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梅花
1. 如何观赏梅花
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
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尊为“国花”,理所当然。 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
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色
梅花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应运而生:
“冰花个个团如玉”。
“姑射仙人冰雪肤”。
“一枝寒玉澹春晖”。
冰天雪地中的红梅,象火炬、彩虹与绮霞般夺目鲜艳。颇具“红装素裹”的美: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薄醉当春斗绮霞”。
香
梅花的香,有“清”、“幽”的特点:
“天与清香似有私”。
“风递幽香去”。
而中国人以其细腻、微妙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浮想联翩,将嗅觉的感受转向视觉、味觉和触觉。“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觉纷至沓来:
“孤香粘袖李须饶”。
“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点酸香冷到梅”。
形态
梅花的形态可用:“疏”、“瘦”、“古”三个字来概括。“疏”不仅指出梅花的疏密程度,而且与中国人“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审美习惯相一致:
“疏影横斜水清浅”。
“疏枝横玉瘦”。
“瘦”也是中国人崇尚的一种美,“书贵瘦硬方通神”(杜甫诗),“瘦骨清相”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形象。
“尚馀孤瘦雪霜姿”。
“蕊寒枝瘦凛冰霜”。
“古”指梅花历数百年风欺雪侮而产生的“柯如青铜根如石”的刚强、沉雄和坚毅之美。
“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
“铁干铜皮碧玉枝”。
古到极至,老干虬龙,欲腾空而起:
“他年长就铁龙干”。
以上诗句中,描述梅枝之横斜、铁龙,虽出于美学要求,但也道出了植物学特性。因为梅花在品种分类系统中,其枝型可分为直枝、垂枝和龙游三类。
梅花与其他景物组合共造意境之美
中国人在创造梅花美学时,除体现梅花自身的形态美之外,还借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创造更丰富、广阔的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境象。物以类聚,与梅花组合的景物也超脱不凡,充满诗情画意。
与水石、雪月等自然景物的组合
水是生命之源,“智者乐水”,“山无水而不活”。梅花开时,溪水浅而清,与高洁、疏瘦的梅花有一致的审美意向。在清亮柔缓的溪水映照下,梅花更加坚劲突出。
“水边篱落忽横枝”。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梅花草棘间”。
石为大地之骨,其坚贞、刚硬与梅花同格。
“又道寒岩放早梅”。
巨石为崖,将梅花置于幽崖空谷之中,意境更加清幽、气势更为宏大:
“幽崖斑白点疏条”。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雪是纯洁的化身、严寒的使者,雪为梅花铺开了宣纸般的银白世界。
“冰雪林中着此身”。
“梅花欢喜漫天雪”。
因雪与白梅在色彩和形状上非常相象,诗人常以此来大做文章。有时故意将两者相混淆: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似雪是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开”。
有时又让梅、雪进行比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样,雪与梅的关系就显得既紧密又风趣了。
邀月为伍,是园林借景理论在梅花美学中的大手笔体现:
“庭空月无影,梦暖雪生香”。
“一枝清冷月明中”。
与松竹、水仙等植物的组合
梅与“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的松与“凌霜雪、节独完”的竹合称“岁寒三友”,它们相互聚首,当是情理中的事了。
“松篁晚节应同操”。
“自是岁寒松竹伴”。
“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
开花“早于桃李晚于梅”的水仙,以其凌波仙骨与梅花气味相投:
“一树梅花伴水仙”。
与鹤、雀等鸟禽的组合
“羽毛似雪无瑕点”的白鹤,因林逋“梅妻鹤子”的佳话,而与梅结下不解之缘:
“花落不随流水去,鹤归常带白云来”。
“笑问梅花肯妻我,我将抱鹤家西湖”。
为了表现天寒地冻的程度和歌颂梅花凌寒不惧的品质,诗人画家常以寒禽的畏缩哆嗦来进行反衬,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
“霜禽欲下先偷眼”。
“翠羽亦有心,忍冻先偷眼”。
梅花生发精神之美
著名国画大师崔子范在谈到世界艺术之差异时说:“黄种人的艺术,注重哲学和文学入画”[1]。因此,中国美学所追求的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模拟再现的真实,而是具有哲学高度的人生境界[3]。从梅花的题咏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孤清高洁
梅花的孤清高洁,与隐士高人崇尚的“遗世独立”品格相吻合。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只有横斜清浅口,澹然标格映须眉”。
凌寒报春
梅花凌寒不惧,报天下春然后隐去,直是仁人志士的化身了。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的这种“寒彻骨”经历,既包含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又具有植物学属性。因为梅花在满足了开花所必需的需冷量(0℃~2℃)充分休眠之后,才会开花。
天人合一
中国哲人意识到人的伦理道德与自然规律有一种内在的密切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渗透、协调一致的。因此总是从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去寻找美。梅花是草木中的杰出代表,她蕴含着自然的运动规律: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数点梅花天地心”。
中国诗人不满足于以旁观者身份欣赏自然,有时干脆“上下与天地同流”,将自身溶于自然之中: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还疑孤影是前身”。
对梅花之美的发掘愈深,愈加体会到其与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和绘画等学科联系的紧密程度。审美是发动于客观存在,升华于主观创造的一个有机整体的流动过程。此文虽挂一漏万,但若能扩展审美之门,放飞我们的愿望、情感和理想,则这种认识意义得益的不仅是梅花,而且是一切艺术的了。
