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随笔
1. 帮忙写5篇随笔(日记)
(一)坚持是唯一的选项
我不敢奢谈人生,也不敢怀疑生活,所以我选择相信生活,毫无条件。
最乐观的人也是最会自我安慰的人。我的乐观却与自己无关,它是亲人朋友赠与我的礼物,他们相信我,我也只能选择相信自己。
知道成绩后,很多人都对我说:一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不能否认这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也不能完全认可。它使我怀疑自己,不是能力,而是心理。它给我的创伤是一辈子也无法修复的。强制性的忘却只能暂时止住流出的血液,那道伤疤外面完好,里面却已溃烂。
最后的决定是复读,交完申请书后我竟长长得叹了口气,不知是为昨日,今日,还是明日? 我也有些佩服自己的勇气,因为很多人都不敢选择复读,不去理会心中那团怒火,而是悄悄的离开。选择了复读就是选择了坚持,而坚持是唯一的选项。
我不知道明日的生活是否会绚烂,但至少我为它埋葬了不光彩的过去。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无悔的回头,告别昨日!
(二)留给春天前夜的信笺
仿佛已经听到过隆隆的春雷了,却依然感到冬日的寒冷,总是感觉春天依然在遥远的他乡奔途,但我知道告别的日子已经来临。
已经不再是早春二月的随风潜入,翩然间已分明是三月桃艳芳菲。或许我迟迟不能接受这己经是春的日子,总是用这个春天依然寒冷来搪塞。总是想起冬日里咖啡的温暖,看笑颜盈盈,柔指交缠。或许我是更喜欢在一片呼啸的冷风里走进你温暖的心扉。倚靠着你的脉动和颤栗,而不愿意你在春风沉醉的那个夜晚走出咖啡馆的印象,而你依然抖落发梢的温柔,消失在那无边的春夜里。夜转辗,风反侧,那一夜的茫然写在了我那在春天前夜里的信笺里。或许它将迟迟地停留在我的心案,成为一封永远不能踏上寄出旅程的信。但最终将被遗弃在这个春天的夜里。我无法释怀在那个春夜的出走,冷眼看把热烈贴在了寒霜里。于是我给自己写信,写在这个春天的夜里。或许我想过与你并肩走在春天里,共陷于这一抹明媚中,却无法面对你摇曳不定的浅笑,春天总是无法在最终的热烈和沉淀之后与北风的凛冽抗争,最终在萧瑟中归于沉寂,于是我不再喜欢冬去春来,不再憧憬冰雪消融后的涓涓,我开始想念海,想念海边的广阔和澎湃,想念海浪深吻沙滩的温柔,任性潮汛的汹涌,在心海里起起落落。千帆已过,依然在孤独的港湾张望,清风冷月在一弯守望的剪影里,在无望中,对着沉默背后的影子作一次最后似狼的嚎叫,手起刀落在无尽的绵绵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不再想起那缱绻,任微弱的缠绵敲打心扉,密密咂砸,心门黯然合上在那个春天的暗夜里,飘落一张留给春天前夜的信笺。
(三)雨雪的眼泪
雨是寂寞的眼泪,雪是孤单的伤,眼泪滴在伤口上,很痛却又感觉不出来。
雨的泪光,柔弱带着伤,心里的雨天,寂寞化作我眼中滴滴的眼泪,或许眼泪是懦弱的,只是弱者的一个代名词。在寂寞的空间里,越发显得凄惨,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晶莹的泪珠打湿了我孤独的心,散落在地上的残红似乎也在轻轻的这寂寞的歌。远处想起来:“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的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对手总是回忆,看不出是结局….”,是啊,只是一个人的戏,我找不到爱的轨迹了,在我拼命找他时候,她却逃了,变得杳无音讯。
雪轻轻的叹,无声无息的粉装了这个世界,在那张苍白的脸上,似乎也是雪的的格调,冰冷的身躯似乎也看到自已风尘已久的心。在漫天飞舞的世界里,没有人陪着我,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无法说出是怎样的无奈,只觉得让人无法摆脱,梦境的温馨也似乎到了天边,却无路可走,我永远逃不出的寂寞的手掌心,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除了这没的雪景之外,剩下的全是寂寞的眼泪,晶莹剔透的泪好像变成了自己的天使,在雪影中慢舞,生活也没有了喜怒哀乐的音符,我在唱着寂寞的歌。
冰冷的雪,忧郁的伤;寂寞的雨,孤单的歌。我喝下自己酿制的苦酒,在那雨雪的夜来弥补我的伤。
(四)守望
虽已傍晚,天空依旧明亮,是夏天独有的那种灰白蓝,透着夕阳的斑斑黄晕,像洗的发白的衬衣,虽然旧,穿在身上却让人舒心……
久久望着天空,不曾眨眼,思绪随着云朵漂浮,脸上不自觉地浮上淡淡的微笑,这种感觉让人格外安心……我知道此时我的心是最安详的,没有挣扎,没有悲恸,也不用拼命去隐藏交错横杂的道道伤痕。
只需要那么静静的看着天空,仿佛如入无人之境,那是一片赤忱之地,我知道,那里不是天堂,却是离天堂最近的……
