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别名
Ⅰ 梅花都有哪些别名
1.疏影来:吴可《探梅》“喷源月清香犹吝惜,印溪疏影恣横斜。”
2.暗香:李淳《早梅》“雪经清寒蝶未知,暗香谁谴好风来。”
3.横枝:杨万里《雪夜寻梅》“横枝憔悴宛晴埃,端令羞面不肯开。”
4.孤根:李新《次韵任吏君咏梅二首》“堂上高人解赏音,孤根未放草来侵。”
5.斜枝:杨则之《早梅》“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6.孤芳:林逋《梅花三首》“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
7.冰雪仙:朱翌《梅花》“姑谢山头冰雪仙,人间一见便丰年。”
8.仙姿:朱熹《前村梅》“玉立寒烟寂寞冰,仙姿潇洒争无尘。”
9.冷艳:陈克《书梅花》“忽逢冷艳冰绡上,叹息侯家占好春。”
10.寒艳:张峰《梅》“一枝寒艳映窗光,蕊气侵衣断客肠。”
11.癯仙: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癯仙。”
12.春葩:强至《次韵公胜早梅》“若论霜菊无多晚,只此春葩苦较迟。”
13.琼葩:韩维《千叶梅》“南园卉木便春光,独爱琼葩掩众芳。”
14.独秀:胡铨《早梅》“千林阒无伴,独秀盖孤明。”
Ⅱ 梅花的别名有哪些
一枝春太平御览》卷九七〇《果部·梅》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之一:“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梅。” 天下尤物: 指称。《梅谱》:“梅,天下尤物。” 天花: 喻称。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木母: 梅的省笔拆字。元·阙名《湖海新闻》前集卷一《贵显·称旨除官》:“上(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亦见《夷坚志》。 月老: 媒人,煤谐梅,故隐称。宋·林逋《梅花》诗:“任见月老应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 玉奴: 拟称。宋·王沂孙《花犯·苔梅》词:“罗浮梦,半蟾挂晓,幺风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玉肌: 喻称。宋·苏轼《红梅》诗三首之一:“寒心未肯随春意,酒晕无端上玉肌。”金·元日能《红梅》诗:“天上琼儿白玉肌,吴妆略约更相宜。” 玉妃: 拟称。唐·皮日休《行次野梅》诗:“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宋·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五绝》之三:“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玉玲珑: 宋·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词:“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刘炳忠《江边梅树》诗:“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玉面: 喻称。宋·魏杞《虞美人》词:“冰肌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玉梅: 美称。宋·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诗:“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玉霄神: 拟称。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 甘木: 讹称。《本草纲目》卷二九《果部·梅》释名:“(李)时珍曰:梅古文作呆(槑),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呆。书家讹为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尚)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而梅字亦从某也。” 白玉条: 喻指。唐·戎昱(原文误作显)《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作张渭诗。 百花魁: 梅早春开放,独占群花之首,故名。宋·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诗:“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花魁: 宋·卢炳《汉宫春》词:“向暖花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时英: 名见《尔雅》。 状元花: 同“花魁”。《咸淳临安志》引宋·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君子香: 美称。宋·陶谷《清异录·花·十二香》:“(梅)君子香,不假风韵,芳誉远闻。” 国香: 美称。宋·苏轼《梅花》诗:“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艾纳,香名。 罗浮梦: 典出赵师雄于罗浮山醉寐遇梅花神的故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诗:“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诗:“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按,文中所举草、梅、月、山水几例,是指用典,未必为别称也。 玲珑: 美称、喻指。唐·韩愈《春雪间早梅》诗:“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香雪: 喻指。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桃》:“《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河渚芦花名秋雪,西溪梅名香雪,则皋亭之桃亦可名红雪矣。” 艳魄: 喻称。清·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 梅妻: 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所居多植梅、蓄鹤。时号“梅妻鹤子”。后因以“梅妻”戏称梅花。清·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词:“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梅钱: 喻指。《桃花扇·船歌》:“梅钱已落,柳线才黄。” 雪友: 拟称。宋·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诗:“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雪肌: 喻称。《韵文佩府》引宋·苏轼《梅花》诗:“洗尽铅华见雪肌。” 雪梅: 梅花不畏严寒,霜天雪地开放,故名。唐·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诗:“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雪霙: 雪花。喻称。清·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秘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第一香: 指称。宋·陆游《初春书怀》诗:“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清友: 拟称。宋·刘黻《六友》诗以梅为清友。明·都昂《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宋曾伯端以十花为十友,各为一词。……梅花清友。” 清客: 拟称。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予长兄伯声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 寄春君: 拟称。语本陆凯(原文误作觊)赠范晔诗。元·龙辅《女红余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琼英: 唐·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酥花: 指称。