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的樱花
⑴ 雁荡山旅游攻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雁荡山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 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 (温州泽雅) 、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 ,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
更多全面及时信息,点击查看
⑵ 《雁荡山花》的作者是谁
1955年初夏,59岁的潘天寿在雁荡山写生,宿灵岩寺。雨后的雁山蓬勃清奇,深深地打动了画家,于是赋《灵岩寺晓晴口占》一诗:“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并与潘韵合作《龙湫飞瀑图》,藏雁荡山管理局。回到杭州后,画有《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1960年作《小龙湫一截》巨幅;1961年又有《雁荡写生》;1962年作《记写雁荡山花》巨幅;1963年再作《雁荡山花》、《小龙湫一角》等等。
潘先生善于发现美,又善于表现美。他画雁荡,不论画幅大小,都喜欢从高处、大处、远处和最新奇处立意,于雄浑、超脱、凝重、生辣中包含一种清新俊逸的诗意。正如他所赋之诗“名山春更丽,四壁满岩花”。《雁荡山花》是潘天寿的花卉代表作。他笔下的山花野草,清新挺拔,欣欣向荣。作品的构图和用色都非常具有特色,隽美之至。而他所画的雁山也不同于古人,尝试写近景山水,并往往杂以山花野卉,描绘了一个个蓬勃的小天地:泉石丁冬作响,花草生机盎然。潘先生以其慧眼往往摄取“一角”、“一截”,却表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之美,给人以全新的时代美感。
⑶ 雁荡山什么时候去好.好什么好玩的
雁荡三绝是最有名的了,必玩的啦
分别为【灵峰】与【灵岩】、【大龙湫】,是雁荡精华之所在哦。
去雁荡感觉最好是雨水量最大的时候去。我们上次去的时候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水多,雾气足。很有意境。如果没水的话感觉会少了点韵味。
==========
首先坐车到景区嘛,住宿可以在那个响铃头小镇解决。到镇上可以先找个旅店住,放下行李。房价有高有低。我们住的是农家的那种,100左右(这个价格在五一不适用哦,五一价格就乱了)。
好了,游玩开始:
首先建议先去大龙湫.我去的那天天气水量大,雾气蒙蒙的,非常漂亮,不过我们先去了方洞,最后导致雾太大,对面的山峰景观都看不到了,小小遗憾了下,如果那天和我一样,雾大的话就先去大龙湫,接近中午的时候雾会小点,再去方洞。在游玩的时候可以请个导游讲解,如果金钱不允许,可以跟着旅行团走,呵呵,这样能听到景点的讲解。不然走马观花会少了很多乐趣。
第一站:大龙湫,票价30元。耳熟能详的地方,我去的那天水量不错,比较漂亮。期间还有雾气环绕,好不壮观,疑似人间仙境。印象最深的地方:大龙湫,移步换景的那座山峰(剪刀锋,啄木鸟、熊、桅杆),好像有飞度,不过没看。
第二站:方洞,票价20元。栈道!沿着悬崖栈道走,我们游玩的时候开始很是漂亮,不过后来雾气渐浓,什么都看不到了,哎,遗憾。印象最深的地方:悬崖栈道,崖边的诸多山峰,还有那悬空的索桥(我被吓到了,后面有人使劲摇,哎,可怜我一小女子啊)
第三站:灵岩(小龙湫),票价30元。中间有个寺庙,在那整点可以看飞度表演,还不错,可以看看。可以抵达小龙湫上面,貌似上面是传说中的断肠崖,坐电梯,免费。印象最深的地方:小龙湫,断肠崖。
以上是我玩过的地方,其他地方我都没去,哎,我们是提前回去了,本来还想去下面的地方的。玩过上面三个景点,一天基本已经过去了,回响岭头,休息下,吃个晚饭。
晚上第四站:灵峰夜景,票价应该是30元,具体未知,我没去,哎~距离小镇很近。
第一天安排的是大景点,一定会有点累,第二天轻松点,
可以去三折瀑,距离小镇很近那景色网上说很不错,可惜没去成,哎~
哦,还有就是往返各个景点的车的问题,我们是200元包车了,他一天下来都跟着我们,如果你是散客,应该20元一人到大龙湫,大龙湫比较远。其他应该10元差不多了。
⑷ 雁荡山,要详细的哦!
