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射覆

梅花射覆

发布时间: 2021-03-01 14:58:27

① 我想利用梅花易数趋吉避凶,把射覆练好能否达到目的

能否达到这复个层次,并非注定。制并非说我先知我可以达到这个层次,然后去努力。而是唯有努力才有可能达成。
占卜的意义本身就是趋吉避凶,就这四个字,真的能够达到,那也需要及其高深的造诣。不说别的,光是八卦万物类象,就不容易,记忆口诀或许不算难,但灵活应用,没有相当的经验是不行的。
至于射覆,是一种方法,可以看作是一种检验标准,射覆水准很高,那么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占蓍水平的高低。

② 谁能详细说说怎样去射覆啊

所谓「射覆」,即收藏一些物品,要人去猜出来。乍闻之下,以为「射覆」类似
猜谜,其实不然。 以「射覆」去射物品,只是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玩意。若将「射
覆」术灵活变通来活用,甚至可以卜出遗失了甚麽物品,甚麽时候遗失、甚麽地方可
以寻回失物等……。

「射覆」的运用,是易学家「玩占」的一种方式。透过日常生活的玩乐,将八卦
的象义应用在其中。诚则灵,无论是存心作戏,抑或考验易测者功力的射覆案例,均
有一定的方法去处理和拆解,成为易占家的一种玩意。其实,是寓游戏於实学,是古
代易学的占测训练方法。
参考资料:http://www.cbs.ntu.e.tw/threadread.php/board=talk&nums=4096

③ 射覆的周易记载

射覆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种研易应用实践活动。射是猜测,覆是覆盖的意思。射覆也就是将某个物品,多数是小物品覆盖起来后,让预测高手通过占筮的取得卦象,通过对卦象的特点、以及变化分析,确定出被测物品的特征:几个物品、物品形状、颜色、尺寸、特性、到底什么。每一个卦象所代表的静物、动物属性都有几十种之多,而每一个卦都是由上下两卦组成,共计64卦,64卦以及变数64*64=4096种,配上年月日,生旺死绝,推测出最可能的结果。所以,射覆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实践性活动。
所谓“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宋代易学大师邵雍说:“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于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数·观物玄妙歌诀》)。
射覆历史悠久,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守宫就是壁虎,形象正是象龙没有角,象蛇却有足。象东方朔这样的射覆大家历史上不少,三国时的官辂,晋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萧绎、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邵雍等都是有史记载的一流高手。
后来有人请教管辂关于东方朔射覆的道理,管辂立起卦来,点出了“会于辰巳,分别龙蛇”的论点。
再看管辂自己射覆的例子:《三国志》记载“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辂往祖饯之,宾客并会。原自起取燕卵、蜂窠、蜘蛛着器中,使射覆。卦成,辂曰:‘第一物,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雄雌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第二物,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第三物,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昬夜,此蜘蛛也。’举坐惊喜。”
尚秉和对此案也依据原占辞配上卦象,他说:此亦可依辞求得其所筮之卦,即使起管公明质之,敢言无诬。
燕卵之卦,当为火雷噬嗑,《噬嗑》内为震,震为雷、电,为气、为竹、为苇,竹苇皆圆空,像卵壳,故曰含气”。而震为动,故曰“须变”。二至四互艮,艮为门庭,而与襄体连,故曰“依乎宇堂”。三至五互坎,外为离,坎男离女,故曰“雌雄以形”。而二至五有鸟舒翼状,而初阳、上阳函之,故曰“翅翼舒张”。夫既推得卵象,又推得羽翼象,则为鸟卵无疑矣。而依于堂宇之上,则非鸡卵、鸦鹊卵,必为燕卵也。蜂窝之卦当为《震》,震者,艮之倒也。艮为门庭,故曰“家室倒悬”。而二至四又互艮。艮为门,三至五又互坎.坎为宫,故曰“门户众多”。又坎为隐伏而阴精,故曰“藏精”。坎为眚,为病,为毒,故曰“育毒”。坎为水,金秋王生水,故曰“至秋乃化”。夫卦象既全,体为门户而倒悬,或尚有其他之窠而中育毒,则非蜂窠不可矣。
至蜘蛛之卦,则为《归妹》。上震为足,震动,故曰“觳觳长足”。觳觳者,动之貌。而二至四互离,离为网罗,下为兑,兑为口舌,故曰“吐丝成罗”,故曰“寻网求食”。而三至五互坎,坎为夜,为盗,为伏,故曰“利在昏夜”。夫能吐丝而有足则非蚕,而就网求食,又利昏夜,以卦象推,非蜘蛛不可也。(《周易古筮考》卷二)
按《噬嗑》象燕卵,《震》象蜂窝,《归妹》象蜘蛛,除取本卦卦象外,兼取互卦、倒卦之象。若无互卦、倒卦之象与本卦卦象相配,则断难符合原占辞之意。这里要特别注意倒卦之象,这是前人很少用于解占的一种方法。震卦的倒象为艮,艮为门户,由此象推出“家室倒悬”。若舍此,怎样才能得出“家室倒悬”之象呢,尚氏独具慧识,是技高一筹的。
《烧饼歌》开章写道: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方啖之时,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求见,太祖即以碗覆物,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掐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这是刘伯温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卦例流传甚多值得后人研究。
乍看起来,射覆无任何规律,所覆之物从一枚钉子到一只小鸟,从一颗珠宝到一片碎玻璃都有可能,没有任何的参数可供推测,此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不会发生作用,猜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人的聪明才智在这种游戏上都不起作用。但从全息论角度来看,时间与空间构成了时空全息网。宇宙中万事万物与时间、空间及人的意识、思维都是全息的。而沟通和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数。某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什么次序、什么情况下隐藏什么东西,是受易理所阐述的规律性制约的。因此,理论上只要抓住时空网络中任何一个结点,我们都可以拎起整张全息网。

