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上海小梅花越剧团简介

上海小梅花越剧团简介

发布时间: 2022-02-10 01:26:49

㈠ 越剧沈再平简历

沈再平,越剧男小生,1984年由张桂风老师介绍从安徽合肥市越剧团到上海越剧院一团学习。几年后去了日本。他与单仰平合作有《真假驸马》,演过《花中君子》等。和金静合作有《心心相印》。
去日本不久,他开始教授太极拳。据说家学渊源,父亲就是太极名家。他的哥哥沈再文也同在日本。他们开太极拳所。

㈡ 上海有多少个国有越剧团

国有:上海越剧院(一团、红楼剧团)、上海国泰越剧团、上海市静安越剧团(白玉兰艺术团)、虹口越剧团。
民间:上海德宝越剧团、上海肖雅艺术工作室。
还有我记得以前各区县都有自己的越剧团,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回答补充:
上海越剧院,建立于1950年4月,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1951年3月,剧团编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后,吸收了东山越艺社的成员,成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一团。1954年初,由玉兰剧团参军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归属华东戏曲研究院,定名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随着华东大行政区的撤销而停办,由该院所属的两个越剧团和部分艺术干部,建立了上海越剧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长,现为名誉院长。现任院长李莉、党总支书记张群、艺术总监胡勖。剧院下设一团(男女合演)、二团(女子越剧,又称红楼剧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业务办公室等。
上海国泰越剧团,1978年底,以原少壮越剧团为基础,吸收原春泥、出新、青山越剧团的部分人员,筹建为卢湾区越剧演出队。于1979年3月14日,组建成卢湾越剧团,属国营性质。共有演职人员80名,张云霞(花旦)任团长,范迪声(编剧)、筱月英(花旦)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小生邵文娟、刘丽华,老生魏梅照、俞少鹏,小丑张小巧、单林英。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张光楣、徐丽金、乐秀琴,导演贝凡、谢文芳,作曲唐惠良,舞美设计仲美、熊发根。
该团组建时的首演剧目,是原"少壮"的保留剧目《碧玉簪》。到1992年底,共上演了42个大型剧目,其中有张云霞的代表作《春草》、《貂蝉》、《李翠英》、《游龙飞凤》;筱月英等主演的《沉香扇》、《孔雀东南飞》、《女中郎》,还有徐派名剧《是我错》和范派的《红楼梦》,以及以丑角为主的《双狮宝图》等。该团的经济虽是自负盈亏,但创作态度严谨,注重社会效果。曾编演了反映书法家王羲之锐意进取,勤奋好学的古装戏《玉鹅恋》,歌颂生母养母一样亲的古装伦理悲喜剧《金殿让子》,描写台湾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大型现代剧《相思曲》等。1982年8月,筱月英、邵文娟应邀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节,与香港越剧票房同台演出《棒打薄情郎》。1984年8月,部分演职人员携带《沉香扇》、《真假太子》,再次应邀赴港参加汇演。最后一任正、副团长为文忠山、范迪声,张云霞、筱月英为名誉团长。1995年1月,该团并入国泰文化经济发展公司,更名为国泰越剧团。