可惜没有相机,不然此刻的一幕可以被永远定格下来,不过没有关系,它已经通过我的视线成为永恒,我会用心去看,去感受,去铭记那一抹色彩……
有飞机从厚厚的云层中穿过,又再次穿入云朵中,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就让我不切实际地幻想一回吧,让那飞机带走我无尽的忧伤,满足我企盼的一丝渴望,不需要多久,就此一刻,一刻足已……
(五)渴望花儿般的人生
我想我的人生
她不能像是张白纸
空空的没有任何色彩
也不该像是白开水
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
她应该是朵夺绽放的花儿吐露着芬芳
这是才是我所渴望的
至于其他的
不敢奢求
2. 现代诗《雪花和樱花》
雪花和樱花
白色的雪花
落在红色的樱花上
我要把你的血液变冷。
热情的樱花内吻着冷酷的雪花
我要教你学会爱!容
爱--怎么能拒绝呢?
冷酷的雪花融化了,
融化在樱花的花心里!
作者厉风(1925 ~),原名翟立峰,笔名羽佳,河北新河人。1948年肄业于天津育德学院政经系。1950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研究室从事歌词创作,历任《东北文艺》月刊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副主任,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辽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第六届人大代表,辽宁省新诗学会顾问。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倾斜的岁月》,诗集《露珠和星星》、《梦土》、《窗外没有风景》、《门铃不语》,随笔评论集《诗与诗人》,系列小说《沉淀在黄土中的故事》等。
3. 又一年观看樱花烂漫时的感触短文随笔
天空始终都是阴沉的,像是有无尽的心事重重压在心头,难以舒眉,除非等来一个艳阳的晴天。拒绝打伞,走出门去,淋湿自己,湿润心情,才能滋润心头。繁花开遍,蛱蝶翩翩,那梦中的缱绻,定格在这个湿漉漉的青天。浮云路过,伶俐而轻盈,不粘一粒尘,就能噙住花的芬芳,飘远。落空的思念,像还未写完的信,放在桌前,回忆勾勒着过往的一切。那一年,寒雪翩翩,也不觉凉薄心田。那一人的容颜,便倾却了一生的暗恋,眷恋成花,梦成莲,沾满露珠皎洁似泪涟。一直以为,只要耐心地等候,终会等到与你相逢的那一刻。直到今天,可否觉得这时间太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已经在脸颊结茧。路过,不停留,便是过客。匆匆,我不识你,你也应不识我,交叉而过,红尘中,只是一眼望却的问候。思念不依不饶,纠缠着过去的美好。谁的依恋,唯美了我一世的红尘,却转身,消失无影无踪。
4. 求描写樱花的段落和句子
“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5. 求一篇800字的随笔
要几篇有几篇
嘿嘿,下面是我自己写的一些散文,希望你能喜欢。
一池春水 文 / 雾湿楼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卓君,你看这一池春水被春风吹散,不正像江南一样让人迷恋?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不知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是否也有一番这动人的风景。我曾听过江南闺妇的哀叹: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或许是一位“心怯空房不忍归”的少妇,留在青青柳上的绝句,被才人捡去,遂成千古流传的佳话。
侧坐莓苔草映身,于青草更青处垂下线纶,开始了我漫长而幸福的等待。
卓君,这一池水春水,似你的容貌,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呵呵,你可曾记得那首《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似小小的寂莫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似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或许等待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因了人们的诠释而出落得分外绚丽?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我苦苦求索,“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在等待些什么,或许是宫女手中温馨的茶香,或许是龙椅之上昙花一现的辉煌,可亲可爱的卓君能否给以解答?
