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金茶花
1. 红满天下花是什么样的
没有这种花,可能是商家自己取的,或者小说里面杜撰的。
2. 中国有一种很有名的十种花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水中芙蓉——荷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花中娇客——茶花、君子之花——兰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这十种名贵又美丽的地方名花。梅花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梅花为军,有花魁之称,总领群芳;牡丹为亚军,花中之王,国色天香;菊花为季军,高洁丰丽,傲霜怒放,兰花为第四,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月季为第五,花中皇后,世界名花;杜鹃为第六,花中西施,风姿卓绝;山茶为第七,花中珍品,富丽堂皇;荷花为第八,水中芙蓉,磊落大方;桂花为第九,秋风送爽,十里飘香;水仙为第十,凌波仙子,清新淡雅。
拓展资料:1986年11月20日开始至1987年4月5日结束的,由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上海电视台、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共参评名花22种。
这次评选标准以栽培历史悠久,观赏价值特高,富有民族特色为三个基本条件,参评人群涵盖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以及国际人士的关注。共收到选票149018张,其中有效票144334张,废票4684张,这些选票与全国114位园林花卉学专家一起组成的评委会选票(标准答案),得出10大名花。
3. 金花能炖肉吗
当然可以
金花茶的营养价值
金花茶属无毒级、含有400多种营养物质、无毒副作用。富含茶多糖、茶多酚、总皂甙、总黄酮、茶色素、咖啡因、蛋白质、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脂肪酸、B-胡萝卜素等多种天然营养成份;金花茶含有茶氨酸、苏氨酸等几十种氨基酸,以及富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天然有机锗(Ge)、硒(Se)、钼(Mo)、锌(Zn)、钒(V)等微量元素,和钾(K)、钙(Ca)、镁(Mg)等宏量元素。
金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涩;平。
【归经】肾,心经。
【功效】金花茶对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神奇的功效,起协同平衡调节作用。
1、降血糖。金花茶可以活化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血糖的分解和代谢。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阻止了内源性血糖的来源。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细胞吸收血糖的能力。降低了人体的血糖的含量,使得人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金花茶含有丰富的多糖物质。多糖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及改善葡萄糖耐量,并可改善脂类代谢紊乱,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同时,金花茶对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神奇的功效,起协同平衡调节作用。
2、增强免疫力。金花茶含有多种营养保健元素,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有效的促使我们的血液呈弱碱性,从而激活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提高和加强人体的免疫力,使得我们的抵抗能力变强,同时也可以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病症得到一定的缓解和好转。
3、排毒。金花茶可以很快的排出体内的毒素,并降低体内的血糖峰值。这主要体现在,金花茶产品的服用,使得我们的身体减少了对于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并将体内的毒物释放出来,排出体外。
金花茶怎么泡
1、每次取2-3朵金茶花,加入200ml的沸水,开水冲泡。
2、把花朵静置水中2-3分钟,会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时饮用效果更佳。茶汤金黄高贵,香气自然芬芳;入口茶香绕舌,初时稍苦,继而苦尽甘来,经久不退。
若是跟茶叶冲泡,首先与茶叶放在一起兼泡,汤色更剔透,茶味与花香交融,使茶汤更馥郁芬芳。煮过的花可分别与燕窝、人参、虫草、灵芝等放在一起煲汤,将富含的400余种营养物质悉数利用。
4. 山茶花和哪一类人的品质一样
“评选市花,不能只看是否漂亮,还要看气质和精神形象。”连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连州中学原副校长张仁敏推荐山茶花作为连州市花。他是文史爱好者,熟悉连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他认为山茶花的花瓣、花枝、叶子,都有厚实坚韧的特性,经得住风吹雨打日晒,与连州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契合;此外山茶花生长在山间,与连州山区的地理特性相符。
山茶花。 清远日报记者 曾新友 摄
推荐市花:山茶花 推荐理由:美而不艳,内涵丰富
张仁敏认为,连州位于粤北山区,远离喧嚣的大都市。连州不是一座花枝招展的城市,连州人生活在山区,有着内心朴实的特点。他们不言苦、不怕苦,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经得起生活的捶打。
“山茶花可以代表连州人的这个特点。”张仁敏说,跟连州人一样,山茶花也是生活在山区,这种花并不妖艳、妩媚。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山茶花的花瓣、花枝、叶子,都有着厚实、扎实的特点,可以经得起风吹雨打日晒。她百折不挠,不像桃花那样娇嫩,山茶花有着精神层面的美。
查询可知,山茶花又名茶花,花姿丰盈,端庄高雅,为中国传统名花,重庆、温州、金华、昆明等市均选其作为市花。山茶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瓣近于圆形,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色红、白、黄、紫、墨均有,十分鲜艳。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
“评选市花,不能只看是否漂亮,还要看气质和精神形象。”张仁敏认为,紫薇花、桃花等相比山茶花确实更美丽动人,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娇嫩,稍有风吹雨打,就会飘落。张仁敏认为,这些花的美丽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代表连州的形象。
点评征集:“市花市树评出来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张仁敏说,一些城市曾评出了市花,但很多群众都不接受,根本原因就是选出来的这种市花没有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他建议,政府和评选方一定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到群众当众调查研究,要相信群众,切忌根据自己的喜好一锤定音。
张仁敏说,评选市花市树,不能操之过急,要经过深入的了解,要保证评选结果经得起考验。要有历史的目光,注意长远的效果,让将来的人也认可这个结果。一旦确定,就要长久地确定下去,中途最好不要再改。