温岭雁荡很近,汽车方便,温岭汽车站和温岭长途汽车站都有车到雁荡,都是早上6:20 7:40 和 9:50的班次。票价10——15元,放心,一般温州雁荡山就是指的雁荡山,也就是北雁。早上去的时候问清楚司机或者售票员下午怎么回来方便。
依你的时间安排,个人以为游览两个景点最好,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慢慢走慢慢看,视觉好的地方多坐坐,这才叫游。
门票价目表就不用了吧,10-30元。几个大景点都是30,学生票5折。
友情提示,带个斜挎包或者肩背包,零食饮料小吃什么 的在外面超市买好带进去,可以省很多钱,我都这样的,哈哈,祝玩的愉快!
⑸ 雁荡山的美景是怎样的
北雁荡山不仅自然景色奇秀,而且有着丰富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北雁荡山不仅有著名的佛寺,也有著名的道观,关于佛、仙的传说甚多。
千百年来,许多文士名流,都在北雁荡山游览和考察,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山中的摩崖碑刻多达300余处,大为名山生色。
灵峰是北雁荡山的东大门。从东而来一抬头就能看到蒲溪西边那叫作“接客僧”的巨岩,接客僧是雁荡山中形象最为逼真生动,同时也最具象征意味的肖像拟人景点,它又名石佛岩、老僧岩。
只见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拱手做迎客状。人世沧桑,岁月更迭,唯有入山口上的接客僧,千万年来始终以永恒的宽容挥动着宽阔的袍袖,日夜在迎接着四方的宾客。
灵峰四周诸多青峰苍崖迂回盘旋,绕出一方如梦如幻的胜景。灵峰的峰崖又最会作态,“移步换景”,尤其在月夜,真真幻幻的山景会令人生出许多遐思。
灵岩被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后来的元代文学家李孝光赞道:
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
以灵岩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岩使人心境沉静,“灵岩飞渡”的杂技表演又令人惊心动魄。
在灵峰还可以看到一个奇特景观,就是犀牛望月。犀牛望月位于凌霞峰旁的高岗上,昂首东向。当皓月东升时,那犀牛伸着脖子,遥望月亮,故称“犀牛望月”。
关于这头犀牛,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呢!
相传很早以前,雁荡山下有个姑娘叫玉贞,她父母早亡,6岁时就给花老财当牧童。每日天刚亮,玉贞牵牛上山。夜里月亮升得老高时,她才牵牛回来。
花老财待她刻薄,在牛棚角落搁块木板,让她跟牛一起睡觉。她有话对牛讲,有苦对牛诉,有泪对牛流。牛呢,伸伸舌头,舔舔她的手,好像在安慰她说:“别难过!”
六月天,牛棚里蚊虫嗡嗡叫,牛甩甩尾巴为她赶蚊虫。十二月,北风呼呼雪花飘进屋,牛用身体为她挡风寒。
一日日,一年年,玉贞出落得像朵芙蓉花,方圆几十里的山民都讲她是仙姑下凡。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玉贞长得这么漂亮,起了邪心。奸刁的管家向花老财献计,花老财连讲:“妙!妙!”
夜里,管家扶着花老财到了破牛棚,见玉贞躺在木板上睡觉,牛在一边为她赶蚊虫。两人齐动手,避开牛尾巴,捆了玉贞的手脚。管家在门外望风。花老财色眼血红,正要朝姑娘扑去,料不到铁鞭样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了。
花老财忍住痛,还想去摸姑娘的胸,牛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着了他的眼睛,鲜血直流。玉贞在木板上挣扎,花老财哇哇喊叫。
打手们跑到破牛房,见牛发了疯似的护着玉贞姑娘,他们都不敢进去。等了半个多时辰,有两个打手壮壮胆,迈进了一只脚,牛“喇喇喇”冲上去,用角把他们戳出老远。管家气得叫人点火烧牛棚。花老财才逃出牛棚,被人扶到堂屋。
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的绳索,跪下讲:“快,快骑到我背上去!”
玉贞姑娘上了牛背。老牛撒开四蹄,耸起双角,睁大眼跑了出去。老牛朝凌霞山顶跑,打手们叫喊着围上来了。跑呀跑,跑到山冈上,没地方好跑了,老牛跪了下来,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
等姑娘站好,老牛把角朝空一转,对着她猛吹一口气,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上天去了。
打手们冲上来时,老牛变成了独角的石犀牛。玉贞姑娘呢,飞呀飞,一直飞到了月宫里。月光夜,玉贞姑娘走出云屋,撒下银光,看望心爱的老犀牛。犀牛呢,也仰着头,在想念女主人玉贞姑娘哩!