2. 观赏梅花的特点
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期是在寒冬季节,每到梅花缤纷怒放的时候,它的花瓣娇小玲珑, 红色花色。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花色如洁白的雪毛、绿色的花色如白色盘中碧绿的玉石,一片梅花林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此娇艳的花朵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在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时才会有的景象,竟然会有一种花可以忍受住冷冽的寒冬为人们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花朵,为世界增添如此美丽的一景。 梅花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用途广泛,梅花是寒冬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冬季重要的观赏植物,梅花在很多的园林、庭院、公园等地方被广泛种植,园林中搭配岁寒三友——松柏和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成为很多地方布景的重要的一个手法。梅花已经被广泛用于美化城市、开发旅游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梅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它晾晒干后可以制作成就是我们平常食用到的话梅。另外梅子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它的酸甜可以增加进食。另外梅树还可以作为雕刻用的木材。 梅花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3. 观赏梅花始于什么朝代
明代!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历来爱梅、赏梅是一种时尚,至今仍然流行。
人们之所内以喜欢梅花,主容要因为梅花是人们心目中品位最高的一种花卉。梅花素有“四德”之誉。“四德”即是:“初生蕊不元,开花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还有“五福”之称。“五福”就是梅花的五瓣所象征的“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梅花具有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的风格。梅花还被人们誉为“清客”,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赏梅就是以梅花之美叩开心扉,以美的力量扫除心中的烦恼,从而陶冶人的精神情操,促进身心健康。
赏梅一般有三个标准:色、香、韵。首先观梅花的颜色,她红而不艳、绿而不浓、白而有色;其次是闻梅花的香味,其香味虽不如兰花那样浓郁,但情景相随、源远流长;第三是观梅花的韵致。梅花的韵致是通过其色、香、姿态情景品味出的一种意境,需要观赏者去想象去细细品味。
赏梅较为流行“三美”“四贵”。“三美”即以曲为美、以奇为美、以疏为美。“四贵”即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廋不贵肥、贵合不贵开。
愿高标逸韵的梅花给您带来美的享受和快乐。
4. 梅花是什么季节开放
梅花是冬春季开放。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形: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5. 梅花几月开花最好看
腊月的梅花最好看。梅花最佳观赏期在2、3月份,通常是冬末春初,气温已经回升之后,它才会开花。它的花多是单生,也有两朵生长在一个芽内的情况,花的直径在2-2.5厘米之间,有较浓的香味。一般花先于叶子开放,颜色为白色、粉红色,花瓣呈倒卵形,十分好看。
④还有更早开花的是江西的梅岭,它的梅花在1月中旬便已经开放了,说起梅岭,我想小伙伴们都不陌生吧,《琅琊榜》中的梅岭就是此梅岭,在剧中那里是人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悲痛发源地。
⑤西溪湿地的梅园梅花会在2月至3月陆续开放;
⑥日本的梅花则在1月下旬至2月陆续开花。
6. 梅花的开花时间
梅花的开花时间
梅花的开花时间通常是根据地域来进行的。通常在我国西南地区,它的开花时间是在12月份到来年一月份之间,而我国的华中地区梅花通常是在二月份到三月份之间进行盛开。华北地区是在三月份到四月份进行开花,初花到盛花可以延续七天左右,到花朵全部开放以后,大约需要15到20天的时间。
梅花(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花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7. 梅花有什么观赏作用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据知孙中山推翻清皇朝后,建立中华民国,用五色国旗象征各民族团结,并用梅花五个花瓣象征五色旗。从此,梅花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不仅梅花色香姿韵俱佳,有“花魁”、“花神”之美誉,而且它独步早春,不怕严寒,而孕蕾斗雪开放的精神,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美,故将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又与菊、竹、兰并称“花中四君子”。
所以,它最宜植于中国式庭园中,每当春节前后,冬残未消之时,表现出“寒梅雪中春,高节自一奇”的骨气。历代文人咏梅、画梅甚多,其中陆游咏梅寓意深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用之,以乐观精神道出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另一种意境。
8. 观赏的梅花有哪些颜色
梅花的品种有300多种,适合观赏的种类有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3月,华北地区3~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梅花,为的晋朝所植,至今仍在傲然挺立。
9. 梅花有什么观赏价值
梅是蔷薇科植物,多年生乔木。叶片阔卵形,叶柄上有两个突起的腺体。花有专5个花瓣或为5的倍数;花色属有白、红、墨红、粉红等。花先叶而放,清香宜人。单瓣的品种,花后多能结果,味极酸;重瓣的品种一般很少结果,主要供人观赏。梅树栽培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长江以南栽培的最多。
10. 赏梅花诗句大全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