“还要听取连州之外的人的意见,评选结果也让他们认同。”张仁敏说,在评选市花市树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连州人自己关起门来评选。如果其他人很认同评选结果,就能提高连州在其他地方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连州的形象。“一提到好莱坞,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美国电影,想到美国;一提到‘彩云之南’,大家自然就能想到云南。”张仁敏举例说,将城市标志品牌树立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张仁敏说,很多地方有市花市树,但是一般人都没怎么听说过,连州要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市花市树评出来之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张仁敏说,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成功经验,如今在摄影界有“北平遥南连州”的说法,究其原因,就是连州一年年坚持做,后续工作跟得很足,所以把名气给打出去了。
“市花市树也一样,评选出来之后,要花大力气去宣传推广。”张仁敏举例说,如果山茶花被评为市花,以后连州的比赛活动就可以用山茶花命名,如“2016年山茶花杯×××比赛”;连州人成立球队,去其他地方参加比赛的话,就可以把球队命名为“山茶花队”。
5. 人民币上的花都是些什么花
目前流通的人民币,主要是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
1元:水印和正面花团中的花都是兰花;
花中之魁——梅花: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华民国的时候还被定为国花。
一角硬币:兰花
五角硬币:荷花
一元硬币:菊花
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
(5)清远金茶花扩展阅读
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币于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是第五套人民币;流通的纸币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陈列出来的五套人民币中,与后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币(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桥图案券外)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与汉字面额的排列均为自右向左;
而1952年毛主席审阅票版时,提出人民币行名排列应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排列一律改为由左向右了。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使用的由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陆续发行。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1999年1月1日起除分币以外其他币种停止流通。自2007年4月1日起1、2、5分三种面额纸币停止流通,而三种面额的硬分币仍然在流通当中。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陆续发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历时38年。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陆续发行。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除1角、5角外)与1角硬币。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9月28日以后发行。
参考资料
网络—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
人民网—人民币上的风景
6. 我国十大名花的特点
1、桂花——九里飘香
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smanthus
别名: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科名:木樨科形态特征:常绿乔木。南方适地栽培,树高可达10M以上;北方多用盆栽,栽培长久其高也达1.5M-2M,北方也见栽于露地背风向阳处的耐寒品种。树皮光滑呈灰色。单叶对生,革质光亮,叶形及叶缘因品种而不同,叶形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全缘或具锯齿。花腋生呈聚伞花序,花形小而有浓香,花色因品种而异。有生长势强、枝干粗壮、叶形较大、叶表粗糙、叶色墨绿、花色橙红的丹桂;有长势中等、叶表光滑、叶缘具锯齿、花
呈乳白色的银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长势较强、叶表光滑、叶缘稀疏锯齿或全缘、花呈淡黄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10月与上列品种同时开花外,还可每2个-3个月又开一次的四季桂。
2.水仙------凌波玉立
学名:Naricissus tazeta var.chinensis
英名:Chinese Narsissus
别名:水仙花、雅蒜、金盏银台、中国水仙、天蒜。
科名:石蒜科
水仙花,别名天葱、雅蒜、金盏银台、玉玲珑。属石蒜科,多年生鳞茎草花。高20一30厘米。叶基生,线形,扁平。花葶抽出叶间,顶端着花3一8朵,呈伞形花序,花冠口部具黄色盏状的副花冠,有“金盏银台”之称。花期1一2月。葫果胞背开裂。
水仙为秋植球根花卉,早春开花并贮藏养分,夏季休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水仙花是点缀元旦和春节最重要的冬令时花,其碧叶如带,芳花似杯,幽香沁人肺腑,常用清水养植,被人们称为“凌波仙子”
水仙原产我国,分布多在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上海崇明县和福建漳州水仙最为有名。
水仙鳞茎浆汁有毒,含拉可丁,用作外科镇痛剂,鳞茎捣烂可敷治痈肿。花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又疗妇人五脏心热。
3.茶花-------富丽堂皇
学名:Camellia japo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别名:茶花、华东山茶、川茶花、晚山茶、耐冬、曼陀罗树。
科名:山茶科
特性特性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等。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一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瓣近于圆形,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蒴果圆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
山茶花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种子可榨油。
4.荷花------清新脱俗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5.梅花-----临霜傲雪
学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别名:春梅、红绿梅、干枝梅、酸梅
科名:蔷薇科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 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
6.菊花——独立冰霜
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别名:菊华、秋菊、九华、
黄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菊花,别名黄华、女华、金蕊等。属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叶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浅裂,边缘有缺刻或锯齿。顶生头状花序,四周的舌状花形大而美丽,中部为黄色筒状花,但花冠的颜色变化极大,除蓝色外,呈黄,白、红、橙、紫及各色混杂;花型变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为主。果实为瘦果。
