱耕 一作小耕,又名逢年,江西萍乡人,民国时期的江西省陶业学校图画教师。擅长花鸟瓷画。
张 熊 字子祥,1803年生,1886年卒。嘉兴人,海派画家,擅长花鸟瓷画。
张志扬(汤) 1893年生,1971年卒。江西婺源人,斋名“亦陶”,创笔峰点染山水。1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粉彩,1935年任教于浮梁县陶瓷职业学校,1945年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建国后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前期多绘彩山水瓷画,工细严谨,气势磅勃,后期则参郎世宁技法,专工骏马瓷画,运笔设色,形神生动。
张沛轩 约1900年生,1950年卒。江西余干人,以邓碧珊为师,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张沛轩画鱼藻往往参照师法,以静态的瓷器白釉,来反衬水藻的飘拂和游鱼的动感。
张荣顺 民国前期
张荣明 民国时期
张洛山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善绘鱼藻,画风与邓碧珊接近。但是,邓氏画鱼藻,多以留白来象征水面;张氏画鱼藻,不仅画水面涟漪,而且还画水中的日影。
张 云 子子英,活跃于光绪年间,长山水。张子英
张舍云 光绪年间
张德生 民国时期,江西波阳人,刘雨岑之徒,擅长粉彩瓷画填色,子张松茂为当代著名瓷画家。
张晓根 王琦、程意亭之师
张 浩 字犀候,汪野亭之师
张品三 光绪善人物
张松涛 张德生之子,长花鸟,号“芝山龙竹” 号“芝山友竹

❹ 请教汪友棠瓷板价多少

亮亮:这几天我老是在想兄弟你做古玩这行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5个金诰的茶盅卖掉8000元,金品卿的梅花板卖掉是不3000元,松生(程门)的暧锅卖掉一千多元 ,无款王步印泥盒卖掉是900元。难道汪友棠价格比他们三大家还高。。兄弟我搞不明白。。。。。:mad::mad::mad::mad::mad:[]

❺ 清末民国间有姓高的画家吗都有谁啊

高翔(1688(戊辰年)--1753),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犀唐等,江苏扬州人。一生从未做过官。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❻ 哪些地方清代时生产瓷器

一、瓷雕派

1.陈国治:道光--同治间瓷雕艺师,长山水人物,用刻款『陈国治作』(楷书阴文)

2.王炳荣: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山水,花鸟,人物,用方形刻款『王炳荣作』(篆书阳
文)

3.李裕成: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花鸟,用方形刻款『李裕成作』(篆书阳文)

4.李裕元: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雕反瓷。

5.蔡寿生:民国--建国初。

6.蔡金台:民国--建国初。

7.李山东:民国。

8.游泽长:蔡金台之师。

9.曾龙升:民国雕塑大师。(1900--1964)

10.曾山东:曾龙日升之子。

11.李盛春:建国初。

12.李永兴:建国初。

13.杨海生:建国初。

二、清末浅绛派

1.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道人,道光至同治间作品较多。(?--1908)长山水。

2.程言:程门长子,号次笠,长花鸟人物。
3.程荣:又名程盈,程门次子,字小松,长仕女。

4.程声和:长花鸟。

5.程士芬:长山水。

6.汪友棠:名汪棣,字柳村,山水、花鸟、人物俱佳。

7.汪藩:字介眉,长山水花鸟,字佳。

8.张云:字子英,长山水。

9.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长山水,人物,清末供职御厂。

10.王凤池: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11.王少维:名廷佐。长山水,动物,清末供职御厂。

12.任焕章:长人物,山水。

13.周子善:长人物。

14.周小松:名周鼎,长人物。

三、刻瓷派 黎勉亭:民国,多有名家画稿为本。

四、民国新粉彩派

[一]珠山八友及其师承传人

1.王琦:号碧珍,又号陶迷散人,擅草书,写意人物,号称『西法头子』,斋名:陶陶斋,用
印:西昌王琦。(1884--1937)

2.王大凡:名?,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
1888--1961)

3.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创青绿山水,斋名平山草堂, (1884--1942)

4.程意亭:又名程甫,字体孚,号『翥山樵子』又号『洎山山民』,长花鸟,斋名『佩古』(
1895--1948)

