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行
A. 梅花的来历(短的几行就搞定的)
您好。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
B. 行容梅花的词语
青梅竹马、
岁寒三友、
望梅止渴、
梅妻鹤子、
暗香疏影、
驿寄梅花、
摽梅之年、
雪胎梅骨、
驿路梅花、
妻梅子鹤、
盐梅之寄、
香药脆梅、
驿使梅花、
盐梅相成、
望梅阁老、
盐梅舟楫、
止渴思梅、
说梅止渴、
C. "梅花第几行"
《女友》今天中午下了点雪。我穿过竹林走走,然后又沿着湖边的栈道回来。湖边的栈道——我想说,这湖是我的湖——真是好,走在上面似乎微微有着弹性,于是也来劲,不累。然后,透过水边生着的苇草,正好看见那边湖面,还有远处浅黑的山。晴朗的时候,山是红色,但现在因为天色晦暗就只是模糊的浅黑。恰恰是透过枝枝蔓蔓的条块分割,才觉得趣味。若是一整片平静或略有波澜的水面,实在是没意思。
回来,电话响。那边说将将在一处湖边租了个渔棚。虽然只两间,还有一间是厨房。已经改造成两个房间,还要再修几间。那么,大约春天的时候,就可以去住一阵。又说看邀些什么人呢?我说说这个那个。那边说,那岂不是很闹?那么就找不闹的人。那边又说,那岂不是很闷。闷也好啊,这样就可以由着自己闹。前几天,还在那湖边住着,没有暖气,但是可以烤火。而且很舒服。这样啊,我就一直想着那湖边有火炉的渔棚。想了半天。终于知道怎么写这文章。
有一天,读王勃。读到《秋夜长》,被最后一句打动得不行。整个一首都是闺怨,为君秋夜捣衣裳。捣衣裳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干的,再怎么月明白露澄清光,捣衣裳也实在没意思。我宁可捣乱。而且对于一个不在身边的人,捣乱有什么意思呢?其实我这人是不会认真思念谁的,放在古代大约就是很不诗意的那种人了,思念良人这样的意境怎么也体会不来。但最后一句真喜欢,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你看,这不是自恋得无以复加么!前面还在讲人家远得很,后面就全落实到自己身上。又是衣裳又是体温又是气味。实在是诱惑人哪。但又没谁好诱惑,眼面前,只有主体没有客体。
那个打电话的人我倒是不常想念的,说起来也只见过三两面。认识他的时候,最记得是在吸烟处,烟尽了,我站起来要往回走,他忽然做个手势要我别动,然后拂掉我头发上一点烟灰。这动作最记得深。我就说,这是很有深情一个人。魏晋风流人都说好,四个要素也当真要紧,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样样不得少。所以相见欢。而不见,亦即是相见。
汉乐府里,大律女子称所相好的男子都作欢。真是神来之笔。倘叫对方姓名末一字,实在肉麻。两字则多。这一个字,连音节都那么律动的样子,一声唤来,平淡似的,又坦荡,一马平川过去。其实是余音不绝。都不回旋,因为没有那么多宛转复杂的心思。所以才欢。
再来说说那人。一次是见面匆匆,我带着一盒山里道人土造的苦丁茶,黑糊糊的一方,任谁看一眼都要怕,但泡在水里,层层叠叠散开来,还略甜。那也是冬天。
虽是难得见面,却也电话也不太通,邮件也几乎总不想着要写。信是写过一回,回过去,对方也不记得回过来,我也不记得挂念。就是这样,仿佛是埋伏在日常生活里一条线索,其实都不是,因为这线索都没有踪迹。只是想起来了就想起来了,然后笑笑却能孩子气似的掐断。
而两人说话写字都不必解释太多,解释呢,也好象是又说得深一层了。然后绵绵无绝期。真是要命,这一口气上不来,就叫痰迷心窍,好多所谓无疾而终就是这么作结的。
然后那句我喜欢的王勃,有个会写古诗的好朋友,续着玩成了个五古,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细雪白门外,梅花第几行?我这里今天外面下过一点雪,自然,是积不起,不过正好对得上这诗。外面也有梅花,只是没有几行。有两棵。也不在门外。是在房后。
D. 梅花象征什么
梅花象征:高洁、 傲骨之风 、不畏严寒、 坚强 、美丽 、贫寒却有德行的人,梅花代表着坚强的品格!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着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作为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赞赏有加,历代文人都留下了动人的作品来赞美梅花的精神品格,“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它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因而,梅花又作为品格坚强、高风亮节之人的象征。
古往今来的诗人们还将梅花作为友谊的寄托。陆凯《荆州记》中写道“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他自江南寄一枝梅花赠与远方的范晔,梅花寄托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大诗人苏轼也有诗句云“携手江村,梅花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
拓展资料: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E. 描写梅花的古诗(10首)
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6、《墨梅》
宋·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7、《早梅》
唐·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墨梅》
明·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9、《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0、《墨梅》
金·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1、《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2、《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3、《梅》
宋·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14、《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15、《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6、《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7、《杂诗(之一)》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18、《杨柳枝词》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9、《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20、《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F. 描写梅花的诗 谁的都行
描写梅花的诗句: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梅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墨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G. 梅花的外形品行象征意义
梅花香自苦寒来,坚韧不拔,
一任群芳妒,孤傲自赏,
怪侠一枝梅,无拘无束,潇洒自由
H. 梅花具有怎样的秉行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I. 梅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梅花主要象征意义有:高风亮节的品性、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孤清与落寞、隐者高士、友情。
1、把梅花傲雪作为高尚品性加以赞美,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
《早梅》明代:道源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释义: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虽然视梅花为春花,但已看到梅花开在霜雪中的悲哀,意在托寓自身才能行不到发挥。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
2、把梅花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
《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宋初诗人韩维眼中梅花就是如此孤高绝俗,在严寒霜雪中保持铁骨芳姿。生长环境不好,但依然顽强自下而上,不随俗浮沉而保持真我。
3、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是梅花的乱,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释义: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可体现苏轼诗中高洁之志与孤寂之感交渗一体的双重感情取向。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这些诗篇不但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思想感情,其中蕴涵的那份幽独寥落,冷清荒寒的感觉正是当时土大夫在仕途挫折时的经常体验。
4、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 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盐角儿·亳社观梅》宋代: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释义:
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梅花开在残腊初春之际,长于高山纲谷,水驿荒村,但它清香依旧,洁白无暇,给身处逆境的诗人以无限慰籍。包含着对个人志节操守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维护。
5、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友情,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
南北朝陆凯所作的《赠范晔》就是以梅花传达友情:
《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释义: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折梅赠远已成为常用的典故。表达友情的意象逐步深化、发展。到了宋朝中期,梅花在诗歌里不仅仅是一个信物,更代表着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想起远在他乡的朋友。
J. 如何描写梅花
关于描写梅花的好句: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唐)王安石《梅花回》答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其一》
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宋)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译文: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