菊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质壤土,忌积涝。
菊花有多方面的经济价值。杭菊是很好的清凉饮料;菊花可入药,能清热散风,平肝明目。
7.兰花------从容优雅
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萌果三角形,种极小。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第一香”、“国香”。
8.杜鹃------繁花似锦
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科名:杜鹃花科
形态特征: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高可达20m以上)至小灌木(高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
杜鹃花属85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以亚洲为最多。
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
毛鹃、夏鹃、西洋鹃、羊踯躅、迎红杜鹃、马银花、云银杜鹃。
9.月季——热情如火
学名:Rosa chinese
英名:Chinese Rose
别名:长春花、月月红、瘦客
科名:蔷薇科
落叶灌木。枝干特征因品种而不同。有高达100cm-150cm直立向上的直生型;有高度60cm-100cm枝干向外侧生长的扩张型;有高不及30cm矮生型或匍匐型;还有枝条呈藤状依附它物向上生长的攀缘型。月季的枝干除个别品种光滑无刺外,一般均具皮刺,皮刺的大小、形状疏密因品种而异。叶互生,由3枚-7枚小叶组成奇数羽状复叶,卵形或长圆形,有锯齿,叶面平滑具光泽,或粗糙无光。花单生或丛生于枝顶,花型及瓣数因品种而有很大差异,色彩丰富,有些品种具淡香事或浓香。
依花色分:有白、绿、黄、粉、红、紫等色,以及复色或具条纹及斑点者。
依花型分:有花朵直径在10cm以上的大花品种,直径在10cm以下、5cm以上的中花品种和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花品种及微型品种。
依植株形态分:有植株高大、直立挺拔的直立型和枝条柔软而长、依附它物生长的攀缘月季。
依着花情况分:在露地栽培从5月-10月经常不断开花、在温室栽培则四季可开的健花品种;有仅在春、秋两季开花的两季种;还有仅在春季开一次花的一季种。
依品种发展渊源分:则可分为老式月季和现代月季两大类。
10.牡丹——总令群芳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别名:花王、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
科名:毛茛科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与芍药同科。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它高1一2米,老干可达3米。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瓣至重瓣。一般各种花冠直径15一30厘米。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
牡丹性宜凉爽,畏炎热,喜燥忌湿,原产我国西北,栽培历史久远。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牡丹花丰姿绰绝,形大艳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观赏价值极高,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广为栽培。
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花瓣还可食用,其味鲜美。
7. 中国有哪十大名花,特点是什麽
梅花
学名 Prunus mume
别名 春梅、干技梅、红绿梅
科属 蔷蔽科、李属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达lO米,常具枝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 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花多每节l一2朵,多无梗或具短梗,谈粉红或白 色,径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叶而开,花瓣5枚,常近圆形;弯片5枚,多呈绎紫色;雄 蕊多数,离生,于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于房上位,花柱长。核果近球形, 径约2-3厘米,黄色或绿黄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具小凹点,与果肉粘着,4-6月果熟。
牡丹
学名 paeonia suffructicosa
别名 鹿韭、白术、木芍药、百两金、花王、洛阳花、国色天香、富贵花科属 毛蓖科、芍药属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小灌木。一般茎高l一2米,高者可达3米。技多挺生。叶片宽大,互生,2回3出羽状复叶,具长柄。顶生小叶,卵圆形至倒卵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侧 生小叶为长卵圆形,表面绿色,具白粉,平滑无毛或有短柔毛。 花单,两性,顶生,直径10-30 厘米,雄蕊多数,心皮5,基部全被花盘所包裹。萼片5.宿存,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 栽培,一部或全部雄蕊变成花瓣,成重瓣花。瓣数少的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称为千叶。花有黄、 白、红、粉、紫、绿等色。
兰花
学名 Cymbidium spp.
别名 山兰、幽兰、芝兰
科属 兰科、兰属
形态特征 兰花,单生或由多数花柄长短赂等的花着生在花梗上,排成总状花序。花被共有6瓣,分内外 两圈排列:外三瓣为萼,主瓣(或中萼)、副瓣(或副萼,俗称"肩")形状基本相似。内三瓣为花 瓣,上侧两瓣同形,平行直立,俗称"捧"或"捧心";下方一瓣较上侧的两瓣大,有种种形状,称 "唇瓣"或''舌";上面散布红、紫红斑点的称"彩瓣";白、纯绿或微黄而无斑点的称"素瓣"。 兰 花为两性花。在两捧中间有一柱状物,俗称"鼻",是茁藏香气的部分;鼻的顶端有着生粘韧的花粉 粒的雄蕊l-3枚,与花核结合。花药无柄。花粉粒结成花粉块,即"胚茎",其基部有胶粘盘。
荷花
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名 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 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科属 睡莲科、莲属。本属植物含两种,另一为美国黄莲N.pentapetala产于美洲。
菊花
学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别名 鞠、寿客、傅延年、节华、更生、金蕊、黄花、阴成、女 茎、女华、帝女花、九华等科属 菊科、菊属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营养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 茎高O.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 地下茎发生萌芽。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 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 船叶等8类。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技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苞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生 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简状花,浴称"花心",
月季
