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陈梅花德化

陈梅花德化

发布时间: 2022-01-23 17:39:23

『壹』 福建德化窑的白瓷具有什么特征

福建德化窑的白瓷。始于宋代、成名于明代。釉色白净温润,致密如玉,专细腻似乳。有“猪油白”呈属色凝脂隐红;“象牙白”细润白嫩,法国人称“鹅绒白”、“中国白”。品种有“梅花杯”、“八仙杯”,胎薄透脂轻巧玲珑,彩绘以红色为主,日本人称“赤绘”。风格豪爽、明快。

『贰』 德化窑瓷器特点是什么如何鉴定

特征
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
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种类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

『叁』 如何鉴别德化窑瓷器的真假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鉴定必须了解 德化瓷器的特点,才能精确辨别真假

特点

1、 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 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 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

6、 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在福建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建国以后,德化瓷塑继承传统手法,形象刻划深入,衣纹飘洒自如,并把汉族传统的雕刻技法进一步运用于日用瓷和陈设瓷上,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肆』 写德化家乡,模仿牧场之国,怎么写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伍』 中国三大瓷都是什么

中国三大瓷都: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

一、景德镇陶瓷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二、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 大瓷都”。

驰名中外的德化传统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重放异彩。动用捏、雕、镂、刻相 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现在德化生产的在历史传统题材的产品达390多种,各类姿式和规格的瓷观音有100多种,大型瓷雕《滴水观音》高达1.90米,气势端庄高雅;最小的《披坐观音》,高仅5厘米,清逸隽秀。这些神态各异的造象,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艺人们善于利用不同质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泽极富变化。现代题材和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的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种。这些瓷雕艺术品多次被选出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赞赏。明代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国后得到恢复发展,易名为“建白瓷”。复产成功的建白瓷。瓷质细腻滋润,色泽柔和洁白,微呈乳黄色,宛若象牙。在历次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出国展出中,都受到好评,荣获国有优质产品证书。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国后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国陶瓷界评为白瓷之冠。高白度制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灯等各种工艺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洁,胎质坚薄,为人喜爱。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别荣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一、二、三等奖。龙凤花瓶、孔雀双耳花瓶等产品在国外展览中被赞为瓷中珍品。目前,即将开工的德化瓷厂“建白”高级成套瓷生产线和德化第二瓷厂的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投产后,将使德化瓷器这两杂金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三、醴陵陶瓷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千公顷。总人口近百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7万,城区人口16.9万。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66.2%,年均递增10.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调整为20∶51.7∶28.3;完成财政总收入35930万元(老口径为38500万元),年均递增10.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891万元(老口径为21904万元),年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递增5.2%。 1985年撤县设市,因盛产陶瓷和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

『陆』 清代制瓷名家排名

第一代:
程门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汪藩 周子善 俞子明 吴少萍
江永源罗允夔 任焕章 余焕文
万子铭蒋玉卿
第二代:
朱少泉王岐山 陈子常 汪章
许品衡方家珍 周筱松 汪照藜
方少溪张云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黄铭光 许达生。
第三代:
王子卿松石 戴裕成 梅春
高恒生安少山 胡献瑞 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
段生茂胡仲贞 吴飞麟 王琦
潘陶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
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
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
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
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
三 画

广国华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 泰 光绪年间
万 兴 光绪年间
万云岩 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
万子铭 光绪年间
万辅廷 光绪年间
子 云 光绪年间
子 珍 光绪年间
子 环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 良 民国年间
义 茂 光绪年间
义 隆 光绪年间
义 兴 光绪年间
义太和 光绪年间
马庆云 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 民国年间
大吉生做

四 画

少 山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
王恩怀 王步第三子
王声怀 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 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 民国末
王歧山 光绪年间
王 琦 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 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擅草书,写意人物,号称“西法头子”,斋名:陶陶斋,用印:西昌王琦.(1884--1937)民国新粉彩派

