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简笔画颜色
㈠ 小花仙精灵王简笔画 小花仙精灵王怎么画
一、我们准备好画精灵王的笔和纸,先画出一个半圆。
㈡ 梅花用铅笔画怎么画
1。形要准。简单说来就是要画的像。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没画像但结果仍是高分?因为阅卷老师根本不知道你画的人到底是谁,所以,阅卷老师判断你画的像不象的唯一条件就是你画的人结构正确,是个符合人比例,结构,头骨,肌肉的人。(只限于真人头像)
2。要完整。画面完整是考试素描的关键。(不论是不是头像)
什么叫画面完整?就是形完整,你所画的光影也完整。所谓光影的完整不是说你画的越黑,涂的越多就是完整了哦,而是说你把握的黑白灰关系正确,就是常说的素描关系正确,画面才能说是完整。
3。有体积。特别是头发,(因为很多很画不好)要是没有,你就白画了。
体积表现的是物体的厚度,体积的表现要在理解了结构的基础上。
头是个近似的球体,鼻子是个近似的长方体。。。那分解开来,或者你画石膏像/分面像的时候所练习的,都是为了理解结构和学习表现体积。
二:画色彩不象素描,很理性,如果把素描比做文化课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感觉。
男生的色彩感觉本来没有女生好,那怎么弄???但是考试色彩不需要那么多感觉,理解一样可以让你考上美院(只要你不考油画,你上了美院以后就不会很OVER)
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比如:你色彩画不来衬布,那你素描画衬布一样画不来,至少画不好吧?
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掌握不了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只是衬布上脏了几条。
那么你要先画素描的衬布,分块面(非常重要,一定要走的一步),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各个布折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它的体积,光影,用块面表现出来(不要画的圆呼呼的)。如果画2-3张,再来画色彩的衬布,那素描的块面就是画色彩的衬布的笔触,这样即使颜色上不太对,但是体积是出来了的,一看就是很实在的衬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其实色彩就是笔比铅笔宽点,你还会画吧?
2。色彩上的大问题。
不说衬布之类的细节,你画的色彩有没有色调??什么是色调?色调就是你这副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说白了,考试的画,色调基本都是你衬布的颜色,每样物体的暗部都加一点点(少)这种颜色,OK,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分数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
3。如果是画风景,就把风景当作静物来画。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4。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明白?
如果没有这个,完了。
最后说一点点大的方法,整体观察,画画要整体观察!
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都是红色哪个暖一点,哪个偏蓝一点。整体观察致关重要哦~
三:还有就是速写
最后,速写要多画手,脚和头,很多考生因为觉得手难画就避开它,那就完了。理解不了结构就临摹,总之,要想快速的提高速写,就要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三分钟不停笔,等你的速写可以用斤来算,而不是用张,那你就可以在考试上拿到高分了。学习速写的方法
①多临摹:对优秀作品的临摹,是初学绘画者最快捷简便的学习方法。通过临摹,一方面可做为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其表现方法,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
②熟生巧:速写的工具较为简单,利用速写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只有多画多练才能提高专业水平。
③勤用脑:学习绘画是一种艰辛的劳动,画速写决不是照抄对象,所以在速写写生中应注意多动脑筋,结合优秀示范作品认真对照思索。
④由慢到快:速写训练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由慢到快,这是速写训练中,在时间限制上要遵循的原则。慢,是指以较慢的速度将对象较准确地记录下来,形体的准确是重要的。但速写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速度只能在速写实践中逐步锻炼培养。
速写的主要表现形式