学名Rose cvs. 别名斗雪红、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花、瘦客、胜春、胜花、胜红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形态特征 蔷薇属植物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绿状植物。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或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花瓣;枚或重瓣。有多种花具有香气。在开花后,花托膨大,即成为蔷薇果,有红、黄、橙红、黑紫等色,呈圆、扁、长因等形状。
山茶花
学名 Camellia japonica
别名 山茶、茶花、曼陀罗树、晚山茶、耐冬、檀、洋茶、菇春、山椿科属 山茶科、山茶属形态特征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技捎顶端或叶腋间。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 花单瓣,花瓣 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 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 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滑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
桂花
学名 Osmanthus fragrans
别名 木犀、岩佳、九里香、金粟 科属 木犀科、木犀属形态特征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 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 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 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 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 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 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杜鹃花
学名 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
别名 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山 鹃等科属: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形态特征 杜鹃花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差异十分悬殊,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有的主干粗大,高达20余米,有的呈匍匐状、垫状或附生类 型,高仅10-20厘米。基本形态是:主干直立,单生或丛生;枝条互生或假轮生。 枝、叶有毛或无, 枝、叶、花梗有鳞片或无;叶多形,但不呈条形,全缘,极少有细锯齿,革质或纸质,常绿、半常 绿或落叶,有芳香或无;花顶生、侧生或腋生,单花、少花或20余朵集成总状伞形花序,先叶开花 或后于叶,花冠显著,漏斗形、钟形、辐射状杆臼式钟形、碟形至碗形或管形,4-5裂,也有 6-10裂的;花色丰富多采;
中国水仙花
学名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别名 天葱、雅蒜、雪中花、姚女花、女史花、凌波仙子、俪兰、配玄、水鲜、水仙。科属 石蒜科、水仙属形态特征 中国水仙为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有球状蝉茎,由鳞茎盘及肥厚的肉质鳞片组成。鳞茎盘上着生芽,着生在鳞茎球中心的称顶芽,着生在顶芽两侧的称侧芽,所有的芽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伞形花序,有膜质佛焰苞紧包花蕾,通常有5-7朵小花,多者可达10余朵。花被基部联合为筒,裂片6枚,开放时平展如盘。副花冠黄色,浅杯状,端坐盘的中央。雄蕊6枚,雌蕊1个。子房下位,3室,内有胚株多枚。为3倍体,一般不结实。
8. 广东有什么知名的茶叶吗
广东茶叶有以下品种:英德红茶、岭头单丛、凤凰单丛、广东大叶青、石古坪乌龙茶、荔枝红茶、凤凰乌龙、玫瑰红茶、凤凰水仙。
广东茶叶分布区域:广东的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山区,梅州、揭阳、潮州、肇庆、云涪湛江、河源、清远、韶关、茂名的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省的95%以上,并以绿茶、乌龙茶为主。
(一)广东韶关保健茶
广东韶关保健茶-观辣树茶集“营养+保健+养生”三者于一身,既能增强免疫力,排除体内垃圾和毒素,提神醒脑,又有降低血脂、血糖、胆固醇、脂肪肝、抗癌、抗衰老等功效,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病患者,以及长者、幼童、素食者和体质虚弱、易疲劳者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
英红的花色与品质: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该茶可凉热净饮,单独泡饮或加糖、奶调饮。
(三)岭头单丛茶
岭头单丛茶,又称白叶单丛茶。该茶树品种原由饶平县坪溪镇岭头村茶农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岭头单丛茶素以香、醇、韵、甘、耐泡、耐藏六大特色而负盛名,具条索紧结,重实匀净,色泽黄褐光艳;内质香气甘芳四溢,蜜韵深远,附杯性强,汤色蜜黄,清新明亮,滋味醇厚,润滑舒畅,回甘力强而快,饮后有甘美怡神,清心爽口之感。
(四)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产于潮州市潮安县的名茶之乡凤凰镇凤凰山区,山内峰峦连绵,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夏无炎热,冬无严寒,无处不宜茶,无处不产茶。凤凰单丛是从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育出的优异单株,其成品茶品质优异,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具独特的山韵。
(五)石古坪乌龙茶
石古坪乌龙茶,产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的大质山山腰石古坪畲族村。石古坪乌龙茶采制工艺要求严格、精细,制茶原料要求做到三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太阳下山叶),鲜叶采摘标准以驻芽梢2、3叶(即中开面)为适。制作过程分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贮藏七道。
石古坪乌龙茶品质具有“三耐”特点。一耐即耐冲泡,冲泡十多次芬芳犹存;二耐即耐烘焙,采用文火慢焙,次数多,时间长;三耐即耐贮藏,成品茶一般贮藏1-2年,色、香、味依然正常。
(六)西岩乌龙茶
西岩乌龙茶,创制于70年代,产于大埔县西岩山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高多云雾,林木茂密,群山环抱,直射光少,多漫射光,相对湿度大,土质肥沃,适宜茶树平衡生长,芽叶肥壮,叶质柔嫩,叶色鲜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芳香物质等,因鲜叶内含物质丰富,为制好名优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高级西岩乌龙茶品质以香、甘、清、滑、醇五大特点,蜚声于世。西岩乌龙茶外形紧结稍卷曲,色泽乌绿匀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汤橙黄明亮,叶底绿腹红镶边,耐冲泡。
(七)南华大叶奇兰茶
南华大叶奇兰茶,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兴宁市茶林场。选用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奇兰茶树品种的一梢2、3叶为原料,采制要求严格。制作过程分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复烘,历时约13—14小时左右。