静安越剧团 成立于1980年1月。前身为原合作越剧团,属国营性质。团长戚雅仙,副团长毕春芳。建团时吸收了部分其他剧团的演职人员,并把1962年结业于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的周雅琴、朱祝芬、杨文蔚、宇红等人员,调回剧团,红枫、傅俊、金风、李卓云等创作人员,也相继调回,基本上保持原合作越剧团的艺术力量。建团后,除恢复演出合作剧团时的优秀剧目外,还新编了《光绪皇帝》、《玉蜻蜓》、《卖油郎》、《花为媒》、《教师日记》等古装戏和现代戏。《玉蜻蜓》在1981年,上海市首届戏剧节中,获作曲奖(贺孝忠作曲)和演奏奖,杨文蔚获表演奖,周雅琴、朱祝芬,获青年演员奖。为了培养接班人,剧团于1980年冬,招收了16岁左右的初中女生,送到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年余,回团后作为新生力量登上舞台,其中的金静(戚派花旦)、董蓓芬(毕派小生),已成为剧团的后起之秀。金静还获得1984年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三等奖。1986年,杨文蔚、周雅琴获得了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85年和1994年,两次应邀赴香港参加戏曲节。戚雅仙、毕春芳退休后,继任团长先后有王金勃、张家雄。
虹口越剧团 成立于1979年,全团有演职员70人。前身为飞鸣越剧团和东风越剧团。1979年2月,以虹口区越剧演出队名义,开始演出《见姑》、《赠塔》等选场和《九斤姑娘》等折子戏。主要演员有小生陆锦娟、朱惠芳、筱一峰(特邀)、尹美娣、丁育之,花旦李蓉芳、张蓓丽、程心如、陆苏美、王美芳、刘丽明,老生沈爱莲、刘艳芳、孙菊琴,小丑何笑笑、钱飞英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盛燮,导演谢洪林,作曲金笳、潘祖德(伟异)、梁国祥,舞美设计陈必华、吴国梁等。同年6月起,演出了《狸猫换太子》、《云中落绣鞋》、《山河恋》、《盘妻索妻》等剧目。1979年10月,定名为虹口越剧团,属国营性质,初任团长为李明。其后,尹派传人尹小芳和编剧陈曼受邀加盟。区政府为剧团特聘尹桂芳作艺术顾问,又特请了昆剧前辈郑传鉴,上海戏剧学院舞美教授徐渠作艺术指导。1982年春,开排了《沙漠王子》,并公演于中国剧场和群众剧场,连满60场,观众达84079人次。为让尹小芳边演边传,此后又演出《张羽煮海》、《浪子成龙》等剧目。虹口越剧团注重人才的开发。1982年底,青年演员肖雅、韩婷婷、王晓莹等,从上海市戏曲学校越训班结业返团,又通过前辈们的传带,脱颖而出。在1984年、1986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和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选赛,以及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等艺术评比中,多次获奖,成为越剧界新秀。自1985年夏起,她们挑起大梁,当了剧团的台柱。1989年1月,应邀赴香港参加葵青区第二届艺术节交流演出。肖雅专攻尹派,韩婷婷师承范派。除她们各自继承流派艺术而先后搬演《沙漠王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优秀剧目外,又排演了根据莎士比亚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天长地久》和根据琼瑶原著改编的《一枝梅》等剧目,使她们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肖雅、韩婷婷各自分别进行了演唱艺术专场演出,颇受观众欢迎。韩婷婷又获第四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1994年、1996年,与上海电视台相继合拍了4集电视剧《蝴蝶的传说》,和3集电视剧《金缕曲》。到1994年为止,剧团共演出大型剧目40余个,其中《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先后各由三代人演出,既保留了剧目,又培养了人才。继任团长有王钧全、尹小芳、都丽芳等。