速写的表现方法很多,现仅就辅导班最普及的两种方法作一介绍:
①以线为主的速写
在表现物象的过程中,从结构出发,将物象的形体转折、变化运动和质感用概括简炼的线条表现出来。它应具备造型严谨,形态自然生动,线条运用得当,整体效果好等特点。它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变化表达主次关系、空间关系。
②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速写
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速写表现形式,在写生中,尤其在课堂较长时间的针对美术高考的训练中,能较好的发挥速写的特点,这也是目前速写训练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部分明暗交界线及暗部、衣纹处调子的补充添加,来表现物体,其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力强。
线的运用
①线的穿插
表现好线与线之间的穿插和呼应关系,是使画面富有节奏感的重要因素。同时,线的穿插呼应关系和透视关系对表现物象的空间感、层次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方向的线的组织穿插,给人前后方向感是不一样的,它可以直接表现物体的透视方向。但速写又不同等于线描,如果每一处的刻画都象线描一样那么注意衣纹,线与线之间的穿插呼应又失去了速写富有节奏、流畅淋漓的韵味。
②线的取舍提炼
速写训练中,基本形肯定之后,对于线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衣纹线”应注意忌平行,注意疏密对比,体现结构。“结构线”要准确,贴皮肤处要实一点,线要准。“惯性线”刻画时不要画得太多,且不宜画得太重。
③线的对比
在速写中,通过对比发现物体形体比例、透视关系的正确与否。而速写中强调在形体比例、动态、透视等几方面准确的前提下,利用和强调线的对LL,通常有以下几种对比手法:
线的曲直对比、线的浓淡对比、
线的虚实对比、线的长短对比、
线的疏密对比、线的粗细对比。
④关于结构
速写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及严格的造型能力。写生者必须具备扎实、熟练的人体解剖知识,这样在写生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人体的内部结构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只有随着人体运动的动态、衣纹等。因此,线的运用与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方法要为表现结构服务。
慢写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步骤
在慢写人物画的训练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我们可以在画慢写之前进行一个阶段的人物小型头像写生,头像不一定画得太大,只十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另外还应进行手与脚的单独写生训练。因为在速写中头与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须重点刻画。
①整体观察、熟悉对象
整体观察对象,掌握对象的形体、比例、运动特征,从这些基本点着眼来分析研究感受对象表现对象。初步酝酿成熟后,头脑中应出现画好之后的大体效果,而这个反应是很快的,我们不妨叫它“成竹在胸”。
②构图布局 。
根据选择的角度,把写生对象安排在画幅的适当位置。将对象大的比例、动态画出。
②落幅定形
轻轻落笔,从整体出发,用长直线或长弧线很快确定大的基本形体,抓住大的形体比例关系及透视关系。基本形体抓住之后,进一步检查画面是否需进一步调整,可将画面推远,从整体检查形体比例、动态、透视是否准确无误。写生中,检查、调整、修改应贯穿始终,可以说,作画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
④局部肯定
在基本形确定的基础上,从局部开始塑造形体,一般从头部画起,用准确肯定的笔触开始描绘对象的五官形象,从上到下,将对象的手及身体轮廓、衣纹等做进一步刻画。这里应注意手、脚的透视方向,头发部分不要画得太早。对衣纹部分的处理应注意几种对比变化,即浓淡、虚实、粗细、曲直、长短、疏密对比。在对头、肩、手、脚刻画时应注意其内部结构关系
㈢ 有背景有主体有颜色的简笔画
福比别人的少一些.
因为,你的幸福有着自你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你能听得到吗?那是来自天籁的如银铃般的声音,你听,多美妙啊!
寒梅独处
冬天已至,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衣,在这白色的世界里,老天却把寒梅赐给了人间,让这寒梅去点缀白雪点缀人间.
寒风拂动着它身上的雪,把它那厚厚的衣裳脱下,显现出那红色的肌肤.把梅香夹在风里随它飘走,送入我们鼻子里,给寂寞的冬季带来一份清新.我望着那红梅想着,在这寂寞的冬季里独自开着它是否幸福?