南华大叶奇兰茶一向以外观紧结匀整,色泽青褐光润;内质香气花香悦鼻,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叶底软亮等特点而受到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八)三峰黄金桂茶
三峰黄金桂茶,属半发酵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兴宁市名茶示范场。用早芽种八仙[又名大叶黄旦]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茶花香显现,味浓耐泡,上市早,满足了消费者“尝新”的心理需求,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故誉之为“黄金贵(桂)茶”。
(九)鸿雁金萱乌龙茶
鸿雁金萱乌龙茶,是省级名茶。品质特点:外形紧结圆浑,似“绿色珍珠”,完整匀净,色泽绿润,香气具清柔的花香,微带奶香,汤色清澈亮丽,滋味鲜醇甘美,饮之幽香泌齿,清快爽适,叶底柔软,略显红边。
(十)龙星水仙香茶
龙星水仙香茶,产于广东省丰顺县谭山乡海拔1400多米高的鸡冠山区。
水仙香茶,选用谭山水仙茶树品种一梢2、3叶为制茶原料,经过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足干、拣剔、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
茶叶外形紧结沉重,完整匀净,色泽青润,香气清高,花香细锐,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爽,口感甘鲜,叶底柔软匀亮,经多次泡饮,香味犹存。
9. 广东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中山
1,圆明新园在珠海,澳门环岛游,农业奇观一日游
2,圆明新园在珠海,澳门环岛游,失落之城,农业奇观一日游 3,珠海武林园,金台寺,横琴石,御温泉一日游
4,神秘岛珠海,澳门环岛游的花园,石盆,横琴蚝宴一日游
5珠海神秘岛,澳门环岛游,石盆,三叠泉一日游
6,石景山,珠海,澳门环岛游,据埃琳娜DIY,三叠泉,梅溪牌坊,珍珠乐园一日游
7中山市场,台山富都温泉的雪,新的小鸟天堂,圭峰山一日游(住在城市地区)
8,中山仙沐园温泉,泉林山庄,辉煌,跑马场一日游深圳 1,大鹏镇,钓鱼,游艇冲浪,烧烤篝火,沙滩游泳一日游
2,南澳岛龙岩寺,休闲两脚踩通过红色的东西
一日游的广州花都故乡,圆玄道观,长青果园,篝火晚会,牛鱼嘴麻雀天的行程
2,番禺野生动物世界,百万葵园,长鹿农庄一日游
3,新丰云髻山,河流流向从化,山姆堂(从化五道菜)一日游
肇庆市,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森林公园,新兴龙山温泉2天
2,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森林公园,龙湖天行
> 3,宝广宁锚山,孤山贺州,梧州骑楼城,封开小桂林,广东和广西风格游行2天
4,云浮蟠龙洞,国恩寺,新兴六祖惠能,产品山坑螺,黄鳝滋补汤2天
5,肇庆九龙湖,盘龙峡,金林水乡花世界温泉一日游
6,德庆龙母庙,产品清馨斋宴,盘龙峡,金林水乡,中草药美容盛宴2天
1清远,清远玄真峡谷探险,篝火晚会,牛鱼嘴,麻雀,飞来寺一日游
2,清远北江小,飞来寺,玄真峡谷探险,篝火,青龙漂流一日游
> 3清远玄真峡谷探险,篝火晚会天子山瀑布,温泉新银盏天的行程
4,清新温泉,小北江,飞来寺,桃花湖一日游
5,宝晶宫,茶花园,仙桥地下河2天
6,连南的风格,大山瀑布徐群,连州地下河2天
7,连南瑶族风情,连州地下河,英西,新鲜的水疗3天
8,英西峰林,漂流老虎谷,清新温泉,牛鱼嘴风景区快乐的一天行程
9清远天子山瀑布,农场18型,薰衣草世界,野生西沙群岛,小北江,未来到寺庙2天
10,清远太和古洞,篝火,全鹿宴,不要让红,蓼盛宴,花都故乡在两天
11,英德长湖森林公园,溶洞温泉,仙桥地下河,茶园,薰衣草3天
12,佛冈王寺,观音山,特种鸡肚,森波拉2天
1韶关,韶关丹霞山,南华寺,曹溪温泉一日游(温泉和酒店价格保持不变)
2,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瀑布2天
3,广东大峡谷,云门寺,桂花潭2天
4,广东大峡谷,丹霞山,南华寺3天
5,采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瑶族风情街,提供瑶山希望小学爱心,广东湖2天
6,南华寺韶关丹霞山,篝火,梅关古道,珠玑巷,三影塔三日游
7,云门源,鸵鸟瑶寨瑶族风情街,红豆杉公园,张家村(大桥农家宴)
佛山一日游到中国南海的电影,西樵山,黄飞鸿,仙天行
2,南海影视城,南国桃园,寺,番禺大夫山,长隆欢乐美好的一天行程
BR />河源,梅州1,河源天后宫,镜花缘,野沟,龙源一日游(准三)
2,河源黄隆沿,地球上的水疗和平的天堂,镜花缘一日游(住在温泉)
3,万绿湖,桂山森林浴,镜花缘2天旅游
4,河源桂山森林浴,山漂流,野人谷,镜花缘,天后宫一日游(准三)
5,河源黄隆延,镜花缘(镜花缘住别墅),篝火晚会,天后宫一日游
6,梅州客家(群星茶,叶帅住处,封闭式,千佛塔,灵光寺)一日游(准三)
7梅州五家中国温泉瀑布,泥浴,人间仙境群星,灵光寺精彩一日游(准三)
8,河源天地,度假村,黄龙岩,镜花缘一日游(住温泉)
9,河源万绿湖游船,镜花缘,山,苏家围(人民公社食堂)一日游(准三)
1惠州山,响水河漂流,西湖公园,巽寮湾捕鱼一日游古城开平的
2,古城惠州平海龟王国,巽寮湾捕鱼,纯玩一日游(住海边)
3,古海平面,海龟王国,大甲岛一日游
4,惠东海滨温泉,海龟王国,巽寮湾捕鱼一天的行程
5,白色亭,香溪堡,金童温泉一日游
6,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香溪堡,白水寨一日游粤西
1,春运高峰岩石,新兴龙山温泉一日游
> 2海边渔家乐,阳江温泉经典一日游
3,阳江精华二天游 - 闸坡大角湾,东银,江南风筝广场,垂钓一日游
4,阳江温泉,门新加坡海洋公园,钓鱼,风筝广场一日游
5,阳江市海洋公园,海滩现场,南国风筝广场一日游
6,春春都温泉,泡温泉玉溪,峰值摇滚天行 7 ,春运高峰岩石,水,橙马,大田山,农村,第八个孩子一天的行程
8,春天广场石,阳江闸坡,马尾岛,南部的海岛风情一日游风筝广场
9,茂名第一滩,高州果园一日游
10,湛江东海岛,湖光岩,北海银滩三日游
1潮州,汕头,潮州,东山岛(或南澳岛)三日游
> 2,潮州美食祈福一日游
3,潮州,汕头,厦门和武夷山三日游
1,开平瑞石楼,金山温泉,新会果园农场(鳗鱼饭)天行 BR /> 2,开平,财神雪温泉(温泉住宿),海岛天堂,圭峰山一日游
3,台山川岛,龙潭峡谷漂流一日游
4,龙潭峡漂流,小鸟天堂,圭峰山,玉湖天行
5,泰山丰富的温泉都是雪花飘,新的小鸟天堂,圭峰山黑一日游海滩
10. 请问岕茶的产地是哪里为什么叫岕茶,有什么历史,最好提供相关的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
岕茶
岕茶之源
“岕”通“嶰”地名,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普通话芥读“jie”“介”音。宜兴、长兴比邻皖南都有带“岕”地名,当地人有二种发音,一念“岕”为“ka”“卡”音,另是“ko” “跨”。
江南之茶,首称阳羡。为什么呢?就要从岕茶的生长环境来说了。二山之间,中间有条大涧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润着山涧二边的茶树,洗漱着茶根。山土特别的肥沃,到了晚上,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峡谷,生长在涧溪边的茶树,吸纳了天地间的精华,长在这里的茶,就被称为岕茶。
宜兴的茶呢,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山区,处处是修林茂竹,处处有名泉。岕茶就生长在山泉流水之间,有太湖水的滋润,金沙泉的浸润,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
岕茶之史
芥茶是明清时的贡茶。宜兴产的茶在唐宋称之为阳羡茶,到了明清称之芥茶。
阳羡茶和岕茶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宋,赵明诚《金石录》中记载:“宜兴的贡茶不是现在才有的。唐朝御史大夫李栖筠在典藉中有明确记载的。当时有个和尚把茶叶进献给了在常州做刺史的李栖筠,就在会客的时候让大家品尝,陆羽品了后认为芳香甘鲜,冠于他境,认为此茶可以向皇帝推荐。李栖筠听从了后,才开始作为贡茶每年进献万两。”
唐•阳羡茶成就皇帝宫廷第一贡茶地位。中国到处有贡茶,而真正是皇室贡茶的,阳羡茶是公认的第一贡。
那么当时由陆羽推荐成为第一贡茶的阳羡茶就是后来同被列为贡茶的岕茶呢?