静水流深,然而静水之下,游鱼咬钓钩。水面泛起了一层淡淡的涟漪,如梦一般渐渐地远去,静静的晚风送来渔舟的晚唱,将一缕愁苦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等待是什么?
等待是一樽芳香的醇酒。有了等待的醇酒,生活便如诗如画。
等待是一杯馨香的淡茗,有了等待的淡茗,生活便如韵如歌。
卓君,你看,我钓得一尾鲤鱼,我又将它放回水里,因为我已了却了一桩心愿,我已完成了一场等待的游戏。
樱花祭 文 / 雾湿楼台
寂寞的三月,樱花开始飘散。每一朵花开,都会取代另一朵花的位置。于是每一次的盛开,都意味着一个小生灵的悄然坠地,无声无息。
寂寞的樱花落了一地伤感,每一次消逝,都维系着笔者的心。面对着这般美丽的生灵,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都在此刻归复了宁静。
开放意味着凋亡,凋亡意味着重生。破茧成蝶,是三月春虫的美梦。然而破茧而出的,往往是一只型陋若斯的飞蛾。从一出生开始,它们便永无休止地舞蹈着,向着月亮,向着烛光,跳着一段最美的舞蹈。
天使的声音渐渐传来,悠远荒芜又宁静。有的人用文字构筑了一个美丽的围城,于是便有人愿意走近他,走进他构筑的美丽的城市。
也有的人用文字抒发心灵,他们的文字真如樱花一般,即开即谢,凋落一地伤感。那种让人感伤的美,只应在人心里出现,却无从收拾。
正如那一地凋落的花瓣,无从收拾。
是谁播种了春天的种子,是夏天的希望,而后变作秋的金黄。是谁摇落了那一树樱花,在每个明月悬天的夜,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想我的文字当是樱花,即开即谢,一地无从收拾的伤感,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月,我看见,樱花正在飘散,有些落在了文人墨客的肩头。并化为了不朽的诗篇。
来去匆匆,是樱花转瞬即逝的生命。你知道吗,正如天地间万物一样,樱花的生命也很短暂。我想,我们人类也像天地间万物一样,一直进行着生命的接力,一棒又一棒,接连传下去。而今它传到我的手中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飞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
樱花也进行着生命的接力。它们的生命太过短暂,长的一星期,短的两三天,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无论生命多么短暂,每一朵樱花都传递着关爱的讯息,传播着人间温情。
它们默默地开着,不管哪一阵风会带走它们轻盈的花魂。
飘散在风里的,永远是一曲生命的欢歌。
用心倾听,便能知晓,那是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管生命多么短暂,都要开出应有的绚丽。不管凋谢何时叩门,都要用心谱写一曲生命的欢歌。
生命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传到某一个樱花手中时,便促成了一朵鲜花的美丽。
然后我听见了一种鲜花坠地的声音。我敢说,那是一种迄今为止,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当有一天,一阵迟来的夏风吹散了阳春三月所布置的一切美景,当樱花在最后一缕清风里悄然飘散,我便拿了笔记本,将那飘散的樱花接住,永远地封存在我的记忆里。
它们,是不能够被人遗忘的。
它们,是不应该被人遗忘的,同时,它们也不会被人遗忘。
至少,我不会。
又一阵樱花从我眼前飘过,悠悠坠地,落成了一方香冢。那里埋藏的,是一个永不消逝的灵魂。
落花的声音 文 / 雾湿楼台
五月,已经没花了,但是,我却突然想听听落花的声音。
于是我来到论坛上,来寻找落花的声音。我用我的一切来寻找它,那落花的声音。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找到,因为我已经失去了一切,我把我当成了四川的难民,我就失去了一切。
那些风花雪月夜,那些花影弄窗时,都如四散的烟花,瞬间就消逝在我的记忆里。
我想我就是四川的难民,我的腿卡在墙缝里,我的灵魂在四处游荡,我的理想在灾难中化为乌有。
我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消失了,包括我的梦,我的理想,我的明天。死去万事空啊!