王大凡,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1888--1961)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民国新粉彩派
王 震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 步 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长花鸟.“青花大王”,用写实点染技法,直追康乾.(1898--1968)
王炳荣 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王大凡之侄,号桃源山人.原籍安徽黟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瓷画,擅长人物瓷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 光绪年间,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王子卿 光绪年间
王荣顺 民国时期
王 品 民国时期
王羡阳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 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筱兰:王大凡之女.
王顺发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呜跃动状。
王大屏 民国时期
王一亭 1916-1993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 璞 民国时期
王倚之 民国时期
王东石 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王炳荣: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山水,花鸟,人物,用方形刻款“王炳荣作”(篆书阳文)
元泰主人 生卒年不详。期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
王晓帆 王大凡之子。
王凤池: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浅绛派
文 晃 民国时期
文绍武 民国时期
方云峰 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年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和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版画。
方家珍 光绪年间
方少溪 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 生卒年不详,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
方伯卿 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 建国初
毛子荣 民国前期
孔 圭 民国前期
长庚氏 光绪年间
邓碧珊 1874年生,1930年卒。字辟寰(辟宇),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铭兼有草情隶意,苍郁遒劲。斋名:晴窗读书楼.(1874--1930)
邓锡龄 邓碧山之子,长人物。
邓碧孙 民国时期,邓碧珊的儿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但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长花鸟人物.
邓重明 民国时期
邓 奎 瞿子冶之友,常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 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邓必洁 长雪景山水,民国

五 画

冯桂林 1907-1945年,宜兴宜城人。江苏省立陶器工厂“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其师为程寿珍、范大生。后受雇于“汪裕泰茶庄“制壶,以“卷翁”作印章款。又曾受聘于“吴德盛陶器公司“,所制紫砂,器底有“金鼎 ”商标。
冯启顺 光绪年间
冯大陀 江西都昌人,室名“陶然轩”。民国晚期瓷画家,擅长人物瓷画。冯大驼笔下的人物,比例合度,神态较为生动,面部以淡赭晕染。
田鹤仙 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1894年出生,1952年卒。浙江绍兴人。长梅花山水,曾为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珠山八友成员。田鹤仙初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风神绰约,强健有力。
田 宣 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叶巽斋 光绪年间
叶怀清 光绪年间
叶振(震)嘉 民国时期,善画人物。创设骨彩。
仙 槎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
于光绪后期至民国时期,是一位多产瓷画家。所绘作品,底款多署“映莲轩造“。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早期画青花,后期转向粉彩。
卉 园 民国时期
半园主人 光绪-民国年间
玉 庭 同治年间
石奇峰 民国时期
石宇初 刘雨岑的徒弟,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六 画

刘芳谷 光绪年间
刘仲卿 1889年生,1969年卒。字锡祖,江西莲塘县人。二十纪四十年代到景德镇绘瓷,9岁学画,青年时临摹了故宫大量名画 ,中年后专攻粉彩花鸟,虫草,自创一套独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流畅自然,细腻生动,花卉、蝴蝶最为突出,颇具雍正时期粉彩风格。
刘 平 刘雨岑之子
刘雨岑 原名玉成,后改雨成(雨城),别号澹糊渔(澹湖鱼),又号巧翁,长花鸟,创水点桃花,斋名:饮冰斋,觉庵.(1904--1969)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粉彩雄鸡,为世所重。后创作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一玻璃白底子,再用红彩去点,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发色鲜艳。
刘希任 1906年生,1967年卒。江西南昌县人,室名:再思轩。永华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南昌开“中南瓷庄”。擅长粉彩人物、花鸟与雪景。
刘少轩 宣统年间
刘顺太
刘森泰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刘森泰的博古瓷画,以瓶花为主体。
刘吾展 民国年间,善画瓷画动物,以画猴见长。
刘胜记 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
刘佐韩 刘胜记之子,民国晚期石湾陶塑艺人。
江栖梧 光绪年间
江福昌 民国时期
江永源 光绪年间
江潮宗 光绪年间
江 春 光绪年间
江祥发 光绪年间
江和丰 民国时期
江金白 民国时期
江重镇 民国时期
江源茂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许达生 光绪年间
许发(友)生 王步之师
许进勇 字友义,号云麟,生于光绪十三年(1897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其祖父许良西、父亲许起容,均系德化佛像雕塑名家。许进勇毕生从事瓷雕艺术,并经营“裕源”商号。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当年曾为香港“玉成轩”、“源源”等古玩商特制成不少仿明清瓷塑制品。
许世华 许进勇之长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解放前出境,后与其弟许世南留居香港,从事瓷雕艺术。许世华、许世南兄弟都继承父业,民国期间在家乡从事瓷雕制作,“联谊轩”是当时兄弟合作的堂号。
许尚礼 民国时期,安徽石埭人,擅长花卉、翎毛瓷画。
许子成 光绪年间
许品衡 光绪-民国年间
汤有光 字成卿,1877年生,1970年卒。原籍安徽太平。1903年就读两江师范学堂美术音乐专业,曾任江西省立乙种窑业学校监学和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校长。
闵丹臣 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山水画见长。闵丹臣画山水,以留白的釉面来象征江河,旨在造成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朱少泉 光绪年间
朱荣记 朱荣记是店号还是人名,以及朱荣记在世的具体时间,相关史料均无记载。晚清和民国前期的瓷塑精品,都往往钤陶艺家的印记。
朱磊青 民国时期
朱 明 民国时期
朱秋霞 民国时期,刘雨岑之妻,善画鹿。
全 廷 光绪年间
任焕章 光绪-民国年间,长人物、山水。浅绛派
任逢瑞 民国时期
达 山 光绪年间
安少山 光绪-民国年间
孙福昌 民国时期
孙玉卿 光绪年间
孙月轩 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
孙明泉 光绪年间
孙茂盛 光绪年间
行吾素 民国时期
同和氏 光绪年间
尧臣氏 光绪年间
毕伯涛 1885生,1960年卒。名达,别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与珠山八友齐名,长花鸟擅长粉彩花卉翎毛瓷画。其子毕渊明也系著名瓷画家,善画虎。
毕渊明:1907年生,安徽人,擅老虎,动物。
伍义顺 民国时期
吕尚文 光绪年间
吉 人 光绪年间