大龙湫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高耸天际的芙蓉峰,变幻无穷的剪刀峰,雄伟如屏的连云峰,云雨漠漠的经行峡,谷幽潭深的筋竹涧,皆为胜境。秀丽多姿的砩头溪和松坡溪两相映衬,形成无限风光。
著名的天下第一门显圣门,也在北雁荡山。显胜门是由两面崖壁对峙而形成的“石门”,又称“仙胜门”。此门高达200米左右,两门相隔仅10余米,素有“天下第一门”之称,为雁荡山门之冠。
⑹ 雁荡山最值得去的景点
雁荡山——浙江温州
我国十大名山之一的雁荡山,得名于山顶湖畔芦苇荡中栖息的秋雁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看点导览】
雁荡山有北、中、南、西、东五个分区,而平时所指的景区是指北雁荡。她的七大景区面积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东南部的灵峰、灵岩、大龙湫最为有名,并称为“雁荡三绝”。一般游览山体时,我们都希望避免在山上走夜路。但在雁荡,不看看神秘的“灵峰夜景”,好像反而是“亏了”。
【特色推荐】
灵峰
这是雁荡山最美丽多变的景致之一:不把灵峰日景、夜景都看过的游客,就枉来雁荡山了。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拱,千形万状,美不胜收。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妙不可言。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
大、小龙湫
雁荡山的这两股瀑布,一个是九天悬河,一个则是秀美多姿。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季节,雷雨初过,大龙湫象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而小龙湫则是一股白河在重叠的美石上分流而下,柔美却不失洗练。
⑺ 雁荡山的传说
1,雁荡山洪武尖的传说
雁荡山东麓有一座山峰叫洪武尖,相传是朱元璋赐封的名字。
元朝末年,朱元璋大军浩浩荡荡南下,一路上打了好多胜杖。到浙江没多久,就攻下了宁波、台州。但攻打温州时,那白鹿城有神鹿守卫,牢固得不得了,几次交锋,朱元璋都损兵折将,连他本人也受了伤,差一点被捉住。还好,他那匹枣红马突然长叫一声,四蹄腾空,带他冲出敌阵,救了他的性命。
朱元璋昏头昏脑,任凭枣红马驮着他,落荒奔逃。他本想避入雁荡深山歇息一下,哪晓得在山岔口走错了路,倒转走台州去了。忽见三面尘土飞扬,马蹄得得,一片喊杀声,无数元兵蜂拥上来。
朱元璋大喝一声,勒马回头,想冲进敌阵,决一死战,哪晓得枣红马却一步一步向后退。他越用鞭打,马越往后退。奇怪的是,马倒退时踏过的地方,一群又一群大大小小的蜘蛛,不晓得是从哪里爬拢来,忙忙碌碌给它织了一层层白白厚厚的蜘蛛网,好像这蹄印不是新踏出来的。当元军追到这里时,看看蹄印,只当朱元璋已过去很久,也就不再追了。
朱元璋跑了一段路,远远望去,只见云雾当中,有一山尖隐隐现现,闪着阵阵霞光。“好地方呀!”他就扬鞭向那霞光冲去。朱元璋跑上了峰尖,渴得要命,偏偏这山尖没水,他就大叫:“苍天在上,快赐我甘露吧!”说罢,他随手把剑插在草地上,一下子,一股清泉喷出来了。
朱元璋用泉水洗了浴,刀伤不痛了,身上力气也大了。
后来,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想起了当年从温州逃到雁荡山这段经过,就把那座高山尖叫做“洪武尖”,上面的泉水称为“一剑泉”,还赐给山上的蜘蛛一条漂亮的金腰带,今日,那洪武尖上的蜘蛛腰间都系着一条黄金带。
2,雁荡朝阳洞山上金交椅的传说
雁荡朝阳洞山上,有一块大岩石,好比“金交椅”一样。
传说“金交椅”下面原先有个岩洞。洞口很小很小,只能伸进一只手。洞里有多少宽呢,就无人知晓。
那时,雁荡响岭头有个看牛娃儿叫灵峰。灵峰帮财主放牛,每日带一个竹篓把牛赶到一座山上吃草,自己到岩坑沟里去翻螃蟹、捉鱼虾,供养奶奶。