㈢ 越剧简介

越剧,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袁雪芬、尹桂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越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打批优秀剧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成立,随之,浙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小百花”现象。一大批优秀“小百花”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如“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得主周云鹃、吴凤花等,他们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剧艺人,在百花园里竞相绽放,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㈣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过哪些明星

很多呀,茅威涛越剧界很有名,方雪雯,颜佳,黄依群,何英,夏赛丽(何赛飞的妹妹)陈辉玲,个个都是美女只是好多都离开越剧舞台了,后来转到影视界的有何赛飞,陶慧敏,石小群。

㈤ 上海越剧院的主要演员

上海越剧院的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等。

1、袁雪芬,越剧专表演艺术家、属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青衣、闺门旦。在表演上,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

2、范瑞娟,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3、傅全香,嗓音明亮宽广,细腻传神,唱腔俏丽多变,表演富于激情,创立了越剧“傅派”。2017年4月7日,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4、徐玉兰,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

5、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灵山乡坑边村,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越剧“王派”创始人,擅长越剧青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㈥ 2019年上海小梅花越剧团小生和小旦是谁

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

㈦ 越剧的剧团介绍

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浙江有专业越剧团76个,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80年代中期后,各地越剧团纷纷撤销,在浙江尚有28个。西安、兰州、重庆、南昌等一些较有影响的剧团也相继撤销。有的则名存实亡,国营专业剧团仅存35个左右。 但民间职业剧团纷纷兴起,不胜统计。 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从徽班移植的有《粉妆楼》、《梅花戒》等剧目,从东阳班(婺剧)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剧目,从紫云班(绍剧)移植的有《龙凤锁》、《倭袍》、《三看御妹》等剧目,从鹦歌班(姚剧)移植的有《双落发》、《卖草囤》、《草庵相会》等剧目;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如《碧玉簪》、《蛟龙扇》、《烧骨记》等剧目。越剧前期主要活动于浙江城乡。自1917年进入上海的剧场后,演出的大多还是以上三类剧目。1920年以后,越剧进入绍兴文戏时期,新增许多剧目,如《方玉娘》、《七美图》、《天雨花》等,又从海派京剧中学来《狸猫换太子》、《汉光武复国走南阳》等连台本戏和《红鬃烈马》等剧目,从申曲(沪剧)、新剧(文明戏)里学来《雷雨》、《啼笑因缘》等时装戏。
剧目样式上,小歌班上演的多数是整本大戏,有时在大戏前加演一出如《箍桶记》之类的生活小戏。1917年5月13日至6月8日,小歌班首次进入上海的首期演出中,有好几部戏还以连台本戏形式演出,如《龙凤锁》、《七美图》用1至3本、3个场次演出。其后,连台本戏成了绍兴文戏时期常用的演出剧目,最长的连台本戏《薛仁贵征东》、《汉光武复国走南阳》均有30本之多,可连演30个场次。演出剧目轮换频繁,通常是一本戏只演一场,所演的全是“路头戏”(后称“幕表戏”,即在演出前由派场师傅向演员叙说剧情后由演员上台即兴表演)。部分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的成了某些著名艺人的拿手戏,内中有些场次有相对固定的唱词,并为同行所沿用而称为“肉子戏”。总之,那时既没有完整台词的剧本,亦无专职的编剧人员。
1938年,女子越剧在沪兴起,名伶姚水娟为吸引观众,除演出传统老戏外,首聘从事过文明戏的《大公报》记者樊篱编写新戏,如《花木兰》、《冯小青》、《范蠡与西施》等剧目。但这些新编剧目也无全部台词,只有部分重场戏有唱词和念白,其余仍需演员到台上即兴唱“路头戏”。
1938年12月8日—9日,姚水娟在天香戏院复演《花木兰》时,在报纸广告上登载“樊篱编剧”的字样。这是越剧专职编剧人员在报纸广告上署名的开始。
