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茶花怎么酿酒

茶花怎么酿酒

发布时间: 2022-02-10 02:47:36

『壹』 茶䕷花是什么样子的

从那以后,曼珠沙华也叫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火红色,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 而对它的模样却众说纷纭

『贰』 茶花的茎是什么样子

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

茶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土壤

盆土对茶花的生长和重要,所以选择土壤时需要慎重,通常以含腐殖质较高和偏微酸性土壤为主,这样就可满足它对土壤的需求。

2、温度

茶花怕高温也怕低温,所以温度在18到25度之间最佳,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的生长,尤其是在冬天,要将它搬回房间内养护,到了中午有太阳时,可以将其移到阳台处。到了夏天,要防止暴晒,和温度过高。

3、浇水

茶花很喜欢湿润的地方,所以水分对它很重要,但是要确保浇水适量,不能太干或太湿,不然就会影响根部生长。如果是在夏天的话,就可以多浇一些水,以利于它生长,如果是冬天的话,就需减少浇水量,2到3天浇一次即可,以防止发生冻害。

4、施肥

茶花喜肥,所以在养护时,肥量要充足,尤其是在生长期时,除了要加入利于生长肥料外,还需加入磷肥,如翠姆磷酸二氢钾肥,可促进它后期开出的花更艳一点,但切记不可施肥太多,不然就会影响根的生长。

5、定期

修剪在养护中也是很重要的,当它的花蕾过多时,就需定期修剪,将上面弱枝剪掉,整理好花蕾,这样就可促进它能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

6、病虫害

茶花很容易滋生病虫,常见的就是黑霉病,对其植株伤害极大,所以就需在它易生病虫时期,对其喷洒一些药物,防止病虫侵害,以利于它更好的生长。

『叁』 春天中国的十大名花是什么 在那里

1、凌霜傲雪 梅花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花,同时也是南京市市花。

2、总领群芳 牡丹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牡丹我国国花。象征荣华富贵和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
3、独立冰霜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是非常美丽的一种植物。
独立傲霜,千姿百态。象征君子气质。
4、从容优雅 兰花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中国兰又名地生兰,按其形态,可分为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我国云南、四川、广东、福建,中原及华北山区均有野生。兰花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宜在疏松的腐殖质土中生长、分株繁殖,要求适量施肥和及时浇水。一般来说,“五一”之后需将苗盆移至通风凉爽的荫棚下,进行养护管理,立秋后再搬入室内,这样有利于花芽形成,适时开花。兰花可以装点书房和客厅,还能净化空气。兰花的花枝可做切花。从容优雅,王者之香。象征无人亦芳,清寒不萎的高尚人格。
5、热情如火 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国传统名花,而且是世界著名花卉,世界各国广为栽培。月季按花朵大小、形态性状,可分为:现代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类。月季顾名思义,它是月月有花、四季盛开。象征此花无日不春风的长期奉献的品格。
6、繁花似锦 杜鹃
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半常绿灌木,世界著名观赏花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杜鹃属植物约有800余种,而原产我国的就有650种之多。

7、清新脱俗 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我国著名水生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荷花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有节,俗称“莲藕”,叶盾形,分为“浮叶”和“立叶”两种。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花色有桃红、黄色、白色,亦有复色品种。荷花在我国各地多有栽培,有的可观花,有的可生产莲藕,有的专门生产莲子。荷花是布置水景园的重要水生花卉,它与睡莲、水葱、蒲草配植,使水景园格外秀丽壮观。荷花花期7月至8月,果熟期9月。播种、植藕繁殖。莲藕、莲子可食用,莲蓬、莲子心入药,有清热、安神之效。清新脱俗,出尘离染。象征清白纯洁。
8、富丽堂皇 茶花
茶花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有单瓣,有重瓣。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椭圆形、革质,有光泽。产于我国云南、四川,象征雪里看花到春晓的富丽堂皇的景象。
9、十里飘香 桂花
桂花在国庆节前后开花,“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桂花为木犀科常绿小乔木,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桂花品种较多,常见栽培有4种:金桂(花金黄色)、银桂(花黄白色)、丹桂(橙红色)和四季桂(花乳白色)。桂桂花经济价值很高,花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十里飘香,金风送爽。象征吉祥如意和幽香十里,芳誉千乡的光荣之感。
10、凌波玉立 水仙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名花。漳州水仙最负盛名,它鳞茎大、形态美、花朵多、馥郁芳香,深受国人喜爱,同时畅销国际市场。水仙是冬季观赏花卉,可以用水泡养,亦能盆栽。可用鳞茎繁殖,常见栽培品种有“金盏银台”(单瓣花)和“玉玲珑”(重瓣花)。