春天百花争艳的时候它默默地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桃花、梨花、杜鹃她们争着显示自己,把自己心情尽怀情操地显示出来以获得百花之王的美名.它们幸福吗?寒梅不屑于这些,并不是梅花赛不过它们,它觉得争着炫耀的生
㈣ 梅花怎么画,有图解吗
先画出两朵梅花,然后画出树枝,往下画出树干,在树枝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花苞和花朵,然后给梅花涂上粉红色,树枝涂上深棕色,简单的梅花就画好了。
梅花简笔画教程
小宝发表的该教程
㈤ 梅花长,什么样子的思维导图是怎么写的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通过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形成您的记忆,凸显个性,形成个人的数据库。
5.绘制的过程中有些专用名词可以使用简写,不仅简单美观使得版面不拥挤,而且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尽情的去享受绘图过程中的乐趣吧供参考。
思维导图软件:推荐给你10款思维导图,有时间就用用看
㈥ 有一幅梅花图,配上一首什么诗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雪梅之二(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㈦ 【花怎么画】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画过花,花的画法有很多,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画法。那么大家知道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花儿吗?小时候我们喜欢画一些简单的花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追求花儿的形状感和色彩感。花儿的画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欢简笔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油画的花儿,有些人喜欢水墨画的花儿。那么花怎么画?我们一起看看如何画出漂亮的花。
一、准备工作
不管是画什么风格的花儿,都需要准备好材料。绘画使用的材料包括铅笔、绘画本、橡皮擦和所需要的上色工具、颜料等。同时也要准备好想要进行绘画的花儿。今天我们以出具为例,讲解一下花怎么画。
二、花怎么画的方法和步骤
1、我们首先要观察花朵的形状,将花儿放在一个自己能看得到的,适合的位置。去观察花儿的角度和轮廓,找到自己的视觉出发点。同时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印象,构思好自己要怎么下笔。
2、花朵一般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组合,可以用这些形状将花朵的基本构图画出来,如果是玫瑰花的话可以先画一个椭圆形,然后将花瓣顺着这个椭圆形一片片的画上去,最后画上树干和叶子。如果是菊花,可以鲜花一个圆形,然后沿着圆形画一些细长的椭圆形,将花瓣填充完整。如果是百合花,可以画一个倒三角形,然后将花瓣沿着倒三角形画四片。以此类推,不同的花儿构图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
3、基本构架和细节画出来这话,可以将一些多余的线条擦除。喜欢素描的人可以加深花儿的明亮对比,喜欢水粉的人可以进行简单的上色。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去细化花朵的细节,花瓣和花蕾都一点点的勾勒出来。让花朵看起来更加的完善和精细,细节画好了,花朵也就完成了。
怎样画牡丹
一、牡丹的结构名称
整株牡丹,由花、蕾、茎、叶、干、芽等组成。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茎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苞渐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张开,叶芽长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一尺许,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叶,每批为三叉九叶(因品种不同,多者一茎生十余批叶),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单叶。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两层萼片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复萼)六片。花头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状如小石榴,雄蕊由蕊头和蕊丝两部分组成