一日,灵峰发现了“金交椅”脚下这个岩洞。他把耳朵贴紧听听,洞里的流水有时咚咚响,好比演奏仙乐一样;有时笃笃笃敲起来,好比千军万马奔腾一样。灵峰睁大眼睛往洞里看,见洞里一片光亮,好比星星在闪动!奇怪,真奇怪!灵峰想钻进洞里去,但洞口太窄,进不去。他只好把手伸进去。哪知道马上摸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这条鲤鱼,背墨黑,像将军的盔甲;嘴一张一张的,像黄龙的嘴巴;尾巴呢,像一副船桨。
他左张张,右看看,把鲤鱼放进竹篓里。他又把手伸进洞里去摸,又是一条!就这样,他一连摸了五条鲤鱼,竹篓满腾腾了。
这以后,灵峰每日上山放牛,都到洞里摸鱼,每日都摸满一竹篓——五条鲤鱼。
奶奶每日吃鲤鱼,眼睛慢慢好转起来。半个月后,全好了。
灵峰吃了鲤鱼,不到一个月,也长成了身强力壮的铁汉子,力气增加了不少。
财主见灵峰长大,就不让他放牛,叫他干重活,上山砍柴。一日,灵峰挑着柴下山,身上背着很重的竹篓,没想到在路上撞倒朝廷里派来的阴阳先生和他带来的四个喽罗,他们是到雁荡山来破“金交椅”风水的。
阴阳先生一眼见到灵峰的肩头担一担柴,好像担两座山,面颊血红,眉梢剑峰恁,体格特别强壮。他心里暗暗吃惊,难道我来迟了?是不是“金交椅”的灵气统统被他吸去了?当真,狗腿子发现了他竹篓里的五条格外活泼的鲤鱼!
阴阳先生见了,脸色大变,忙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灵峰!”
“灵峰?你……你的鲤鱼,是在那把‘金交椅’脚下拿的?”
“是又怎样?”
阴阳先生一双眼珠子很可怕,他讲:“这金交椅生在皇帝的宝山上,这鲤鱼是皇帝的!快,快交给我!”
“岂有此理!我捉到的,为什么要交给你?不交!”
“不交就夺!”四个喽罗七手八脚一齐冲过来。灵峰舞起柴担,两个狗腿子被打得滚落山去,另外两个狗腿子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阴阳先生面孔刷白,没胆动,气也没胆透。
灵峰顺手把鱼篓“呼——”地一声抛上天空,只见鱼篓向西飞去,一下子不见了。他全身用力向山下滑去,那几个喽罗看也不敢看。
过了好一阵工夫,阴阳先生和四个狗腿子拌拌动地爬到“金交椅”脚下,寻到了岩洞。阴阳先生把耳朵贴过去听听,洞内很静,一点声音也没有;睁开眼珠子看看,洞里墨黑墨黑的一点也看不见;手伸进去摸摸,洞里空荡荡的,一点东西也没有。
“啊,我来迟了!”阴阳先生瘫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向狗脚子命令,“快!快……拿牛屎来!”狗腿子挖来了牛屎,往岩洞掷去,只听“嘭”的一声,岩洞关闭了。
从此,“金交椅”脚下再也没有岩洞了。灵峰抛的那五条鲤鱼,在灵岩那一边山头,化成了岩,大家都叫它“朝天鲤”。
3,羊角洞传说
从前,雁荡山有个叫阿宝的后生,熟人见到他,总作兴学他口吃的样子:“阿宝,现在牵羊顺……顺当乎?”他咧开嘴笑笑。
阿宝十三、四岁时,家里弄了只大白羊。每日天未亮时,他就牵着羊到半里外的坟坛去放。这片坟坛很冷清,每到黄昏时,鬼呼呼声地叫,鬼火飞来晃去,煞是吓人!阿宝经常听人这么讲。但他有个倔犟的脾气:自己没有亲眼看见的,是不相信。
一日下午,他又把羊牵到坟坛,拴在一株桩上,自己同小伙伴小锤去池塘玩水。两人正玩得痛快,突然乌云滚滚,雷云闪电,眼看天就要下雨了。阿宝三步一跳,一口气跑回坟坛,只见羊跺着脚“咩咩”直叫。他赶紧去解羊绳。忽然“轰隆”一声,一个响雷炸得坟坛发抖,紧接着,槐豆大的雨从天上落下,直落得坟坛四周冒起一层白烟,风刮着树,发出“喔,喔”的叫声。这时的阿宝被吓呆了,他以为鬼真的赶来了,不管三七廿一,抓住羊绳用力一扽,就往家里跑。
过一下,雨停了。小锤也独自往回走。他路过阿宝家时,见阿宝站在羊棚边,一手捏着羊绳,一手打开棚门,嘴里念着:“进去!进去!”小锤忍不住笑出声来。阿宝听见笑声,回头一看,自己手里拉着的竟是一条羊绳!阿宝“啊”地一声,结结巴巴地讲:“怪——怪不得,这么顺当!”原来,阿宝慌里慌张解羊绳时,用力过猛,把羊绳给扽断了,羊还留在山上哩!