5.田鹤仙:又名田青,号荒园老梅,长梅花山水,斋名:古石。(1894--1952)

6.徐仲南:名徐陔,号竹里老人,长松竹山水,斋名:栖碧山馆。(1872-- 1952)

7.邓碧珊:字辟宇,号铁肩子,长鱼藻,斋名:晴窗读书楼。(1874--1930)

8.刘雨岑:名玉成,雨城,号澹湖鱼,又号巧翁,长花鸟,创水点桃花,斋名:饮冰斋,觉庵
。(1904--1969)

9.毕伯涛:名达,号黄山樵子,长花鸟。(1885--1961)

10.何许人:又名何处,字德建,长雪景山水,用印:许人出品。(1882--1940)

11.汪晓棠:又名汪棣,王琦之师,长人物,斋名:彤云山房。(1885--1924)

12.潘陶宇:字鼎钧,号淡湖外史,王大凡之师,斋名:古欢。(1887--1926)

13.张晓根:王琦,程意亭之师。

14.张浩:字犀侯,汪野亭之师。

15.邓必诏:王琦之徒,长花鸟人物。

16.王晓帆:王大凡之子。

17.王锡良:王大凡之侄,号桃源山人。(1922--)

18.王筱兰:王大凡之女。

19.汪小亭:又名汪松,汪野亭长子,长山水,号平山草堂主人。(?--1970)

20.汪少平:又名汪少亭,汪野亭次子,长山水,号传芳居士。

21.汪桂英:汪野亭之女,长山水。

22.章鉴:汪野亭之徒,长画像。

23.邹国钧:汪野亭之徒,长山水。

24.李子祥:汪野亭之徒。

25.张景寿:程意亭之徒,号称『花鸟大王』。

26.陈耕生:田鹤仙之徒。

27.徐天梅:又名徐年,徐仲南之子。
28.邓锡龄:邓碧珊之子,长人物。

29.邓碧孙:邓碧珊之子,长鱼藻。

30.邓肖禹: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31.刘平:刘雨岑之子。

32.张德生:刘雨岑之徒。

33.张松涛:张德生之子,长花鸟。号『芝山友竹』。
34.张松茂:张德生次子,长人物、花鸟。号『芝山松茂』。

35.毕渊明:毕伯涛之子,长动物,善画虎。

36.余文襄:又名恂松,号华舜,何许人之徒,『雪景大王』。

37.潘庸秉:潘陶宇之侄。

《二》其它画师

1.张志汤:斋名『亦陶』,创笔锋点染山水(1893--1971)。

2.汪大沧:号『一粟』,又号『桃园老农』,长山水(1901--1953)。

3.程芸农:长花鸟,斋名:娑萝画室。(活跃於1940年左右)

4.刘仲卿:字锡祖,长花鸟。(1889--1969)

5.张沛轩:长花鸟(1900--1950)邓碧珊之徒。

6.余翰青:名达,号爱墨山人,又号『清平画室主人』,晚年号『拙翁』,长花鸟虫草(190
2--1987)

7.刘希任:长人物,斋名:再思轩,永华堂。(1906--1967)

8.梁兑石:长人物,斋名:丽泽轩,石庐。(活跃於1920--1937)

9.万云岩:又名石山,长人物。(1910--1950)

10.邹文候:长花鸟。(?--1951)