『肆』 有关于杨朔《荔枝蜜》,《茶花赋》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思技巧;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于哲理的思考,并以生动的画面烘托跌宕的情思,从而表现出歌颂新生活及其创造者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如何赞美蜜蜂的?又如何转而歌颂劳动人民的?
分析:首先通过写蜂蜜来间接赞美蜜蜂,如“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更多的是直接赞蜜蜂,如“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通过上述语句,歌颂了劳动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的高贵品质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那么,作者为何说蜜蜂是“ 渺小”,却又是“高尚”的呢?这是否矛盾?不矛盾。“渺小”是指蜜蜂的形体而言,“高尚”指蜜蜂的品质。即“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作者通过视点转移的办法来完成两个事物的衔接。当我们参观“养蜂大厦”,赞颂蜜蜂,为蜜蜂的可贵精神激动不已时,作者又将视线移向远方,“透过荔枝树林”展现出田野广阔的现实情景:“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这样自然地由蜂写到了人。
这里作者抓住了人和蜂之间的共同点 ,赞美蜜蜂,也是歌颂广大劳动人民。蜜蜂在酿蜜,给人们带来清香、甘甜,农民“ 实际也是在酿蜜—— 为自己、为别人 ,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极好的东西”。这里作者采用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者在结尾处写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就表现了作者向小蜜蜂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为社会,为他人辛勤、忘我地工作的强烈愿望,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文章的题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着重描写的对象。作者从此生发开来,立意在赞颂酿造这荔枝蜜的蜜蜂,进而自然联系社会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线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蜜蜂写起 ,先交代出“ 我 ”对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时候被蜜蜂笺过,所以不大喜欢它。作者最终是赞颂蜜蜂、但开始时却表示自己不喜欢蜜蜂,这一开端是出人意料的 。这也就使文章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开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生活”。作者决定把自己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告诉读者 ,使读者同自己一道经历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认识的变化,一起感受,一起前进。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从化温泉,在这里出现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树。写荔枝树的密,是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记早晚”作衬。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转变,由“总不大喜欢”到“动了情”,由“总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这种思想感情的初变,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发挥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宕开笔锋,从我想吃荔枝,但来得不是时候,吃不到荔枝,领略不到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际,吃到了荔枝蜜。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酿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将放出的“风筝”又收了回来,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细品味,这段看似离题很远的文字其实是紧紧扣题的——吃蜜赞蜂,顺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写荔枝林中访蜂场,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我”由吃蜜动了情,为寻求生活的真谛 ,进而要去看看蜜蜂 。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进 ,也是文章结构上的一个过渡。作者先描绘了“ 我 ”参观养蜂场的情景,一进养蜂场 ,就见到了“ 出出进进 ,飞去飞来”的蜜蜂,“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是以人生来比蜜蜂,它包含着对蜜蜂的赞美 ,这一部分几乎全是叙事 ,其中大半是录写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 ,然而依然不减诗情 。深入蜜蜂生活 ,谈论蜜蜂的劳动 ,抒写自己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思。散文的笔是在画自然界的这一小生灵,但是,笔意却落在“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 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上。有了前面的走马看蜂、走笔画蜂 ,才使后面的“ 沉吟 ”有所依托,并且具有形象的魅力。“我”的“沉吟”,点出了诗眼所在:“酿造生活的蜜”。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只有一个单行:“ 这天夜里 ,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意思是显然的,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参与“生活的蜜”的“酿造”,“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的愿望。