七 画

宋谦成 民国时期
汪小初 同治年间
汪东荣 民国时期,安徽休宁人,擅长古彩工笔人物和花鸟瓷画见长。
汪友棠 各汪棣,字柳村,长山水、花鸟人物俱佳。汪友棠,生卒年不详,安徽黟县人,室名“修竹轩”。从其传世作品来看,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属高产瓷画家,画路较宽,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浅绛派
汪晓棠,又名汪棣王琦之师,长人物,斋名:彤云山房.名棣,号:“龙山樵子”。1885生,1924年卒。江西婺源人。擅长粉彩人物,画风秀丽轻盈。民国前期,曾当选为浮梁县陶瓷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汪 章 光绪—民国初期
汪照藜 光绪年间
汪永泰 光绪—宣统年间
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创青绿山水,斋名平山草堂,(1884--1942)汪野亭创作的山水瓷画,采用粉彩青绿山水技法,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落笔奔放,烟云满幅,有类泼墨,风格深厚苍劲。民国新粉彩派
汪小亭 汪野亭的次子,1970年卒。擅长粉彩山水瓷画。号平山草堂主人。
汪少平 汪野亭的长子,擅长粉彩山水瓷画。号传芳居士
汪桂英:汪野亭之女,长山水.
汪家珍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汪 潘 同治—光绪年间,字介眉,长山水花鸟。汪藩:字介眉,长山水花鸟,字佳. 浅绛派
汪祥发 民国时期
汪昆荣 民国时期
汪云章 民国时期
汪以俊 长山水花鸟,民末。
汪廷至 光绪年间
汪绰章 光绪年间
汪淦泉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人物瓷画见长。汪淦泉画仕女,重在五官,且面颊浑圆。
汪义顺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汪义顺的花卉瓷画,趋于图案画。
汪 洋 民国时期
汪太沧 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1901年生,1953年卒。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并于该校任教。擅长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妙到毫巅。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享有盛名。
汪云山 民国时期
汪释兴 民国时期
汪新平 民国时期
汪乃斌 民国时期
汪宝根 宜兴蜀山人,与旭斋。民国时期在“吴德盛陶器公司”和上海“铁画轩公司”当技师。