11.涂菊亭:又名涂菊青,长山水、人物。(?--1960
12.程兆鑫:民国--建国初。

13.陈德明:又名陈香生,余翰青之师。

14.陈耀星:建国初,长山水。

15.邓必洁:长雪景山水,民国。

16.段茂发:长古彩,民国末期。

17.方云峰:号佩霞,又号惜花轩主,长仕女花鸟。

18.胡献雅:长花鸟,建国初。

19.李祈生:长红梅。

20.陆云山:长山水。

21.毛龙汲:建国初。

22.石宇初:建国初,长花鸟。

23.时幻影:民国,长鱼藻。

24.王雪如:民国末。

25.王云泉:长山水,民国末。

26.汪以俊:长山水花鸟,民国末。

27.魏荣生:建国初。

28.吴康:长画像,建国初。

29.吴成仁:长花鸟,建国初。

30.吴芝生:邓肖禹之师。

31.吴德祖:民国。

32.徐焕文:汪少平之徒,长胭脂红(翠)山水。

33.徐永权:又名韵泉,徐焕文之父。

34.熊梦麟:建国初。
35.许尚礼:长花鸟,民国。

36.於家爵:民国。

37.游渊泉:民国。

38.游海滨:长红梅。

39.叶震嘉:创没骨彩。

40.章仕保:长花鸟。

41.赵惠民:长仕女。

42.李明亮:长虫草。

43.扬厚兴:长肖像。

44.方伯卿:图案画。

五、墨彩描金派

1.周湘甫:长佛道神鬼,仿古。

2.雷火莲:长人物。

3.胡云甫:长兰草。

六、青花派

1.王步:字仁元,号竹溪道人,又号陶青老人,长花鸟。『青花大王』,用写实点染技法,直
追康乾。(1898--1968)

2.王声怀:王步长子。(1930--1992)

3.王希怀:王步次子。(1932--1982)

4.王恩怀:王步第三子。

5.聂杏生:长人物。

6.聂根兴:民国。

7.胡诗看:长花鸟。

8.许友生:王步之师。

9.邹镇钦:民国。

❼ 请问,这首诗是谁写的“豪气冲塞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苍岭上声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

何许人(1882—1940),原名处,字德达,乳名花子,安徽省南陵县人。家境贫寒,少年受雇于人,14岁与乡友从安徽到景德镇入瓷庄学艺。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注重学习传统艺术。他开启了景德镇瓷上雪景山水画之先河,他的雪景山水技法流传至今,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一个瓷绘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画名家。
何许人家境贫寒,少年受雇于人,以谋生计。17岁进入景德镇瓷艺界后,王琦根据谐音将花子改为华滋,又谑以陶潜《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句,更名何许人。年轻时何许人取董氏锦蓉为妻,生翠娥、银娥二女,]932年5月1 0日生独子何大兴,1940年何许人仙逝,其妻改嫁,将其子交祁门贡生、景德镇瓷业公司业务主持康达托养。康达认其为养孙,后带回老家祁门县礼屋村,何氏一门子孙相延至今。何许人自幼喜爱画画,14岁与乡友从安徽到景德镇入瓷庄学艺。初学青花,后学粉彩、浅绛彩及青绿山水。他聪慧过人,谦虚好学,刻苦用功,少时常以清初“四王”之作为范本,循古人规范,摹前人画迹,好交友学艺,与景德镇的画瓷名家过从甚密。为了开阔眼界,寻求画技的提高,何许人在“师古人”的同时也“师造化”,曾多次游历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1911年后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画仿古瓷。此次北京之聘,正值何许人而立之年,他得以饱览故宫历代名画名瓷,并拜访京城前清遗老求教切磋,技艺大进。
1934年前后,何许人为寻求更好地发展,往来于景德镇和九江之间,并于九江自设店号,经营彩瓷,自画自销数年之久。何许人传世作品中常见“……许人何处画于湓浦客次”落款,“湓浦”即九江的古称,何许人中年客居九江,勤于创作,自成一格。后因一场大火,其店铺毁于一旦,此后再度回到景德镇,并与“珠山八友”成员品评画理,合作完成八块成堂配套的瓷板画。何许人研习以粉彩画雪景,渐次深谙其中奥妙,开创了景德镇粉彩雪景之先河。
何许人晚年不仅专于画瓷,而且悉心传道,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入室弟子余文襄、龚耀庭、邓肖禹为景德镇后起画瓷名家。尤其是余文襄,继先生之衣钵,专事粉彩雪景,力行传薪,发扬光大。
何许人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注重学习传统艺术。少时到景德镇,便从青花入手,专研明清青花的工艺特点,练就瓷画的基本功,同时学习清末以来盛行的浅绛彩。从金品卿、程门等浅绛彩名家的身上,学习文人派画瓷的独特风格,亦临习宋元以来的青绿山水画和清代“四王”的山水画。何许人少时勤练书法,初从“二王”入手,后学汉隶,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6年以后,何许人画瓷渐以雪景山水为主。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并以高洁旷达、晶莹剔透、意境深邃为世人所称道。
中年以后,何许人的瓷画技艺日臻完美,他着重于画理与技巧的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何许人的雪景山水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远三重构图,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层次有序。在笔墨技巧上均以墨彩为主勾画山岭,敷粉留白表现雪色。而在一些细节描绘上,何许人以细腻的画笔刻画,如蹇驴踏雪,留下连串痕迹;屋宇楼台,总以一两处暖色调点醒。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瓷板画,还是小件印盒都用笔精到,工丽严谨,法度整饬。其书法行笔稳健,转折圆浑,顿挫变化明显,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何许人擅微书,不论单行题款还是长篇铺叙,无不布局有法,错落有致。何许人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愫,所题诗句透出清新的书卷气。如《寒江独钓图》诗云:“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而《踏雪寻梅图》又题:“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涤尘荡俗,意境深远,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何许人在陶瓷艺术方面殚精竭虑,无奈英年早逝,作品罕见,部分散见于国内外博物馆和一些大收藏家手中,弥足珍贵。其中《仿袁江沉香亭山水》粉彩瓷板画、《吴天枫叶》粉彩瓶等精品,现藏于景德镇陶瓷馆。

