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酱画梅花

酱画梅花

发布时间: 2021-12-24 17:30:16

梅花有什么寓意`

1、梅花不畏严寒,在众芳摇落之时,与松、竹为友,凌岁寒而独开。而到了春天百花齐放之时,却无意与其他花卉争妍斗艳。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在顺境中不媚于俗、超然物外的崇高品格和高贵气节,正是古代知识分子所崇拜的“君子”人格的生动写照。

2、梅开五瓣,象征五福。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亨通顺利;结子为“利”,象征事业有成;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

3、此外,梅还是“天下尤物”,是美的象征,始于南北朝的“梅花妆”,在古代流行了一千多年。

(1)酱画梅花扩展阅读:

梅花的价值:

1、花梅主要供观赏。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盆栽观赏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桩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内装饰用。

2、果梅其果实主要作加工或药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用青梅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为收敛剂,能治痢疾,并有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功效,又为提取枸橼酸的原料;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黄疽有效。

该种植物对氟化氢污染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种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② 梅花的外貌描写

梅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2)酱画梅花扩展阅读:

作为中国的的传统名花之首,梅花,凌寒独开,冰肌玉骨、芬芳毅然,浑身散发着一股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刚毅气质。一身正气凛然,清幽脱俗之美,自古以来即是人们的挚爱。被誉为花中之魁、“岁寒三友”之一。

不管是梅姿、梅色还是梅香、梅魂,都体现了梅花的独有风韵和精神风貌,无不诠释了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体魄。

梅花古干虬枝、仙姿凛然,自古以来即是诗人画家青睐的对象。在国画中与“兰、竹、菊”成为“国画四君子”,因品种不同,梅花姿态或向上、或横斜、或下垂、或龙游。不管何种姿态,梅枝总是遒劲有力、疏密有致,仿佛在传达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梅花凭借其坚毅的品质和独有的魅力折服了人们,以一种梅花精神鼓舞着人们,在国人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80年代,国人就梅花和牡丹展开了一场国花之争,最后难分胜负,国花之位悬缺。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支持选牡丹、梅花为我国的“双国花”。

③ 用草莓怎么摆造型

草莓本身就类似心形,所以用一堆草莓摆一个红色爱心比较有创意,看上去就浪漫。

④ 梅花和腊梅的区别

梅花和腊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属性不同

梅花为蔷薇科杏属回;

腊梅为答蜡梅科蜡梅属。

二,颜色不同

梅花有白、粉、紫红、深红等各类不同的颜色;

蜡梅花则以蜡黄色为主,其他色彩比较少见。

四,树冠不同

梅花是乔木,有主干,可以生长到数米,枝条通常会有枝刺,除直枝以外,还有垂枝、扭曲枝,树冠为不规则圆头形;

蜡梅则是灌木,枝丛生且直立,根茎部非常发达,呈块状,枝丛生高2~4米,主杆4~10米。

五,叶片不同

梅花叶互生,叶子呈现广卵形至卵形,长度约为4~10厘米;

蜡梅叶对生,接近革质,形状为长椭圆形,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

六,香味不同

梅花透着一种暗香,香味清新淡雅;

蜡梅虽然也透露这一股清香,但香味比较浓郁,要比梅花的香味更浓一些。

⑤ 梅花被称为花中的什么

梅花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首,被称为花中君子,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专、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属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

(5)酱画梅花扩展阅读: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

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⑥ 草莓摆盘怎么做

草莓创意摆盘教程
材料准备:
草莓几颗,黑芝麻酱两三勺,鸡蛋西红柿一碗,食用竹碳粉少许
制作步骤:
1、准备两三勺黑芝麻酱,把芝麻酱里兑少许凉开水调匀稀释一下,(如果觉得黑芝麻酱颜色不够黑,还可以稍微放一点食用竹碳粉),把手洗干净,用手指蘸芝麻酱画出梅花树的主干,手指画可以有产生飞白效果和国画里的墨色变化效果

2、用筷子或牙签蘸芝麻酱画出梅花的细枝,如果觉得某些部位画的不好看,可以等芝麻酱半干之际,用牙签刮去修改一下即可

3、把几个草莓的头部横着削下来拼成已开放的梅花,其他横切摆放做花骨朵,注意横切的草莓要选择大小不一的摆上去效果才会更好看,好了,一幅简单的草莓做的梅花摆盘就完成了,你还可以把草莓的梗叶也利用上,亲们,三步骤是不是很简单啊?都来试一试吧!

小贴士:
1、黑芝麻酱因为太干,颜色也不是太黑,所以用来摆盘时,大家可以放一点食用竹碳粉加一点凉开水稀释调和到不干可以用来作画的状态即可
2、觉得手指作画不卫生的亲,可以用消毒过的干净毛笔代替也可
3.草莓横切,摆放时注意选择大小不一的

⑦ 梅花的资料,谁有啊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物种分类

中文名:梅花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红梅、绿梅等
拉丁文学名:Prunusmume(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Japanese, Japaneseapricot, Japaneseplum, Chineseplum, umeplum, umeboshiplum, Japanesefloweringapricot, floweringplum, winterplum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蔷薇目(Rosales)
科:蔷薇科(Rosaceae)
亚科:梅亚科(Prunoideae)
属:李属(Prunus)
种:梅(P.mume)

