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国画梅花
1. 赵升仁 怎样画梅 中国画梅花的各种画法
画梅,从何下手,是初学者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了解生长规律,理解形态结构,内掌握基容本造型规律,是首要的一环。画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书法笔顺一样,哪笔先哪笔后,都有讲究,同时要了解,梅花枝条的基本单位组合,即从一笔到五笔、六笔,构成枝条的基本造型。
梅枝起手式,是练习梅枝造型的开始。作画前必须心中有数,要“胸有成竹”。可用木炭条、铅笔或手指打一下稿,然后下笔。也可用旧报纸,以深墨线条安排好大体布局,然后将宣纸蒙在上面挥写。开始画梅枝要笔笔都有交代,如同写楷书一样,熟练后要画得松一些,象写行书或草书那样,用笔要灵活,中锋、侧锋都用,贵在生动、自然.。
2. 梅兰竹菊花鸟,这些在国画中哪个最好学
梅花和菊花最好学,兰花和竹子更注重的是笔墨功夫,在国画界有“半世竹,一世兰”的说专法,就是属说画半辈子竹子才能画好竹子,画一辈子兰花才能画好兰花,可见竹子和兰花的难度。梅花主要画出气势,菊花主要注意构图。花鸟画中竹子和兰花是最难的,不过只要热爱,肯下功夫,什么都不是问题。
3. 求国画梅花的画法。拜托各位了 3Q
第一步 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 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 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 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 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 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 ,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 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 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 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 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 ,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 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 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 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 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外围圈染淡墨。 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 切忌干涩、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 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 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 总体气氛更好。 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白粉, 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 也就是画面的布局。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 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 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 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墨、 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 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 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初学画梅, 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 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辅主: 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 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 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 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 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 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 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 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 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 。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 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 花鸟画一般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 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 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虚”能给人以“ 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 以虚显实”的绝妙效果。切忌满纸笔墨,所画物象占据一切空白, 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图45,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分外, 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效果。 疏密: 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法则。 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直叙, 没有疏密变化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主要是处理好枝干、 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关系。上图, 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 :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画梅花, 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 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 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 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 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 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隐蔽些。 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隐蔽些。但有些构图, 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如表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 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但具体着笔时, 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 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效果 开合: 是指画面构图的完整统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 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 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一条龙,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 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 犹如画龙不点睛,显得没精神,也就是只开不合。