3.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

(1)富于诗的意境。
意境无非是意与境、情与景的契合物。散文意境营造方式的不同,是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不同。一般来说,大致分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即事抒怀四种。其中,“以物喻人”和“借景抒情”最为普通,也最为重要。以物喻人的散文,在形成和开拓意境时,往往采用“双线式”结构。这是因为,既然是“喻”,就有本体和喻体,两两相伴,或行或止,或沉或浮,文章的意境也就得以形成并逐层得到开拓了。比如《荔枝蜜》,喻体是蜜蜂,在文章中是明线;本体是劳动人民,在文章中是暗线。双线平行发展,直至文章结尾,暗线才与明线汇合,文章戛然而止。但是,这种“平行”,并非几何学中的“平行”,它们在文中多次:相互撞击。每次相击,都在“物”与“人”相喻的中介物 蜂蜜(生活)上。这成为读者开启深远意境的钥匙。
是否可以说,“以物喻人”的散文的意境是本体与喻体的双线相“击”所成,其意境有较虽的模糊性,供读者补充、想象再造的余地很大,从而使人读来觉得余味无穷。
本文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自己新鲜的诗的意境。这种意境是通过作者饱满的、探索生活的底蕴的内在情思表现出来的。作者没有向人们论述各种生活哲理,而是从“我”的眼前实景,展开想象,使自己主观的感情色彩与被反映的客观物象的特征取得和谐的统一,把读者从这一重境界引向另一重境界,去玩味,去联想,去感受,去作结论,去领会其中的生活哲理,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深刻感人的意境不是随便就可以写出来的,它靠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和驾驭各种表现技巧的能力。取材虽广,却不能杂乱,它必须统一于中心思想之下。只有这样,文章的意境才能展示出来。《荔枝蜜》在这方面是很注意的。经过作者的“再三剪裁”,精心构思,材料都与蜜蜂相关,与劳动相联,被“歌颂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幸福”这一主题所串通。
《荔枝蜜》先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从化温泉“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还有像汪洋大海似的一片荔枝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青山绿水画”!在这饱含作者情思的背景里,蜜蜂“忙得忘记早晚”,勤劳地采花酿蜜。它热爱劳动,大公无私;然而它只能活六个月。蜜蜂把它短暂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人类。对此,作者抑制不住地抒发了赞美之情:“多可爱的小生灵啊2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作者把意和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炼出了这样感人至深的诗意。但作者的本意还不止于此。他看到了正在劳动的农民,这时,蜜峰的采花酿蜜,农民的劳动和那“青山绿水画”的背景交织在一起,从而把作品的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我们的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2)感情变化的描写。
人的爱憎感情都是有缘由的,这缘由主要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杨朔在《荔枝蜜》中具体地描写了“我”对蜜蜂从缺乏认识到获得认识,从不理解到完全理解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合情合理地表现了“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图示来描绘它的大体轮廓:口尝蜜蜂劳动成果→眼见蜜蜂劳动情景→耳闻养蜂人对蜜蜂劳动和精神的介绍→心感蜜蜂伟大高尚→联想劳动人民→梦中身变小蜜蜂。
这个图示表明:作者以“我”对蜜蜂的认识发展为基础,逐步地、合理地表现了“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同时,作者突发奇想,寓比喻于无形之中。写从化温泉:“四围是山,怀抱着一潭春水”。“怀抱着”几个字,多么形象隽永。写蜜蜂采花:“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好一片欢乐而紧张的繁忙景象,这不正像人类在春秋两季耕种、收获的大忙场景吗?描写荔枝蜜:“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这种无形的比喻是很高妙的。
(3)富有情趣的语言。
首先,叙述蕴藉着情意。文章一开头就将人们引入那并不惹人注目的一角:“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先激起感情的波澜,然后以充满童心的文笔,从容地叙述儿时一段回忆,天真、纯净而自然,隐含着作者对蜜蜂感情的转变。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其次,描写极为朴实。作者对养蜂场的勾勒,仅数语,却情景逼真:“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诗情浓郁的生活画面,加上“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去飞来”“沸沸扬扬”四个短语组成的句子,不加修饰,自然而具体地表现出蜜蜂酿蜜时的繁忙景象,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特别是末尾一句点晴的议论,包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叫人心驰神往。