④ 关于思恋或梅花的古诗

一、关于思恋的古诗
1、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版残玉簟秋,轻解权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关于梅花的诗
1、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陆游《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萧纲《雪里觅梅花》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⑤ 梅花易数射履技巧怎样学得快

恕我直言,没有充分的阅历,没有对世间万物敏锐的洞察力,没有清晰的比类综合分析能力,没有二十年以上学易的历程,是不可能准确的掌握射覆技巧的。

⑥ 抵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啊

北方人习惯口头语,就是口头脏话“靠”的意思。
口头语
口头语体是以日常会话和民间文艺为基回本形式答的一种语体,一般用于交际双方直接接触的场合。它以口语形式为常规,但也有表现为书面形式的(如家书、日记等可看作口头语体的书面形式)。由于双方都同处交际场合,有语言的伴随因素辅助表达,因而口头语体使用短句、单句、省略句比较多。语音性、随意性、临时性、复杂多变是它的主要特征。

⑦ 射覆怎么玩准确率高,如何起卦

射覆就是考验占卜师卜技的一种娱乐方式,像奇门、六壬、六爻、梅花等等···都可以射,主要是看你自身掌握了那种技艺··

⑧ 有梅花易数高手吗,初学射覆,求指点!如题 谢谢了

应该是和同学吃梅子。金克木。金变水有止渴意

希望采纳

⑨ 梅花易数怎么射覆

呵呵……都研究射覆了,一看阁下就是玩易的高手。
假如射覆用时间起卦,那这个时内辰的卦象怎么容可能和你射的覆有关系?
换言之,就是凭的什么依据而确定这个时间的卦象就符合射覆的事体呢?
所以我认为用当时的时间卦射覆不符合易理!因卦是定的,覆是变的,怎么可能拿定数来测准变化的事体呢?即使射中只是巧合而已,碰巧蒙对了,哈哈……
梅易万物类象太多,射覆若想精确必用已知条件和灵感思维,假如没用已知条件,那就是没用易理,因为易理就是常理就是已知条件,没用易理测出的事体和实际乃是风马牛。
假如按你所问,勉强回答的话,射覆不分体用,全看!无主无次,每一个卦象都随着灵感思维去定纷纷万象之一象!一般是用梅花易数的天地数取卦,比如流传的刘伯温壬日子时射朱元璋的烧饼案例,卦象水天需变泽天夬是用天地数取的卦,你网络一下,我不写了。
还有就是尚秉和用蓍草取卦射覆,他们都是用偶合的卦象来预测的,而不用定的卦象来预测。
我认为射覆是用灵感思维,非是专用卦象,最多也是强用卦象去附会灵感的,书所摘录的大多案例还是假的,射覆属于戏卦,戏卦大多不准。