宋·苏辙《戏赠李朝散》诗:“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寒英: 梅花冲寒而放,故名。唐·柳宗元《早梅》诗:“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寒梅: 宋·柳永《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花。暗想花神、巧作江南信,鲜染燕胭细翦裁。” 疏香: 指代。宋·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疏影: 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之一:“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楳: 梅的异体字。见《集韵》。亦作“某”、“槑”。 暗香: 语本宋·林逋诗“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后因以指称梅花。宋·王安石《梅花》诗:“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癯仙: 癯同“臞”,瘦。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陆游诗:‘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按:癯仙,亦谓梅也。”
Ⅲ 梅花的别称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一般指梅(蔷薇科杏属植物)。别称:春梅、千枝梅、红梅、乌梅。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3)梅花别名扩展阅读:
梅花在中国的地位很高,而中国在梅花品种上也有着相当的权威。1998年,中国拿到了梅品种国际登录权,这是一种鉴别、判定花卉植物知识产权的母权。也就是说,新发现或新培育的梅花观赏品种,要通过“国际登录权威”审定和手续才能成为国际承认的新品种。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Ⅳ 梅花的别名叫什么
梅花的别名叫:酸梅、黄仔、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
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4)梅花别名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
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Ⅳ 梅花最贴切的别名是什么
梅花的别称:抄酸梅、黄仔、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中国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个城市,已将梅花定为市花。许多专家及民众还积极推祟梅花为国花。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Ⅵ 急:梅花有什么雅称
梅花是中来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雅源称较多,被称为暗香、疏影、寒花、独秀、孤芳、仙姿和斜枝等等。
梅花是乔木或灌木植物,外形美观,花朵淡雅,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首,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与松树和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盛开,花朵美观,颜色淡雅,香气浓郁,观赏价值较高。梅花可盆栽种于室内,植株外形美观秀丽,可供人观赏。花朵颜色丰富,可装饰房子,花香袭人。
(6)梅花别名扩展阅读:
梅花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其赞不绝口,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欢。梅花是中国南京、泰州和淮北等多个城市的市花。
梅花的主要变种为长梗梅和野梅,长梗梅多生长在坡地、林地和路边,叶片为披针形,叶尖较为尖锐,分布在云南省内。野梅的生长在坡地、河流附近和林地等位置,叶片为长圆形或卵圆形,叶尖较为圆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四川省内。
Ⅶ 梅花有许多别称雅称,但不包括
梅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雅称较多,被称为暗香、疏影、寒花、独秀、孤内芳、仙姿和斜容枝等等。
梅花寒冷的冬季盛开,花朵淡雅,香气芬芳,深受人们喜爱。植株可以净化空气,可将其种养在室内,也可以种植在公园景区,观赏价值极高。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
(7)梅花别名扩展阅读: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
“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
“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Ⅷ 梅花的别称是
你是谁呢衮衮诸公故作高深。自由自在地活得快乐一点?自由自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共识?自由自在自由的自由和
Ⅸ 梅花的别称有哪些
梅花的别称
1、暗香
梅的雅称大多都是来自古代名人的一些诗词句当中,暗香是王安石给梅取的一种雅称,诗中这样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百花魁
百花魁在古代有两种寓意,一种是梅花的代称,另一种是比喻美女,这个雅称出自宋代王十朋的《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3、玉霄神
玉霄神主要是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赏,像天仙一般的魅力,也是梅花众多雅称中极具代表的一个称呼,有一句诗这样写到“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这是对梅花的一种极高称赞。
4、玉面
这是对梅花的一种喻称,主要是说梅花像美人一样冰清玉洁,这个喻称主要是出自《虞美人》中“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体现梅花的别具一格。
5、玉梅
玉梅是对梅花的一种美称,主要出自苏轼的《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中“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这样一句,这是对梅花极高的一种赞美。
6、玉玲珑
这是梅花常见的别名之一,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叫梅花为玉玲珑,毛滂在《玉楼春·定空寺赏梅》中是这样写的,“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说梅花高洁如玉的品质。
7、玉奴
最开始这个称呼主要是指美女,到了后来才成为梅花的一种喻称,苏轼的《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中“月地雪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里的玉奴既指美女也喻称梅花。
8、玉妃
汪元量在《越州歌》中有这样一句“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意思是说灯光和月光照亮了在鳌山嬉戏的人,宣德门前有上万株梅花,这里面的玉妃指的就是梅花。
9、玉蝶
雨蝶是梅花的一个品种,十分珍贵,从古到今人们都对这种梅花甚是喜爱,秦朝釪说“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意思就是说玉蝶梅是梅花众多品种里的珍品。
10、驿使
这是梅的一个故称,意思是说梅可以报春天到来的信息,这个称谓用得太多,陆游曾说“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所以梅在古代就被当做了驿使。
Ⅹ 梅花的别称和雅称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内无毛。叶片卵形或容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