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大意
Ⅰ 梅花三弄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
典故出处: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
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1)梅花引大意扩展阅读:
梅花三弄的“三弄”
一是指《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二是指三个变奏,正因为“主题”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
1、《梅花三弄》是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爱情电视剧,由沈怡执导,琼瑶编剧。分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讲述了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2、《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正因为“主题”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
Ⅱ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的翻译
梅花引荆溪阻雪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雪白的海鸥(似乎在)问我:你独自将小船停泊在这里,只是身体留在这里,过上心也留在这里了?如果你是真心想留在这里,那里为什么还眉头紧锁呢?寒风吹动窗帘,孤舟内微弱的灯光晃动不已,孤单的我只有无聊的身影相伴,冷冷清清之中,十分怀念昔日好友欢聚一堂的情境。老朋友们啊,如今你们还在不在?楼外繁花盛开,我们的小船就停泊在碧绿青翠的柳树之下。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宛若红尘一梦,即算是梦中都不能够再回去了,眼前只有寒冷的江水徒然流逝。天边彤云重重密布,纷纷扬扬洒落的大雪已经湿透了我的棉袄。都说这世间再没有人的愁苦能与我相比,然而今天晚上这翻滚不停的雪花,还有这漫天风雨之中绽放的寒梅,忧愁真是和我有得一比啊! 这是我喜欢的一首词,所以虽然有了楼上从网络上摘来的精美翻译,仍然忍不住要自己翻译,就算是相互映证一下吧!
Ⅲ 梅花三弄什么意义
三弄乃下声弄、高弄、游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以梅寓人品,通过对梅花的洁身自好、顶风傲雪的性格的描写来反映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有所谓“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有说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又有把之比做像征着梅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为“寒山绿萼、姗姗绿影,三叠落梅”等说法。
南宋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确实可视为咏梅的千古绝唱。然而,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趣来形容琴曲《梅花三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所达到的境界和所表现的人格美、节操美,就有点牵强了。
《梅花三弄》绝不是“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孤芳自喻,更不堪用“占尽风情向小园”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婉格调来比拟。因为《梅花三弄》是一首歌颂“君子之真,弄清风”;
“君子之情,弄飞雪”;“君子之操,弄光影”的的恢弘诗篇,它抒发的是作者坚贞不屈和刚毅不拔的气质,它是人们心灵美、风格高的艺术写照,是人们生活中、精神上的春天。
(3)梅花引大意扩展阅读:
1、弹奏技法
《梅花三弄》的版本很多,纵观这些曲谱版本,共同点在于对原曲结构、曲调的继承,都基本保持了琴曲之原貌,而在具体的演奏技巧、筝乐化的程度等方面,因每个演奏家的审美观、演奏习惯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别。
这里以已故筝家邱大成先生的谱本为依据,从演奏技法、触弦技巧、音色布局等诸多方面入手,来探讨该曲在演奏中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主题,第一次以泛音形式出现,第二、第三次是左右手的协调、配合,左右手所奏出的乐音交织、碰撞,使原本单纯线性的音符流动更添一份深厚之感。
2、乐曲文化背景
中国人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尊敬和喜爱,它已成为中国人某种人格的化身。因此,梅花自然就成为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人们寄情于梅花,以诗、画、乐来表现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特点以及傲霜高洁、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质。