但是,我不是四川的难民,所以我有明天,我有未来,有梦想。去往天堂的路太挤太挤,我还是赶下一班把。四川,我的家。
可是,我那不甘寂寞的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我寻找未来,寻找希望,寻找四川的难民已经永远失去的一切。我,都要将它一一找回,并在下一个花好月圆之夜,将它交给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然后告诉它,这个包裹里装着的,是三万人的灵魂,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
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去往天堂的路,就像我也找不到花开的声音。
花落时分,我在月下漫步,我不想寻找花开的声音,我只想在月下理清我纷乱的思绪。我的心太乱了,我找不到方向,
可是,我听到隔壁有人在哭,他的哭声是那么悲凉。
我终于找到了,我找到了花开的声音。
然后我依然在寻找,落花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
可是我依然在寻找,寻找落花的声音。我突然觉得,那些花在飘落时,其实依然在开放,就像我们在奔赴死亡时,心里还惦记着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花开的声音,我已经找到,但是花落的声音,我却从未听见。于是我去找妈妈,去问她花落是什么声音?
妈妈告诉我,花落是这样一种声音,它们落得无声,但是如果你用心听,而不是用耳朵,那你会听到花的哭声。即使在天堂,它们也默默地祝福我们。就像那些上了天堂的人,他们遇难了,那么他们会在死去的那一刹,默默地祝福,祝生者平安,祝死者安息。
祝福你们,那些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的人,祝你们永远安息。我知道在天堂,你们也会默默地祝福我,祝福我们永远安康。
在天堂,你们的眼睛是那么明亮。天上的星星会化为你们的眼睛,照亮我们来时的路。
当夜幕降临,当夜的翅膀笼罩了大地,当黑夜的眼神注视着我时,我似乎听见了落花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一种来自天堂的声音。
夏日蝴蝶 文 / 雾湿楼台
盛夏的午后
盛夏,阳光是那么灿烂,雨水是如此地多情,以至于我忘记了一切,只沉醉在这夏日的午后,那阳光灿烂的午后。
我不知道世上还能有多少这样的午后,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在这样的午后,轻轻地掬一捧散茶,在那青瓷构成的茶杯里,放上一生的回忆,并着一世的忧伤,将那一切的回忆都泡在这一盏茶水里,永远地泡下去。最后,当它们都到达我们的口腔时,一种沁人心脾的错觉也在我们的心底蔓延开来。
就像是一盏茶,碰翻了,在我们的心底四下流淌,将一世的回忆都流淌在这心底,永不磨灭。
蝴蝶
有很多蝴蝶翩然起舞,在万花丛,在香雪海,在柳荫下,在春梦里,翩然起舞。
然而我想,能有多少蝴蝶会破茧而出,在阳光下翩然起舞?会不会有更多的小生灵在未破茧之前就一命归阴?千年的长叹是千年的梦想,没有一只蝴蝶愿意死在茧里,可是还是又太多的蝴蝶不能破茧而出。
即使破茧而出,怕还是不能有与万花共舞的机会。比如我眼前的这只蝴蝶。
邂逅
在盛夏的午后,我独自徘徊在门口,落地窗将我与盛夏隔离开来,但是我的心,还在这落地窗之外放浪。我走近落地窗,意外的发现,原来这里有一只盛夏的蝴蝶。
我不知它何时来到了我的家,来到了我的窗里,为什么它不肯进入我的视线,走进我的心?