在据宜兴县志载:章山有茗岭,以产茗得名。岕片之美,陆鸿渐(羽)所称圈岭茶是也。茗岭,于宜兴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所以,阳羡茶到明清时已是称为“奇珍异草”的岕茶了。
那么,岕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名茶”呢?
中国自汉代到清末,论述茶叶的茶书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论述岕茶的书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国十大名茶,除了龙井在清末有一部专著外,其余还都没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许次纡《茶疏 岕中制法》 1597年
熊明遇《罗岕茶疏(论)》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冯可宾《岕茶笺》 1642年
周庆叔《岕茶别论》 失传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 1683年
中国历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专门为其作传的。作为明清时的茶中极品,岕茶才有
中国第一历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岕茶之本
芥茶有什么主要特点呢?我们就从色,香,味,形上来看,都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茶是不尽相同的。
色白 茶色贵白。古人在评定好茶的第一标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也就精品的茶,不仅外观是白的,而且在冲泡了后,投叶放的多,放少,放长,汤色都要是白的。这样的茶,不仅香气好,味道也足。
古人评判色白的标准说明了什么,那就是色白了,说明茶质鲜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处。只有这样的茶,滋味才味觉甘鲜,香气扑鼻。
据《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为叶脉淡白而厚,汤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为“香幽色白味冷隽。”
乳香:据《岕茶汇钞》中对香气描述“作婴儿肉香,芝芬浮荡。”
岕茶不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婴儿体香。
而且这样的香气,不会随着时间放久了之后而消失,而是越来越烈。尤其是过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气更是如刚刚焙出来的新茶一样。
金石性:就是说岕茶的味了,岕茶产于山间,浑是冈露清虚之气,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气,这就是说,岕茶不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带有一种灵气,品尝岕茶的灵气,是需要人心清的时候品饮才可体会到的,因为这种灵气,又若又无,化而载之,所以说,能不能品出灵气,存乎其人,就在于品尝的人了。
品饮岕茶,不仅能益生气,育和气、增活气,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热肠”,于养生也不无脾益。
鲜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体现就是鲜活。据《岕茶汇钞》中对鲜活描述:贮壶良久,其色如玉,犹嫩绿。
冲泡的岕茶,不仅叶底鲜活,久不变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汤的原汁原味与新鲜。
一杯鲜活,生机盎然的岕茶,展现在眼前时,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让眼睛特别舒服,让心灵为之舒展。拥有鲜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鲜活,就是看到希望。
岕茶可以在常温下保鲜了,无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变色。
岕茶之制
岕茶盛行于明万历年间,失传于清雍正年间。
如此的奇茶为什么会失传了呢?主要就是因为岕茶的工艺过于复杂了。岕茶最主要的制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时极为讲究工与时。
好茶是焙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制茶,从杀青到干燥,前后二小时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钟。而岕茶的制作前后要历时近三十个小时。那么岕茶是怎么焙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有详细的岕茶制作工艺。
“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就是说焙茶不能干,干了香气就减了,更不能断火,失焙了茶叶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要复焙,复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进行,前后要近三十多个小时。
正因为这样,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术含量高。特别是第二点,焙茶是制好芥茶的关键,火候,温度,程度,时机这些过程纯人力,由制茶人的经验来操作,所以最后也就失传了。
岕茶,先为“吴中所贵”,成为明清二朝时贡茶,被誉为茶中极品。
这旷世仙品有着怎样的风神仙骨,作为生于茗岭山下的赵永灵,一直对美誉灿若繁星的岕茶充满期冀,偶得古籍:清 冒襄的《岕茶汇钞》,以尊重历史,按古籍的记载,从采摘、制作到蒸作,不断摸索、实践,参阅大量古典茶学文献,前后历时三年试制,于08年秋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加以现代工艺,做到了岕茶与众不同的鲜活嫩白,让清新活力的生机之感在手中展现,那美妙的鲜活意境,使人看着清爽,喝着舒服。
岕茶之能
“饮岕茶益智长寿。”摘农业考古2007第5期 楼明初著。
岕茶制作奇巧,因茶特别鲜活、翠绿,最多的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等,通过对茶树体内PPU、POD、CAT和SOD等氧化酶的活性测定,在抗逆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医学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而作为绿色植物中一种独特而主要的营养物质的叶绿素,除了抗辐射,强健肌肉外,还有造血作用,提供维生素,消炎解毒之功效。
现代科学测定指标如下:
水浸生物含量——(42.5+1.7)%
蛋白质含量——(15.1+2.1)%
水溶性糖含量——(8.2+0.2)%
多酚含量——(16.6+1.3)%
氨基酸含量——(10.7+0.4)%
酚氨比—— (1.8+0.1)%
岕茶之赞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摘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首语。
“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之云雾,其名虽大噪,不能与岕茶相较也。”摘 明•沈周题岕茶《岕茶别论》
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致,作《咏阳羡岕茶》,诗云:“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檐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明代祝枝山,品岕茶,忆唐代卢仝在罗岕洞山课童艺茶的典故,作《和竹茶炉诗》四首。《中国茶诗》载第二首云:“尝遍江南七品泉,浙游复汲玉河煎。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翰苑曾消司马渴,书斋每消老韶眠。卢仝素识茶中趣,此趣多应识未全。”明代文征明,曾和诗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在顾渚的《茶事十吟》。在一次友人聚会中,以惠山泉烹白岘茶,作诗《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岘茶,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岘,烹以饮客命余赋诗》云:“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百年佳话人兼胜,一笑风檐手自煎。闲兴未夸禅榻畔,月明还到酒樽前。品尝只合王公贵,惭愧清风被玉川。”明代徐渭,诗吟茗岭,岭南罗岕,岭北宜兴。《中国茶诗》载《茗岭篇》云:“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岭家。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明代天门学派首领、京中重臣钟惺,作《七月十五日试岕茶徐元叹寄到二首》,其一云:“江南秋岕日,此地试春茶。致远良非易,怀新若有加。咄嗟人器换,惊怪色香差。所赖微禁老,经时保静嘉。长兴明代文人臧懋循送岕茶给“吴兴四子”的茅维。茅维作《友人饷岕茶歌》云:“乍倾色若无,稍贮味逾迥。七碗清风飕,一啜胸滓冷。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阳饼。世以方虎丘,品置岂平等。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明代长兴文人徐中行,官至江西布政使,送岕茶给浙江按察副使。明代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记录道:“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中行)以岕茶最精者饷之。比看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人不相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汪道会《和茅孝若试岕茶歌》云:“评者往往为吴兴,请卢淡穆有幽致。去年春尽客来泠,茅君遗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赋岕歌,蝇头小书三百字。为言明月峡中生,洞山庙后皆其次。”明时在宜兴为官的熊飞有长篇诗歌《座怀苏亭,焚北铸炉,以陈壶徐壶烹洞山岕片歌》中说到“闲煮惠泉烧柏子,梧风习习引轻裾。吁嗟!洞山岕片不多得,任教茗战难相克”。明代宜兴进士方逢时《宜兴八景诗•阳羡茶泉》云:“乘风便可游三岛,锡贡应先上九重。欲识山中清绝处,试将标品问卢仝”。
