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纂字体

梅花纂字体

发布时间: 2022-02-11 02:26:48

① 求可以安装的TTF格式的梅花小篆字体文件。

没有梅花小篆,网络里面有方正小篆体。

② 篆书和梅花篆字是一种字体吗

篆书可分为许多种,如悬针篆,韭叶篆,九叠篆,铁线篆等,梅花篆只是其中的一种。

③ 求梅花篆体下载链接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篆体与其他字体一样不作为常用字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梅花篆并非简单“画”成,它有严格的讲究,“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是其书写的要决。

④ 梅花篆字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隶书如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战国至秦代的简牍墨迹,简化的和草化的篆书已然司空见惯,笔画减少,字形有长圆变为扁方,除上述“纯隶”之外,很多字的收笔开始出现捺脚波磔,称为“秦隶”(有“秦隶”之名,以区别于成熟期的汉隶,汉隶又有所谓古隶及八分等称谓,不必细分)。长沙马王堆帛书(如《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战国末期至秦间,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167年)至汉灵帝(168-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树碑,当然是正经事,所以其书法风格庄重肃穆,当在情理之中。而汉简墨迹书法,则殊有不同之处,虽然也不失其谨严大度,但是毕竟随意些、自然些,于是,我们便可以真切地看到了汉人隶书的真面目,揣摩书家当时落笔时章法、结体以及用笔、用墨的诸般奥妙。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些汉简墨迹中,已经有了成熟的章草书和类似楷书、行书的东西,这则透露了魏晋楷书和晋人行草的消息。
除了这些珍贵的墨迹实物之外,汉隶中最具价值的,莫过于大批的东汉碑刻。
西汉碑刻如《五凤刻石》,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逮及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华山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各臻妙绝。
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得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汉代实在是中国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黄金季节,尤其是隶书。近人康有为极力推崇汉隶,他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书莫盛于汉,非独气体所高,亦其变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
除了作为主宰的隶书,在秦篆的基础上,汉代篆书也有所发扬,如《开母庙石阙铭》、《袁安碑》、《太室石阙碑》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汉碑碑额,亦篆亦隶,开装饰风一路。至于《祀三公山碑》则尤独特,篆而参隶,峭拔奇耸。
另有一些刻石和砖刻,如《公羊传碑》、《“急就”砖》等,亦引人注目,它们在为研究书体演化提供旁证的同时,还给我们以启示,出自民间书家的书法,其质朴不雕、天真率直,于法度谨严的传统之外别开生面。砖刻之外,汉代瓦当亦是中国书法史的珍宝,诚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云“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⑤ 梅花篆字是什么

梅花篆字,字形似梅花,故名。

历史上“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内明、清诸朝的风容雨沉浮。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⑥ 谁有梅花篆的字体,我想学!

去淘宝里可以找到《篆书歌诀》的字帖,不错的。梅花篆并不是一种字体,而指的是篆书的字体写出来像梅花一样。圆笔较多。形如梅花。
其实,下个篆书字体软件,也可以学习线条的。
好的话加分哟。

⑦ 谁知道梅花篆字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传,有一位姓梅名花的千金小姐。她不但长得如花似玉,而且还写得一笔稀奇的字,远看好似梅花朵朵。当她长到二八之年,远近求婚者踏破门槛。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婚事就让女儿自己拿主意。 这天,梅花想好办法对父母道:“爹娘把孩儿抚养成人,此大恩大德今生今世也难报答。爹虽无品位,但也是圣贤门生;孩儿不才,也粗通些诗书。天天习字,儿把梅花和字溶在一起自成一派。为光我梅家书香门第,儿今写篇梅花字贴出去,附上榜文,谁能认得此字者,即招为婿。不知二老可否?”梅员外夫妇听了很高兴,满口答应并马上命家人将榜文梅花字贴了出去。 梅小姐以字择婿的事轰动了府县,文人、学士、书生、秀才纷沓而至,都想来碰碰运气。一见这梅花字,个个都赞不绝口,夸梅小姐好妙手,好书法,可是没有一个能认得,只好望字兴叹。 一连三个月过去了,梅花家门前照样还是车水马龙。这日从南山来个俊美青年,青巾扎头,一身布衣,来到梅家门前。一见榜文,伸手撕了下来。庄丁忙请公子进寨,梅老员外一见大喜过望:“请问公子大名?”后生彬彬有礼地说:“小生姓柳名篆,祖传世代石刻为生。久闻梅小姐梅花字名噪千里,今日幸会,果见妙笔非凡。看梅花字,风韵甚浓,刚劲尤减。小生非为婚姻而来,愿与小姐商研梅花书法,请老伯应允。”梅员外一听,这后生谈吐非凡,一表人才,早喜得心花怒放,不觉哈哈大笑起来:“以字择婿,乃小女之举,天赐良缘,岂可儿戏?今晚即时成亲。至于弘扬梅花书法,日后有时矣。”不容分说,就叫庄人把柳篆拉入内宅沐浴更衣,当晚就与梅花拜了天地成了夫妻。 以后,他夫妇共研梅花书法,柳篆把石刻的刚劲,与梅花风韵溶为一体,留传后世。人们很喜爱这种书法,为记住他夫妇的名字,就把这种字体叫“梅花篆字”。
记得采纳啊

⑧ 毛笔字里面有没有一种字体叫梅花小篆啊

秦以前的字体在书法上是归于篆书的,称大篆(像金文、石鼓文等)。小内篆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丞相李斯取容各国文字之长,在秦的字体上创立的一种新书体,以便于“书同文”。后来所说的的梅花篆字其实指的就是小篆,使其谦称而已。也有一种说法,在秦统一六国前的楚国等地流传着鸟虫篆(现在还可见到,多在篆刻中用到)和梅花篆(现在已见不到了),后人曾传宋代有人书写,但都未见过正是面目。应该是有的

热点内容
七夕节图片祝福语 发布:2025-08-23 11:13:38 浏览:196
办公桌绿植讲究 发布:2025-08-23 11:12:45 浏览:257
百合康牌芦荟软胶囊 发布:2025-08-23 11:06:58 浏览:390
山葡萄盆景 发布:2025-08-23 11:06:19 浏览:283
买了温室花卉 发布:2025-08-23 11:04:47 浏览:131
总裁的出墙戏妻七夕 发布:2025-08-23 11:04:36 浏览:737
联合活动花语 发布:2025-08-23 11:01:50 浏览:274
镜子对绿植 发布:2025-08-23 10:41:41 浏览:77
哪里可以看兰花劫 发布:2025-08-23 10:22:33 浏览:206
樱花校园模拟器最新版有门下载 发布:2025-08-23 10:14:26 浏览: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