无论小构图、 大构图都要处理好开合关系,有的画面有几个开合, 都要认真处理好,使其达到完整统一。切忌有头无尾,半途而废。 呼应:也称“顾盼”,是指画面的物象形态,色调互相协调、呼应, 相映成趣。构图上应在上下、左右、前后、主辅等各个方面去考虑, 使之做到顾盼有情,气脉贯通,情景交融。切忌机械凑合、 各自东西互不关联。 图47,主体梅,主干上发,旁发小枝在画面上方转而下垂, 和右下侧梅枝上下呼应,形成顾盼之势, 使画面构图富有变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辅两枝梅花, 枝条全都上发的单调局面。 综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鸟画构图中创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则, 也是画梅花时应该掌握的规律。梅花构图和其他花卉大同小异, 根据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构图上可归纳为“长短、粗细、多少、 纵横”八个字。梅花的一切构图形式,万变不离其宗, 都发自这八个字。 构图力求形式优美,变化万千,时又求得统一,“变化统一” 是构图的总要求。变化与统一是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幅画无“变”则板,“变”过则乱。也就是说,画画时在笔墨、 形体、色彩等诸方面太统一,必然呆板、单调、无生机。 必须造成表现手法上的各种“矛盾”,才能产生起伏、 涤荡和节奏韵律等美的东西。梅花构图, 也正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构图形式。 为使初学者易于掌握,现介绍几种主要的梅花构图方法,以供参考。 长短参差法:即运用梅枝的长势,以长线和短线的不同安排, 形成对比。当画两枝梅花时,不论枝条向背如何, 左右并列还是前后重叠,均应一长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辅、 一疏一密、一浓一淡。“长”者为画面主体,“短”者辅佐。“长” 者,使画面富有变化。只长无短单调孤立,只短无长则无主心骨。 有长有短,则主次分明,是画梅构图基本一法。 粗细相间法:粗和细是又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梅花有老干、 新枝,有粗干、细枝,组合到一个画面上, 能产生强烈的形体对比效果,特别在创作大幅面构图时,(如中堂、 横披)采用粗细相间的多层次构图,能使画面充实饱满,气势雄浑。 纵横交错法:梅花纷繁多姿,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 在构图时可将两种发枝式组合到一个画面上,形成纵横交错。 其变化很多,可以前横后纵,也可前纵后横。可以用左横枝交错, 也可用右横枝交错。至于“S”、“之”等形式的梅图, 实质上都属纵横交错式范围之内, 只是交叉时角度有大小运用不同而已。 三线组合法:一幅画,梅花枝干态势, 可以用几条线作为基本单位来概括成构图骨架。 构图时一条线太孤立,两条线仍然单调,三条线四条线足可以了。 这三条线中有一条是主线,在全画中起主导作用, 在画面中占的份量较重,位置比较明显,势也比较清楚。 第二条是辅线,辅线和主线的走势基本一致,略有角度, 以辅助主线的势,但比主线要弱(或短、或细、或淡)。 第三条是破线,用它把主线和辅线穿插交织起来。 三条线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千变万化,全在于灵活运用。 四边出枝法:画梅花,枝干总得从画面的四边进入。 四边即上下左右,每一边可在两端出枝, 一张画面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 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只是入门的初步, 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通过观察写生,融汇贯通, 举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创造更多的构图方法。
4. 学习国画应该从画山水开始还是从画花鸟开始
意见一、初学国画者应该先学花鸟画,而且要先学写意画法,这样学起来简专单些。如梅兰竹属菊等,特别是竹子。
意见二、初学国画我建议你先学画花鸟,花鸟画一般一个品种练上一、二个月基本能够有点样子。而山水画要从树法、石法,云、水法、点景、构图等一圈学习下来·要几年,难看到效果。
中国画分写意和工笔,看你对哪种有兴趣,不过练练线描对你也是有好处的,写意画非常讲究意境和气势,而工笔画画的作品非常的细腻写实,还是根据个人的意见来选择。
意见三、先整线描,然后整工笔,把笔用熟了再说其他的
意见四、先工笔,后写意,先花鸟,后山水 。
总结:先工笔(先练线描),后写意;先花鸟,后山水。先易后难。
5. 国画梅花的画法
6. 在国画中怎样画梅花特别是白梅花。
首先要有一个大体的构思:右下方画一石,梅之主干由左向右上斜出。
1、以斗笔或较大毛笔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较快的速度画石,适当加皴,不宜多。
2、再以大兰竹蘸水后,笔尖蘸浓墨,先画主要树枝的枝头,适当分叉,逐渐向下画,注意节奏和速度,越画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这时画主要枝干的最粗部分,以较干淡之中墨边画边皴出木本树干老皮之质感。视情况可加轮廓线,并随手点出些苔点。
大枝干旁一般辅以中小树枝,主干较淡,那么,这小枝可适当加重,在靠近石处,右上角处,可令枝断开留出花的位置。
画枝干是极重要的一步。枝条要园劲,要用中锋。画到粗干时,墨变淡、变干,边画边皴,这时则多用侧锋。加皴时可在主干的侧下部多用一些,这样也增加了树干的明暗和立体感,这通过后来的渲染表现的更明显一些。
3、以较小的毛笔钩花,蘸淡墨。一般每个花瓣两笔钩成,骨朵也用两笔构成,之所以两笔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笔笔到位、避免草草。钩花时注意多画些未开半开者,全开的要少些。并且切时注意花之向背、疏密。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枝疏处花可疏,枝密处花可密;有时也可处理成枝疏处花密,枝密处花疏。
4、剔蕊点萼。因为开始考虑时要画的是白梅花,白梅也应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请大家用曙红加墨,可先剔蕊。画蕊时要挺住手腕,线要细挺刚劲,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线都要气贯始终,功力到位,因为这是最能体现梅花精神的地方。画完花蕊以后,点花粉,不要拘泥于每丝一点,蕊丝相对整齐,粉点要园润灵动。紧接着仍用曙红加墨点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来表现和衬托。点萼更要干净利落,绝不能拖泥带水。在点萼的同时,视花密处之情况可适当增加少许小嫩枝,这与先画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别,也可使密处更密。疏处更显明朗。
5、为了增加画面的生机,可点缀上几只麻雀。这幅作品我们在左下粗枝干上蹲着一只,石之左面地上站两只。
麻雀很简单,也好画,处理好了整个画面便显得生气勃勃。
画时先用赭石加墨点出头顶,三只的一次都点上。下面的两只可画一正面一略侧,略侧者一边用较重的赭墨画出翅,甚至露出微翘的尾羽。接下来用另一支笔蘸浓墨钩画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两笔画出鸟之腹部,两笔一定要相对画出。这时可以稍等,待半干后可在肩头加黑点,下巴加黑点,并用墨画出微侧者之翅羽,用浓墨画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画的劲挺尖利。也可光画腿不画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这当然还要作一些处理),我们这幅就先不画爪子。
6、现在枝干、花朵、萼、蕊等都已经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简单的渲染。
首先用画麻雀剩余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干,不管枝干是浓墨画的还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画一遍,这样更显其质感。
用淡墨加石绿染石,可以基本平涂。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仍用这个色将花朵的周围作一些点染,不可洇入花内,这样可使白花更显洁白。这是画白梅的方法之一,还可有多种表现白梅的方法,这会在今后逐步学到。
仍用这个颜色在地面上点几个大小不等的点子,像是开始溶化的春雪、小鸟在结伴觅食。接着在左上部用此色画出一丛竹叶,作这幅画中梅花的陪衬
7. 国画梅花怎么画最简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
8. 我想学画国画梅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国画不是很难的。只要去书店买一本专业的学国画的书就可以。我就是自学的,书上说的非常详细了。再就是把它介绍的材料买齐就可以
反正我一个星期就画了好几幅还都不赖。
9. 国画 入门 梅花 兰花 哪个容易
入门时都不难,可以买本芥子园,梅兰竹菊都练着,目的是熟练掌握笔墨和国画语言。但若想画出高水平来,是需要下大工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