⑩ 射复是什么意思

射覆是古代一种高超而有趣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射覆就是随便将一种物件(或多个同类物)隐藏,让射者通过占筮(或气功遥感)等途径,指出所藏者究竟是什么东西。
射覆历史悠久。《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人暗射之,故云射覆),置守宫(壁虎)盂下,射之,都不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跋跋脉脉善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象东方朔等这样的射覆大家历史上不少,三国时的官辂,晋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萧绎、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邵雍等都是有史记载的一代名流,其流传的许多筮例值得研究。易起源于卜筮,易之义理与象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即“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从寻常的设卦现象之射覆入手,因小见大、由浅入深、借简探玄,对易学的研究会有积极的意义。

一、射覆的原理--宇宙全息
生物全息论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宇宙全息论这一科学、哲学理论也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按照宇宙全息论的观点: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具有四维立体全息性;同一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时间与空间、抽象的意识、概念数字与具体的事物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关系。《周易》中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卦象及其理论,就揭示了宇宙这个万物一体的大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全息性,把握了万事万物及每个整体与各个局部相互关联、对应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不仅表现在四时流传、月转星移等宏观方面,而且表现在各个细小的方面。如八卦卦象,不仅表现了宇宙万物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基本表演规律,还从具体的物类、对象、方向、位置、形状、颜色、气味乃至动作、转换过程等诸方面进行了归纳。卦象能把一切综合所成的状态清楚地反映出来,人们通过卦象便能把状态的各个细部还原出来。通过占卦而射覆就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乍看起来,射覆无任何规律,所覆之物从一枚钱币到一只小虫子,从一根山鸡毛到一片小树叶,都有可能性,没有任何明显的参数可供推测,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都不会发生作用,百分之九十九猜不着,即使猜着了,也是碰上的,一般人的聪明才智在这种游戏上都不起作用。但是自古以来,易学家喜欢射覆,通过起卦现象推测出来,象三四时管辂,射覆竟是“百发百中”,什么原理?就是如上所述全息理论。宇宙中万事万物与时空、空间及人的意识、思维都是全息的,沟通、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数。某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什么次序、什么情况下隐藏什以东西,是受易理所阐述的规律性制约的;因此,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产生的卦象与特定的事物是相通的。正是如此,《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现代人也因此称《周易》为“宇宙代数字”。也正因为这样,对历代易学者来说,射覆已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而是验证及推敲易理的一种思维技术,所谓“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宋代易学大师邵雍说:“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于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数.观物玄妙歌诀》)。

二、射覆的基础--周易卦象
“易”的产生是古人从对宇宙万事万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提炼入手,通过抽象的卦象,概括归纳为宇宙图式、宇宙代数,以表述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故《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占筮则是一种在不同层次上的从抽象卦象列具体事物的衍绎过程,而卦象就是归纳和推衍过程的“中介”。所谓“八卦成例,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所以,射覆的基础就是没卦而成的卦象,“象者,易之本也。”
《周易》的取象很多,主要有“八卦之象”,“六十四卦卦象”(“六画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几种,这些取象对射覆占断起着直接的、决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qlzhouyi.com/ShowArticle2.asp?ArticleID=764

热点内容
服用玫瑰纯露 发布:2025-05-20 20:06:28 浏览:58
梦见蓝牡丹 发布:2025-05-20 19:50:31 浏览:681
情人节限定安妮特效 发布:2025-05-20 19:49:29 浏览:741
腊梅多杆盆景 发布:2025-05-20 19:46:24 浏览:51
六月六情人节 发布:2025-05-20 19:43:11 浏览:6
茶花女歌剧作者 发布:2025-05-20 19:27:37 浏览:338
樱花名图 发布:2025-05-20 19:19:31 浏览:953
梅花钢管 发布:2025-05-20 19:19:22 浏览:134
新增加绿植 发布:2025-05-20 19:05:52 浏览:982
花卉大全名字和图片 发布:2025-05-20 19:00:48 浏览:233