但我发现的它的时候,它已经死了,就像夏日里死在我们心中的阳光。
有的阳光徘徊在葡萄架上,有的阳光徘徊在人的肩头,也有的阳光在人的心里哭泣,因为它想照到最昏暗的地方。
这只蝴蝶,翅膀是斑斓的红,就像夏日里熊熊燃烧的火焰。但是夏日里最不能被人接受的是火焰。生在冬日最好了,可是现在毕竟不是冬日,所以,它的死亡似乎也是一定的了。
我想在死亡之前,它一定是看着眼前的光明,用最热烈的目光,与阳光对视。
然后它不停地拍打着窗户,不停的呐喊,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发现
我眼前的这只蝴蝶,有着世上最美的翅膀,至少我这么认为,秘鲁有一种光明女神蝶,据说是世上最美的蝴蝶,它有着世上最美的翅膀,蓝天一样,但是它能比得过我眼前这只蝴蝶吗?这只世上最美的蝴蝶啊,它已经死去了。
在透明的玻璃前,它选择了永生。
就这样死而无憾,就这样飘飘渺渺,就这样来来去去,就这样无牵无挂。
这只蝴蝶,是世上最美的蝴蝶,因为它用自己的死诠释了一种生命的高贵,如同夏日里鸣叫不休的蝉。
我看着这一只蝴蝶,心中有一股清泉在流淌,它直流到我的心底,在那里,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滋长,我怀疑我要为它流一滴眼泪了,但是真正要流泪的时候,却惊愕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然无泪。
这只蝴蝶,是世上最美的蝴蝶,它的死似乎与我无关,但是它的美,却早已浸透了我的泪水,我的血液。
这一只蝴蝶啊,这一只已然老去的蝴蝶啊!它是已经长久地驻立在我的心里了。
后记:不管怎么说,我已经邂逅了一只蝴蝶,它是那么美,那么惹人陶醉,就像夏日的阳光,就像夏日里射穿玻璃的阳光。
雪之味 文 / 雾湿楼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常常怀疑,是不是在那个大雪天,在白雪染白了乡村的黄昏的时候,白居易是不是真的举起一杯“绿蚁新醅酒”,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
我想那当真是一个浪漫的雪季,当真有一个叫刘十九的人,陪着白居易,一边赏雪,一边度过那个漫长的黄昏。
在其它时候,一样是黄昏,他们也只能缩手缩脚,偎在炉前,尝一杯新酒,只是在那个黄昏,那个落雪的季节,他们尝到了酒外之味。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又有一个书生,读到了《问刘十九》,从那几行短短的诗句,他也品到了酒外之味——雪味。
天欲雪,是的,欲雪而未雪,就像“山雨欲来”,欲雨而未雨,而风已满楼。满楼的风夹杂着泥土与野草的芳香,将一个未雨的“日沉阁”,装扮得如同待嫁闺中的新娘。
那一样是另外的味道,我们称之为雨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湖之美,在于“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烟雨西湖,让多少画家、文人雅士费尽了精神,却也未能画出西湖之万一。桂林山水,奇绝八九,终未有一副图画,能画出这八九之一。
欲雪欲雨,是未来之美。写美景,往往落笔便俗。传神之笔,在于写美景之侧,在于写将来未来之态。
烟雨西湖,桂林山水,若只是远观,而非近看,想必另有一番韵味。只是文人雅士太贪,不肯舍弃一分一毫,这一不肯舍弃,却使得他们舍弃了许多,而且都是不愿舍弃的。
是不是在那个欲雪的黄昏,他们一唱一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北风乍起,吹面生寒,一枚雪花,飘然入室,至炉火之上,便化为一团烟云。他们看着窗外,未关的窗,将一方雪景镶嵌在文人的心房。
他们就这样看着雪景,度过了那个漫长的下午。
菩提本无树
我家曾有两处宅院,现在是只剩一处了。原来的那出几易其主,如今却不知姓谁了。我最难忘的是那一处老宅院,宅院不大,容得下我们五口人,就再难容他人了。夏天会有苦楝花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只是每逢暴雨,我们家的那条可怜的狮子狗就遭殃了,它是住在露天的院子里的,它的狗窝只有一个顶棚避雨。
于是每逢下雨,就会有风吹着雨水灌进它的窝,这是很不幸的一件事。我记得那条狗身体很衰弱,羸弱的身体使这条可怜的家伙无法走很远,也总是受到其他狗的欺负。弟弟常常给这条狗喂食,他总是把馒头嚼过,吐给狗吃。
后来这条狗不知去向,据说是被人抱走了,一个陌生人。
后来我们家还养过几条狗,大多不得善终,有两条“兄弟”狗居然被人药死了,死状凄惨。
只是那些开在房顶上的苦楝花,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而今搬离那座宅院很久了,不时会回忆起它,回忆起那些不知所终的狗。现在我们家仍然有两条狗,一黑一白,黑的油光发亮,白的一尘不染,一黑一白,倒常让人想起黑白无常。
我觉得人间自有极乐,这种想法是在我看见那条狗的睡相之后突然产生的。那天很晚了,我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了那条狗,黑狗,油光发亮的那条狗,它闭着眼睛睡在我的床边,睡相恬然。我突然感到了宁静,感到了无比的安宁,我想到了那远在乡下的奶奶,她一直教我,教我认识佛,认识佛教,我常常幻想极乐,可是我没想到极乐就在身边——一条狗,深夜的陪伴,无限的满足,无限的感叹……
忘忧花,含羞草,菩提树,极乐鸟,人间自有极乐,何必非要去寻西天的极乐呢?