《荔枝蜜》的语言特色之一是选字用词贴切、准确,表现力强。作者描写对蜜蜂的感情变化十分注意用词的分寸感。例如文章开头写“我”儿时对蜜蜂的感情是“不大喜欢”“不怎么舒服”,为什么不用“讨厌、憎恨、不喜欢、不舒服”之类的近义词呢?这就是为了在后边能更令人信服地写出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不大喜欢”“不怎么舒服”在表现对蜜蜂不喜欢的感情上,程度要比那几个词轻一些,感情转变的幅度自然也就小一些。用这两个词可以使后面写的感情转变显得更加自然可信。
《荔枝蜜》语言特点之二是句式的灵活多变。如文中几个直接赞美蜜蜂的句式,极尽变化之微妙。如:“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会觉得”这是直接肯定的语气,吐露出作者的联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是推测,然而又是以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说不定”实质上是肯定,这是深情的感叹,意义的推进,作者已由“觉得”而情动于中了。
(4)浅中有深、淡中有味的风格。
杨朔的文章就好像是一个学识渊深而健谈的人摆家常一样,浅中有深,淡中有味;表面轻松自如,内里充实深刻;娓娓动人,平易亲切,寓深厚于平淡之中。《荔枝蜜》就是从平淡入手,而逐渐引人入胜的。先说一件儿时的趣事,既把要说的主要话题引出来了,又引起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下文也都如此,看起来语不惊人,没有什么强刺激的、豪华的词语,从容安静,但是情趣不断,滋味可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但是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今天我们学习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赋予蜜蜂本能的活动以人生重要的哲理,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本篇的精髓,也是作者高尚的心灵独白,学习时请同学们认真体会。
板书:荔枝蜜 杨朔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教学卡片、投影片均可)。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写法。
蜇了一下 啖 黑黝黝 蠕动 掐花 沸沸扬扬 倚着 不辞辛苦
疙瘩 提防 糟蹋 插秧 渺小 嘤嘤嗡嗡 酿造 朔
学生完成后明确。依次为:zh= d n y u r qi f i y c g dB d tB ch mi o y ng w ng ni ng shu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
黑黝黝 幻景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嘤嘤嗡嗡 沸沸扬扬 蠕动 稀罕 提防 渺小
高尚 小生灵
对以上词语的理解请参照有关资料和工具书,答案略。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让学生默读课文。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略。
讨论后明确。要点: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是:从总不大喜欢,到想去看看蜜蜂,赞赏蜜蜂,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感情是因事而发的。因为小时候被蜜蜂蜇过而不大喜欢蜜蜂。因为看到了茂密的荔枝树,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才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因为参观了“养蜂大厦”,看到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却有限;从来不争,不计较什么,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夜不辞辛苦……),于是“不禁一颤”,发出了“多可爱的小生灵啊”的由衷赞叹。因为看到了在水田里辛勤劳动的农民,联想到香甜的荔枝蜜和勤劳的蜜蜂,认识到劳动人民正在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进而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以表达自己喜爱蜜蜂,热爱生活,要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思想感情。由此不难看出,文章是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中心思想的。
板书:
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梦中变作蜜蜂——线索