二、牡丹花头的画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头,因品种不同而有单瓣、重瓣、和起楼之分,色彩也因品种而异,五彩缤纷,十分丰富。初学时,不管是临摹还是写生,都不能只盯着一瓣一叶,而要学会把握整体轮廓,做到“整体着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复杂多变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结构特征,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视或背面仰视,花朵的概形近乎圆形,半侧或全侧,则成隋圆形。单瓣花似碟形,重瓣则像几个大小不等的碗碟重叠。初学画花头,可用铅笔或木炭条,以辅助线轻轻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体层数,再用毛笔以色或墨点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齐,把花瓣点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应将上下层之间花瓣,作参差排列较有变化,三个瓣犹如“品”字结构
三、花瓣的用笔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状为下缘狭而呈圆弧形,上缘宽而多皱褶,因此可用较大的羊毫笔,先蘸白粉掺少量牡丹红(毛笔需先浸水湿透),在盘子上调成淡红,使笔尖、笔肚、笔根均含适量淡红,再以笔尖蘸少许较浓的牡丹红,在盘子上稍加整理(不宜过分调和,过之则平)就可以画了。若花瓣向上,则将笔尖朝下,笔根朝上,以侧锋横卧,一笔或两笔画成,画小瓣时,用笔尖笔肚着纸即可。画大花瓣时,笔要一揿到底,利用笔肚笔根的动作,使笔根上的淡红体现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浓淡效果。画多瓣时,运用蘸色的深浅,按花的结构层层点出,自然生动。因花朵姿态各异,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点簇练习,使运腕灵活,才能得心应手
四、花蒂的结构与画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与复萼两层构成。大萼位于花瓣之外层,紧贴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开萼片为嫩绿或嫩红。复萼环生大萼之下,如带状,呈绿色。花萼是承上启下的结构关键,不可忽视。如画墨牡丹,萼片用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画色牡丹,可用汁绿蘸少许胭脂画,或在汁绿中略掺三绿也可。画时运笔要轻松快捷,流畅自然,不可反复描摹
五、花蕊的结构与画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犹如人的眼睛。在颜色上起对比、提神作用。画好花瓣、花萼后,再点以花蕊,才能组成完整的花冠。
花蕊分雌蕊与雄蕊。雌蕊位于花心中央,形状如小石榴,愈长愈裂,开谢时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于雌蕊四周,初开时花蕊丰满、排列整齐,呈中黄色。盛开时蕊露于外,较初开灵活,色为淡黄。将谢时,蕊渐干而卷曲,蕊色乳黄。雄蕊由蕊头和蕊丝(须)组成。蕊丝上按蕊头下接花心。蕊头形似米粒,画色彩牡丹时,用饱和的黄色点出,画时要有聚散,不要拘于一蕊一丝
六、画牡丹花头的要点
牡丹花瓣依托花蒂,环花心而发,形成内紧外松、里小外大、内聚外翻的特点。因此,点簇花瓣时,首先要对花冠的朝向和正侧,做到心中有数。点簇时要掌握以下要点。
1.花心、花萼、花茎长势的一致性。即心、萼、茎应在一条直线或弧线上,不可偏心脱离。花瓣从花心长出,要有“归蒂连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视关系。从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纵向和横向。从横向看,位于中间部位的一两瓣较宽,左右两侧渐狭,这就是透视变化。从纵向看,上下两层花瓣较长,而中间一层却较扁,这也是透视缘故。
3.点簇第一组(或第一层)花瓣时,要紧凑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开,松散而难以成形
七、点簇牡丹花头的步骤
牡丹花头的点簇练习,可分别用墨或色彩。画粉红色牡丹,用较大羊毫笔,先在白粉中调入少量曙红(牡丹红)或胭脂,用笔蘸饱后,再在笔尖上蘸适量曙红或胭脂,笔尖向内,先画里层淡瓣,再画中心深处,依次层层画出,浓淡相间方见精神。但要注意块面的统一集中,不要红一块、白一块,使画面过分散乱。花头点好后画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黄点花蕊
八、侧面花朵画法
侧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圆,扁的程度随半侧或正侧而异。全侧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画时只点瓣和萼片。画花茎时仍要注意和花头中心部位的自然连贯趋势,花茎扭曲或陡折都不美。点簇花瓣
九、背面花朵画法
画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较圆,能见其大萼与复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层数变化也少些。但两层花萼的浓淡变化要认真对待,不可大意。花茎的添加也要和花头顺势,否则视觉上会很别扭
十、小蕾的画法
小蕾的形状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紧,花瓣未露或将露出。小花蕾出现在群花之中,显得很有生气,既是盛开花朵的未来,又可在形体和色彩上起到丰富多变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视。画时,用毛笔先调成汁绿,再在笔尖上蘸少许曙红或胭脂,笔尖向上,笔肚向下,画出大萼。继而画出下垂的复萼和花茎
十一、大蕾的画法