1942年,袁雪芬创始的“新越剧”吸收了业余话剧工作者参加,并组成“剧务部”,建立剧目编导制,使用完整的剧本。1942年12月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演出的《断肠人》,是于吟根据陆游写的《钗头凤》的故事改编的。这是袁雪芬改革越剧后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台词的戏。此后,凡参与越剧改革的剧团都是这样做的。1942年冬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的“新越剧”时期,各越剧团编演了数以百计的新剧目,大大拓宽了剧目题材,不仅有反映古代风貌的古装戏,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装戏和现代生活的时装戏,还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蒙装戏、回装戏。在取材上不仅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也有根据外国戏剧和小说改编的。在品类上不仅有历史宫闱戏和家庭伦理剧,也有神话传说戏和社会言情剧等,如《香妃》、《祥林嫂》、《石达开》、《国破山河在》、《太平天国》、《沙漠王子》、《浪荡子》、《山河恋》等,均为这一时期颇有影响的剧目,《祥林嫂》更是被评论界称为越剧改革的里程碑。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指引下,越剧自解放初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在剧目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有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盘夫索夫》、《李翠英》、《血手印》、《情探》、《追鱼》、《打金枝》;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孔雀东南飞》;根据历史资料新编或改编的历史剧《屈原》、《则天皇帝》和根据外国戏剧改编的《春香传》等。
在浙江由于较早实行男女合演并侧重演现代戏,出现了一批优秀现代剧、近代剧,如《五姑娘》、《争儿记》、《山花烂熳》、《斗诗亭》、《杨立贝》、《血泪荡》、《金沙江畔》等。古装戏的创作、整理改编也为数不少,如《胭脂》、《泪洒相思地》、《灰阑记》、《庵堂认母》等。根据外国文艺改编的有《沈清传》。还移植改编了一批来自兄弟剧种与话剧的优秀剧目。
其他省市如南京的《柳毅传书》、《南冠草》,武汉的《毛子佩闯宫》,天津的《云中落绣鞋》、《文成公主》,西安的《红梅阁》、《状元打更》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优秀剧目。
“文化大革命”后,剧目创作上有所开拓和创新,突破了戏曲不能表现领袖人物的禁区,上海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创作了具有探索性的现代剧《忠魂曲》、《三月春潮》、《报童之歌》、《鲁迅在广州》等剧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领袖和伟人的舞台人物形象。
20世纪80、90年代,从中央到各省市,都频繁举行戏剧节、艺术节、调演、会演等戏剧活动,如浙江确立一年一次的创作年会,两年一次的戏剧节。在这些活动中设立了剧本创作奖以鼓励创作,同时一些编剧为振兴越剧辛勤耕耘,因而这时期新编剧目空前增加。如在浙江,古装戏有《五女拜寿》、《汉宫怨》、《唐伯虎落第》、《金殿拒婚》、《红丝错》、《西施断缆》、《梨花情》等;近代、现代戏有《小刀会》、《强者之歌》、《复婚记》、《巧凤》、《金凤与银燕》等。在上海有《汉文皇后》、《光绪皇帝》、《血染深宫》等历史剧;南京有古装剧《莫愁女》等。1997年始温州市“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成效显著,《荆钗记》、《洗马桥》等一批名剧推向了社会。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还不断创作摄制了《秋瑾》、《天之骄女》、《汉武之恋》、《大义夫人》、《沙漠王子》等一批优秀越剧电视剧。
解放后改编、新编的剧目,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为中国戏曲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越剧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现选编其中流传下来和新创作的部分代表性的剧目360余出。 至2006年,越剧有大量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剧卷》。 (小歌班)四大名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费翠棠 (小歌班)四大名生王永春、张云标、张志帆、支维永 (小歌班)四大小丑马阿顺、张瑞丰、金瑞苗、谢紫云 (小歌班)四大老生马潮水、娄天红、童正初、金晓邦 (早期女子越剧)三花一娟一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 (早期女子越剧)四大名生屠杏花(文学小生)、李艳芳、竺素娥、魏素云 (早期女子越剧)越中三绝李艳芳、赵瑞花、姚月明 (早期女子越剧)越剧皇后 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袁雪芬 (早期女子越剧)越剧皇帝竺素娥(活武松、越剧盖叫天) 、尹桂芳 、徐玉兰 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四大老生张桂凤、徐天红、商芳臣、吴小楼浙江越剧五大小生(浙江五大小生)陈佩卿(浙江陈派创始人)、金宝花、陈书君(越剧第一官生)、尉少秋、王少楼(浙南小范瑞娟) 浙江越剧新十姐妹(1998年评选)陈艺、俞文娟、陈晓红、黄美菊、杨慧月、舒锦霞、王杭娟、陈雪萍、朱晓平、赵海英 台湾地区的越剧皇后与越剧皇帝吴燕丽与朱凤卿 新越剧十姐妹(越女争锋金奖) 张琳、吴群、杨婷娜、李霄雯、王清、盛舒扬、李璐彦、陈丽宇、章益清、董鉴鸿注:以上各称谓为不同时期戏迷及报刊对演员的称呼,彼此之间并无联系。
包括越剧流派创始人在内,全国各地的越剧名人据《中国越剧大典》记载,有708位之多。正是他们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越剧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就。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人卷》。