❽ 景德镇陶瓷的陶瓷名人

唐自强,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业美术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近40年的陶艺生涯中唐自强坚持继承和发扬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传统,他师古却不泥古,在传统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创新,赋予作品以新的创意新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技艺全面精湛,创作态度严谨,感情投入在他创作的人物中,无论是古代人物的还是现代人物,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人物思想内涵,均具有个性化和含蓄美的特征。

工艺美术大师唐自强作品——石林秀

❾ 何许人的人物生平

何许人自幼喜爱画画,14岁与乡友从安徽到景德镇入瓷庄学艺。初学青花,后学粉彩、浅绛彩及青绿山水。珠山八友瓷板画大师之一,他聪慧过人,谦虚好学,刻苦用功,少时常以清初“四王”之作为范本,循古人规范,摹前人画迹,好交友学艺,与景德镇的画瓷名家过从甚密,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为了开阔眼界,寻求画技的提高,何许人在“师古人”的同时也“师造化”,曾多次游历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1911年后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画仿古瓷。此次北京之聘,正值何许人而立之年,他得以饱览故宫历代名画名瓷,并拜访京城八旗子弟、前清遗老求教切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技艺大进。 1934年前后,何许人为寻求更好地发展,往来于景德镇和九江之间,并于九江自设店号“红店”,经营彩瓷,自画自销数年之久。何许人传世作品中常见“……许人何处画于湓浦客次”落款,“湓浦”即九江的古称,何许人中年客居九江,勤于创作,自成一格。后因一场大火,其店铺毁于一旦,此后再度回到景德镇,并与“珠山八友”成员品评画理,合作完成八块成堂配套的瓷板画。何许人研习以粉彩画雪景,渐次深谙其中奥妙,开创了景德镇粉彩雪景之先河。
何许人晚年不仅专于画瓷,而且悉心传道,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入室弟子余文襄、龚耀庭、邓肖禹为景德镇后起画瓷名家。尤其是余文襄,继先生之衣钵,专事粉彩雪景,力行传薪,发扬光大,为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
何许人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注重学习传统艺术。少时到景德镇,便从青花入手,专研明清青花的工艺特点,练就瓷画的基本功,同时学习清末以来盛行的浅绛彩。从金品卿、程门等浅绛彩名家的身上,学习文人派画瓷的独特风格,亦临习宋元以来的青绿山水画和清代“四王”的山水画。何许人少时勤练书法,初从“二王”入手,后学汉隶,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6年以后,何许人画瓷渐以雪景山水为主。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技,笔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艺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并以高洁旷达、晶莹剔透、意境深邃为世人所称道。
中年以后,何许人的瓷画技艺日臻完美,他着重于画理与技巧的结合。在艺术形式上,何许人的雪景山水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远三重构图,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层次有序。在笔墨技巧上均以墨彩为主勾画山岭,敷粉留白表现雪色。而在一些细节描绘上,何许人以细腻的画笔刻画,如蹇驴踏雪,留下连串痕迹;何许人擅微书,不论单行题款还是长篇铺叙,无不布局有法,错落有致。何许人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愫,所题诗句透出清新的书卷气。如《寒江独钓图》诗云:“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而《踏雪寻梅图》又题:“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涤尘荡俗,意境深远,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何许人在陶瓷艺术方面殚精竭虑,无奈英年早逝,作品罕见,部分散见于国内外博物馆和一些大收藏家手中,弥足珍贵。其中《仿袁江沉香亭山水》粉彩瓷板画、《吴天枫叶》粉彩瓶等精品,现藏于景德镇陶瓷馆。