李新生(祈生):长红梅.
李铨昌 咸丰年间
李友梅 光绪—民国年间
李盛春 建国初民国时期
李蕴辉 光绪年间
李荏辉 民国时期
李维翰 光绪年间
李子祥 汪野亭之徒
李裕元 擅长素胎雕瓷,活跃于光绪年间。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雕反瓷
李裕成 同治-光绪雕瓷家,长花鸟,款篆书阴文:用方形刻款“李裕成作”(篆书阳文)
李山东 民国雕瓷师
李明亮 民国年间,擅长粉彩草虫瓷画。
李友松 光绪年间
李松如 光绪年间
李子齐 民国时期
李之衡 民国初期
李梦丹 光绪年间
李端山 光绪年间
李永兴 建国初
吟香主人 光绪年间,罗仲林的艺名。
吴龙发 民国时期
吴zheng 字待秋,别号“鹭鸶湾人”、“春晖外史”,室名南樵书屋。1878生,1949卒。
吴芝生 民国时期,邓肖禹之师。
吴寄甄 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吴 康 民国后期,长画像。
吴霭生 1886生,1926年卒。1909年到景德镇从事色釉研究,创办合兴瓷庄,曾任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
吴少峰
吴少萍 同治年间
吴印恒 民国时期
吴海峰 民国时期
吴飞麟 民国时期
吴 俊 民国时期
吴成仁 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吴德祖 民国
吴德盛 “吴德盛陶器公司”成立于1916年,由吴汉文创办。其商标为“金鼎”。
吴寿棋 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何许人 字德达(字德建),又名何处,乳名花子,后改为华滋,号许人。1882年生,1941年卒。安徽南陵人。民国时期,先后在景德镇和九江开办彩瓷作坊。长雪景山水,用印擅长粉彩雪景,布局疏密有致,构图简练明快,景物传神,画风雍雅细丽。
何明谷 光绪年间
何杰一 民国时期,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
何子林 光绪年间
余 钊 光绪-民国年间
余翰青 1902年生,1987年卒。号拙翁,室名:清平画室。江西乐平人。早年拜陈德明为师,民国中期成名,为民国时期著名瓷画家之一,擅长粉彩花鸟。建国后,任教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
余文襄 1910-1993年,又名恂松,别号华舜,斋名:明泉古屋。原籍江西都昌,世居景德镇。1913年就读于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后从何许人学艺。擅长粉彩雪景。中年画风精细传神,笔墨秀润。晚年风格雄峻,豪放粗旷,“称雪景大王”。
余竹青: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活跃于三、四十年代。
余玉田 活跃于光绪年间,善画浅洚人物花鸟
余磊青 民国时期
余华生 民国前期
余荣华 民国时期
余立成 民国时期
余立卿 光绪-民国年间
余慈仁 民国时期
余鑫盛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余鑫盛善于用色,所创作的瓷画,画面艳而不俗,和谐、亮丽。窑釉色。曾在景德镇创作瓷雕人像,其衣褶又具德化风格。
邹文候 南昌人,馆名:浔阳画馆。二十世纪三二年代受聘于南昌丽泽轩瓷店。擅长花卉、翎毛、走兽、草虫瓷画。1951年去世。
邹金龙 民国时期,汪野亭的妻子,汪野亭的瓷画曾托其名。
邹国钧 字金监,号鸿轩,江西乐平人,汪野亭的学生,擅长粉彩山水。1913年生,1997年卒。邹国钧:汪野亭之徒,长山水
邹岭: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
邹洁:民国绘瓷名家,擅山水。
邹振钦 民国
邹文候:长花鸟.(?--1951
邵美之 同治-光绪年间
陈子良 民国时期
陈国治 道光至同治,长山水人物。陈国治的“彩画雕镂”,是用瓷泥在坯体上填堆出纹样,然后上釉入窑烧成,整个画面凸现于器面之上,具有浅浮雕艺术效果。道光--同治间瓷雕艺师,长山水人物,用刻款“陈国治作”(楷书阴文)
陈山东 清末-民国初,瓷雕家。
陈光明 字匡庐,名润宝,清末-民国初时的紫砂艺人。
陈子常 光绪年间
陈映珍 民国时期
陈华珍 民国时期
陈德明 又名香生,惭时期,擅长花鸟瓷画。陈德明:又名陈香生,余翰青之师
陈书人 清末-民国初年,广彩瓷画家。
陈雪娟 民国时期
陈雪岩 民国时期
陈渭岩 又名惠南,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民国前期,1928年去民。陈渭岩创作的陶塑,多仿古代名窑釉色。曾在景德镇创作瓷雕人像,其衣褶又具德化风格。
陈宝斋 民国时期
陈耕生 田鹤仙之徒
陈耀星 建国初、长山水。
陈善模 民国时期
陈善樵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陈善樵画荷花,突出花朵盛放之美。
陈义宝 民国时期
陈盘根 民国时期
启 明 光绪年间
佐 卿 民国时期
时幻影 1908-1968年,安徽黟县人,以粉彩鱼画著称。
杨枣卿 同治年间
杨海生 1915-1969年,丰城人。擅长捏雕、镂雕。 雕瓷派
杨鸣皋 民国时期
杨慕掏 民国时期
杨紫卿 民国时期
杨锦华 民国时期
杨学义 民国时期
杨青山 民国时期
扬厚兴:长肖像
陆山云(陆云山)1901-1974年,江西省丰城人,1932 年在九江画瓷,1937年留居景德镇从事瓷画艺术。
张筱耕 一作小耕,又名逢年,江西萍乡人,民国时期的江西省陶业学校图画教师。擅长花鸟瓷画。
张 熊 字子祥,1803年生,1886年卒。嘉兴人,海派画家,擅长花鸟瓷画。
张志扬(汤) 1893年生,1971年卒。江西婺源人,斋名“亦陶”,创笔峰点染山水。1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粉彩,1935年任教于浮梁县陶瓷职业学校,1945年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建国后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前期多绘彩山水瓷画,工细严谨,气势磅勃,后期则参郎世宁技法,专工骏马瓷画,运笔设色,形神生动。
张沛轩 约1900年生,1950年卒。江西余干人,以邓碧珊为师,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张沛轩画鱼藻往往参照师法,以静态的瓷器白釉,来反衬水藻的飘拂和游鱼的动感。
张荣顺 民国前期
张荣明 民国时期
张洛山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善绘鱼藻,画风与邓碧珊接近。但是,邓氏画鱼藻,多以留白来象征水面;张氏画鱼藻,不仅画水面涟漪,而且还画水中的日影。
张 云 子子英,活跃于光绪年间,长山水。张子英
张舍云 光绪年间
张德生 民国时期,江西波阳人,刘雨岑之徒,擅长粉彩瓷画填色,子张松茂为当代著名瓷画家。
张晓根 王琦、程意亭之师
张 浩 字犀候,汪野亭之师
张品三 光绪善人物
张松涛 张德生之子,长花鸟,号“芝山龙竹” 号“芝山友竹