大花蕾,已见花瓣或见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见花蕊或初见花蕊。大萼、复萼皆向后背,花瓣内紧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动。大花蕾形小色艳,与盛开花头形成对照与呼应。大花蕾生机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画时应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挂。用笔、用色和画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与盛开花头相比,其花瓣外弧线应更紧凑些,卷褶少些
十二、初开花朵画法
初开花朵是大花蕾的继续和发展,花瓣已全露于外,排列整齐,花蕊初露,色艳欲滴,美丽动人。画初开花朵要注意外缘瓣的处理,卷褶变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过圆过板,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
十三、盛开花朵画法
牡丹花是昼开夜合。第一天合的较紧,第二天合的较松,三天后更松且开合无定,因此,花瓣开合重迭无定,形象非常生动。一幅牡丹花,总是将盛开的花头作为主体,一朵或两朵,一组或两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开花朵,形成主辅、起伏,在绿叶扶持下,便可构成很有节奏感的画面。盛开花朵瓣形变化灵活、丰富,特别是外层花瓣,面积大而变化多,是画好盛开花头的关键。花蕊的表现也有别于初开花朵,初开时蕊头未放开,很少见其蕊丝。盛开时,蕊头松开能见其蕊丝。勾点蕊头蕊丝时,要有疏密变化,切忌机械刻板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画法步骤
画牡丹,除点花点叶画法,还有勾花点叶法。
第一步,先用墨线分浓淡勾出花的形态。勾勒时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转侧,运用粗细、疏密不同的线条,做到有虚有实。特别是里层和外层花瓣交接部,外缘线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笔断意联之感,才显生动自然。
第二步,用墨或色点叶。勾花一般以表现浅色花为主,如白、黄等。因此,可在花头旁边点叶衬托,使浅色花朵更醒目。
第三步,上色。画白花时,待墨线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晕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尽。然后用灰绿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画黄花,用赭墨勾花,晕染赭黄后,趁湿略点少量淡胭脂,色彩更显丰富沉着。
第四步,勾叶筋、点花蕊。勾叶用花青蘸墨或纯墨。花蕊,可以不拘于黄色,而用赭墨、朱砂、胭脂等色点出,使其提神醒目
十五、花叶的结构
牡丹花叶发自花茎四周,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在大叶柄上分生三个小叶柄,每个小叶柄又分生三张小叶片。一个生长完全的牡丹叶子称为“三叉九顶”(或“三叉九叶”),大叶柄长一尺许,呈十字形。春季开花时,牡丹上部叶子生长不完全,花头以下,每节有一张叶片或三张叶片,再下为五或七张叶片
十六、叶片组合的名称
叶片因组合的数量不同而分单叶、组叶和批叶。一组生长完全的叶,由三张单叶组成。三组成为一批叶,共九张。每批叶经大叶柄与花茎相联
十七、叶片的画法
牡丹单叶可由三笔画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视需要而定。画色叶,用较大羊毫笔调汁绿,再以笔尖蘸适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画。中间一笔较长,两侧稍短小。用笔略侧,行笔宜轻松块捷。叶筋分主脉和侧脉。主脉发自叶柄,伸向叶尖。要在叶片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花青加墨)勾出。侧脉由主脉生发,伸向叶尖。勾勒时线条要细于主脉,侧脉不宜太密,画两、三组就足够了
十八、叶脉的几种勾法
叶脉的勾法,因风格和各人习惯而异。可分三种勾法:一是较为严谨的勾法,主脉、侧脉都伸向叶尖;二是侧脉伸向叶缘,较松散随意;三是侧脉有聚散,作变形夸张,富有装饰味。不论何种勾法,均以中锋运笔
十九、牡丹叶的透视和姿式
花有正侧偃仰背之分,叶子同样有俯仰正侧之别。写意画牡丹叶子,表现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笔画那样详尽,只侧重态势、气氛。由于叶片联叶柄,叶柄发自花茎,并向前后左右四面分布,叶与叶,叶与茎干之间,自然就会出现互相遮掩的现象,如前叶遮花茎,花茎遮后叶等。且由于远近的空间位置不同,在形象上还会产生透视变化,形成俯视、仰视、平视等不同姿式。犹如雨伞的不同角度变化
二十、嫩叶的画法
初生嫩叶、茎和花苞都呈暗红色。画嫩叶可用黄绿色蘸少许赭色或曙红点出(根据画面色调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许墨画)。用胭脂或朱红勾叶筋。芽轩和花苞近处的嫩叶,多朝上,形体虽小,但很有生气。同一画面上,嫩叶勾色筋,老叶勾墨筋,两者之间要自然过渡,不要截然分开
二十一、花茎的结构与画法