形态特征

梅花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



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



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梅花
梅花的总品种达300多种。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至3月,华北地区3至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离生,於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长。

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产地分布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 《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
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mume。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后叶。花五瓣,直径1~3厘米。花野生型为白色,有玫瑰红及深红等人工变种。叶在花落之后很快抽出。叶椭圆型,叶尖箭形。果实于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为果实成熟时期恰逢中国江南雨季,所以这种时期又被称为梅雨季节。果实圆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浅槽。果皮绿色,采摘后逐渐转黄,并可能呈现红色,此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果肉呈黄色。

日本:4世纪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
西方:除纽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
台湾: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

品种分类

梅花
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

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

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

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

梅的价值

梅花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梅花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由于梅花含有苯甲醛,苯甲醛是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故不要把梅花放在卧室里,最好放在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或者定期开窗户以流通室内空气。

故事传说

梅花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传统文化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梅花
寒冬斗士——梅,为历代文人画士所喜爱。千百年来,从《诗经》到现代散文,许多颂梅的佳作流传下来。
梅于冬春开花,称报春花使,独放于百花之前。古诗中有许多体现其时间早的意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飞雪落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杨记《少年游》)。“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白又冰,犹有花板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梅,它既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开放的花,而又是来年春天第一个盛开的花,这样这既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一个美丽的报春使者。

梅的情感意思:

古往今来,诗言志,诗词中的万物在诗人的眼中,无不着其色,蒙上了感情的面纱,这使是梅物质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

相思的象征:

“人间离别易岁时,只梅板,勿相思。”(姜夔《江梅引》)这便是诗人对远在它乡的故人的相思,“笛声三弄,梅心惊破”,“一板折得,人间天上,没有堪寄”(李清照《孤雁儿》)诗人对之夫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垂泪。

高洁、孤傲的象征:

梅花
“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和青枝”(苏轼《江梅三首》)。苏轼所道梅格便是高洁孤傲吧。“梅枝高韵胜”(市居安《梅石问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林和清《山间小梅》),梅许是生性高洁,未尝与别种花同开,也许飞是它怕污损了自己的暗香。“莫恨香笑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李清照《满庭芳》)。诗人赞美的是梅之饱经风霜的折磨,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无意苦序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这又是诗人对自己的一个真实写照,梅常存于桥边,驿外,磅,崖缝,是那么的孤傲,那么的高洁,诗人陆游便是这样一种性格之人。“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晃冲之《汉宫春·梅》),诗人必是一高洁孤傲之人。

友情象征:

“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范晔,浓浓友情倾注于一枝梅中,不知范晔当时收到此梅时是否被陆凯之举所感动呢?“携手江村,梅花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苏轼《行香子》),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展露无疑。立于长廊中,长廊右为一水池,池中假山嶙峋,池右为一腊梅,簇簇金黄傲立于枝头,池中水已为冰,假山上草已为残根,近而观之,抚其板干,其干之硬可整而知,不禁为其之坚强不屈所感动,良久立于树下,思之远矣。

观赏胜地

梅花
隆冬时节,百花凋谢,唯有梅花怒放。那傲霜斗雪的姿态,给游人增添不少情趣。中国赏梅胜地较多,除了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超山梅花

超山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尤为名贵。

灵峰梅花

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已汇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个品种,有梅园160亩,腊梅园20亩,植梅6000多株,已成为西湖赏梅胜地。

淀山梅花

淀山湖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40多个,其中不少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中国四大梅园之一,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园环岭环湖,环境十分优美,植梅30000余株,品种有139个。

罗岗梅花

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30多公里外的东郊罗岗。罗岗山四面环山,中央谷地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漫山遍野,仿佛置身于“梅海”之中。

此外,还有成都草堂寺、重庆南岸南山、昆明黑龙潭、歙县多景园梅溪、闽西十八洞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

相关诗歌

梅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⑧ 什么是万花敢向雪中出的梅花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花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芬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竞相开放。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像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

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本文开台的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加宠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日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写过一篇《梅花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上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日:“老瞒(编者注: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竞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指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后人为了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入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花相传到现在,已是花繁品茂。据1962年调查,已有230多个品种。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目的,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我国是梅的故乡,赏梅胜地很多,江南一带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过于苏州邓尉山和杭州西湖了。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相传乾隆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闻梅馆”,又称“闻梅轩”。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隐士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们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要说赏梅还数杭州超山味儿最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人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飘渺,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园新村和梅花山,无锡的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大观园、莘庄公园等,也都以梅花闻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日: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热点内容
昭通樱花苗 发布:2025-08-05 10:43:26 浏览:732
茅盾笔下荷花 发布:2025-08-05 10:40:21 浏览:911
海棠抗病品种 发布:2025-08-05 10:17:22 浏览:826
七夕等候 发布:2025-08-05 10:00:40 浏览:963
百合深渊gl 发布:2025-08-05 09:57:19 浏览:762
全球绿植网 发布:2025-08-05 09:52:34 浏览:705
花卉世界赞美 发布:2025-08-05 09:45:48 浏览:406
情人节觉醒翅膀 发布:2025-08-05 09:37:13 浏览:784
樱花绘图 发布:2025-08-05 09:29:36 浏览:373
诗集樱花赞 发布:2025-08-05 09:24:30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