㈧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的介绍

(兼述集艺、舟山地区越剧团) 原为舟山地区越剧团。1965年5月由荣艺、集艺、朝民三个越剧团合并而成。荣艺越剧团于1951年7月筹建于上海老闸戏院。1956年5月支援浙江,迁往岱山县。1960年隶属舟山地区,称舟山荣艺越剧团。集艺越剧团的前身为高升舞台,1950年建于宁波,演出于舟山一带。1951年归属定海,更名为定海集艺越剧团。1960年与普陀县群艺越剧团合并。经浙江省文化厅考评定级为浙江省“一级剧团”。

㈨ 越剧演员孟再平几岁

1982年出生。孟再平,女,浙江诸暨人,1982年出生。现为民营剧团范毕派小生。孟再平,师承王少楼,原在上海静安越剧团,在团期间受毕派继承人杨文蔚老师精心栽培,同时师承国家一级演员史济华老师,师承范派。表演神色自然到位。唱腔浑厚有力:
范派的稳健轩昂、朴素大方、悲愤激越的情绪转换,毕派的潇洒飘逸、松弛自然、富有节奏感,让多少戏迷对她一见钟情。
代表剧目有《狸猫换太子》、《梁祝》、《风雪渔樵》、《孔雀东南飞》、《李娃传》、《三看御妹》、《双拜寿》、《血手印》、《王老虎抢亲》、《玉堂春》、《卖油郎》、《何文秀》等。
(9)上海小梅花越剧团简介扩展阅读:
越剧《卖油郎》介绍:
越剧传统剧。写宋朝卖油郎秦钟,为帮助同乡辛善在战乱中失散的女儿,不惜辛劳,积十两银子去会见沦落风尘的花魁女辛瑶琴。直等到三更,瑶琴才大醉而归,秦钟奉茶端汤服侍至天明离去。
后来,瑶琴遭恶少吴公子欺辱,被抛在雪地上受冻,又逢卖油郎相救。两次相遇,使瑶琴深为感动,产生了爱情。后瑶琴与做了官的父亲团聚,仍不嫌秦钟“贫贱”,与之成婚。
1919年5月3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戏班演出于闸北第一戏院,剧名为《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绍兴文戏时期的女班亦有演出。20世纪50年代,芳华剧团尹桂芳亦曾主演《卖油郎》。静安越剧团于1982年2月重新编写,演出于延安剧场。
金风导演,连波作曲,胡银康舞美设计。毕春芳饰秦钟,朱祝芬饰辛瑶琴。改编本对传统剧作了去芜存菁的处理,突出了秦钟的忠厚老实和辛瑶琴的真挚感情。

㈩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先后出访过哪几个国家

浙江小白花越剧团先后出访了很多国家,
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法国,英国德国这些。
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好评。

热点内容
平展示的插花 发布:2025-08-18 10:45:05 浏览:979
金宇七夕 发布:2025-08-18 10:44:52 浏览:173
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歌曲名字 发布:2025-08-18 10:42:48 浏览:922
2016郑州情人节活动 发布:2025-08-18 10:42:40 浏览:615
葫芦科绿植 发布:2025-08-18 10:25:03 浏览:763
海棠节定州 发布:2025-08-18 10:24:56 浏览:435
盆景合伙证 发布:2025-08-18 10:13:30 浏览:758
耐水性的花卉 发布:2025-08-18 10:10:04 浏览:847
火影同人开在木叶的水兰花 发布:2025-08-18 10:08:00 浏览:486
七夕送点什么有意义的礼物呢 发布:2025-08-18 10:03:43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