花茎在画面上,很少全部显露,它往往被叶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着气势贯穿的桥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视。花茎位于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茎长尺许,茎身生有批叶,少者一茎四、五批,多者一茎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茎颜色为嫩绿、嫩红。花茎有长短、粗细、壮弱之别,因品种而异。画花茎要用中锋,以流畅的线条画出圆润的质感和挺拨秀丽的姿态。用色先调嫩绿,再蘸适量胭脂一笔画出,要粗细得宜。不宜顿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茎、叶柄的穿插
花茎顶端是蕾和花头,一般呈上发态势。牡丹花叶柄较长(一尺许,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后伸展,因此和花茎纵横交错。画时,要注意穿插聚散。画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茎和叶柄为花和叶片所遮挡,但仍需理解相互关系,以便在画好花头、叶片之后添加好花茎和叶柄做到既符合生长结构,又达到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
二十三、老干的结构与画法
牡丹枝干为灌木,无主枝常作分叉状。百年老干仍粗不过腕,高不过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苍老、斑驳,往往干下部已脱皮层,而近光滑。因此画老干宜用枯笔,用笔要偏锋中锋结合,要实中有虚,线条不要太光,运笔宜稍慢而有转动,也可用逆锋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纯墨画。嫩芽可用黄绿蘸上曙红或胭脂点在枝干顶端
二十四、老干的穿插与姿式
老干经多年生长代谢,形成了曲折多变的姿式,其苍老、斑驳的表皮和圆润光滑的嫩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老干又是支撑整株牡丹的基础部分。因此,尽管老干是作画程序中的后一步,其态势必须和花、茎、叶等协调统一且要有变化。当两株以上老干组合时,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构图上,老干只宜在画面底边和两侧边线出枝。即只宜上发和横倚的姿式,而没有下垂式的老干
二十五、画整株牡丹步骤
第一步:用铅笔或木炭条轻轻地画出花、叶等概形,再用色或墨点簇花头、花蕾。待以后技法熟练时,可用“腹移”经营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铅笔打稿子)
第二步:根据花头的透视角度,点出相应的叶子。点时既要考虑生态结构,更要安排好叶片的聚散,要留好画面空白(虚处)和候款处
第三步:画花萼、花茎、叶柄、老干和嫩芽。使花、茎、叶、干等成为有态势的有机整体
第四步:趁叶子未干时,用中锋勾出叶筋,勾筋是决定叶子正侧反转的关键一环,不可忽视。花朵色彩将干未干时勾点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画好,以悬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作些加整理。再题款钤印,作品完成
二十六、大红牡丹画法
用笔蘸饱大红,再以笔尖端适量曙红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点簇花头。(所谓“稍加整理”是以深浅色彩既有自然过渡,又不至浑为一团为度)。也可用朱掺少量曙红(牡丹红)调和后蘸饱,再蘸少量胭脂点成花头。用滕黄点花蕊。画叶可用色,也可用墨
二十七、深红牡丹画法
先用笔饱蘸胭脂,再用笔尖蘸少许花青,梢加整理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画深红牡丹,花头周围不宜用叶衬托,因两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
二十八、黄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掺少量滕黄,调成淡黄,蘸饱后用笔尖蘸滕黄点簇而成。也可调成较浓的淡黄,然后蘸少许赭石或汁绿点花头。花蕊可用深黄、赭石或胭脂点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对比。黄牡丹花头旁边可用深叶衬托
二十九、绿牡丹画法
可用石绿加白粉调和,蘸饱后再蘸汁绿,稍加整理后点簇而成。用滕黄点花蕊。叶子可用汁绿花青略蘸墨画。也可纯墨作浓淡叶
三十、紫牡丹画法
用石青加少许曙红(或牡丹红)调和蘸饱,再蘸少许花青点簇而成。滕黄点蕊。
三十一、白牡丹画法
先用白粉点出花瓣,待稍干后,用汁绿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衬染。用胭脂点蕊。画白牡丹可在花头周边画些叶子衬托,使花形醒目。
三十二、牡丹的画面布局
把现实中艳丽动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画幅中,产生优美而有节奏感的形式,要靠画家的巧妙安排,这就是布局。在中国画论《六法》中称谓“经营位置”,也就是构图。一幅上乖之作,必须是高超的笔墨技巧和优美布局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画牡丹,布局时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一、主体突出:画牡丹,一般以花冠为主体,布局时应将花冠安排在画面的主要部位,辅以绿叶扶持,在色彩上产生冷暖、明暗对比,就能产生画面集中,花头醒目的效果。
二、宾主呼应:画面只有主体花头,显得孤立单调,必须有体形较小的花苞或初放花头相衬托。布局上要顾盼呼应,才能体现牡丹的勃勃生机。