❿ 潘陶宇的鉴赏知识

话说陶瓷-- 粉彩仙妆
特邀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庆庚
Z: “庭院日初长,玫瑰正堪颂:“香色两徘徊,声价今人重,”有“瓷苑玫瑰”之称的粉彩瓷,以其粉柔清雅的装饰风格,得到了古今中外人们的钟爱。
B: 我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粉彩的民族和艺术性。民族性表现在它的装饰技法和意蕴上,艺术性突出在名家大师的造型功力和画境品位上。这就赋以了粉彩瓷旺盛的生命力。
Z: 难怪陈浏在《陶雅》中谈到粉彩瓷时,也赞不绝口地说:“盖天下尽善致美者,莫如粉彩。趋势相表里,历数代名家高手也。”我们将永远铭记近代现代史上的粉彩大家。是他们披荆斩棘,情萦于玫瑰盛开的——瓷路。
Z:将粉彩颜料画在瓷器釉面上,经一定炉温烘拷,使彩料与釉面的结合牢固而不致剥落,在技术上我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B:关于这个问题,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可以说是最有体会的。1712年1722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在景德镇收复了大量有关瓷器制造技术的情报,分别写成了两封长信向法国神父报告,其中详细技术了粉彩瓷的制作方式和彩绘技术,同时还寄去了粉彩瓷的样品和粉彩的色彩、毛笔等物。法国政府立即在皇家设立化验室里进行了分析化验,并在本国烧制的长石质瓷器上作了彩绘和烘拷试验。结果是“中国彩料不能涂饰欧洲瓷器,因瓷釉性质不同,彩料龟裂、脱落和缺乏附着性。”“法国长石瓷器不可能与中国粉彩和珐琅质玻璃很好的结合。”这说明景德镇在引进珐琅彩的同时,创造了与瓷质相适应的彩料和装饰工艺。
Z: 徐老师,粉彩瓷的产生,得到了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喜爱和重视。我想它的发展一定很顺利吧?
B: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螺旋式的趋势,不可能一帆风顺。就粉彩瓷来说,由于装饰的纹样都是由宫延内务府造办处御用画师设计,经皇帝批准后交由景德镇御窑厂照样烧造的。只求精细完美而不求创意。从美学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晚清时期的官窑粉彩,是一味仿造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用瓷。不仅片面追求工艺技巧,而且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这种瓷瓶的上部可以转动,谓之为“天干”,而固定的瓶体则标之为“地支”,随着颈部的转动可以得出代表日期的“干支”来,可说是费尽心机,匠心独运,诚如《陶雅》所言:“其制作之精美豪宥,由于朝命,专官监督,其任百尔,执事媚兹一人。”所媚兹的一人就是最高统治者,即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皇帝一个人的。
Z: 在清朝咸丰五年,即公元1855年,景德镇御窑厂一度停止烧造。而恰在此时,瓷坛上盛行一种浅绛彩瓷,当时轰动很大,影响极广,这是怎么回事?
B: 浅绛彩是仿照国画的浅绛山水的画法,这种浅绛彩瓷的特点是颜色柔和浅淡,与当时流行的色彩浓艳的粉彩瓷器形成强烈的对比。浅绛彩是由人称“御窑一支笔”的画师金品卿首创的。另外还有王少维、程门等安徽藉的画家加盟。他们都有是以画入瓷,把瓷胎当作画纸,绘画题材不受宫延的限制,完全自由地发挥创意,并且沿袭了文人画派的装饰风格,敢于把自己的字号姓名题写在瓷器上,首开了题跋写款的先河。
浅绛彩山水较多,人物画却极为罕见,程门的这幅瓷板画表现唐人传奇中的风尘三侠,容貌服饰各异,姿态个性分明,尤其是笔致尖秀爽劲,眉目点染传神,背景山水花木。以小写意笔法,则使主题更为突出。空白处“书于昌江珠山之南窗客次,雪笠程门作”的题款,于观画之余,倍觉画家造诣、涵养、个性与品位。