『柒』 明代福建的德化窑生产白瓷有哪些特点

明代福建的德化窑以生产风格独特的白瓷为主,特点是釉光莹润,在光照下釉色隐现出粉红或牙黄的色调,被称为“象牙白”、“葱根白”、“猪油白”、“中国白”等。产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他还有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都是德化白瓷的代表作品。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是胎体厚重,胎色白中带灰,釉层透明度高。器形种类主要有瓶、壶、炉、高足碗、大盘及大花瓶等。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划花和印花等几种。装饰纹样有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山水人物及“福”、“寿”等吉祥语。

『捌』 中国三大瓷都 是哪三个

三大瓷都--德化,醴陵,景德镇的说法,此说法最早流传于福建德化民间。据考证此说法源于1956年以后,2000年以后开始流传到全国。并非一些媒体所说是自古就有。
”三大瓷都“说法的起源:
一、醴陵的陶瓷: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1906(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土瓷向精瓷转变。 光绪末年,北洋副总理熊希龄政坛引退后,投资家乡实业,雇佣日本技师和景德镇绘瓷高手,在原来长沙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创烧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外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后虽稍恢复,但由于国乱或国民贫穷,精细釉下彩瓷质优价高难被人接受,已属惨淡经营。 1930年前后,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产。 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 。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两个辉煌的时间 一个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价格很高,并且曾经一度失传,所以注定产量不会大,所以那时候醴陵还不是中国重要的产瓷地。 第二个辉煌时间就是1956年后,那时候毛泽东重点扶持了醴陵窑,并且恢复了曾经失传的釉下五彩,无论产量还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时间应该在1956年以后。 “天下名瓷出醴陵”。醴陵釉下五彩风靡全球,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

二、德化的陶瓷: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 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 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清时期,德化是中国5大产瓷区之一。

三、 景德镇的陶瓷: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 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从北宋真宗年代在景德镇设立御土窑开始,到1911年清朝覆灭。景德镇为皇室制作瓷器长达900多年。

热点内容
海棠绿眼膜 发布:2025-07-22 23:08:27 浏览:806
北京牡丹江机票 发布:2025-07-22 23:03:59 浏览:820
花卉施工组织方案 发布:2025-07-22 23:00:04 浏览:491
盆景开花了 发布:2025-07-22 22:48:52 浏览:128
玉兰花车 发布:2025-07-22 22:41:00 浏览:818
荷花窑门票 发布:2025-07-22 22:26:36 浏览:269
攀枝花阳光水艺消费 发布:2025-07-22 22:22:16 浏览:694
盆栽桔子树掉叶 发布:2025-07-22 22:20:35 浏览:278
自然堂玫瑰果系列图片 发布:2025-07-22 22:19:47 浏览:623
七夕去看看 发布:2025-07-22 22:19:46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