(五)讨论:根据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大意。
讨论后明确:
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可以把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从回忆小时被蜜蜂蜇引出不大喜欢蜜蜂;第二部分(2~5段):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想去看看蜜蜂;第三部分(6~17段):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赞赏蜜蜂,“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第四部分(18~19段):赞美劳动人民,表达了学习蜜蜂的愿望。

(六)布置讨论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简要发言提纲,以备讨论时发言。
1.作者先后写了荔枝林的茂密、荔枝果的鲜美、荔枝蜜的甜香、蜜蜂的辛勤、农民的劳动。从结构上看,这几者的关系是什么?这和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关系?
2.作者开头提到对蜜蜂“总不大喜欢”,为什么结尾却说“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和结尾是矛盾的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3.怎样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4.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这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5.课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中心的?

(七)就上面所布置的思考题进行讨论。
1.作者先后写了荔枝林的茂密、荔枝果的鲜美、荔枝蜜的甜香、蜜蜂的辛勤、农民的劳动。从结构上看,这几者的关系是什么?这和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从结构上看,这几者有个层层铺垫的关系。写荔枝树的茂密,想到吃荔枝果,然而还不到荔枝的成熟季节,于是喝了清香甘美的荔枝蜜;由荔枝蜜的甜香想到参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辛勤。由蜜蜂的辛勤联系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又是引出后者的条件。写荔枝林、荔枝蜜,为写蜜蜂作铺垫,写蜜蜂又为写田野中正在劳动的农民作铺垫。
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层层铺垫,正是为赞美蜜蜂,赞美劳动人民的勤劳。这样,不但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而且使得作者讴歌劳动人民的中心得以充分的表现。
板书:林茂、蜜甜→蜜蜂勤劳→农民忘我
2. 作者开头提到对蜜蜂“总不大喜欢”,为什么结尾却说“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和结尾是矛盾的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作者开头对蜜蜂不大喜欢,喝了荔枝蜜,看到了蜜蜂的劳动,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后,就情愿做一只小蜜蜂,可见甜美的新生活,以及新生活的创造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多么强大的感染力。
这样写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而且使感情变化的线索更加鲜明、突出,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3.怎样理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讨论后明确要点:“渺小”是从蜜蜂是个小生灵,生命短暂来说的。“高尚”是指它勤无私的美德,它对人类的贡献来说的。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第17段。
5.本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为什么标题却用“荔枝蜜”?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以“荔枝蜜”作标题,一是因为喝了香甜的荔枝蜜,才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即由荔枝蜜引出叙述的中心。二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香甜的荔枝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社会主义生活像荔枝蜜一样甜美,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我国的劳动人民。
6.课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点: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荔枝蜜香甜和蜜蜂无私奉献的赞美,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讴歌为它付出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并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一名为新生活献身的普通劳动者的愿望。借物抒情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特点。写荔枝蜜的甜美,令人想到生活的幸福,由“蜜”的甜美,想到它的酿造者——蜜蜂的辛勤,由蜜蜂想到“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最后写到自己也愿变成一只蜜蜂。这样,作者借对物的层层赞美,水到渠成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借物抒情是本文表现中心的一个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到生动形象的语言所起的巨大作用。没有又浓又翠的青山绿水画,就引不出如同小山一样重叠起伏的幻景,也就很难表现出与“感情上疙疙瘩瘩”迥然相异的惊喜之情,而荔枝蜜的甜美也就很难产生对读者的巨大感染力。没有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的笔触,就很难使读者和作者一道去分享生活的乐趣,很难使“生活都是甜的”这一点睛之笔不知不觉地渗入读者心田,并产生共鸣。至于写蜜蜂的繁忙令人肃然起敬,写蜜蜂的寿限扣人心弦,写水田农民的叠加画面使读者进入悠远清新的意境,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本文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举足轻重的,应当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板书:
歌颂甜美的生活→歌颂生活的创造者→愿做生活的创造者→中心
7.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第18段。
8.小结。
杨朔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优秀散文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散文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他的散文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具有艺术魅力。
观察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看、问、想”是观察的基本方法。如作者在参观养蜂场的过程中:看到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的沸沸扬扬的情景,想到“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新生活呢”。又如,文中几次写“我就问道”,“我又问道,“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我不禁一颤”(想到)等等。
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9.布置作业。
对周围某一事物认真观察之后,写一篇观察随笔,观察时注意反复思索,引发出一点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字数为500左右即可。

【板书设计】

荔 枝 蜜
不大喜欢→想去看看→由衷赞叹→梦中变作蜜蜂
(感情变化)→线索
林茂、蜜甜→蜜蜂勤劳→农民忘我
↓ ↓ ↓
歌颂新生活→歌颂创造者→愿做创造者
(借物抒情)——中心

二、有争议的问题。
关于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要篇幅是写蜜蜂,但有趣的是文章的展开和归结都落在“我”的感受上。“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厌蜂——看蜂——赞蜂——变蜂”构成全文的情感线索。因而文章全篇突出强调的本不是蜜蜂(劳动人民)的精神,而是“我”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思想感情所发生的本质变化,这一情感变化才是文章叙写的侧重点。因而,描述“我”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变化或思想转变才是《荔枝蜜》的真正主题。
作为一个亲身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一个有心为人民创作的革命作家,杨朔较早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思想上与劳动人民的差距。早在1949年,他就坦率地写下《我的改造》。他说,影响接近群众的“真正要害却在于我的思想”。自以为“搞文艺不同凡响”,对工农群众“心里多少有点自大”。在1953年一篇谈创作心境的文章中,他说得更明白:“爱是不能装假的。我有过这方面的痛苦,起初,我也到工农兵当中去,想写他们,可是我并不喜欢他们,我去了,搜集搜集故事,掉头而去,对他们漠不关心。但在生活里,在斗争里,我见到他们精神的高贵,行动的可敬,我的思想感情在党的教育下也慢慢得到改造,于是我自自然然地爱上他们了。”可见,杨朔在创作《荔枝蜜》之前对劳动人民的认识确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感情上由不融洽到融洽的转变过程。
因此,反映在作品中我们就不能说“厌蜂”仅只是艺术手法上的欲扬先抑,更不能说“变蜂”是一笔带过的做作之笔,应该说全文的主题正是靠它们来体现的。
我们还可以说,散文《荔枝蜜》的感情基调不仅属于杨朔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
新中国成立头十年,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全面系统的贯彻,加之当时文艺界主要领导人如郭沫若、茅盾等的提倡,深入工农、深入生活、转变思想成为中国文坛的主旋律,许多作家到工厂到农村长期落户。这个时代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合为一体的时代,杨朔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对与工农相结合中的感情变化做出真实的记录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自己也说:“我从思索中得来的东西,往往就是我将来写作的主题。”杨朔这种拿“主题做条主线”的创作方法恰好证明了《荔枝蜜》中“我”的“厌蜂——看蜂 ——赞蜂——变蜂”的感情变化过程正是“与主题有关的生活”,是主题之所在。到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归纳《荔枝蜜》的主题:作者通过“我”对蜜蜂前后迥异的感情变化的叙写,描画了“我”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与劳动人民相结合过程中思想转变的心灵轨迹,表达出一代知识分子渴望与劳动人民化为一体的情怀。“我”的思想历程是一代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缩影。