Z: 不过,浅绛彩料颜色附着性较差,容只易磨损,以至“不入雅玩”而不被收藏家所珍重,所以浅降彩也维持了几十年。但是瓷上文人画派的理念并没有因为浅绛彩的没落而消失。
B: 是这样的。到了光绪年间,以潘陶宇和汪晓棠为代表的陶瓷画家,改用了粉彩绘瓷,扩大了色彩的表现领域。这种被称之为:“新式粉彩”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成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主流。
潘陶宇出生于书香门弟,擅于画事时见士气。《关山行旅图》以宋人笔法绘成,取景空阔旷远,大块留白,以示关山无尽之意,仿李成双勾画枯树老槎,古气盎然最为精彩,全图着墨不多而下笔精到,又画于小幅瓷板之上,更叫人把玩不忍释手,赞叹不已。
汪晓棠的粉彩人物画最为著名,所作仕女俏丽妩媚,态阿娜轻盈深得改琦、丹旭画派真髓。《黛玉葬花图》中的林妹妹颦眉荷锄,一侧孤鹤相随,衬托出画中人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郁忧悲然的思绪和情感。全图一人一鹤,不设背景,更添雅洁素净的氛围。尤其是设色与线条追求柔美圆转,显现出汪晓棠不凡的瓷画工力。
Z: 我听老一辈的艺人们说,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刘雨岑和程意亭,都是潘陶宇的学生。 B: 不错。连王大也是汪晓棠的弟子呢。可惜潘、汪两位大师都英年早逝,享年不到四十岁,所以传世作品不多。但是他们作为景德镇现代粉彩奠基人的影响和作用,却是瓷界所公认的。
Z: 除了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以外,在这同一时期的还有哪些著名的粉彩艺术家呢?
B: 在二十年代成名的粉彩艺术家有不少。其中方云峰,汪大沧,张沛轩、汪小亭、程芸农等影响较大。方云峰,字碧霞,是地道的景德镇人,也是当时唯一从事瓷器彩绘的著名老艺人。所画的粉彩瓷富有韵律,工而不板。尤其是在传统的国画笔墨中融入了西画写生素描技法。这件作品画玄鹿与松柏,寓意长禄延龄,松柏常青,是仅存的传世佳品。
如果说方云峰的灵鹿是笔毫纤细的话,那么张沛轩的鱼藻也深得画理。他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成鳞,明暗层次表现极佳。而且萍藻配景与游鱼的动静结合,通过尾鳍的动态及水草勾勒外的浅谈绿彩料的渲染。其诗意和语汇,风趣和画理,可谓“水作精神墨作彩,都从笔底写生来”。
汪大沧早年师从潘陶宇,他秃笔画粉彩山水,堪称一绝。这幅画用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渚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得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屋临水架设,全图用笔粗犷,画山写水之景苍茫深厚,一派萧瑟秋意与主题十分吻合,揭示了“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意韵。
Z: 据我所知,在景德镇著名的粉彩艺术家安徽藉的人最多,但江西藉的除了您刚才讲的方云峰,还有哪些杰出人物?
B: 江西藉的粉彩艺术家除了汪晓棠,潘陶宇,王琦、徐仲南、邓碧珊、汪野亭、程云农以外,还应该指出南昌的邹文候、刘希任,他们的技术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精到,功底很扎实,称得上是粉彩瓷坛上的名将。
邹文候以白鹭、荷花入画,重在对于色彩与物态的驾驭和捕捉能力的笔触。整幅瓷画用笔用色极为考究,本应是碧绿的荷叶则泼以不同层次的墨彩。引入了传统水墨写意的技法,润泽与浓艳,使观赏者都不难体会到其中的韵趣。而刘希任笔下的人物,开相笔致细腻,淡墨渲染有王琦画风,兼之笔法流畅,重在写神,略景事物,画工到位,在粉彩艺苑占有了一席之地。