俗话说:“一人传十十传百”,阿宝牵羊的笑话,很快传遍了整个雁荡山。于是,“阿宝牵羊——顺当得很”这句话,也便成了这一带老百姓乐于引用的歇后语了。
阿宝的羊在山上到处乱跑,它跑呀,跑呀,一直跑到了方岩顶,不小心一只角撞在岩壁上,岩壁被撞了个羊角的大窟窿,从那以后,老百姓就把这窟窿叫做“羊角洞”。
4,乐清大荆显胜门的传说
听说每年桃梅杏李成熟时节,玉皇大帝总要派仙人下凡,采集百果,在瑶台举行一次盛会。
这一年,铁拐李奉旨采了一担果品,正准备返回天宫时,被眼前一瓣瓣奇特的莲花瓣迷住了。这哪里是什么莲花瓣?是一座座奇形的山峰!哗哗响的瀑布,比仙宫音乐还好听得多哩!
铁拐李放下果担,用手指往前面一戳,只见擎天的岩壁“轰”地一声往两边移动,裂出一扇石门来。门里周围都是峻壁,弯弯曲曲向里伸。一条白练从山顶挂了下来。石平台上,山乐官鸟正在演奏,雉鸡、丹顶鹤在一边跳舞。铁拐李双脚一蹬,腾空进了石门,去游览胜境了。
再说瑶台盛会已临近,玉皇大帝见铁拐李还没回来,只好派韩湘子去找。韩湘子是天宫乐师,他的玉箫一吹,各路神仙就会围拢来听。哪晓得他一连几天奔走,吹箫把嘴唇都吹破了,还是不见铁拐李的影子。
韩湘子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东探西找。有一日,他找到东海边上,也被眼前的一瓣瓣莲花迷住了!这是一座人间少有的仙山哪!仔细一看,那山顶上还放着一担果品,旁边插着一条仙杖,山腰间有一只很大的仙人脚印。不用说,铁拐李一定在这里了。
韩湘子自言自语:“好个铁拐李,在这里留连风光,误了瑶台盛会,看你怎样向玉皇大帝交代?”他顺着铁拐李的脚印,也遁入石门去。谁晓得他这一去,也没了踪迹。
天亮时,人们看凶那一担果品早已化作了岩石,那仙杖呢,也变成了仙杖峰,那裂开的石门,大家就叫它显胜门。听说,在月光夜,显胜门里就会传出阵阵仙乐来!
⑻ 雁荡山的特点有哪些
雁荡山的特点是看山影,白天游览完各景点后,在夕阳下,月光明亮的时候,雁荡山的山影是别具特色的。
⑼ 雁荡山的景点
现在季节就合适,见意楼主不要跟团,有二天时间,可以慢慢游览雁荡风光,跟团就走马观花了,门票,森林公园25元每人,方洞20元每人,雁湖15元每人,灵岩40元每人,羊角洞15元每人,显胜门15元每人,大龙秋40元每人,三折瀑15元每人,灵峰日景40元每人,灵峰夜景41元每人,方洞缆车45元每人。农家宾馆住宿标间在80-180之间,装璜多是二星标准,和公家的宾馆有的一比,吃饭有农家乐大排档看你是这样消费,不是很贵,有公交到各个景点,也可以包车一天150-220之间看行程而定,祝你来雁荡山玩的开心,
⑽ 1987年出生的同学,有没有学过《雁荡山》这篇课文【急!有奖!】
《梦溪笔谈·雁荡山》 沈 括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山顶有一个大湖,据说是叫雁荡;山下有两个水潭,把它叫做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