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茶壶
1. 古代著名茶碗、茶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没有太出名的茶具,我说说日本的吧。有“蚂蝗绊”,是中国传入日本的一个茶晚,后来成了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宝贝。有织天信长的“九十九发茄子”,有松永久秀的“古天平明蜘蛛”,都很出名。还有丰臣秀吉的“松岛壶”,“珠光小茄子”,价值差点。
2. 紫砂壶泡什么茶好
紫砂壶的制作泥料大致可分为: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以及以上三种泥原矿混合和人工合成的的。泥料不同,做成的壶适宜泡不同的茶花。一般来说,红泥密实度高,适宜泡铁观音等。
3. 紫砂壶鉴别方法
品茶赏器,用一把真正的宜兴紫砂壶泡茶品茗,可谓赏心艺事。自明代始以冲泡之后,银,锡,铜瓷等壶,公论以紫砂壶为最佳。明代李渔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紫砂壶产放江苏宜兴,颜色有紫褐色,朱红,泥黄三种基调,外不施釉,颇有一种素雅纯朴之美,自然天真。经1200 C高温烧成后,胎身尚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透气性,冷热急变性能好,泡茶不易变味,久用表面产生浆似的光泽,美似古玉。紫砂壶乃系手工精制而成,它表达作者的意象美,有抽象的光素器,有形象的花塑器,品种之多,可谓千姿百态。要选一把好壶,如择友,既要有机缘,又要舍得花费,爱壶若深交,又得宝惜,实殊不容易,有时得一壶,只是浮光掠影,不耐细赏。或不好用终觉憾事。逢得佳品,又恐使用不小心,化为碎片,更是难堪事。综上所述,须慧眼识宝,用时珍爱。笔者仅以一管之见,探讨识别宜兴紫砂壶,从制壶选取壶之法归纳如下:
(一)首重造型美态其形神兼备它是紫砂壶的主体,优美的造型才能打动使用,收藏者的心,它包括形体的权衡比例,形变化适度,作者对形象的表述。
(二)再试功能的实用性泡绿茶宜选取扁形口大之壶,散热快,绿茶不易变色。泡红茶,宜选高壶小口壶,经开水冲泡后,茶汤色香浓。容量宜适中,端把提握方便,壶嘴出水通畅,盖严宜合逢,能互换通转,壶纽摘手触觉舒适。壶身抚摸光润。
(三)视其色泽肌理的光泽,听其壶的音质。紫砂陶土经烧成后产生丰富的色泽肌理。紫砂陶土烧结范围较宽,色泽深浅由烧成温度决定,紫红色偏深些,一般温度高些,表面不出现毛疵,斑点为好。色偏红表面无光泽是未选好烧结温度。其它地区(指广西与浙江,山东,安徽,陕北等地)所产紫砂壶,仅以紫红色陶为标准,表面细腻光泽,缺少结晶状的颗粒,成型方式以注浆成型为主,有明显的模型痕迹。宜兴紫砂壶,敲击的声音质朴清纯,若有芒音,可判断为开裂现象如壶身,壶嘴把等地方,有明显的开裂如底内部,口部,盖部,属制作或烧败中的缺陷,判为次品。其他地方产的紫砂壶敲出的声音一般音质清脆,因原料含铝(高岭土)量高,烘结后所产生类瓷器的声音。
(四)观制作的精致程度,究紫砂壶各部位结构的合理性。宜兴紫砂壶,总体上说属全手工制作的,采用石膏模仅仅作统一形状的辅助工具。加工整理,达到质格的核准,靠一系列程序方才完成,一般来讲表面光洁无疙瘩,线条光泽流畅,底部平正各部位匀称,细部处理粘接痕迹较少,细部刻画周到,给人以一种高尚的品位。
(五)审阅壶的印章字款,使其名副其实。宜兴紫砂壶上留下作者的印章名款,有着历史的源流。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得以留传。在制壶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完成。名家之所以成名是作者的艺术素养与制作技艺达到的水平,同社会所承认的名声。由作者的风貌,身份乃至阅历加以品评。高档的名家壶,一般出自专营商店。名壶者随一整套的印章,盖放壶底,壶把,壶盖之上,大小相宜。谨防假冒,有时以证书签名,或暗记号示之,每个作者都有他自身的防伪方式。若购特艺品应熟悉作者最好。市侩们以种川方式去冒,一是印章模仿刻之,只须将真品对照观其细部即可识别,
二是用真品的印款用胶泥,塑料等材料拓印仿造,只须比较真品与伪品的尺寸即可,,因为真品尺寸大,伪品拓印章款,经烧成收缩又小了10%以上。有的市侩以种种方式去伪造明代,清代的老壶。一般有经验的人,可用验证紫砂壶的泥质去分辨。过去采用手工方式练泥,质精。现今用机械粉碎加工,质细,何况紫砂泥仅此丁山一地所产,老壶泥取于地表层,现今已属砂井的深层,泥质大不相同为了骗人在他们的表面作旧,假以充古等等。总之真正的老壶,除名章款外,制作水平与方式,没有现今制作人的技艺水平高,这点是仿制伪造者设法想的,因为他们缺少历史的证据和基因。好壶出自名工名手,好的作品的作者精神的传现,尤如中国名画一样,天地造就方可出佳品。凡属佳品都需自己细心体味。紫砂壶不仅可泡茶,更重要的是在使用中品赏,才能真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味本身就体现自身的爱好和修养,真正的鉴别标准难立,好壶好在于喜欢,你爱它,用它,品它,它才讨你的喜欢,宝惜珍视。
4. 白茶花怎么泡最好喝
首先、用水将来茶花泡一下,自一般表面会有浮灰,水泡过后可以过滤掉杂质和灰尘,喝起来的口感也会好一些。泡好的茶花放在漏网中备用。茶具也要清洗一下,一般都用夹子将茶壶和茶杯烫煮一下。
其次、预热茶具;将水煮开,然后将在茶杯和茶壶表面,这样不至于茶水倒入的时候,有一个温度差;这样茶的口感会变差,所以专业喝茶的肯定会有这步的操作。
另外、泡茶的过程也是有讲究的,把装有白茶花的茶网放入茶壶,灌入沸水泡发;第一次泡发的茶水,不喝倒掉,因为还含有茶花成分中的杂质和碎末;然后第二次倒入沸水泡茶,此时泡的时间不用太长,毕竟已经煮过一次,这次的茶水可以可以倒入茶杯一些,再次烫一下杯子。第三次加入沸水泡茶,然后这次泡的茶水可以直接分装在杯子里。
最后、倒茶的时候要每个杯子都均匀分配,并不是一个杯子一次性倒满,这样茶的味道会更加均匀;如果喜欢混合味道的时候,可以再加入一点别的花茶,这样喝起来回味会更有层次感。
5. 求茶的泡法,希望是比较古旧的,传统的,越细越好,能介绍相应的茶具最好