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出处。
这句诗出自苏拭《吃荔枝》(又名《惠州一绝》),原诗是这样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苏轼对荔枝的无限赞叹。杨朔引用这两句诗,意在借以赞美荔枝这种佳果。

『伍』 一些花的别名

牡丹的别名:
木芍药
百两金
伊洛传芳
花后
贵客
洛阳花
鹿韭
雄红
赏客
鼠姑
醒酒花
京花(千叶牡丹的别名)

腊梅的别名:
九英梅
久客
小黄香
奇友
黄梅花
寒客

山茶花的别名:
一捻红
月丹
玉茗(白山茶花的别称)

瑞香花的别名:
闺客
蓬莱紫
锦熏笼
麝囊

丁香花别名:
百结花
素客
情客

杜鹃花的别称:
山石榴,亦省称“山榴”
山踯躅
红踯躅 (红杜鹃花的别称)
映山红
谢豹花
踯跼
踯躅
山客

竹夹桃的别名:
拘那夷,亦称“拘拏儿”
俱那卫,也叫俱那异、枸那花。

海棠的别名:
川红
名友
蜀客
蜀锦
醉美人(垂丝海棠的别称)

紫荆花的别名:
内消
蚍蜉

山矾的别名:
七里香
幽客

合欢的别名:
马塍
马缨花
青囊
夜合

栀子花的别名:
木丹
林兰
越桃
禅客
鲜支

石榴的别名:
石醋醋
村客

紫薇的别名:
百日红)
怕痒树,又名百日红
官样花
猴郎达树,亦称“猴刺脱”
满堂红

木槿的别名:
王蒸
日及
时客
疟子花
面花
爱老
朝开暮落花
朝生
朝华,亦称“朝客”
朝蕣
裹梅花
藩篱草

桂花的别名:
七里香
广寒仙
木犀
木樨,同“木犀”
仙客
金粟

木犀/木樨的别称:
九里香
严客,亦作“岩客”
岩桂

木芙蓉的别名:
木莲
木蕖
拒霜
断肠草
醉客
绮帐 (芙蓉花的别名)

梅花的别名:
一枝春
木母
花魁
状元花
国香
梅兄
梅妻
清客
寄春君
暗香疏影
九疑仙人(绿萼梅的别名)
玉骨 (梅花枝干的美称)

李花的别名:
苇绡
俗客

梨花的别名:
瀛州玉雨
鬼客(棠梨花的别称)

凌霄花的别名:
势客
鬼目
陵苕
紫葳

茉莉花的别名:
小南强
狎客
柰花,亦作“柰子花”
萼绿君
鬘华,亦作“鬘花”

蔷薇花的别名:
玉鸡苗
买笑
锦被堆

玫瑰花的别名:
刺客
徘徊花,亦省称“徘徊”

月季花的别名:
斗雪红
紫华
痴客

酴醿花的谑称:
才客
木香
独步春
雅客
韵友

玉蕊花的别名:
乌朕花
散水花

锦带花的别名:
文官花
海仙

牵牛花的别名:
长十八
狗耳草
喇叭花
勤娘子

旋花的别名:
豚肠草
筋根

款冬花的别称:
赦肺侯
橐吾

芍药的别名:
可离
白犬
当离,又名将离
近客
将离
娇客
馀容
离草
婪尾春
玉盘盂(白芍药的别名)
木芍药(赤芍药的别名)