岕茶之典
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人生只有经过多重的历练,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试不第的王秀才迢迢来到南岳寺,慕名寻到老僧释然,沮丧地对老僧释然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静听着这位秀才的叹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然后用温水沏了,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 秀才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不解地询问释然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然微笑不语,只是示意秀才说:“施主请用茶吧。”秀才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然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秀才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然笑笑说:“这是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秀才听说是一品岕茶,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然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稍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然起身,取茶用沸水重泡,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秀才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
释然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秀才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然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秀才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释然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磨砺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脉脉清香。是的,浮生若茶。而命运的价值,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磨砺和忍耐,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王秀才下山,潜心苦读。后得进士及第,为官一方,廉洁自律,因性耿直,于官场不融恰,有生退意。
多年后,又上南岳寺,寻到老僧,郁郁对老僧释然说:“上次承蒙教诲,了有小成,可感现世态炎凉,自己无所适从,为何进退皆不如意呢?”老僧如前般定做,只是吩咐小和尚说:“官人远来,烧水上好茶。”
稍许,水沸,释然抓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微微笑之:“请用茶。”官人问之:“此还是一品岕茶否?”“非也,此乃斗品贡茶,天家清贡之物,本庙监制,稍有余。”官人肃然起敬,徐徐咽下,口舌生津,香余满口,仔细审视碗底,茶芽细嫩,汤色柔和淡雅,如冰类玉。
三水毕,“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绝不一样。”释然笑道:“味觉如何?”“此茶清淡,似甘醇,似有物,似无牵,让人似觉身清欲飞。” “再泡一巡如何。“释然吩咐小和尚,“施主再品。”生再饮,哪种轻洌的甘甜仍然绵长不绝,释然说道:“官人可觉滋味不同?”生若有所思,说:“岕茶色白,味淡、香美。初入口,过一下,觉得甘甜入喉,静入心脾,过一下,清新的感觉直透骨髓。淡的味道,从来没感觉到与今日的不同。”释然微微一笑,说道:“淡者,道也。”
人淡若茶,饮茶至淡处方可悟茶之道,友交往,亲近之人交往,淡浓自有分说。香淡、味淡、色淡、人淡、心淡,然至淡处,犹有甘淡在口,此中况味,非精于道者可语也。
岁月如梭,且从容。
宜兴盛产茶叶,且品种较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许多宜兴人,喝着香喷喷的本地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上宜兴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称它是“第一名茶”。宜兴人读“岕”为“卡”,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之地。宜兴南部山区有很多地名里带“岕”字,岕茶就生长在那里,在金沙泉水的滋润下,再加上极佳的土壤条件,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在中国古代有关茶的书籍中,其中有六部书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书中说:罗岕有岕八十八处,其中以洞山为最。所谓罗岕茶、洞山茶,产于茗岭南坡,史称茗岭茶。明末四公子之陈贞慧在《秋园杂佩》里也谈到岕茶:阳羡茶数种,岕茶为最,岕数种,庙后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征是色白、味香。我们通常喝的茶叶其颜色都是绿色(红茶除外),而岕茶的颜色却是奶白色的,其香气扑鼻,并略有婴儿的体香。此外,岕茶极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会变质。喝岕茶也极有讲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后放茶叶,称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叶后再倒满水,称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叶后倒水,称下投。
对岕茶的赞美,历代留下了许多诗词。明代唐伯虎在阳羡品岕茶,兴之所至,作《咏阳羡岕茶》,其中云: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罗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后作诗曰:潇洒夜雨来窗外,岕谷秋云起座前。明代“吴兴四子”的茅维,喝了岕茶后称:不愿封云溪,愿得岕一顷。
岕茶还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传说。一个秀才姓王,屡试不第,慕名来到宜兴的南岳寺,沮丧地对一老僧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在温水里,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王秀才见茶叶静静地浮在温水上面,不解地问:“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老僧微笑不语,王秀才只好端起壶轻轻呷了两口。老僧问:“这茶可香?”王秀才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老僧说:“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会没有茶香?”于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烧一壶沸水送来。沸水来了,老僧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丝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缕沸水,只见那些茶叶上下浮沉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老僧问:“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后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会散发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释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王秀才终于在这冲沏茶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潜心苦读,终于进士及第,为官一方。