或许你不懂我在说什么,你不明白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其实我自己是明白的,这就足够了。有些事就是这样的,你自己明白自己在想什么就行了,不必非要表达给别人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智者不言,极乐在心。
我想起了家中的那一株菩提,夏季会缀满沉甸甸的果实,阳光的惠顾会使菩提充满盛夏的味道。有人说没有感知过硬生生的疼痛的果子最好吃,或许也是有道理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树,安知树不知痛?
离树最近的算是风了,我觉得,那并不存在的风都不知道菩提树正在想什么,何况是我们呢?我说风不存在,只是因为风不过是空气的流动,本身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空气,而不是风。
这流动的空气并不知道自己是不存在的,它也不知道树在想什么。于是树有了自己的极乐,那是一个绝对寂静的世界。树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甚至没有鼻子,于是对外界缺乏感知,但那些所谓的感知不过是人类自以为是的感知罢了,没有这些感知的树,谁知道有没有更高的智慧呢?
六祖慧能有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说的是什么,是菩提,是明镜?或者,他什么都没说,“本来无一物”是也!
流动的空气,它又知道什么呢?
无欲的菩提,它又知道什么呢?
今夜的笔者,我又知道什么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或者,那个在川上长叹的老人,也什么都不知?
罢罢罢,由他由他!
春天,一行大雁从我头顶掠过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已有二十二载,亲人始终是我生命里一个重要的角色,让我欢喜让我忧。
在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谁的心里乐开了花,或许是我的奶奶,或许是我的爷爷,也或许是爸爸——他是第二次做爸爸了。在三年之前,我的哥哥先我一步来到这世上,给爸爸的生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而今我的降生不知是不是也带给了爸爸和哥哥降生一样的幸福与眩晕……
童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应该是无比绚烂的,可是因为体弱多病,我的童年被蒙上了一层阴影,驱散这些阴云的,是爷爷奶奶温暖的双手。是的,因为爸爸和妈妈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家庭,所以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里度过的,而今虽然我已远离了故土,来到了繁华的都市,可是对爷爷奶奶的怀念却与日俱增。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他们对我的恩情。
有些人或许一样对你有再生之恩,可是由于他们太过于追求回报,追求你的报恩,于是你对他们的感恩就大打折扣,甚至有了厌恶之心,因为他们的所做不是出于真正的爱你,而是出于数倍于付出的那些回报。
我的爷爷奶奶就不是如此,他们是真的爱着我,因为我与他们有切不断的血缘关系。我爱爷爷奶奶,就如爱自己一样。他们给了我整个世界,我却不能有一点回报,这是我不甘心的。在我灰暗的童年记忆里,那场大病无疑是一块亲情的试金石,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就是不怕火炼的真金。那次,我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住院了,一住就是一个月之久,我消受了好多,而我不知道的是,在我住院的这段时间里,爷爷奶奶也寝食难安,他们也瘦了很多。在我住院的日子里爷爷很少来看望我,我当时是不开心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无暇来看我,因为那段时间正是爸爸生意亏损的时候,爷爷提到我住院需要用钱时,他只是一言不发,低头坐着,爷爷很快就明白了爸爸的处境,他没有埋怨什么,当天就骑着破旧的三轮到市场上批发东西来卖,我住院的所有费用,都是爷爷辛苦赚来的。
我出院时,爷爷骑着三轮来接我,他让我裹着一床棉被坐在后面,怕我着凉。他抱我到三轮车上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的眼睛已经深深的陷下去了。“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几句诗道出了爷爷的辛劳。他在放我到三轮车上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说:“安,你在医院的这一个月,每天晚上我都在哭,我的眼泪都哭干了!”
是的,爷爷为了我而哭干了眼泪,眼枯见骨,天地无情。在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回忆起爷爷说的话:“我的眼泪都哭干了!”我还忍不住掉眼泪。因为爷爷的这句话,我在十几年之后仍然清楚,世上真正爱我的人是谁,因为爷爷的这句花,我永远分辨的出是谁在深深地爱着我——是爷爷!