三、疏密虚实:画面上花、叶稀疏而均匀,则感松散无中心。布局过密,满纸花叶,不留空白,又显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间,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才能恰到好处。画面的虚实处理同样重要,笔墨形色处为实,画面空白处为虚。近者墨色浓重处为实,远者墨色清淡处为虚。这样既可使画面有空灵感,虚处又能留给观赏者以无限的遐想。
四、气势贯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表现花、叶为主。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气势的贯穿较容易。所以画牡丹,不论画面的大小和构图的简繁,都要理顺花、叶、茎、干的来笼去脉,注意整个画面气势的贯穿。
五、以少胜多:画面虽小,但笔墨精练,观后意犹未尽。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达到此种境界,除画家的笔墨素养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画一花一蕾的同时,可在主体花的后侧画些枝叶等伸向画外,或在色彩处理上,把后侧枝干等画得淡些,形成第二层次,以至消失为空白,产生笔墨形色虽尽,而画外仍有花的效果。
六、变化统一:画面是笔墨形色组成的视觉“交响乐”。花有大小开合,茎有长短多少,叶有正侧聚散,墨色有浓淡冷暖,线条有粗细刚柔。一切绘画要素都处在矛盾对立之中。从而产生无穷的变化和蓬勃的生机。但万物都有极限,过之则反。画面布局也一样,只求变化,不讲统一,则杂乱无章,不可能产生美的韵律。因此变化中求统一,才显得调和。统一中有变化,才会给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受。
七、稳定均衡: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硕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为其特征。因此在布局讲究变化的同时,还要给人以稳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横倚时不宜头重脚轻,也要避免左右对称。在布局时,除了注意干枝和花叶的均衡外,还可利用墨色的浓淡或配以石块造型,达到均衡画面重心的目的。
八、花叶互衬: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时利用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形态,也要考虑色彩关系。如果浅色花头(白、黄、粉绿等)不以深色叶子衬托,则花形轮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头周围衬叶过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样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时必须注意花和叶的色彩关系。
根据上述要领,具体入手时,以“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纵一横”这十六个字的矛盾统一法则进行构图。如画两株花茎,应一高一矮,一壮一弱,不要平行等长,才有参差变化。两朵花的构图,花头不要一般大,应一大一小,以盛开花头为主体,另以花苞或初开花朵为陪衬。两花也不要平列或对称,要注意主宾和呼应(图38)。三朵花的构图,不要平均分散,要有聚有散(即一多一少),也不要平均、对称或形成一直线。以两朵紧靠,一朵散开,形成斜三角形布局为宜。在布局有聚散的同时,仍要注意花形的大小主次(图39)。多品种花的构图,即一幅画面有深浅不同或色相不同的花冠。可运用纵横交错布局,分两至三个层次,深浅花头互相衬托。
花怎么画,大家学会了吗?花的绘画手法有很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画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去绘画。花的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要注意观察花朵的形状,不同形状的花朵需要采取不用的形状去进行勾勒轮廓。绘画花朵的最基本步骤就是要将大致的轮廓绘画出来,所有的绘画也是一样,从整体到细节,一点点的进行勾勒,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㈧ 梅花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首先画出梅花的花蕊,顺着画出花瓣,然后在旁边画一朵侧着的梅花,紧挨着再画出两朵,之后画出梅花的枝干和花苞,沿着枝干的走势在上面再画几朵,把他们连接在枝干上,最后给梅花涂上颜色,就可以画出简单又好看的梅花了。
画梅花时通常花瓣为五瓣,一笔点一瓣,用笔要藏锋侧入,似圆非圆,同时注意透视的变化,不要每朵花瓣都是等大的圆点。花心处要留出空白,以便点蕊,另外花瓣的明度也要有深浅变化,以便更好地体现体积感与透视关系。
画梅枝时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也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一次蘸墨,一气呵成。
在绘制梅花时,其花枝承担着连接花头的作用,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花头在花枝上的排列顺序,要避免单调、死板的分布才能体现其灵动之意。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㈨ 国画梅花怎么画最简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