兰的别称:
王者香
国香
幽客
香祖
侍女
媚世

水仙花的别名:
金盏银台
栗玉花
凌波仙子
雅客
雅蒜

罂粟花的别名:
米囊花
象谷
锦被花
满园春(一种大的罂粟花的别名)

玉簪花的别名:
白鹤仙,亦作“白萼仙”
花戚里
绿庄严

凤仙花的别名:
夹竹桃
羽客
金凤
指甲草,亦称“指甲”
染指甲草
急性子(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好女儿花 (金凤花的别名)

乌莲花的别名:
仙人花
连缬花

莲花的别名:
水花,亦称“水芝”、“水芸”、“水旦”
玉环
君子花
溪客
静客

荷花的别名:
芙蓉,亦作“夫容”
芙蕖,亦作“芙渠”
金芙蓉
泽芝
草芙蓉
菡萏
翠钱(新荷的雅称)

金钱花的别名:
子午花
润笔花
阇提花

秋海棠的别名:
八月春
断肠花,亦称“断肠”

曼陀罗花的别名:
山茄子
风茄
恶客

菊花的别名:
九花
女华
日精
节华
朱嬴
延寿客
延龄客
阴威
寿客
更生
金蕊
周盈
笑靥金
家菊(甘菊的别名)
金精(甘菊的别称)
傅延年
禽华
月朵(白菊花的别称)
官样黄(柑子菊的异名)
江西腊,亦作“江西蜡”

木兰的别名:
女郎花
新夷

向日莲的别称:
乌赖树
夜合

葵的别称:
忠客
一丈红 (蜀葵的别称)

含胎花 (山姜花的别名)
狂客 (杨花的别称)
丰瑞花 (瑞圣花的别名)
紫风流 (麝囊花的别名)
鹦哥花 (刺桐花的别名)
僭客 (春花的别名)
紫述香 (郁金香的别名)
佞客 (含笑花的异名)
攀枝花 (木棉花的别称)
米囊 (玚花的别名)
照殿红 (佛桑花的别名)
雪毬 (绣球花的别名)
滴滴金 (旋覆花的别名)
花嬖幸 (素馨花的别名)
洗手花 (鸡冠花的别名)
女郎花 (辛夷的别名)
书客 (木笔花的名)
百般娇 (丽春的别名)
洛阳花 (石竹花的别名)
红衣 (荷花瓣的别称)
宫莲 (莲花瓣的美称)
佛座须 (莲花蕊的别名)
水客 (菱花的别称)
鸳鸯花 (红豆蔻花的别称)
伊兰 (赛兰香的别称)
田客 (鼓子花的别名)
仙客 (琼花的异名)
俗客 (棣棠花的别名)
黄蓝 (红蓝花的别名)
玉蝉花 (石蝉花的别名
月临花 (林檎花的别名)
隽客 (橘花的雅称)
及第花 (杏花的别名)

其他关于花的别称:
花友 (对各种花的雅称)
十二客 (对十二种名花的谑称)
玉英 (花的美称)
玉玲珑 (花的别名)
瑶芳 (白色花朵的美称)
琼苞 (花苞的美称)
玉叶 (花木叶子的美称)

『陆』 茶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关于山茶花的古诗汇总如下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范大成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

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咏山茶

五代 花蕊夫人

山茶树树采山坳,恍如赤霞彩云飘。

人道邡江花如锦,胜过天池百花摇。

红茶花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山茶》

明 归有光

虽是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山茶花》

清 段琦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十一月山茶》

唐 白居易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山茶》

宋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山茶》

宋 苏轼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山茶》

宋 王之道

开花不与众芳期,先得江梅破白时。

犀甲鹤头微带雪,画屏曾见两三枝。

《白山茶》

明 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花》

明 诗僧担当和尚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柒』 茶花赋,荔枝蜜,樱花赞。这些散文共多少钱