要茶的古旧的、传统的泡法?
最权威的就是陆羽的《茶经》里的泡法了!陆羽的《茶经》一共十章,其中第五章讲茶的煮法,第六章将茶的饮法。现在把原文发给你,请你参考(文中的“■”符号,代表该字已失传):
五、之煮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策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番�番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六、之饮
翼而飞,毛而走,去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於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6. 款是明朝万历九年制紫砂壶,刻的诗是:茶花不争为留香+为什么写着乙丑年刻呢
1581年明神宗万历九年。而乙丑年按照60年来推算是1565年,相差16年!假的!茶花不争为留香——此句为现代人所作。
7. 紫砂壶用什么茶来养
紫砂壶用红茶和黑茶来养。
养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都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壶内的红茶或黑茶茶液,时间久了,便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养壶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砂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着五彩纷呈的光华。在玩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不要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
(7)茶花茶壶扩展阅读:
紫砂壶的玩、赏、养:
玩壶,这里所说的玩”,是指玩紫砂壶窑烧的火候。恰好的火候可以使壶的泥面没有闪亮的细小白色银星,在自然光照下细看能有几种反射的色光,反射的色光越丰富泥质越好,反射色光呆板而单一的不可能是好泥质。
养壶千万别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能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不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形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
赏壶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8. 菊花和茶花能一起泡吗
可以,不过不能吃太多那对你的胃不好,而且会使你过寒胃
9. 紫砂壶的分类、怎样开壶,保养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监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的价值则是美的艺术品。紫砂壶艺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凡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紫砂壶的美在於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於一体。
紫砂泥是红泥(朱砂泥)、紫泥、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的总称。这三种泥由於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妙不可思。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浓淡,紫又有深浅,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紫砂壶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和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於一体,这些特点造就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监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器。 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 1.用白水煮至少1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壶身分开,放入凉水锅中,将锅置于炉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1小时后关火。这一步可以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 2.将白水煮过的壶与一块老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制壶时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 3.将上面的壶与一段嫩甘蔗头(没有用冰糖也行),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4.将上面的壶与茶叶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完成上面4个步骤后,紫砂壶就可以正式开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