Z: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市政府为了繁荣陶瓷艺术创作,促进瓷都文化的发展,在建国十周年前夕,首批授予了三十三位陶瓷艺术以陶瓷美术家的称号,其中不少是专业从事粉彩瓷创作的老艺人。
Z: 据我估算,专业从事粉彩创作的陶瓷美术家有十多个人,象王锡良、张景寿、叶震嘉、龚耀庭等等,这些人各擅其长,画风迥异,不少人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各,其中就有人称“雪景大王”的余文襄。
余文襄雪景画的特点是“豪放粗犷,景物势状雄峻,笔迹磊落,生动而富有立体感”。其画作充满天真、直率、纯朴、庄重的意境,满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兼之一反传统雪景山水以“雪白”堆砌的习惯,首创以“扒”为法,衬以瓷质本色,显见对材质认识和利用的独到匠心,风格之间更添风韵。
Z: 余文襄的雪景画耐人寻昧,而赵惠民的仕女图也是技高一筹。赵惠民笔下的婵娟美姬,不仅具有东方女性的形体美,更是着意刻划人物的动态美,把“阿堵传神”的线描赋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其间名门闰秀的端庄典雅,小家碧玉的秀清绰约,贵妇的冷艳,仙女的恬静,无不情动于一颦一笑,一吟一嗔之间,堪称粉彩“美女神笔”。
Z: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瓷都毕老虎”的大名,197Z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指名求索一块《虎啸圈》的瓷板画。看毕老的粉彩艺术也得到了西方政治家的认可了。
B: 毕老是蜚声海外的名画家,连英国前任驻华大使艾惕思也慕名到景德镇拜访了池,亲切叫他“瓷都毕老虎”。 毕渊明画虎,不仅注重造型准确,而且善于运用粉彩的色相,突出对虎章皮纹的彩饰。其撕、剔、勾、晕的娴熟技法,对虎体的斑斓纹理的表现,叫人为之佩服。这厚实绒软的皮纹,毛感逼真的皮彩,配以虎视眈眈的王者造型、具蕴藉的阳刚之美和悍烈之势,成为毕渊明画虎最鲜的个性语汇。这幅瓷板画采用了“深远法”构图,近中景的层崖坡渚、湖滩、蜿蜒曲伸的阡陌,那绽红的桃林、吐绿的垂柳、清澈的江水、 堤岸的牧童,给人以雨后涤新,春醉人眼的怡神之感。而远处云 、烟雾、溟漠、村落山峦若隐若现,使得画面构图饱满而层次清晰,可见画家在布景和经营位置上,虚实安排和料色处理上造诣非凡。
Z: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景德镇粉瓷依托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
跨越了时空国界,无怪乎郭沫若也赋诗盛赞:“贵逾珍宝明如镜,画比荆关字比苏。”感叹粉彩瓷表现的浓浓——瓷韵。古今人物与禽兽,相传父子技愈精;秋日灿灿风微处,满屋名陶使客惊。——(日)藤山伊次郎(访艺术瓷厂)点评:徐天梅粉彩瓷。画幅用笔松散,不拘小节,洒豪放,一曰。“松”;画境超越本象,寄意深远,二曰“高”。足以证见其淡泊清雅的灵性和广袤空明的觉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
Z: 粉彩瓷画中的寓意比兴是借拟文人画常用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发生在同治年间御窑厂的一件事,不仅有着平凡朴实的人情味,而且有着发人深省的——瓷趣。 同治八年,景德镇御窑厂奉旨用粉彩技法仿造一批明代龙纹贡瓷。有个画匠不小心把五爪龙画成了六爪龙。瓷器出炉时被发现 (徐亚了,督陶官闻讯大怒,四处戒严,要查出肇事者按御窑厂禁令斩首示众有个御用画师决心要救出那个偶然出错的画匠,就画了张《晴荷图》,画上红莲出浴,荷叶如盖,岸渚上满树桃花中一颗硕桃显于明处。画师说,这是皇宫内定的粉彩贡瓷纹样,指定画匠照样绘制。画匠接到画稿,觉得很纳闷,这荷花怎么与桃树同处一画呢?攸然,他明白了画师的用意,就乔装逃离了御窑厂。原来画师以谐音的画语,要画匠“连夜出逃(莲叶出桃)”躲过一场杀身大祸。