分析:文章的题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着重描写的对象。作者从此生发开来,立意在赞颂酿造这荔枝蜜的蜜蜂,进而自然联系社会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线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蜜蜂写起 ,先交代出“ 我 ”对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时候被蜜蜂笺过,所以不大喜欢它。作者最终是赞颂蜜蜂、但开始时却表示自己不喜欢蜜蜂,这一开端是出人意料的 。这也就使文章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开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生活”。作者决定把自己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告诉读者 ,使读者同自己一道经历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认识的变化,一起感受,一起前进。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从化温泉,在这里出现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树。写荔枝树的密,是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记早晚”作衬。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转变,由“总不大喜欢”到“动了情”,由“总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这种思想感情的初变,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发挥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宕开笔锋,从我想吃荔枝,但来得不是时候,吃不到荔枝,领略不到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际,吃到了荔枝蜜。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酿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将放出的“风筝”又收了回来,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细品味,这段看似离题很远的文字其实是紧紧扣题的——吃蜜赞蜂,顺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写荔枝林中访蜂场,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我”由吃蜜动了情,为寻求生活的真谛 ,进而要去看看蜜蜂 。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进 ,也是文章结构上的一个过渡。作者先描绘了“ 我 ”参观养蜂场的情景,一进养蜂场 ,就见到了“ 出出进进 ,飞去飞来”的蜜蜂,“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是以人生来比蜜蜂,它包含着对蜜蜂的赞美 ,这一部分几乎全是叙事 ,其中大半是录写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 ,然而依然不减诗情 。深入蜜蜂生活 ,谈论蜜蜂的劳动 ,抒写自己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思。散文的笔是在画自然界的这一小生灵,但是,笔意却落在“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 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上。有了前面的走马看蜂、走笔画蜂 ,才使后面的“ 沉吟 ”有所依托,并且具有形象的魅力。“我”的“沉吟”,点出了诗眼所在:“酿造生活的蜜”。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只有一个单行:“ 这天夜里 ,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意思是显然的,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参与“生活的蜜”的“酿造”,“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的愿望。

『捌』 五瓣,黄色花蕊,叶子像茶花叶,叶子边有齿。叫什么

应该是:山矾,是山矾科山矾属乔木,嫩枝褐色。叶薄革质,叶片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

总状花序长2.5-4厘米,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毫米,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毫米,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枚,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长7-10毫米,外果皮薄而脆,顶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

黄庭坚曾经作诗《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其中写道:“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可见山矾花的意象还是收到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的。

古代对于这种植物的用途颇多,比如酿酒、入药、收豆腐、染布,更不要说常见的装饰园林、供人玩赏等等。

宋代,人们将山矾引入了染色技术。它主要参与的是黄和黝的染色过程。其实在染色的过程中,山矾自身的染色功效并不显著,它的上色也很浅,因而并不会直接仅仅将其作为染色剂。它最大的用途在于其可以作为媒染剂使用。

所谓媒染剂,当它和色素结合形成色素沉淀以后就能染色效果。媒染剂的使用可以将媒染剂混合在色素液里来染色,或是先用媒染剂进行染色前处理,然后用色素液染色,还可以先色素液染色,后用媒染剂。所以山矾的存在主要是帮助那些具有染色色素,却不能直接染色的植物助染。

宋代的人们会将郁金或姜黄作为染料,将山矾夜灰作为媒染剂,这也是当时即为常见且传统的染制技术了。一般会先将郁金或姜黄的植物根茎切碎,用沸水熬煮以后加入山矾叶灰调制的灰汁,并且搅拌均匀,然后就可以下坯绸煮染了。通过上述的工序,人们可以得到色泽鲜明的黄色。

『玖』 春天的景物有红嫩嫩的桃花,还有

1、迎春花

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50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3小叶复叶交互对生,叶卵形至矩圆形。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

2、海棠花

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

3、茶花

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

4、梨花

蔷薇科梨属,梨树的花朵。梨树,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淡淡的香味。果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5、兰花

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

热点内容
平展示的插花 发布:2025-08-18 10:45:05 浏览:979
金宇七夕 发布:2025-08-18 10:44:52 浏览:173
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歌曲名字 发布:2025-08-18 10:42:48 浏览:922
2016郑州情人节活动 发布:2025-08-18 10:42:40 浏览:615
葫芦科绿植 发布:2025-08-18 10:25:03 浏览:763
海棠节定州 发布:2025-08-18 10:24:56 浏览:435
盆景合伙证 发布:2025-08-18 10:13:30 浏览:758
耐水性的花卉 发布:2025-08-18 10:10:04 浏览:847
火影同人开在木叶的水兰花 发布:2025-08-18 10:08:00 浏览:486
七夕送点什么有意义的礼物呢 发布:2025-08-18 10:03:43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