那么,岕茶如此之好,为何会失传呢?岕茶失传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极讲究工时。制作其他茶叶,通常从第一道工艺到茶叶烘干,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而岕茶仅仅焙茶就要三十多个小时,而且其中的火候、温度、时机等稍有一点掌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正是这一原因,岕茶工艺制作于清朝中期失传。
近年来,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场长赵永灵按古籍的记载,不断摸索岕茶的制作工艺,终于少量制作出了《洞山岕茶系》中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贡品岕茶。他相信,只要不断探索,消失已久的岕茶一定会重新出现在宜兴。
岕茶汇抄
□ [清] 冒襄 辑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负时誉。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擅池沼亭馆之景,四方名士,招致无虚日。晚年结匿峰庐,以图书自娱。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及《影梅庵忆语》等传世。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刊本有昭代丛书本,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光绪己亥(1899)刊。
本书以冒氏小品四种本为底本,参校他本。
小引
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岕之为类亦不一,庙后为佳。其采撷之宜,烹啜之政,巢民已详之矣,予复何言,然有所不可解者,不在今之茶,而在古之茶也。古人屑茶为末,蒸而范之成饼,已失其本来之味矣。至其烹也,又复点之以盐,亦何鄙俗乃尔耶。夫茶之妙在香,苟制而为饼,其香定不复存。茶妙在淡,点之以盐,是且与淡相反。吾不知玉川之所歌、鸿渐之所嗜,其妙果安在也。善茗饮者,每度卒不过三四瓯,徐徐啜之,妙尽其妙。玉川子于俄顷之间,顿倾七碗,此其鲸吞虹吸之状,与壮夫饮酒,夫复何姝。陆氏《茶经》所载,与今人异者,不一而足。使陆羽当时茶已如今世之制,吾知其沉酣于此中者,当更加十百于前矣。昔人谓饮茶为水厄,元魏人至以为耻甚,且谓不堪与酪作奴,苟得罗介饮之,有不自悔其言之谬耶。吾香三天子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间,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采之甚难,不可多得。惜巢民已殁,不能与之共赏也。心斋张潮[1]撰.
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罗嶰,曰白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不可指数,独罗嶰最胜。环嶰境十里而遥,为嶰者亦不可指数。嶰而曰岕,两山之介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阳光,朝旭夕晔,云滃雾浡,所以味迥别也[2]。
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独专,足称仙品[3]。
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岕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罗岕立夏开园,吴中所贵,梗粗叶厚,有萧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
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惟长兴之罗岕,疑即古之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岕,罗隐隐此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上乘品。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4]。
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时,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往日无有秋摘,近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也[5]。
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叶微老,炒不能软,徒枯碎耳。亦有一种细炒岕,乃他山炒焙,以欺好奇。岕中惜茶,决不忍嫰采,以伤树本。余意他山摘茶,亦当如岕,迟摘老蒸,似无不可。但未试尝,不敢漫作[6]。
岕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后则梗页太粗。然以细嫰为妙,须当交夏时。时看风日晴和,月露初收,亲自监采入篮。如烈日之下,又防篮内郁蒸,须伞盖至舍,速倾净匾薄摊,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一一剔去,方为精洁也[7]。
蒸茶,须看叶之老嫩,定蒸之迟速,以皮梗碎而色带赤为度,若太熟则失鲜。起其锅内汤频换新水,盖熟汤能夺茶味也[8]。
茶虽均出于岕,有如兰花香而味甘,过霉历秋,开坛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汤色尚白者,其洞山也。他嶰初时亦香,秋则索然,与真品相去霄壌。又有香而味涩,色淡黄而微香者,有色青而毫无香味,极细嫩而香浊味苦者,皆非道地。品茶者辨色闻香,更时察味,百不失矣[9]。
茶色贵白,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郁,徒为目食耳。
若取青绿,天池、松萝及下岕,虽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称妙。莫若真洞山自谷雨后五日者,以汤薄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冬犹嫩绿,味甘色淡,韵清气醇,如虎丘茶作婴儿肉香,而芝芬浮荡,则虎丘所无也[10]。
烹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太滚恐一涤味损,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复涤荡,去尘土、黄叶、老梗尽,以手搦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洌,急以沸水泼之。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11]。
茶花味浊无香,香凝叶内。
洞山茶之下者,香清叶嫩,着水香消。
棋盘顶、乌纱顶、雄鹅头、茗岭,皆产茶地,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庙后无二,梗叶丛密,香不外散,称为上品也。
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未足,稍缓已过。个中之秒,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12]。
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携来十余种,其最精妙不过斤许数两,味老香淡,具芝兰金石之性。十五年以为恒。后宛姬从吴门归,余则岕片必需半塘顾子兼,黄熟香必金平叔,茶香双妙,更入精微。然顾、金茶香之供,每岁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陇西之倩姬与余共宛姬,而后他及[13]。
金沙于象明携岕茶来,绝妙。金沙之于精鉴赏,甲于江南,而岕山之棋盘顶,久归于家,每岁其尊人必躬往采制。今夏携来庙后、棋顶、涨沙、本山诸种,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极,真极妙,二十年所无。又辨水候火,与手自洗,烹之细洁,使茶之色香性情,从文人之奇嗜异好,一一淋漓而出。诚如丹丘羽人所谓,饮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称心乐事也。
又有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奎,携茶过访,茶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奎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之。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颊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癖也。
跋
吾乡既富茗柯,复饶泉水,以泉烹茶,其味大胜,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予曾以诗寄巢民云:君为罗岕传神,我代松萝叫屈;同此一样清芬,忍令独向隅曲。迄今思之殊深,我以黄公酒垆之感也。心斋居士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