Z: 一幅画传递了一个性命攸关的信息,而一生勤耕于瓷苑的张氏“粉彩世家”,他们有共同的事业追求,也有矢志不渝的——瓷缘。《松荫观瀑图》是于传统题材中融注了清新的时代气息,于天人合一的意念中倾注了隽永的画境张力,远山近壑,天水一色,古松枝的鳞波暴凸,铁骨铸铸,叶的针针簇簇,毫厘毕现,其开合抑扬,气宇轩昂,确实给人以一种放逸生奇的视觉冲击力。。梅花,是粉彩装饰上盛极一时的题材,张松茂画梅桩,好以虬干铁枝造型,疏枝凌臂间,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盛开吐芳,气韵葳蕤,昂然生色,又执意以“淡、洁”设色,于繁华中见清逸,迸发中见风骨其梅花形象,被赋予了高风亮节的人格意义,成为人精神品质物化的象征形式。
牡丹是张松茂笔下常见的题材,《天香图》属其工整,细腻的一类作品。此幅中的牡丹青梗条发,叶茂花盛,构图饱满,勾勒晕彩,竟厘不爽,绝非那些陈陈相因的工笔画作所能及的。凭借深厚的功底,画师充分发挥了线描在造型中的骨架作用,以线准确地表达复杂多边的芳卉形象,体现出时花的质感和立体感。其弹拨墨线铸成的琴弦,奏出花的形、神、枝干的质、势;叶的韵、态;表达出内心世界和情致。那花瓣边缘变换各种不同的曲线勾勒,以示花瓣的翻卷正侧,花的层次,方向,偃抑起俯的区别和不同。而叶子茂密,参差纷披,叶筋的挺健、叶尖的活脱、长势的正反向背都栩栩欲动,颇富自然的天趣。 工笔状物,细腻传神,徐亚凤以一个女性特有的审美观,赋以自己的粉彩作品独特的生活语言和艺术品位。他画兰花,其美学品质的流溢和象征意蕴的表述,全然是以屈原的《离骚》为精神内核,这瓷上的蝴蝶兰,交加重叠,叶势飘逸,肥直如剑;那花瓣秀润柔和,形色端雅,香祖神韵,可见她画兰花,是借笔借色,借天时晴和,借地利幽静,给人启发的是“领兰花之神,达兰花之性,挹兰花之韵,吐兰花之情,”其匠心斯意,令人扼腕叹服。徐亚凤擅长粉彩工笔花卉,讲究构图简练,细腻状物,时花艳卉的线描,笔势流畅秀逸,色彩柔丽且层次过渡自然。画幅的经营位置结合器皿的造型布局,构图中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给人以不火不野,不俗不媚而丰润秀美,明快雅致的感受,颇有徐氏粉彩的画风新意。
Z:“年近半百无所好,再挑青灯读文章”,张松茂书写的这首诗句,正是无数陶瓷名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B:应该说,我们今天介绍的粉彩名家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由千百万知名与不知名的艺术家们共同创造的,他们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

热点内容
情人节学字 发布:2025-08-28 07:45:52 浏览:383
兰花的慎独 发布:2025-08-28 07:45:51 浏览:887
樱花金智秀 发布:2025-08-28 07:44:58 浏览:535
来白色花的绿植图片 发布:2025-08-28 07:44:19 浏览:331
梅花拳抓功 发布:2025-08-28 07:26:22 浏览:741
七夕是不是牛郎织女的节日 发布:2025-08-28 07:25:37 浏览:644
中赫时尚的花艺学费 发布:2025-08-28 07:25:28 浏览:509
情人节浪漫歌曲 发布:2025-08-28 07:24:08 浏览:523
玫瑰秘籍 发布:2025-08-28 07:24:05 浏览:886
盆栽植物功效 发布:2025-08-28 07:13:58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