爷爷爱我,也爱奶奶,而奶奶也爱着我。而今我上了大学,每月都有很大的花销,奶奶就会瞒着爸爸给我一些钱,让我不像同学们一样为钱发愁。我觉得,爷爷和奶奶的感情就像两棵树,两棵长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树,那两棵树是如此地心有灵犀,他们隔着空气,用心灵感知着对方的存在,我觉得这正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不用任何的话语,没有任何的甜言蜜语,只有两颗心,在默默地跳动。这足够了,两颗心知道对方就在自己身边,这就足够了。
我记得有一次,一行大雁从我家房顶轻轻地掠过。在我童年灰色的记忆里,那行北归的大雁凄厉的鸣叫是如此地让我记忆鲜明,我不能忘记那行大雁,这就像我忘不了爷爷奶奶对我无限的豢养之恩。我知道有些恩情是永远也不能报答的,比如父母的生养之恩,比如爷爷奶奶的抚养之恩。
那行北归的雁阵,就从我家的屋顶掠过,我幼小的记忆里,从此有了野性的颜色。我听到的是一声又一声鹅鸣般的啼叫声,我抬起头来,只看见几只大雁排成一行,从我家屋顶缓缓掠过,它们飞得如此之慢,就像一部怀旧的电影;它们飞得如此之低,好像是要把我故里的土地看遍。
那行雁阵是我的童年的记忆里为数不多的惊喜。因为太过贫穷,所以我几乎没有好好的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除了那行雁阵,就是姑姑给我买的生日蛋糕,它一样带给了我小小的惊喜。蛋糕上面写着“祝安生日快乐!”安,我的小名,如今爸爸妈妈仍然叫我的小名,这使我感到亲切。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长大后的我开始怀念儿时的一切,只有你真正长大了,你才会明白原来有些事是那么值得怀念,就像一只廉价的却一样可以飞向蓝天的风筝,就像几分钱一块却一样美味的糖果,在你长大后,你再也不会感到他们的意味了。
人不过是时间与空间的一个过客,来匆匆,去匆匆,有时我们甚至都还没有回头看一眼,有些人就这样走过了我们的生命。
那行大雁,那行低飞的雁阵,就这样消失在了我的灰色童年里。但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却还在永远地延续,这是一段割不断的情缘。我衷心的感谢走过我生命的每个人,他们搀了我的两腋,扶我走过生命的苦难,我永远不会忘记。
是的,永不忘记,老人的关爱,眼枯见骨的关爱,还有那掠过我头顶的雁阵,都让我无法忘记。假如只有一首诗能代表我的心声,那只能是汪国真的《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原来是一场梦啊
来到泰安已经很久了,与父亲分别也已经很久了,很久很久了。
我不知道我竟然会在此时想起父亲。父亲在我来泰安时就对我说:“安,如果没钱了就给我打电话,我给你汇钱。”可是,我一直没有给父亲打过电话,但是每到月底,父亲就会汇钱到我的账户上,从不让我缺钱。我感激父亲,或许不只是因为这些,我对父亲,有更深层次的爱,这些,是父亲所不知道的,或许他永远不会知道。
对父亲的记忆,有几个特别清晰的细节,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个是父亲在我的要求下给我听写语文词语,可是父亲文化有限,在看到有的字他不会读时,他露出了讥讽的表情,似乎是说“编这书的人可真奇怪,净出些偏题难为学生!”对他的这一表情,我终身不忘,我觉得这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做出的表情。第二就是有一回我正在做作业,他却要我出去一起捕蝉,那时也是夏夜,我正为一道题绞尽脑汁,于是没思索就说:“您自己去吧!”在我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并追出房间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只看见他离去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低着头,似乎很伤感。这个镜头在我的记忆里一直保存着,每每想到父亲对我的爱,和我的无力回报,我就悲从中来,为此,我深深地忏悔,为父亲的爱深深地忏悔。第三个细节,是我至今仍在受用的,那就是每天晚上父亲催我睡觉,如果父亲不催我,我就会一直玩到深夜,有了父亲的催促,我才知道按时入睡。可是因为远在异地,所以我是连这最后的幸福也享受不到了。
我常常梦见父亲的催促,然而梦醒之后,却往往枉然。
清风夏夜鸣蝉,是的,又是一个夏夜了。我不知道从何时起,写字成了我的习惯,即便是在这闷热的夏夜,我也不忘码字。在刚刚写完一篇文章后,我就躺在床上睡了。我梦到了父亲,那个给了我爱和生命的人,他已经很老很老了,因为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是他的希望,也是他老去的明证——儿子的长大,正证明了父亲的衰老。
我梦见了父亲,那个已经很老的父亲,在异地他乡,我梦见他了!在我租住的小屋里,我梦见他了,我梦见他推开了我房间的门,然后对我说:“安,睡了!”是的,该睡了,可是我却睡意全无了,因为我梦见了我的老父亲,他就站在门口,对我说:“安,睡了!”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人让我难以忘怀了。我怔怔的地看着我的老父亲,他的额角分明有了几丝皱纹,他的头发分明有了几缕白霜。我看着他,在梦里,泪水夺眶而出。
然后我醒来,发现灯竟然未关,而门依然是闭着的,没有打开过,我这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原来是一场梦啊,可是为什么会这么快醒来,我不解了,为什么连这虚幻的幸福也不肯多给我一些?为什么连虚假的相逢都那么短暂?
