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樱花百科
❶ 武汉大学樱花树的来历是什么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汉大学种下的小日樱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1)武汉樱花百科扩展阅读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
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❷ 关于武大樱花树的来历!
其实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武大樱花最早的确是日本人在武汉大学设立内战地医院时,容为缓解伤兵思乡之情种下的。
而后,抗日结束后,经过热议,还是决定把樱花树留下,作为历史见证。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武大樱花由教职工细心培育,发展为了现在的规模。
而“中日建交时日本人送的樱花”,也确有其事,在武大校园内,有几棵樱花树仍能看见上标示“日本直送”的字样。
❸ 武汉樱花什么时候开
武汉的樱花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中旬盛开,到本月的20日左右才能完全盛开,樱专花的生命周期属非常的短暂,只有15天的生命,在4月10日之前樱花基本全部掉落,所以在3月20日是赏樱的最佳时期。
武汉樱花盛开时如云似霞、美不胜收,开花期一般是在3月中旬盛开,它的花期非常的短暂,只有15天的生命,所以每当武汉樱花盛开的时候,游客络绎不绝,场面十分的壮观。
每年一到4月20日左右,武汉的樱花已经全部凋落,此时地面会被大量的樱花覆盖,走在小路上,也颇有另一番烂漫的场景,所以如果想在武汉赏樱花,尽量在4月20日之前,最好是在3月20日左右,这样可一睹樱花的容姿。
(3)武汉樱花百科扩展阅读
樱花为温带、亚热带树种,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但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因此不宜种植有台风的沿海地带。
樱属植物有百余种,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中国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均有庭园栽培。
❹ 武汉的樱花属于哪类樱花
武汉的樱花主要是两个地方的,
1武汉大学内的樱花(简称武大樱花)
2.东湖磨山内樱花园樱花(简称磨山樱花/东湖樱花)
武大樱花
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现在,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
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磨山樱园
有5000株樱花树,10天前,八重垂枝樱和染井吉野这两个品种。
❺ 为什么武汉的樱花那么出名
因为中国很少有那种大片樱花的景观,只有武汉的樱花比较多,所以武汉的樱花才出名。
❻ 武汉大学的樱花的来历
武汉大学的樱花,却是与抗战的一段屈辱历史有关,武大最初并没有樱花,他们原本内是,清华日军所种植。
武汉容大学就这样被种上了樱花,日军所种的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樱花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到了五六十年代,日军所种的第一批樱花已基本死亡,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由于周总理曾经在武汉大学居住过,所以武汉大学也被转赠20株,这样逐渐的繁殖越来越多。
❼ 武大樱花的介绍
武大樱花是由周恩来总理以及多名中日友人转赠的武汉大学的著名景观。
❽ 武大樱花的樱花概述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至今那些日军栽种的樱花树都早已老死。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1957年,武汉大学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
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 本来樱花只在老斋舍前有栽种,80年代,武汉大学成立绿化委员会,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
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
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
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❾ 武大樱花的发展史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汉大学种下的小日樱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不长,第一代日本樱花基本死绝;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由于周恩来曾住在珞珈山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于是将其中50株转赠武大,栽植于半山庐前。
1980年代、1990年代,为纪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
如今,武大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多处。
(9)武汉樱花百科扩展阅读
武大樱花的观赏地点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
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❿ 红遍全中国的武汉樱花究竟是本土品种还是日本移栽的
每年的三四月份,武汉大学盛开的樱花,总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红。如今的武大的樱花,不仅是武大独有的招牌,也成为了武汉市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