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茶花女
1. 茶花女故事梗概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裘拉第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甚至早在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
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1)讲故事茶花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2.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茶抄花女》的意大利袭语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歌剧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这个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从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与肉体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
3.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茶花女》讲的是1847年3月12日,巴黎一条大街上张贴了一张拍卖广告,拍品为家具和古董。豪华住宅的主人玛格丽特在三周前去世,除了遗物,她还留下了一笔巨额债务。
玛格丽特本来是一个贫穷善良的乡村姑娘,来到巴黎后不幸沦落风尘。因为长相漂亮,成为巴黎红极一时的交际花;又由于她喜欢在头上插戴茶花,因此人们习惯称她“茶花女”。在她的墓碑前,青年阿尔芒为她摆满了茶花。阿尔芒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也是玛格丽特惟一真正爱过的人。因为在她得了肺病时,只有阿尔芒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照顾她,她把阿尔芒当成了理想的情人。此后,玛格丽特就想法摆脱把她当成“爱女”的老公爵和纠缠不休的N伯爵;但是,开销过大的她又不能完全断绝和这些人来往。而阿尔芒为了应付和情人在一起的开支,不得不去赌博和借债。他们的行为激怒了老公爵,停止了供给玛格丽特的一切费用;而此时债主们纷纷上门逼债。为了还债,玛格丽特卖掉了自己的马车、首饰等物品,并不找阿尔芒要一分钱。
然而两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责备儿子败坏了家庭的名声,要他抛弃玛格丽特,但阿尔芒拒绝了。可是玛格丽特却又莫名其妙地离开了他,与伯爵重归于好。伤心的阿尔芒于是在舞会上当面羞辱玛格丽特,又写信去辱骂她;但玛格丽特并不嫉恨阿尔芒,反而与他重修旧好。然而第二天阿尔芒却送来500法郎的钞票作为“度夜价钱”;备受打击的玛格丽特终于在爱情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死。阿尔芒从玛格丽特的遗言中终于明白了玛格丽特不辞而别的真相和内情,原来他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婚约,恳求“茶花女”与阿尔芒断绝交往。追悔莫及的阿尔芒痛哭流涕,但一切为时已晚。
4. 《茶花女》故事情节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进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最后,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
(4)讲故事茶花女扩展阅读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壁”的奇观。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 茶花女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想表现什么或者说讽刺什么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结实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 小说围绕着一个“爱”字,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行了充分的抗争,编织出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故事。茶花女命运可怜、可悲、可叹,茶花女形象可亲、可爱、可敬。“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天下荡子魂。”《茶花女》的确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剧本简介; 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电影茶花女(1936年版)赢得一个贞洁少女的爱,成为头一个向她揭示爱情奥妙的人,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福运,但又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夺取一颗未受过异性进攻的心,无异于进入一座没有设防,城门大开的城市。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责任感和家庭,都是十分坚定的哨兵,但是哨兵无论怎样警惕,也都逃不过一个十六岁少女的欺骗;须知大自然通过她心爱的男子的声音,向她提出爱情的最初建议,而且这些建议越是显得纯洁,就越具有火热的魅力。 同样。少女越相信善,就越容易失身,即使不投入情人的怀抱,至少也投入爱情的怀抱,因为她没有戒心,也就没有防范的力量,赢得她的爱,是任何一个有些意愿的男子都能赢得的胜利。这种情况千真万确,瞧瞧少女们的周围,监视和防范多么森严!然而,修女院的围墙怎么也不够高,母亲安的闺房门锁怎么也不够牢,宗教定的规范怎么也不够严密,根本关不住那些可爱的小鸟儿,甚至无须用鲜花引诱,她们也要逃出笼子。她们多么向往人们掩饰不让她们看的人世,又该多么相信这人世多么诱人,因此,她们多么愿意倾听最先透过笼子的隔柱,向她们讲述人世奥妙的声音,多么愿意祝福最先撩起神秘幕布一角的那只手。 然而,真正得到一个妓女的爱情,那是异常难于获得的胜利。在她们身上,肉体损耗了灵魂,感官烧毁了心,放荡麻木了情感。别人对她们讲的话,她们早已熟知,别人使用的手段,她们全领教过,就是被她们激发出来的爱情,也已经被她们出卖了。
6. 《茶花女》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
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能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1852年,经小仲马改编的五幕剧《茶花女》上演并获巨大成功。
《茶花女》后来还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7. 茶花女 说的是什么事情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风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司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写的,他想骗阿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是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出国了。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8. 茶花女讲的是什么故事100字
茶花女
小仲马小说《茶花女》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於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著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9. 《茶花女》讲的是什么故事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9)讲故事茶花女扩展阅读
传统的道德观念,包括对戏剧和小说创作的要求,认为与人通奸的有夫之妇或青楼卖妓的年轻女子都是灵魂有罪的人,应该使她们改邪归正获得新生,要不就在自杀或被杀中处死她们。小仲马明显是要背离这种传统。
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小仲马决定以欣赏和赞美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戈蒂耶”的姓作女主人翁的姓,并毫不顾忌地以她的原名阿尔丰西娜来做她的名。后来觉得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这位女子,便以圣母玛丽亚的名字来命名她,把她看成是圣母和天使,
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保留她生前众人所给予她的亲切的外号“茶花女”,把她写成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妓女。从这个角度读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10. 《茶花女》主要讲了什么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
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能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1852年,小仲马改编的五幕剧《茶花女》上演并获巨大成功。
《茶花女》后来还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个浪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女子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作品通过对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真实地展现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对他们的虚伪的冷酷的面目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