父亲,我怀念着你,我怀念着你,我怀念你温暖的臂弯,我怀念你慈爱的笑意,我怀念你温和的话语,可是,因为在异地,我不能看见你,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这,毕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对您说:“我爱你。”不管有多么忙,只要你再次要我陪您去捕蝉,我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陪您,相信我,我一定会的。
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现在,那么现在,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回家之后,对您说:“我爱你。”父亲,等我。
6. 又到樱花烂漫时(烟雨随笔)
四月的天空,噢,应该是四月的日本的天空,到那时,空气中弥漫着粉色的气息,粉色的一切……
我向往日本,不为其他的,就是美丽的樱花,灿烂的樱花……
屋门口有一棵垂丝海棠,虽然他不是樱花,但我仍然固执地叫他樱花,我就是这样,倔强的时候是很不可理喻的。
冬天,你光秃的时候,我会因此哭泣。
冬季,是我最郁闷的季节。我经常捧者一本张爱玲的小说,坐在那张“废弃”的书桌,傍着书橱,呆呆地望着窗外,望着墙角上延伸出的一枝……一枝光秃的“樱花”树枝,看着你在风中摇晃,我,真的好心疼。
于是,我打开窗,
让寒冷的风吹散了头发;
让寒冷的风吹冷了热乎的脸颊;
让寒冷的风吹僵了温润的手指,你感受到我在陪你一起体验寒冷吗?
过了这个冬季,你终于等到了,等到了,你重生的机会……我也期待着,你含苞待放的那一天。
终于,你开花了!
我站在你身旁,你看见了吗?就在你身旁,那么近的距离……
你的花儿,一丛一丛,开得正艳,
吸引了蜜蜂;
吸引了蝴蝶;
但,你惹怒了春风,他嫉妒你,因为你是那么受欢迎。
7. 樱花的读书笔记200字
《樱花》的命题实在高明,细细体味觉得很有文学造诣,樱花热烈、纯洁、高版尚,又意涵美丽、爱情和英权雄、悲壮,用它来写他自己真实的故事,表现得较为贴切。故事题材选取和情节处理都比较到位,从他自己的心智成长和思想发展过程描写了对爱的理解——对父母的敬仰,对老师的爱慕,对同学的友谊,甚至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朦胧的爱情也有了积极的认识。文章充满了博爱、浪漫和感恩。文字朴素中见优雅,段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呼应。
儿子说他这学期的语文科目得了96分,作文几乎是满分,看来他是蛮自信和自豪的。好啊!我说作文不能打满分,让爸爸给你打个95分,作为他学理科的给适当加分也不为过。我想那些学文科的也不一定能写出多好的文章,毕竟我在网上也看得多了,能让我赏心悦目的文章还真不多。哈哈,我作为父亲可能有点偏爱了吧!
8. 小花的学校作文随笔
我是一朵粉红色的樱花,我种在一个精致的花盆里。每天都有蝴蝶来嬉戏,有蜜蜂来采蜜,有虫儿来松土。虽然很快乐,但我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不能像路旁的野花那样随意玩耍,不能像满地的野草那样嬉戏游玩,也不能像美丽的蝴蝶那样自由翱翔。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摘走。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乌黑的头发,大大的蝴蝶结。她把我轻轻地压在一本粉红色的书里,偶尔也会翻开那本书来看看我。可是好景不长,渐渐地,我变成了无人知晓的“书签”。我慢慢枯萎,没有了芳香,黑暗笼罩着我,我开始沉睡不醒。
当有一天她再次翻开那本书后,不仅没有把我丢弃,还是把我埋到那精致的花盆里,等明年春天再度开出美丽的花朵。
9. 关于樱花的诗句有哪些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10. 寻关于樱花的诗、歌、经典的句子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