《诗经》中就有《小雅》、《召南》、《陈风》、《曹风》等。宋代的陆游、明代的高启等人也曾以诗颂梅。画界自宋朝以来就有人画梅。到了明代以“梅、兰、竹、菊”为独立的画料,称为以梅为首的“四君子画”。比较之下,歌颂梅花的乐曲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梅花三弄
Ⅳ HP同人梅花引,发到[email protected]
亲要的文件怪兽已从火星搬运至客官邮箱~
木有的话请客官疏通邮箱稍等
疑问神马请通过在线Hi召唤
满意的话请及时采纳
木收到建议垃圾箱看看
怪兽更爱小费多多~
嘛!!亲...采纳的同时不要大意地点点小手~
请看怪兽真诚的眼神~(@^_^@)~
Ⅳ 梅花引·荆溪阻雪的词意
作者乘舟沿荆溪而行,途中遇雪,夜泊溪畔,想到南宋覆亡,旧友不在,感慨之下写了这首词。词的大意是:
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如若是自愿,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夜风袭来,掀起舱帘,吹得舱内灯火闪烁。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梦啊,梦啊,让我在梦中重温一下旧游。可是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说没有人的忧愁,有我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忧愁似我。
这首词在清冷的画面中,将深深的忧愁与热烈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如随想曲一样自由潇洒。
Ⅵ 请问中华好诗词王悦笛的这首梅花引。花鬼是什么意思 请帮我译成白话文行吗跪求~~~
在檀口唱歌,挥动纤细的手,梁上的尘埃仿佛被惊动一般在空中飘飞。女内子的发髻小巧玲容珑,玉佩叮咚作响,双眼含泪、低着红了的脸。在一起的时候只觉得总会这样(在一起),必须分离的时候宁愿得知桐树枯萎了(实际上是心痛)。在回川洗漱(不知道回川是一条河的名字还是用“回”代指过去),滚鸣钱(……我猜是洗漱的时候钱掉到地上响,暗示当时愉悦的心情),在梁州留下的一丝回忆如烟逝去。冰冷的弦断了(也可以说心冷心痛),欢聚的缘分散了,还没过多久(青山还没烂)就分开了。笛声带着凉意,髪上凝了霜(夜晚气温低,也可以说是心寒),月亮西斜的时候(天快亮了,马上就要分别了)流着泪。临行前仍赠送鸳鸯结,(即使感伤)从此就不会再见了。投胎转世,容颜改变,来世相逢的时候以鬓角旁的花为相认的信物。
大意如此~
Ⅶ 梅花引歌词的含义,或分析
这首歌由韩静霆作来词、徐沛东作曲、自蔡日锡配伴奏,以古典传统词牌为名,以“梅花”为象征,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也应该算是一首艺术歌曲,古色古香又行云流水气势如雄,带给人无限情思。
《梅花引》是古代的词牌名,“引”集歌体与诗体于一身,也是这类诗歌诗曲调的演化。
歌词中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梅花的娇艳,赋予了梅花少女的情怀,让人们领略到青春的宝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抒发了梅花渴望知己,甘心为自己所爱的人牺牲奉献的可贵精神。歌词融合了古今诗人咏梅诗作的佳句,如歌词第一句:“一枝梅花踏雪来,悬岩上独自开”,在立意上依托了毛泽东《咏梅卜算子》中的意蕴,突出了梅花高洁超逸的身姿。“疏影横斜一树梅花一断魂,一片冰心等君来”则化用了宋代诗词《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作者不是生搬硬套这些诗句,而是在一个严谨的主题之下,重新赋予这些诗词新的含义,表现了歌曲独特的艺术特色。
Ⅷ 齐己《早梅》理解 急急..........!!!!!!!!!!!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Ⅸ 《梅花引》的作者及全诗内容及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江城梅花引 词牌名 代表作·宋·吴文英 江头何处带春归。 玉川迷。 路东西。 一雁不飞、雪压冻云低。 十里黄昏成晓色,竹根篱。 分流水、过翠微。 带书傍月自锄畦。 苦吟诗。 生鬓丝。 半黄烟雨,翠禽语、似说相思。 惆怅孤山、花尽草离离。 半幅寒香家住远,小帘垂。 玉人误、听马嘶。《江城梅花引》
今宵心事似无题,问谁知,有谁知?
月又未圆,细雨说相思。
滴滴隔窗停不住,袖寒意,与西风、叹别离。
别离,别离,是何时?
语更凄,眉更低。
泪落泪落,泪不尽、和雨同痴。
千百柔肠,难唤故人回。
岁岁惜春春亦短,秋夜里,梦虽长、恨太迟。
《江城梅花引》
幽幽天外两三星,点孤灯,对孤灯。
别处管弦,独坐不能听。
最是夜深人寂寞,卷红袖,墨浓时、画柳青。
柳青柳青,却何曾。泪又生,愁又增。
叶落叶落,叶已尽、无息无声。
因枕霜寒,春梦更溟溟。
辗转为君难睡去,前日雨,问明朝、可有晴?
《江城梅花引》
花开花又别枝头,竟难留,恨难留。
叹我惜花,落去却无由。
昨夜梦回春更远,是窗外,冷霜凝、又一秋。
一秋,一秋,欲回眸。泪怎收?痛怎休?
画里画里,画不尽、今夕哀愁。
邀影灯前,幽望月如钩。
白发为君添几缕?明镜内,忆华年、似水流。
《江城梅花引》
相思日日更年年,别时难,见时难。
亦怨亦愁,万水与千山。
只恨菊开春睡久,把秋色,换当初、谷雨天。
雨天,雨天,不成欢。梦也寒,心也牵。
醉去醉去,醉不过、情事如烟。
金盏银壶,今夜共无眠。
一样烛前消瘦影,诗聚散,赋离分、总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